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路径
2022-03-02何海祺
何海祺
摘 要:思政课教师肩负铸魂育人的使命,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建设以及党员教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的存在问题,党支部探索构建“三统筹三落实”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监督党员的作用,推进党建与育人多维融合,提升思政课党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建设;思政课党员教师;监督体系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2]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是帮助学生培养理想信念的引路人,也是引导学生为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中坚力量,不仅要严于律己、以德立身,更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明确的责任使命担当意识,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存在问题
目前,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中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由于高校教师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教师流动性大、相对分散,集中开展组织生活的难度高,直接增加了党建工作开展的难度,长期以往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相对弱化。部分思政课党员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把全部精力和时间向日常教学、教务和科研倾斜,没有确保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并且在参加学习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因而缺乏自我党性教育与锤炼。另一方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在一些党支部中,党建工作重复率高、“公式化”明显、内容单一,部分党员教师甚至把党建工作看作“负担”,态度不端正,出现了党建工作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或者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甚至产生矛盾的现象,无法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育人等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确保党的全面领导的落脚点。党建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和最显著的成就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也来自基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是党的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报告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支部的职责,使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抓基层、打基础是一项基本任务,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面临的考验和矛盾仍然严峻、复杂,正是需要把党建落到实处、把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的党组织锻造成为坚强堡垒的时候,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提高支部建设质量,进而夯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根基。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正式把“四个全面”定位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这一战略布局做出调整,其中“全面从严治党”保持不变,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全党各级党组织肩负起主体责任,面向全体党员和党组织,围绕“全”“严”“治”要求,落实“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措施。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自觉深入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切实落实管党治党的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提供健康有益价值引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时代新人。
加强党支部建设是强化党内监督的切入点。注重党的自我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上级党组织收集党员信息、掌握党员动态的重要途径,基层党支部综合运用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等多种形式,确保监督到位、不留空当,才能精准发现问题、调整方向、完善工作機制。对待反复出现的顽固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基层党支部实事求是创新监督方式、丰富监督手段、调动各方监督力量,充分利用党员身边的“监督资源”,严密布局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织密织牢“防火墙”,才能有效化解矛盾、防止问题扩大蔓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因此,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党支部而言,支部建设不仅是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发挥党员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的有力支撑,如何最大程度发挥“监督”效能,解决当前存在的支部建设难题,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部署、同步完成,实现党员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进步,是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推动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析
面对目前出现的思政课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积极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全面做实做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工作,以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的思政课党员教师队伍为出发点,构建“三统筹三落实”的监督体系,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师风师德教育、理论学习宣讲,落实日常监督制度、监督工作职责、监督评价模式,促进“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打造“党建+教学+科研”齐抓共建的高校思政教师党支部。
一是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此背景下,党支部把握时机,以政治建设为抓手,依托“三会一课”,定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体思政课党员教师充分领会党中央关于“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的最新要求,学习文件精神、检查工作成效、推进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政第一课”活动以及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教改工作。党支部明确“政治要强”的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制度和细则,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化于党支部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推动思政课党员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把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可造之才的最终目标写入每一次思政课中,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维度,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能担大任的高水平人才。
二是统筹师风师德教育。筑牢师风师德底线是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关键因素,要把师风师德教育作为思政课党员教师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贯彻到党支部建设以及教育活动中。组织党员教师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最新规定,从近年出现的严重师德失范行为以及专项整治行动结果中汲取教训,由支部委员带头分析典型案例,全体党员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提高思想觉悟和警惕意识。师风师德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党支部书记和德高望重的资深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在教研教学中不忘“传帮带”,分享育人经验,强化协作力量,以良好的团队氛围,帮助新党员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新党员教师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将师风师德的正确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注重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坚持目标导向、定位清晰,把思政课堂教学作为践行师风师德承诺的主阵地,讲好每一节思政课,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三是统筹理论学习宣讲。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结合“集中研讨+个人自学”方法,坚持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入脑入心学,组织党员教师逐字逐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等,系统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不断强化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筑牢理想信念,自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讲授者。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根本原则,党员教师学以致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积极开展“四史”进课堂以及校内外理论宣讲等活动,检验自身理论学习成果。一方面,党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案例教学展示理论实践的效果,引导学生系统、客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就,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另一方面,党员教师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参加校内外理论宣讲活动,不仅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特色党课,指导在校学生讲党课、讲党史故事,还可参与校外专题讲座,主动汇报学习成果,广泛宣传党的理论,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其深入人心、走进群众[3]。
四是落实日常监督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党员教师向党支部汇报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和履行岗位职责的相关情况,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教师全面对照检查、逐一检视剖析、认真反思批评,总结产生问题的根源,根据个人情况提出改进思路和措施,增强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制订谈心谈话计划,每学期开展一对一谈话,由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牵头,心怀关爱之情,与党员教师交流学习心得、教学体会,设身处地了解其在生活、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党员教师讲出真问题、真困难,避免谈心谈话形式上“走过场”、内容上说“场面话”,通过真诚交流掌握党员教师最新思想动态,及时排查思想风险。严格对照上级党委的巡视整改反馈意见[4],结合党员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仔细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任务明确、整改节点清晰、整改责任到人,做好巡视整改的“后半篇文章”,把巡视整改落到实处,督促党员教师及时补齐不足,促进党建工作良性发展。
五是落实监督工作职责。党支部书记作为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履职情况,也在党支部进行内部述职,履行述职述廉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接受上级党组织以及党员的监督评价。民主评议党员是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党支部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会,支部委员组织党员教师对照合格党员标准、对照入党誓词,联系个人实际情况、教学履职情况进行党性分析,并在轻松的氛围下开展集中评议,引导党员教师之间客观评价,肯定成绩的同时分析问题、找出差距,相互督促和鼓励。党支部定期组织意识形态专题研讨会,夯实全体党员教师的思想基础,集体分析研判支部内部的意识形态领域最新动向,辨析思想政治文化领域的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近期重大政治事件、敏感政治话题、重要民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加强思想引导和舆论宣传,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防范政治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六是落实监督评价模式。为了推进党支部监督工作由点到面、由虚向实,党支部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评价模式,优化党支部监督与教学、科研任务考核的双向联系,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轮驱动。党支部定期收集、听取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加强信息交流,通过摸查、随访等手段,对真实教风、学风问题开展调研、指导、评价,量化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评价指标,用真实数据检验党员教师理论学习与教研教改结合的实践成果,实现考核结果“可视化”。除此以外,高度重视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意见,对每一门思政课程设置课程调查问卷,统计学生的听课意愿、知识掌握水平、课程收获等,督查思政课程育人效果,并作为下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
四、小结
高校思政课党员教师的管理工作复杂繁重,不仅涉及党支部建设的方方面面,还与日常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息息相关。构建“三统筹三落实”的监督体系,灵活运用各类监督形式,整合组织生活、党性教育、教学督查以及科研创新等工作,全方位促进党建、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才能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检验思政课育人工作的成效,力争最终实现党员教师队伍健康成长和党支部建设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
[3]刘毓,李霞.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锤炼思政课的“广度、热度和力度”[N].中国教育报,2019-09-24(11).
[4]张莉,刘雅,程宏伟.高校党组织和党员监督“三化”建设探析[J].2019(09):32-34.
责任編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