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实施路径研究
2022-03-02李诗念任文汉
李诗念 任文汉
摘 要:2021年,我国进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即后疫情时代,这给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后疫情时代资助工作面临的变化,提出“三维”资助育人的实施路径:保障学生安全稳定的底线,助力学生成才成长的主线,让学生懂得感恩回馈的风景线,并进一步搭建育人平台,利用战疫的鲜活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总结育人实践经验,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思路,寻找新路径。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资助育人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困难和挑战,高校资助工作也受到巨大影响。疫情期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需求,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资助育人工作。
2021年,我国进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也就是后疫情时代——国内疫情不定期在局部地区小规模爆发,从外国外地回流以及季节性的发作,而且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1]
后疫情时代,资助工作既要做好 “奖、贷、助、补、减、勤”等经济措施,使学生的生活步入正确的轨道,将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又要利用好疫情期间的有利教育时机,坚持育人导向,将“育人”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受助学生的教育之中,弘扬抗疫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保障性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2]这是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任务,也是学生资助战线全面参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变化
准确了解疫情对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把握资助工作的变化趋势,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工作对象动态化
后疫情时代疫情零散爆发,高中低风险地区不断变化,随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身份、贫困等级也在相应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抗风险能力差,学生本人兼职受阻,收入受疫情影響大;有学生亲人在疫情中患病,康复后劳动力也受到影响;这些变化不易提供证明材料,难以通过系统精准评定,这就需要学校建立贫困边缘群体的动态检测和应急帮扶机制。
(二)工作内容纵深化
高校资助工作以经济资助为主;在经过疫情后,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心理、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也更加突出。资助育人工作的重心,除了物质帮扶外,在精神上也应给予更多支持,努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三)工作形式数字化
过去资助认证工作主要依赖于贫困证明材料、班级现场认定、民主评议等现场方式,准确度高,但形式不够灵活;后疫情时代,受封城、封校、延迟开学、上网课等因素影响,同学之间面对面接触减少,网上交流增多,工作形式由线下转为线上;高校资助部门应简化工作流程,深化精准程度,制定合理的资助标准;还可联合多部门,利用好学生消费大数据,更好地对其经济情况进行认定。
二、后疫情时期资助育人实施路径
2020年7月,在疫情背景下召开的全国资助工作推荐会上强调:“资助工作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保障上,要进一步拓展资助的内涵,使其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育人依然是后疫情时代资助工作的中心。
在精准扶贫、精准资助理念的指导下,明确资助育人工作在抗疫攻坚战中的价值与功能,从而实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提升高校资助项目的合理性、资源配置的效益性以及增强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从而建立疫情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长效机制。[3]结合后疫情时代高校资助工作的特点以及资助育人路径的探究,在开展资助育人实践时,可从底线、主线和风景线三个方面开展。
(一)解决基本需求,坚守安全稳定底线
1.解决经济压力:根据后疫情时代疫情高中风险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等级不断变化的特点,资助部门应灵活地安排临时困难补助,足额及时发放补助或学生所需要的物资,以便帮助学生。
2.保障学习条件:疫情之后线上教学和线上会议成趋势,电子设备和网络流量需要一定的资金。高校资助部门应设立相关的基金,通过专项补贴和其他技术手段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条件。对于由于疫情隔离等耽误的课程,资助部门要与教务部门合作,采取补课、录音录像等形式,帮助学生不掉队。
3.驻守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容易产生自卑、迷茫情绪;疫情带来的健康风险、生活方式的变更、就业机会的萎缩、对未来的焦虑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容易诱发心理危机;资助部门应发动专人负责,对其开展谈心谈话、心理疏导,以缓解学生压力,调节学生情绪,引导学生在面对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健康快乐地生活。
4.稳定升学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或升学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困难,而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加剧了这些困难:有学生因此失去实习机会,有学生会考虑到经济因素而放弃升学。资助部门要联合就业部门,为贫困生专门建立就业档案,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帮扶,加大对其创业支持,宣传大学生参军入伍政策。对于有能力升学的学生,帮助其了解研究生阶段资助政策,使其安心入学。资助部门应联合多方精准发力、多措并举、群策群力共同帮助,使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二)坚持立德育人,突出成长成才主线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牢成长成才方向:后疫情时代,学校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思政课的鲜活教材、生动实践和现实课堂,宣传和弘扬高校师生积极投身防疫志愿工作的“逆行者”精神,让大家分享自己参与战疫中的所思所感,引导同学们向身边的最真实、最平凡的榜样学习,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让爱国实践行动更触手可及[4],让“逆行者”精神融于个人成长的价值观;比较国外疫情状况和我国现状,让学生体会到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来之不易,唤起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爱国意识。
2.开展诚信教育,厚植为人为学品格:2020年2月,教育部财政司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强调,“对于已经毕业且处于还款期的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可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如因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失去还款能力的,要协调经办银行启动救助机制,为其办理代偿应还本息相关手续,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高校资助部门要宣传并利用好这些政策,引导学生体会国家的良苦用心,树立诚信观念,形成“诚实守信、信用做人”的良好氛围,遵守诚信行为。
3.加强能力培养,提升创新实践素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其家庭局限性,缺乏机会去发展自身,了解社会。疫情过后,实践培训、外出实习的机会减少。资助部门应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可给予学生技能培训、参加技能考试、科研思维训练方面的支持;根据自身定位和目标提升职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如联合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增加实习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把资金帮助和项目资助相结合,开展创新创业的培训,提升其创新能力。
(三)开展感恩教育,打造感恩回馈风景线
俗话说“饮水思源”,“回馈”是资助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资助发展的良性循环。
疫情期间,多所高校都开展了紧急举措,为经济困难学生、疫区学生捐款捐物,为困在学校的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开辟绿色通道,开辟网上办事渠道,帮助困难学生上网课,帮助他们顺利毕业就业。这种多渠道的帮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的困难,传递出爱的情感,唤醒了贫困学生的心灵,滋生了感恩意识。
学生感恩的同时,学校也可完善回馈渠道,组建以困难生为主的感恩公益团体,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抗疫活动如社区志愿者,传递爱心、回馈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实现“资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
三、后疫情时期资助育人实施路径的方式
(一)搭建新媒体宣传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如QQ群、学习强国、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方式,开设 “思政微课堂”专栏,“党员的防疫日记” “战‘疫’有我,党旗飘扬”等等为学生注入爱国主义精神“疫苗”,激励同学们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让青春与时代同步。开展网络主题班会,讲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珍惜生命,活出最美青春的模样。[4]
(二)构筑多部门育人平臺
资助育人的主体是高校资助部门,然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从入学到离校,涉及与财务处、教务处、就业中心、心理中心等部门密切联系。疫情以来,资助政策、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发生了变化,高校资助部门要优化整合资助管理平台,将“绿色通道”、奖助学金申请、心理疏导及创业就业等功能融为一体;还要利用学校、社会及家庭资源,让全员参与资助育人当中,获得支持合力。
资助部门应主动联系其整合资源,创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组织、设立合适的志愿者岗位、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举办专门的心理辅导会、榜样分享会、就业指导会等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宣传、思政讲座、公益论坛等,以岗位为契机、以活动为平台,注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更要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及时掌握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的动态变化、线上线下多途径地开展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注疫情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更重要的是借疫情之风,开展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奉献祖国、感恩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发展型资助”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发挥好资助工作的实效。[5]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该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04):13.
[2]吕强,顾鑫城,陈勇.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教育管理,2020(10):107.
[3]张冰瑶,陈胜敏.后疫情时代网络思政育人路径探析[J].高教探索,2021.(01):6.
[4]曹刚剑,周歆妍.后疫情时代高校三维“云思政”的育人路径探究[J].财富时代,2021(01):228.
[5]陈亮.后疫情视角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与育人”实施路径创新——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文化,2021(05):50.
责任编辑 黄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