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的学前教育师范生钢琴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2022-03-02范慕雪
范慕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中的音乐启蒙功能
(一)奥尔夫音乐理念概述
奥尔夫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回归人的原本性教育。奥尔夫并不否认感性教育的作用,他强调感性的挖掘和培养,他所使用的方法是从民间最基本的艺术形态中去汲取养分,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这种从艺术产生的本源以及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启蒙功能
奥尔夫音乐理念的主要教育特点为:原本性、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多元性等。
首先,节奏教学在音乐启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乐曲节奏的把握,就是人们通俗所说的“乐感”,几乎是在音乐学习入门阶段最底层的能力之一。而奥尔夫音乐在节奏教学层面上最大的特点,便是简单清晰,重复性高,它往往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或是民间流传的短小乐章,对于刚刚开始进行音乐启蒙的学生而言,接受度较强。
其次,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关注学生的即兴发挥能力,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现能力。学生能够基于自己的认知背景,合理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官创造出新的节奏或音乐形式。这从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启蒙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自我感知能力。
最后,奥尔夫音乐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音乐综合素养的培育。最好的“学”,是从“做”中来,“体验”中来,人智学理论下的华德福教育理念中,曾提出过“手心脑”的概念,强调在儿童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遵从手上做——心中感——脑中想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奥尔夫音乐综合了朗诵、游戏、肢体控制、舞蹈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感受和体悟音乐的魅力,将枯燥高深的乐理知识融合在一次次的音乐活动中,这能够帮助启蒙阶段的学生从对音乐的形象思考转化为对其的抽象思考,从而找到音乐中的美感与规律。
二、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存在的问题
钢琴课程在我国高等学前教育专业中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的必不可少的内容,钢琴演奏也是一线学前教师在工作中常用的音乐教学形式之一,因此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纵观目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设置与实际教学,却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高校学前教育学生钢琴学习起点低
钢琴作为一门通识乐器,大多数人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接触,并深度学习了至少3-5年,甚至数十年,他们普遍系统地学习过乐理知识及钢琴演奏方法。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前,大多没有接触过全面系统的钢琴学习,对于钢琴这一乐器,属于零基础的入门状态。而从高校学前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来看,除了钢琴课程外,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其他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知识,无论是练习时间还是音乐感悟力,都远远不及从小学习的专业人才。
因此,学生对于钢琴课程的学习畏难情绪较大,兴趣度不高。从钢琴演奏课程本身的教学实施来说,由于钢琴演奏只是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里的一门技能型课程,教授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操作难度也较大。
(二)学前教育师范生钢琴课程教材针对性低
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大多运用的是钢琴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市面上基本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深刻体会钢琴课程带来的实际意义,对于已有的钢琴教材,颇感晦涩难懂,难以理解。
其次,考虑到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学习钢琴课程并不是为了进行完美的钢琴演奏,而是通过演奏钢琴这一乐器,在幼儿教育教学一线,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目前学生使用的钢琴教材,难以帮助他们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目标偏离了实际,钢琴课程本身也就较为鸡肋。
(三)钢琴课程教学方式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
大多数钢琴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多以示范为主,学生模仿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大多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很少真正思考作品。教学模式流于了形式,学生实际课堂学习中就并没有获得足够的知识,所学到的知识实际应用范围狭窄,难以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且学生每周接受学习的时间较短,课程教学衔接不够,无法帮助学生真正融会贯通。
三、奥尔夫音乐理念与学前教育师范生钢琴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启蒙功能的普适性
在前述中,我们探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启蒙功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套非常适合音乐前期开端学习的课程体系,它不仅适合儿童,也同样适用于成人。使用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学前教育师范生空白背景下学习钢琴课程的压力和困难,保持学生探索钢琴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奠定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用性
奥尔夫音乐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早期教育及学前教育领域。在我国,多数早教机构及各级各类幼儿园对有奥尔夫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师有优先录用的招聘条件。这将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就业优势和应聘自信心,对于高校人才的定向培养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实操性
奥尔夫音乐作为本身操作性较强的音乐教学形式,能够帮助高校钢琴演奏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在教学时,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类型,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从视觉、听觉和动觉三个层面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入门和探究的学习方法,释放自己的优势势能帮助自己理解新知识。学生有了挑战陌生知识的勇气和通道,在学习中不断产生成就感,也就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它更倾向于人在精神层面上的感悟,强调幼儿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均衡发展。而这些看起来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目标,却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在钢琴课程中融合奥尔夫音乐体系,也将帮助他们搭建起综合素养的底层逻辑和知识“脚手架”,提升学生的教育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四、运用奥尔夫音乐理念实行创新型钢琴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提升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能力
音乐分析能力是师范生学习钢琴课程的基础能力,也是能够顺利开展钢琴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音乐游戏帮助学生分析音乐要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乐理知识学习的准入门槛,也将有助于培养师范生音乐分析的习惯。
1.利用声势游戏提升学生对节奏型的认知
声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活动形式,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的训练。通过学习声势动作,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它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有趣的身体语言,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习对节奏型的认知。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古典声势的跺脚、拍腿、拍手及捻指对应低钢、中钢、高钢和高音/中音小钟琴。一般情况下,拍手和跺脚可以用来展示强拍或次强拍上,拍腿和捻指可以展现弱拍。教师可以请学生按照钢琴曲谱来做出动作,这样反复带有节奏的声势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节奏型的认知,也为器乐演奏起到了很好的引入作用。
2.利用律动游戏提升学生对乐曲整体旋律的感知
奥尔夫的律动游戏借鉴于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斯,主要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高低、速度、力度等音乐内容。因此,当教师要求学生听到音乐时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够帮助学生敏感地领会音乐节奏、内容,从而依靠感性与直觉产生与音乐相适应的情感,透过身体姿态外化表现出来,再在曲谱中标注出旋律的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乐曲整体旋律的感知,在器乐演奏时,学生自然也能够延续这样的情感,将对音乐的理解与钢琴演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以奥尔夫打击乐器活动理解演奏技术
钢琴的演奏技术取决于演奏者对音符的组成和旋律形态的分析,只有演奏者对所演奏的音乐篇章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将音乐中的美感通过演奏表现出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未来教学一线,要通过自己的演奏向幼儿表达音乐情感,就需要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
1.利用奥尔夫打击乐器训练敏锐的听觉
钢琴弹奏本身,是手、脑和耳朵高度协调和综合的动作。准确、细致地判断声音,大脑中枢才会提供条件反射,在弹奏时的指法才能表达乐中之意。
奥尔夫打击乐器一般分为三类:木制乐器,散响乐器和金属乐器。木制乐器通常声音清脆,如木鱼、响板等;散响乐器发出的声音较小,声音也不集中,可以持续发出长音,比如沙球,铃鼓等,而金属乐器属于高音乐器,声音高亢又明亮,如三角铁,碰铃等。
奥尔夫乐器构造简单,操作容易,对不同声音类型的表达较为直接,通过演奏奥尔夫打击乐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培养出一双高敏感度的“音乐耳朵”。
2.利用奥尔夫打击乐器表现节奏,领会演奏指法
首先,奥尔夫的打击乐器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演奏时,便于学生较为轻松地理解节奏和节拍。而在钢琴演奏中,不同的节拍与节奏,所使用的指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强拍音通常都在小指上出现,为了增加其他手指向下的弹奏空间,可以让小指单独朝上发力来保持五指的平衡。因此,当学生将节奏、节拍知识内化在大脑中时,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与其旋律与节奏匹配的指法技巧与演奏形式。
其次,奥尔夫打击乐器包容性很强,它通常来源于生活中非常简单的物料,在实际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践中,还允许幼儿参与制作音乐乐器,这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师范生通过研究奥尔夫打击乐器,甚至可以将原本的乐曲节奏进行改编、再创作,将在其过程中感悟到的音乐表达,融合到钢琴演奏中去。
(三)以综合艺术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奥尔夫音乐理念将音乐、语言和动作看成一个整体,并认为它们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奥尔夫教学法集声乐,舞蹈,节奏,游戏和身体律动等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其相互配合,共同参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全艺术”形式,自上而下的音乐教学方法。
1.回归“以人为本”的钢琴课程
钢琴课程于学前教育师范生而言,并不仅仅只是一门乐器技巧型课程,而应是一门带领学生感悟艺术及生命的课程。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把学习的主体回归到学生身上,由技能的示范者转变角色,成为学生感悟艺术的合作者。
钢琴课程可将文学、声乐、戏剧及乐器演奏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以上的艺术形式,感悟音乐的思想及情绪,通过“强参与度”的音乐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和主动性。
2.建构学生多元知识体系
在学前教育师范生钢琴课程中,钢琴伴奏也是很重要的学习部分。而钢琴伴奏尽管在形式上是外显的,但演奏者自身的内部文化素养的加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钢琴伴奏除了对钢琴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外,还需要对其他的姊妹艺术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学习,如历史、舞蹈、书法、戏剧、文学、哲学等,以提升自己的整体艺术能力。
奥尔夫理念中综合的音乐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钢琴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交汇,建构学生多元知识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演奏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应开拓视野,将钢琴演奏课程从一项技能型的课程,丰富和升华为一门极具艺术魅力的综合型、立体式的课程。这就反推教师具备国际化视野,借鉴、援引世界上流行的音乐理念、音乐表现形式,与钢琴演奏有机地进行融合,从而为课堂带来更为全面的视角。而奥尔夫音乐作为全球范围内极具盛名和操作价值的早期音乐教育理念,以它的简单,全面,融合等特点,高校教师基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个人教学积累加以利用之,也势必成为一把帮助高校钢琴教师打开创新型教学改革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