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道德教育如何有效开展

2022-03-02陈永战

关键词:小学教师道德教育德育工作

陈永战

(山东省胶州市张应镇张应小学 山东胶州 266323)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要正确认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并在学校的管理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为学生们的道德健康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所以,教师要通过全方位地渗透,使得德育工作准确把握道德教育的核心精髓,把握住核心理念,让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更多新的成果。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做以下这些方面来进行[1]。

一、小学道德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方面的问题

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小学教师开展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幼,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同时小学阶段又是学生生理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们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作为一个人的认知属性、权益和义务的应对,小学生们很难认识到社会道德的要求以及学生们自己心目当中的需求,所以小学生们无法实现两者之间的自由转换[2]。

2.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小学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课堂上往往过分地关注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忽视了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新环境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将道德教育的价值观念融入教学的课堂当中,提升小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信念[3]。

3.家庭方面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思维观念、都会直接影响到子女们的健康成长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如果家长不能为孩子树立起榜样作用,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们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养成恶劣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是满足了学生们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们精神层面的培养。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子女,从而影响学生们无法正确地树立起健康的心理[4]。

4.理论化的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教育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们学习道德课程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们年龄比较小,如果教师只是对学生们进行书本内容的讲解,学生们很难深入地理解其含义,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小学生们对思想道德的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习惯[5]。

二、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在这当中既有正能量的事物,可以提升小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理想信念,而同时也有一些违背道德的事物,再加上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教师必须要紧紧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采取正确的道德教育方法,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地培养小学生们的道德修养,以此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抵御社会当中充满负能量的事物,将小学生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当前小学教育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1.友爱善良是基础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的立身之本,同时还可以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然而就一系列调查研究显示,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小学生们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缺乏独特的个性思维,所以很难明辨社会丑恶现象,甚至还会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效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育着依托校园的教学环境,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从而用和谐的校园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可以认识到团结、友爱、善良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以礼相待,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促进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2.规则意识是核心

小学生们在学校必须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在班级里按照规则学习。这不仅仅是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更体现出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对人的基本要求。学生们犯了错误,往往都是由于自己认知比较少,或者是不能够遵守规则所造成的。为了有效杜绝上述这种情况的出现,学校以及各个任课教师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守则》,并且通过对学生们进行日常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将学生守则内化于学生们的心中,使学生可以自觉遵守、主动遵守。学校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们可以遵守规则,敬畏规则,自觉养成规则意识,使学生的日常行为可以在规则的框架当中进行,让小学生们逐渐养成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的好少年。

3.自我约束是手段

小学生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场所就是学校,而学生们走出校园之后,学生们所遵守的道德规范,除了需要得到家长的控制,同时自我控制也是他们遵守道德规范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基础的,简单的规范牢记在学生们的脑海当中,让学生们形成一些清晰的潜意识,例如,在课堂上不能大声喧哗,在走廊里不能跑跑跳跳,桌子椅子需要摆放整齐,见到老师需要自觉问好,看到地上的垃圾,需要将垃圾分类扔到垃圾桶里……在学生们做出一些好的表现之后,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不断的规范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可以真正做到自我约束,实现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

四、小学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措施分析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们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们的集体主义感、社会责任感都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强。由于小学生们对周围的事物以及环境有了更多的理解,所以,在面临一些道德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们必须要具有自己坚持的立场。同时,小学教师需要抓住小学生们的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们进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1.对小学生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师应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作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校园的生活中,甚至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学校应坚持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在五星红旗的陪伴之下,感受让学生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或德育课程的开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聘请老红军和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给学生们做一些演讲,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的热情。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们更有归属感,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特别是一些革命先烈的爱国事迹,更是融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们时时刻刻地受到鼓舞。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把爱国主义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也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些学生并不是故意破坏课堂的纪律,也并不是故意招惹其他的学生,他们可能只是想要要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因此,小学教师要综合地看待学生们的表现,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不能简单贴一个标签了事,而是要注意思想上的工作,情感上的感化,让小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坏的。有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上比较内向、羞涩,所以,见到师长不会主动打招呼,所以,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让学生能够在见到老师的时候感到放松,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接纳和喜爱。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做出一些礼貌的行为,并且进一步的给自己形成一些积极的认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想法,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所以,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这样才便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3.提高教师德育专业素质。

在小学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宣传主体,自身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应多渠道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让学生们能够在日常与老师的接触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当中的分量,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用教师基本职业守则要求自己。特别是要注意言行一致,不能欺骗学生。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并且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将德育自然地渗透进去,让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4.利用好主题班会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班会课是小学教师了解学生们学习发展的一个最好的时机,所以小学教师需要紧紧抓住班会课的机会去了解学生,特别是对于班级内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讲,教师需要积极地鼓励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班会课而言,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心智相对来讲比低年级的要成熟很多,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可以积极地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最近一周国家的重要新闻,或者是社会上热点话题等等,让小学生们从小了解我国的法律常识,让学生们养成主动关心国家大事习惯。

5.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让学生体会遵守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道德规范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让大家和睦友好地相处。小学教师应积极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小学生们独立自主的能力。举例来讲,小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集体爬山,小学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们一起爬山的途中,给学生们一些人生的指导,小学生们通过认真地聆听教师的分享,用心去体会教师的话语,可以收获很多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其他野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学生集体生活的体验。

6.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着谦和、好礼、仁爱、孝悌、诚信、知恩图报等传统的美德。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代相传,才维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和谐与稳定。在教师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丰富道德文化,从而为学生们提供优秀的经典素材,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可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如使命,从最基础的教育抓起,促进学生们的道德成长,让学生既可以承担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任,同时又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惠泽天下,促进学生与社会的长远进步和发展。通过在学生们的道德教育当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精准定位道德教育的内涵,同时又可以重视文化在道德教育当中的渗透,不断的加强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功能。在对小学生们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大力开发优秀的校本课程,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学校的教育当中。例如,像《论语》《孟子》《春秋》等优秀的经典著作,其蕴含先人对社会、对人生富有哲理的思考,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的织学生对这些经典著作进行诵读和理解,启发学生可以感悟当中所渗透的人生道理。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不仅要让学生体验课堂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进行亲身的社会实践,在学校内部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总之,在小学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给学生做好表率,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意识。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们创造健康的道德成长的环境,在校园环境的布置班级环境的布置,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都要渗透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在一种积极的正面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道德教育德育工作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刘辉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