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渗透研究

2022-03-02雷喜琴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德育

雷喜琴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尹珍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引言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通过系统的理论构建和具体入微的方法阐述,将德育与语文教育有机结合,用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来阐释德育工作,使德育更具体、更鲜活,易于理解,利于实践;同时作者对德育的内涵、内容以及目标任务和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思考和解析,并为解决语文德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了相应策略。

1 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在各大学校中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中德育教育更加明显,要求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进一步加强了德育教育。学校也应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标准,教师更应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就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来说,对小学学生的思维以及对世界的认识都是有利于帮助学生的,这些中都结合一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重掺杂德育教育是非常方便的。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在青春期,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正是叛逆的时期。所以,老师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优化教学,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展开德育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从而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1.1 德育渗入是道德本身发展的需要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中的道德层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样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问题也开始和社会逐渐同步。因为小学生在心智上还不够健全,处于一个具有较强可塑性的阶段,性格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影响。对于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在学生思想处于萌芽时期的时候,实时强化对学生自身道德与人性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价值,指引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问题与社会问题,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确保小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

1.2 德育渗入是发展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正处在重要的阶段,因此教育务必要秉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改变的原则,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德育渗入是培育社会建设相关人才的主要需求,秉承着语文教学期间渗入德育教育可以保障在学校输出的所有人才都是社会当下所需的,推动社会主义这项伟大事业的发展,才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建设得以更好地开展。

1.3 德育渗入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展现

当今时代教学需要将完善学生人格作为主要目标,可以借助语文知识的熏陶,来塑造学生自身的品德与完整的人格。语文学科作为全部学科中最能展现品行之美、道德以及人性的一个科目,因此在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时,更加需要关注德育教育的渗入。并且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渗入的要求再次放到轨道,把德育当作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老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可以借助导入、熏陶以及渗入的方式来渗入道德素质的培育,让教书育人这个本质得以更加突显。所以,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渗入德育教育变成小学语文教学中达成新课标要求的主要手段。

2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侧重点分配不均,德育渗透不足

在小学阶段,由对孩子刚入校时心怀焦虑,到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十分重视和敏感,大多数家长依旧持有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重视学科考试分数。又因学校现行硬性考核指标,让教师对考试分数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这就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于重视书本知识及考点,不能有效植入德育内容。

2.2 渗透途径单一

教师在教学上很少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缺少多种丰富情感的注入,德育渗透的内容比较苍白、空洞,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较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领悟和观点,即使有创新,也不易被进一步探讨和实践,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很难被调动。

3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渗透措施

3.1 认真剖析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语文课堂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在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小学语文知识和相关德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有很多。例如,解析讲述法就是常用的一种手段。教师对小学语文素材进行讲解分析,将德育内容与语文教育目标实行有效融合,以充分提升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中价值层面的理解,实现智育和德育的完美结合[1]。此外,情景教学法同样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基于语文课本为学生创设较为生动、有趣或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较为理想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榜样法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德育渗透手段,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事迹来感染学生,由此形成对学生的正向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先将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内容整理出来,设定好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玲玲的画》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观念——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学会用积极的心态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办法,也许就会出现转机。授课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分配角色,用简单的道具表演微课本剧。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演绎课文内容,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引导孩子们。比如,当主人公“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时,可以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有的同学或许会伤心难过甚至流泪,有的同学会寻求父母的帮助,有的同学会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可以乘机提问,引导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惊慌、胆怯,应冷静观察,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要有乐观、阳光的心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2 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寻找出有关亲情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讲解,展现出一定的价值,通过文本所描写的内容向读者传递了怎样的价值观念。因为,学生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亲自抚育孩子的成长,是非常辛苦的,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但还一些学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对自己的父母发脾气,埋怨父母不够疼爱自己,根据出现的这些问题,老师需要在教学中解决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利用语文教材,充分发挥出其优势作用,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养成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2]。因此,老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引导学生一起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与欣赏,让学生用心对课文中语言进行斟酌,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在今后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

3.3 为德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日常授课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部编版教材《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这天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的真正含义,进而感受人物品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搜集和“邓爷爷”有关的照片;上课时,教师借助视频文件为学生播放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课程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合唱《春天的故事》,在歌声中结束的这节课,一定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优秀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进而见贤思齐,提升自我[3]。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学内容和切入角度应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学习,在学习小学会生活。如此,德育教育的效果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

3.4 借助作文训练进行德育渗入

作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训练,其可以培育学生合理描述客观事物与展现内心想法的能力,指引学生借助合理的描述来呈现客观事物,表达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其也是作文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4]。因此,写作训练不只是要提高学生当下的写作水平,还需要在培育学生写作立意、选题以及思考能力的前提下,重视观察学生心里的真情实感,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具体写作期间,老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依据自己平时的生活、学习、喜好等,写真实的事情,表达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感情。

3.5 着重拓展课外阅读,培养高尚情操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建设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当下,学生必须具备会读、爱读、勤读、多读的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主要是通过合理选择课外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在阅读小学习、在阅读中成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理想的教育,陶冶情操,促进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教师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兴趣的共性和个性,进而依据学生兴趣进行阅读推荐和个性化安排,如此方能促使学生投入课外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读后感、组织读书会和交流等形式,督促学生更好且更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外阅读。除提升阅读能力外,这些方法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中的德育内容,达到德育渗透的最佳效果。对于学生来说,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在课文学习和阅读理解学习中,对于文本、试题等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个阶段,教师可着重加强对阅读方法的讲解,同时要求学生每天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课外书籍,更好地理解文本资料[5]。同时,教师通过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在阅读内容中引入大量具有积极能量的读物,对学生形成正向引导并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使德育、阅读和学科教育充分融合。

3.6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德育渗透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从语文课外活动入手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途径。与课堂教学相比,大多数学生对于课外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参与意愿较强,如果能提升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水平,课外活动必然能表现出更高的德育价值。为了使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需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对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促使学生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提高学习能力,陶冶情操[6]。从当下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来看,其可供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如诗文朗诵会、座谈会、辩论赛等,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互渗透,充分融合,达到“1+1>2”的效果,须从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途径等方面入手进行合理规划,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使语文教学成为道德教育的最佳载体,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发挥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