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复发率的影响研究
2022-03-02王文娟王华伟
王文娟,王华伟
郏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平顶山 467100
子宫肌瘤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受雌激素、孕激素及生长因子等影响形成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女性为多发人群。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0—2017年子宫肌瘤患病率约为275万~383万人,且呈年轻化趋势[1]。手术为子宫肌瘤患者首选治疗方案,可有效切除病灶,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2]。有研究指出,雌激素可促使子宫肌瘤生长,因此抑制、阻断雌激素支持、刺激作用,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3]。米非司酮可对孕激素、雌激素受体产生抑制,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在子宫肌瘤术后辅助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4]。本研究旨在从性激素水平、复发率等方面探究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6.48±3.12)岁,肌瘤大小17~51 mm,平均肌瘤大小(34.25±5.36)mm,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15±2.64)个月,身体质量指数18.3~27.4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32±1.16)kg/m2,肌瘤部位中浆膜下32例,肌壁间23例。对照组: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7.19±3.03)岁,肌瘤大小19~52 mm,平均肌瘤大小(33.74±5.15)mm,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8.03±2.41)个月,身体质量指数18.9~27.6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2.65±1.04)kg/m2,肌瘤部位中浆膜下35例,肌壁间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肌瘤部位及肌瘤大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检查标准。②均经超声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③均伴有痛经、腹腔或盆腔压迫症状。④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卵巢肿瘤、恶性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②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③合并肝、心、肾功能障碍。④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⑤腹腔镜手术禁忌证。⑥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操作如下。手术路径为脐孔、反麦氏点及麦氏点,进腹后实施二氧化碳膨腹,将腹压维持在12 mmHg(1mmHg=0.133kpa)左右,于脐上1 cm左右将腹腔镜探头插入,查探子宫肌瘤、盆腔位置及黏连状况,夹持(无损失钳)肌瘤,双极电凝切开,肌瘤两侧纤维结缔组织以分离钳分离,剥除肌瘤,电凝止血,缝合子宫,冲洗腹腔,明确无出血症状,取出腹腔镜探头,闭合切口,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3.2 研究组 采用米非司酮(武汉九珑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同对照组,米非司酮操作如下:术前3 d、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每天2次,每次25 mg,连续服用3个月。
1.3.3 检查方式 取晨起空腹静脉血6mL,以3 000 r/min速度持续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以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纪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E2、FSH、LH)。(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2水平。(3)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发率。复发标准:超声明确子宫宫体形态,查看子宫肌瘤新生结节外形、局部血流信号,若可见结节异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及包膜光滑)即为复发。(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个月血清CEA、CA125水平。(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呕吐、恶心、下腹痛、乏力及肛门坠胀感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SH、E2、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E2、L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情况(s)
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E2(pmol/L)治疗前502.96±26.62 496.28±24.34 1.373 0.173治疗后254.65±13.14a 421.25±19.27a 52.974<0.001 LH(m IU/mL)治疗前32.01±4.08 30.83±4.23 1.489 0.139治疗后14.85±2.31a 20.28±3.24a 10.120<0.001 FSH(m IU/mL)治疗前22.36±3.52 21.86±3.34 0.764 0.446治疗后11.23±2.29a 17.95±2.07a 16.145<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2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2水平情况(s) ng/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2水平情况(s) ng/L
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55)对照组(n=55)VEGF治疗前168.49±22.54 172.65±17.62治疗后149.29±10.42a 158.75±11.68a Ang-2治疗前351.71±35.17 364.84±39.47治疗后245.37±19.51 287.04±22.86 t值P值1.078 0.283 4.482<0.001 1.842 0.068 aa 10.283<0.001
2.3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
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脱落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 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水平情况±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水平情况±s)
a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55)对照组(n=55)t值P值CA125(U/m L)治疗前16.34±5.11 15.27±4.74 1.139 0.257治疗后12.03±2.52a 13.73±3.34a 3.013 0.003 CEA(ng/mL)治疗前5.92±1.17 5.51±1.13 1.869 0.064治疗后4.25±0.64a 5.04±0.66a 6.373<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两组患者呕吐、恶心、下腹痛、乏力和肛门坠胀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例(%)
3 讨论
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受体敏感性变化可促使子宫肌瘤发生及体积增大,随病情进展,可导致月经量异常、月经紊乱,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及生育需求。因此临床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为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可有效剥除肌瘤剥除等优势,同时还可保留子宫,术后对卵巢、阴道及盆腔功能影响较小,且不会影响生育能力,故被患者广泛接受,但术后肌瘤复发风险较高[6]。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子宫肌瘤患者在接受子宫肌瘤剥除术后5年复发率约为5%~35%[7]。因此术后需辅以药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及复发风险。分析原因在于,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抑制剂,可与孕酮受体竞争性结合,降低孕激素水平,从而抑制肌瘤生长,同时,其还可抑制平滑肌细胞DNA持续增殖、分裂,避免残留肿瘤扩增,此外,还可减少瘤体血流灌注,促使其凋亡。另有报道表明,口服米非司酮后可使子宫肌瘤变性、坏死,并抑制肌瘤中孕激素、雌激素作用,缩小瘤体,改善盆腔充血、水肿症状[8]。因此应用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风险。
VEGF、Ang-2为新生血管生成因子,可促使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继而导致肌瘤复发[9]。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通过降低血清VEGF、Ang-2水平,抑制肌瘤复发。血清CEA、CA125为妇科常见肿瘤标志物,于子宫肌瘤患者机体内,血清CEA、CA125呈高表达状态,CA125来源于体腔上皮细胞,属糖浆蛋白表面抗原,其多存在于宫颈上皮、子宫内膜、腹膜和输卵管内,临床多以检测血清CEA、CA125水平作为子宫肌瘤辅助检查手段[10]。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CEA、CA125水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降低性激素及VEGF、Ang-2、CEA、CA125水平,抑制肌瘤复发,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