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
2022-03-02何远金
何远金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鼓楼幼儿园 福建龙岩 364300)
引言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性,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的需要[1],通过开展游戏教学,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幼儿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游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还可以促进幼儿园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游戏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尤其是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锻炼各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游戏的教学价值,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逐渐探索出一些正确运用游戏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游戏的功能以及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宗旨,指导幼儿素质教育的开展,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础。幼儿教育的开展,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育的客观规律,可将游戏作为幼儿日常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逐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健全人格发育。因此,很多幼儿教育研究者认为通过游戏开展教学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2]。
2.游戏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格外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会遇到很多语言沟通的场景。例如:幼儿要和教师沟通游戏活动环节、游戏操作、游戏规则等。在游戏环节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合作、沟通等,都会使幼儿的言语沟通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对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锻炼。例如:拼搭积木的游戏,幼儿在准备拼搭积木之前或过程中,大脑里就在构思一个造型,或者在搭建的过程中不断根据自己构思的造型调整、完善,最后完成作品。类似的图形游戏,动手游戏、体能游戏等对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都有提升效果。
3.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育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国家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现在我国的儿童运动量已经在大幅度减少,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身体素质锻炼是最常见的游戏活动,通过开展跳绳、跳房子、花式篮球、青蛙跳、搞笑足球等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孩子的智力发育、身体灵活性、协调性,以及体能都会得到明显提升[3]。
4.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提升作用
3至6岁的儿童正处于思维认知发育最活跃的阶段。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善于“异想天开”,总是能根据不同的事物展开联想。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再对幼儿提出游戏规则的具体要求,使幼儿对游戏场景展开想象,培养幼儿多角度的认知能力。把认知能力训练与游戏结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还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对幼儿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不足的表现
1.教学目标缺乏游戏支撑
教师为完成幼儿园的教学目标而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然而,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对教学目标的了解不足,或不全面,认知广度不够,导致教学目标不能与游戏有效结合,只是起到娱乐的效果,失去了教学的目的。由于幼儿园杂事繁多,教师们时间有限,只是按照教材开展教学,缺少了创设游戏的情境,降低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而恰恰忽略了幼儿心理层面情感目标的形成和幼儿兴趣的培养意识[4]。
2.活动内容缺乏游戏支撑
活动内容的选择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游戏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环节是否具有趣味性,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参与热情。通过研究发现,教师选择的教学活动主要来源于教材的课程设置,游戏内容不够广泛,活动内容的安排没有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以及过往游戏经验为出发点。例如,在教授幼儿歌曲《生肖歌》时,教师往往会为幼儿播放几遍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幼儿加深印象。然后,教师再反复让幼儿跟着唱,感兴趣的幼儿会一直跟着教师学习,不感兴趣的幼儿就会左顾右盼,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种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严重违背了幼儿的大脑发育特点,因此,大大降低了幼儿歌曲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如果把这个教学目标与12生肖游戏的形式结合起来,幼儿天生对小动物有亲近感,教师准备好生肖头像道具,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把自己扮相成某个生肖人物,就会大大增加小朋友对这首歌曲的认识。这种根据歌词设计游戏内容方式,有助于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再随着示范音哼唱,增强了学习效果[5]。
3.教师对游戏教学重要性认知度不高
在幼儿园中,幼儿是受教育的主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会提高教师的工作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游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使游戏教学对幼儿全方面发展的意义缺失认知。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受到基础教育模式的影响,完全忽略了以幼儿为主体,习惯性用机械记忆、反复唠叨的方式展开教学,不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经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一周只有一两次的游戏教学,个别农村地区的幼儿园,甚至一周一次的游戏教学都不能保证。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的系统融合,达到对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目标,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
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加大游戏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每日的教学工作计划和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筹划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最终成果验收的终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基准,以本校教材框架为支撑,同时要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已达到的能力水平、心理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全面的、可操作的、趣味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教学活动要体现教师对整个教学目标的思考,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幼儿的认知角度出发,体现幼儿探索、好奇、趣味、天真等年龄的认知特点。例如:教师可以准备纸杯作为学习的道具。纸杯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活动前教师可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根据创造力用纸杯作为拼搭道具,幼儿们互相协作,最后完成很多不同的造型。在拼搭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能很好地认识到圆台形状物品的特点,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这种创新型的物品拼插游戏,最能体现幼儿的创造性,而无限可能的造型,又体现了此项游戏教学的趣味性[6]。
2.优化活动内容,体现游戏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开展中,要充分将肢体动作、语言、声音、图像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具有趣味的游戏活动更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逐渐从过去的智育教育,演化成关注幼儿身心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尤其是注重对幼儿心理层面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幼儿感受到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幼儿求知欲最大的动力,可增强参与度和竞争性。教师应按照幼儿的经验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彩、形式不同的游戏教学活动,体现一个游戏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对幼儿多方面培养,充分体现游戏教学内容综合水平的教学效果的表达。自由发挥的游戏是最成功的游戏形式,但这样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来说就成了挑战。安全顺利地开展游戏教学是活动开启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游戏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量游戏中道具的安全性,游戏规则便于幼儿理解和领会,游戏环节的安全性,以及意外发生的紧急措施等[7]。
3.加强教师游戏教学能力的培养
幼儿对一项游戏活动的喜爱,时间的持续性较短,这也是3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要开展多样、多量的游戏教学活动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努力和探索创新。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结构特点。合理的游戏教学活动要体现教学目的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和思考,将游戏的形式根据幼儿的需求逐渐改进和优化,并不断丰富游戏的形式或者改变游戏规则等,提高幼儿不断参与的积极性,使其在游戏的愉悦中学习到相应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加大自身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要加强教师幼儿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教师去游戏教育模式发展较好的幼儿园参观学习,或者邀请相应的专家、骨干幼儿教师来园开展讲座,现场指导[8]。随着信息共享时代的到来,教师也可通过互联网上的资源多学习一些现成的游戏教学课程,再结合本园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创新。幼儿园也可把本校教师开发的较好的游戏教学课程在幼儿园的各班级中展示、传播,并给予物质奖励;或者拿到校际评比,从思想上调动教师开发游戏教学课程的积极性。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才能创造出好的游戏教学课程,从而对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9]。
结语
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幼儿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幼儿踊跃参与,使幼儿在体验游戏的同时获得相应知识、能力的学习与培养,甚至是习惯的养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研究发现,开展游戏教学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优化、创新、检验,不断对游戏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然后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应用。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终生受教育的基础,因此,每一位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栋梁的使命。快乐的童年,是每个人幼儿阶段打下健康心理发育的种子,结合幼儿心理发育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游戏教育活动,需要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