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隔姜灸联合个性化护理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3-02李惠芳
李惠芳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门诊,河南 郑州 4500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全身多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1]。据统计[2],RA发生率为1%~2%,患者寿命较同龄人会缩短10~15年。90%的RA患者发病时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治,会累及关节骨,导致骨质破坏,继而发生关节畸形,导致残废[3]。中医隔姜灸历史悠久,是将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一片生姜,然后点燃艾柱施灸,其疗效独特,方法简单,无痛苦。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方案异同制定的符合患者自身条件的护理方式,适用于中医隔姜灸治疗。本文使用中医隔姜灸联合个性化护理防治类风湿关节炎,分析联合方案对患者胃肠道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诊治的12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5.57±4.71)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8±1.09)年。联合组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5.81±4.7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9±1.0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符合《中药新药治疗弊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尪痹的诊断依据、症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关于寒湿阻络型标准。(3)符合西医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中相关标准。(4)知情同意,对治疗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1)伴有活动性出血。(2)妊娠期、哺乳期。(3)视野皮肤破损。(4)近3个月行关节置换术者或其他关节手术。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中医隔姜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选择腧穴定位,皮肤消毒后,使用新鲜生姜,将姜片切成厚度0.6 cm,直径2 cm,用针在姜片上扎开5~10个小圆孔,将艾绒搓成高、低直径为1 cm圆形艾柱置于姜片上,放置在穴位上,将艾绒点燃,患者感到烧灼痛时将姜片稍微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稍微偏移之前的穴位,再次进行治疗,直到艾灸燃尽。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联合组患者接受中医隔姜灸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中医隔姜灸同常规组。个性化护理。(1)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是将患者按照负性心理程度分成常规患者和重点干预患者。对心理状态较好的常规患者实行集中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心理问询。对重点干预患者进行“一对一”特色心理干预,参考患者认知能力、依从性分别给予情志干预法、鼓励法、注意力转移法、冥想法和森田疗法等心理干预。(2)饮食护理。详细询问患者饮食偏好,并与患者治疗过程、疾病进展状况结合,在治疗初期,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积极摄取蛋白质、钙铁锌等营养。中后期建议使用绿色蔬菜,多喝牛奶等,避免食用海鲜、油炸类食物等。(3)疼痛护理。对轻度疼痛患者进行鼓励,必要时进行冰敷。对中度和重度患者给予药物和按摩干预,以改善疼痛。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分数越高,痛感越强。(2)临床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尪痹的诊断依据、症候分类、疗效评定》中相关标准。显效:患者关节疼明显减少,关节略肿胀,有轻压痛,屈伸稍微受限,晨僵不明显。有效:患者关节疼改善,关节肿胀改善,有压痛,屈伸受限改善,晨僵。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尪痹的诊断依据、症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医证候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评定,分值越低,说明证候越轻。(4)胃肠道反应。统计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痛、腹痛。(5)卡氏(KP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2周、 4周后KPS评分情况比较。80分以上为非依赖级(independent),即生活自理级。50~70分为半依赖级(semi-independent),即生活半自理。50分以下为依赖级(dependent),即生活需要别人帮助。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6)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LP、T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常规组(n=60)联合组(n=60)t值P值治疗前6.81±1.12 6.82±1.16 0.048 0.961治疗2周4.71±0.26 3.65±0.21 24.567<0.001治疗4周2.65±0.14 1.07±0.19 27.954<0.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s) 分
组别常规组(n=60)联合组(n=60)t值P值治疗前17.59±1.98 17.53±1.93 0.039 0.974治疗2周13.14±1.59 10.58±1.54 30.418<0.001治疗4周10.98±1.57 8.62±1.53 27.669<0.001
2.4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联合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率为5.00%,低于常规组的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RA属于中医“尪痹”范畴,关节胀痛是其主要症状[4]。中医治疗方案主要以整体观念为主,即天人合一、辨证施治[5]。针灸是一项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疼痛的作用。《内经》记载药熨的辛温之性对尪痹有效果。中医隔姜灸中生姜具有抗炎、抗风湿、保肝利胆之效[6-7],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中枢神经。艾灸具有芳香、升散、温热之效,能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8]。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与治疗方案相结合,能辅助临床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医隔姜灸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提高临床疗效、促使疼痛改善的作用。分析原因是中医隔姜灸能改善机体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疼痛消失,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针对患者的自身条件和治疗方案调节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故而辅助提升了中医隔姜灸治疗效果。个性化护理干预参考中医隔姜灸疗程和患者饮食偏好等制定个性化饮食干预、心理干预等措施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而促使RA中医临床症状改善。
综上所述,中医隔姜灸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减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提升疗效、改善疼痛和中医证候积分上有作用,建议使用。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KP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s) 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常规组(n=60)联合组(n=60)t值P值治疗前63.74±4.68 63.51±4.42 0.276>0.05治疗后74.35±3.67 81.57±5.88 8.068<0.05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LP、TB指标检测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P、T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LT、ALP、TB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LP、TB指标检测情况(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LP、TB指标检测情况(s)
组别常规组(n=60)联合组(n=60)t值P值ALT(U/L)治疗前33.45±12.74 34.01±12.11 0.246>0.05治疗后22.89±6.89 18.34±7.06 3.572<0.05 ALP(U/L)治疗前120.47±52.43 199.88±53.01 8.249>0.05治疗后93.86±31.45 75.88±20.37 3.716<0.05 TB(μmol/L)治疗前13.65±6.71 13.74±6.84 0.072>0.05治疗后9.89±5.41 7.21±3.21 3.3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