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

2022-03-02帖有顺

关键词:教师应小学生语文

帖有顺

(甘肃省民乐县顺化寄宿制小学 甘肃张掖 734500)

一、预习概述

预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常见,属于常规化操作行为。关于预习内涵的理解,可以分别从下面两方面切入。

1.于学生角度来讲

预习是自我铺垫的必经之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预先理解课堂上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现象,令其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起点。预习也是学生自我探索语文世界的过程,在预习过程时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语文知识体系,并归纳总结自己在语文学习时存在的缺陷,通过反复预习进行自我锻炼。预习更是学生自我检测的有效方法,在预习之际可自由地检测自身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效果,方便了“查缺补漏”。

2.于教育人员来讲

预习是教师实施高效指导工作的过程,由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偏弱,识字识词基础较差,未养成优良的独立学习习惯,但教师培养小学生预习能力绝非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科学指导教学。把握学生预习时的矛盾,促使学生掌握预习技巧。前面提到过,学生通过预习能自己检测自己学习能力,而教师通过预习能预测学生学习效果,预习是教师职教师的关键一环,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这同时也是教师备课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步骤,可以在学生及语文课堂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预习接受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更利于教师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1.通过预习提高学生自学水平

结合新课标要求,不止一次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是“主人翁”。语文教师在推动语文教学工作时,要下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能力,促使其在收获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收获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并独立探索语文内容。这样一来,便可以发现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早已被规划到了新课标中,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时的重要要求,也是核心目标。语文教育学由众多环节组成,其中预习就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培育学生自主预习意识和习惯,这对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尤为关键。学生预习通常是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要求,尝试着独立阅读和自主分析,搭配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搜索和处理具体资料。这一整个过程中,可综合提高学生多项能力,对学生一生发展都很受益。

2.通过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对教师接下来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产生了一定认知,初步认识了具体的生字和生词,通过查阅字典等方法了解字词的大致含义,并能疏通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这便为教师后期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前期铺垫。学生在自己预习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些疑点,在课堂上便会向教师提问,邀请教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1]。

3.通过预习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预习,并非一种形式,与语文课堂教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并非与课堂教学完全脱节。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预习状况,能尽早地发现学生预习时对教材的了解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探究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清晰地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困惑,了解学生想要了解的点,进而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调节课堂教学计划,为学生创造更优良的语文学习体验条件。

三、小学语文教学时学生自主预习现状及相应对策

1.认知不足,缺少预习兴趣

现阶段,大多小学生家长都认为孩子预习并不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在课堂上专心地听教师讲课即可。受家长的潜移默化式影响,个别小学生开始在心里对预习越来越不重视了,甚至一些小学生完全忽视了预习这件事,未曾养成优良的预习习惯。在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部分学生逐步地敷衍了事。在教师牵引下,学生才能进入被动的预习状态,预习行为非常消极。

对策①:设置预习专栏,增强学生预习兴趣

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时,很多情况下都希望能看到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取得的胜利成果。换一句话说,学习成果对于学生的下一次学习行为具有一定激励性效果。所以,教师就应把握小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意识,在班级内布置预习展示台,邀请学生将自己在前一天所预习的“成果”全部放在展示台中,比如“我搜集到了哪些好词佳句”“我学习了哪些成语故事”,和同学一起进行点评、赏析。举例来讲,在班级角中创设“我爱阅读小小俱乐部”,用来展示学生预习时收集的文本资料,其中包含作者出生的年代背景、作者个人经历以及作者其他作品补充等[2]。

对策②:创建预习基地,激活学生预习兴趣

“你手中拥有一个橘子,我手中拥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相互交换一下,彼此的手中可能各自拥有半个苹果和半个橘子。你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新想法,我的头脑中又有一个新想法,如果我们把两个想法相互交换,很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新的思想。”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自主预习语文的技巧,教师可以结合早自习、课间操以及午休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圆桌谈话会议”,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彼此分享自己在预习时的经验,并点评其他同学的预习方法,相互借鉴彼此的阅读技巧。通过每一名学生的“现身说法”,大家都产生了全新的心得和体会,为后期自主预习积蓄了不小的能量[3]。

对策③:实施多元评比,点燃学生预习热情

“小学时期的孩子,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英雄”。据了解,当代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具有“好胜心理”和“竞争意识”,如果教师能充分认知学生渴望成功、希望被他人赞赏的心理,通过恰到好处的评比方法,便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动性。比如,针对预习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实施“加星百分制”或者创建“预习达人奖”,在每一周结束前,针对学生的预习状况进行点评。这样一来。获得了“预习奖”的同学便会继续保持下去,而未获得奖项的学生则会在日后的预习过程中“再接再厉”,争取做好预习任务。

2.随意指导预习,欠缺有效方法

若想实现目的,就应得到有效方法的支持。在方法的指引下,才能尽快实现目的。对于小学生预习这件事来说,如果掌握了实用的方法,预习过程会变得非常容易。反之亦然,如果学生不具备预习经验和预习技巧,则会越来越畏惧预习,认为预习是自己学习语文路上的“拦路虎”。但是,目前个别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通常“一笔带过”,很少有人为学生制定精细且充满趣味的预习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面对预习这一环节,常常茫然无措[4]。经学生表示,自己不是不想预习,而是不知如何预习。比如,在学习新课文时,学生就不知从哪里入手解析这篇课文。由此可见,缺少教师的正确指导,预习很有可能变成“走马观花”。所以,教师应设置有效的指导计划,采用高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预习活动。

对策①:勤“读”,学习预习方法

首先,在学习新的语文单元或新的语文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针对这些新接触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大概了解主要内容,找到自己能一读就懂的地方以及自己读了两次、三次依旧未懂的地方,并用笔圈出来,这样才能令学生针对这些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后期上课效果也会变得更理想一些。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就是有目标地读。在学生阅读文本前,不只要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还要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以及作者都运用了哪些手法,这些手法的好处在于哪里。最后,教师要告知学生针对文本中的精妙处细读、多读,尤其是对于一些哲理故事、散文游记等文章,即使内容精炼,但不乏好词佳句,只有反复揣摩,才能掌握其中的内涵。

对策②:多“注”,内化预习技巧

这里的“注”,实则就是“标注”的意思,在学生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应用“符号”,如用三角形圈出好词,用波浪线画出佳句,用双线画出不懂的句子。再如,在中心去旁边打上“*”,在总结句旁边画上五角星等。通过恰到好处的批注,可以令学生深得体会。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预习时看到的重点作出归纳,并用笔摘抄下来,书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势必会习得预习经验。

3.评价过于单调,预习检查缺位

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这项工作并不具有困难程度,但是在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时,却难了很多。所以,个别教师习惯口头布置,忽视了后期检查。即使检查了学生预习情况,在评价学生时,无论在哪种方面,抑或者形式方面,都极其单调。实质上,教师布置这种预习作业,对语文教学毫无实效性,很多学生都不会认真地完成预习任务。正因教师检查“缺位”,导致一些学生越来越忽视预习,在预习方面自觉性普遍不高,缺少预习兴趣和动力。

对策①:评价主体多元化,监督预习状况

首先,教师应增加自己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力度,对于一些书面作业进行细致检查,如检查学生预习时对生字生词的抄写情况,以及学生是否查字典在生字生存后标注含义。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检查学生对口头作业的完成程度,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等。对于一些自觉性稍差的学生,教师在定期检查后,应多加鼓励,并肯定学生,这样才能令其持续保留预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实施“学生互查”这一方案。由于班级内学生数量偏多,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一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所以,就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由小组长和教师共同检查。学生检查评价的主要职责,在于考一考同伴对课文的熟读情况、生字的熟知情况,并对自己的同伴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语。最后,教师应获得家长的支持,邀请家长一起监督孩子预习,了解孩子对课文的复述状况、朗读状况,并邀请自己的孩子为自己讲一讲文本的故事等。

对策②:创新评价内容,检查预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预习能力,如优等生需要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针对文中的部分词语句子提出质疑,而中等生需要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且针对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在家长的配合下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好词好句的意思。“学困生”则需要认清文本中的生字、生词,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找字典标注拼音,并尝试着顺畅地朗读课文。其次,教师应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预习态度。态度,在学生学习语文时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评价,既能考查学生预习能力,又能对学生预习情况给予高度关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感、语文学习态度,给予学生语文预习信心等。所以,学生的预习信心、预习态度及预习情感、预习表现都属于语文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时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反思

1.优化目标,布置适宜任务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缺少自学能力,认为预习只是粗略地阅读课文,并未将精力投入到理解课文内容中,而且对于在预习时出现的问题,也常常“不求甚解”。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重视度,为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以及布置学生能接受、能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带着目标去预习,逐步了解预习时的重要操作步骤,掌握预习方法,促使其在日后预习新课知识时能“举一反三”。

2.热心教导,适时指导方法

对于一些不知如何进行预习的学生来说,为学生传授正确的预习方法,就显得非常关键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或者是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问题,并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发散思维,可以凭借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地提出质疑,并尝试着自己解决疑点。再如,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撰写故事梗概,结合关键词,利用优美语句复述文本。教师通过热心指导与耐心检查,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预习技巧,促使其在预习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自主出题,凸显预习个性

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状况,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过往的学习经历,允许学生自己出题,这样既可以改变出题形式,又能丰富出题内容。学生在预习时,可以结合读音练习、多音字组词以及词语训练、近义词反义词搭配等方面出题,或者进行好词好句的写作练习。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强学生的“小练笔”水平,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每一篇文本预习的过程里积累语文底蕴。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生语文自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只有找到学生的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为学生提供精心指导。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列上工作日程,重点关注预习环节,向学生讲明预习的重要性,并传授有效的预习方法,以确保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带来的魅力与快乐,从而主动参加预习活动。

猜你喜欢

教师应小学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