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

2022-03-02李呈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汉中市冷链农产品

李呈琛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推进,农村电商呈现出蓬勃发展、持续向好的态势。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由于我国乡村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人才匮乏,市场主体发育进程缓慢,乡村物流一直是阻碍我国物流业发展难点和短板,大力完善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仓储与配送体系,为农产品上行和乡村商品流通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汉中市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企业培育、宣传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农村电商创业群体迅速壮大,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电商发展进入了换档提速的重要阶段。但发展缓慢的乡村物流掣肘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因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在储运温控、运输速度、运输质量、运输成本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汉中市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汉中市贫困县居多,农村居住分散,交通基础设施较差,农产品种类分散、规模不大,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原因,导致“农产品上行”之路艰难。自2012年起汉中市提出了全面推进全市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改进和优化汉中农产品流通链条,提高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汉中市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超过95%,农村物流服务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汉中市先后构建了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基地,与陕西省物流集团合作签署了《陕南空港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战略框架协议》《陕西物流城固柳林综合智慧物流园项目投资协议》。在现代仓储和冷链、应急、电商、多式联运、逆向物流等现代物流发展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计划建成集航空货代、冷链物流、跨境电商、仓储运输、城市配送、产品展销、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通过集中化的市场来带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农产品仓储的建设,通过对乡镇农贸市场集中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1]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汉中市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物流体系落后

汉中市涵盖2区9县1市,农业耕地多以山地为主,地形中低四周高,山体高度变化大,物流体系的构建未实现网络化,大型的集中农产品市场较少,只在主城区构建了物流覆盖网络,但是不能有效地对其他农产品市场进行管理规划,现有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冷链设施设备多数为人工操作,与智慧物流技术接轨转化还需要较长时间。由于乡村物流信息化普及度较低,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无法达到智能化管理程度,农村电商物流供需情况及信息获取精确度较低,给智能管理动态预判预估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汉中市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单一,时效性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更为缓慢,导致消费者难以买到高品质的农产品。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汉中各农产品市场长期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整体农产品市场管理制度混乱,产品良莠不分。

(二)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成本高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气候温润,生态环境秀美,年平均气温14.3 ℃,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产品的特殊性对物流仓储运输要求较高,绝大部分农产品需要冷链储存运输。由于汉中市冷链仓储、冷链物流建设缓慢,冷链物流基础一直较为薄弱,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随着人工、仓储、土地等领域的成本不断提高,与普通基础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经营成本也在迅速攀升。

(三)农产品物流体系信息不对称不共享

农产品物流是链接生产基地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2]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首先要建设通畅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及时对等,但是目前汉中市农产品物流还不能使各个企业进行资源贡献,因此农产品从生产到配送中容易出错,大大影响农产品质量和运输效率,时常出现农产品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或者供大于求现象。而各个环节信息共享传递在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十分重要,只有构建完备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才能实现企业间信息的互通与共享,由此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农产品物流运转现状、销售情况,管理者可以快速做出决策,实时调整产品种植和经营策略,提高物流运转效率。

(四)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智慧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懂技术的物流人才,但目前汉中市物流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接受的专业化培训相对有限,只能从事机械重复工作,难以满足智能物流发展要求的智慧物流作业标准和流程。对于农村地区,更难吸引到人才,导致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汉中市乡村智慧物流健康发展。

三、汉中市农产品电商物流体系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渠道

政府加强对市县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各类农民合作社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或者改造适合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藏、冷冻、保鲜等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同时,加大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扶优扶强政策。加大菜篮子工程车的冷藏车建设匹配比例。在市区及平川县大力推广标准化冷链配送车辆,扶持和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汽车拓展城市冷链配送服务。政府资金倾向性支持公共性、公益性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加强与安康市、广元市的区域性合作,注重汉中市龙头冷链物流企业与其他各是企业之间的对接,达到服务与产销相结合,减少农产品冷链运输中间环节,增强汉中市农产品的供给量。同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发展,不断促进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最终形成一条货源充足、规模较大、服务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渠道。[3]

(二)整合政企民三方资源,完善电商物流产业链

以农产品物流为核心,整合企业和政府资源,通过电商平台将分散经营的小微企业和农户集合起来,整合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链,积极架构并延长乡村电商物流产业链条。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向电商物流行业倾斜,为电商物流行业提供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惠政策。[4]支持农村电商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切实制定合理的农村电商物流行业发展规划,将农村电商物流产业链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过程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校企融合,健全电商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电商物流发展的核心要素,汉中市属于陕西省地级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村基础条件较差,发展区域农产品电商物流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吸引力不足。在引进技术人才的同时,更应该加快本土人才培养的步伐。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通过定点、定向培养等方式校企共建人才培养计划,着重面向乡村与农产品对接的物流管理人才,并通过在职培训、社会服务、短训班等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物流电商领域理论知识素养提升,既提高在职人员业务水平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创新发展理念和规范的经营行为,全面提升乡村物流电商运行质量。[5]

(四)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农产品标准化是指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对农产品种植、加工、生产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包括种养殖产地把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包装运输等全过程,实现统一管理,以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6]目前汉中市农产品质量标准还不成熟,当地农民缺乏农产品质量分级以及标准化的意识,导致标准化工作开展进程缓慢,从而导致农产品包装配送速度下降。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从源头保证农产品的质量,[7]提升汉中农特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实现汉中农产品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汉中市冷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汉中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