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写作情境 聚焦生命成长

2022-03-0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高中语文习惯

刘 杰

(江苏省射阳县陈洋中学 江苏 射阳 224300)

2021年高考结束了,三年一轮循环的高中语文教学结束了,留给笔者无尽的怅惘和反思,尤其是对于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软肋——作文教学。三年里,笔者对本校的学生的进一步认识,针对本届学生做了一些写作训练方面的大胆尝试,并在高三后期加以反思,从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为农村普通高中的作文教学要回归本真,教师要深入了解本土学生的特点,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心灵,找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切入口,从而使农村普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一、“学”“教”对象生命之本真——关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和教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时下许多农村家长的理念是:子女读书成绩好或通过努力考取高中有一定希望的就把他们转到条件好的县城就读,无望的就留给他们的爷爷奶奶带,让他们在农村混个初、高中毕业。因而一些资质较好、家庭条件较好或父母重视孩子教育的学生大都进入县中读书,生源锐减、生源质量较差、优秀教师大量流失等现象在农村普通高中普遍存在。

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缺少阅读,缺乏中学生应有的文学积淀或存在阅读误区,无法把所阅读的知识化为己用,把作文视为“难于上青天”的事。家庭教育方面,以我班40名学生为例,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有15人,其中有的爷爷奶奶都七八十岁,有的甚至没有爷爷奶奶;父母有一方在家的也是15人,父母离异或单亲的有5人。学生家长的文化大都是初中水平,高中毕业的甚少。因而原本是教育的本源之地却已经没有丝毫的教育功能,反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家庭关系或矛盾还要他们去维系或解决。

而他们就读的农村中小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狭窄,性格羞涩而不善于表达,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都很差,导致一系列写作问题:错别字较多,用词贫乏,句子不通顺,语言含糊不清,书写潦草,段落条理不清,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内容空洞,思想贫乏。

语文教师方面,大量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得现在的农村高中师资结构失衡,并且缺少中坚力量的支撑和引导。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还很薄弱,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上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教师到现在还是怕讲作文,认为作文没什么可讲的,作文教学“难为”“不可为”。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方法死板,以致于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甚至讨厌写作课。

二、一轮循环教学后对农村普通高中语文作文情境教学的经验总结

众所周知,江苏高考已经融入全国高考,语文作文60分,可以说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因而,为突破这一道制约语文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瓶颈,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寻找作文教学规律,出版了许多关于写作的教程和优秀作文选,并提出一些作文训练的体系,如钱梦龙老师的“模仿—创造”训练体系,高原老师的“三级训练体系”,章熊老师的“语言—思维”训练教学法,等等。其中有的做法大同小异,有的做法甚至完全相悖。面对上述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情况和师资状况,通过三年一轮循环教学后,结合这三年写作教学的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总结: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曹永军老师在《语文,我和你的故事》中总结的学生必备的七条写作习惯:(1)对自己的写作负责;(2)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3)勤于动笔积累的习惯;(4)想清楚然后写的习惯;(5)勤于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6)乐于交流、能者为师的习惯;(7)不断总结、超越自我的习惯。他还指出,写作没有多少理性知识可讲,更多的是一种技能和策略,进一步说,是长期实践中有意识培养的爱好和习惯。

“语文老师讲习惯,不同于班主任,不能一般地泛泛提要求,他培养的是学科习惯,必须借助具体的教学,是与具体的经验、方法、策略乃至直觉、情感、个性、气质等牵连在一起的,是熔铸在教学细节中的打磨和锻造,也因此,是一种与教者个性气质密不可分的模仿、感染和外化,虽然处于自然而然、常被遗忘、让人感觉不到的状态,却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语文学习。”[1]而写作习惯的培养更是如此,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等等。因而这些写作习惯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教者要潜移默化地在课内和课外加以渗透。例如如何规范而有效地使用写作素材积累本,如何整理自己的随笔和作文习作等等,教者都要严格而规范地加以要求,并经常性地检查,以助于学生的作文材料能够做到有序、整洁,以便于学生能够多次翻阅,从而消化吸收,并感受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成长历程,从而总结一些对于自己而言行之有效的写作经验和教训。

2.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

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因为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都比较单调,同时,他们的阅读量的欠缺,使得他们无话可写,写作训练时只能胡乱拼凑字数,毫无写作的感觉和动力,因而写作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而希望表现自我,在集体生活中获得存在感和认同感,是中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共性。写作并不是单一的写文字,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

(1)通过“随笔训练”,打开学生的心门,书写其内心世界。高一阶段,让学生写随笔,开始在字数、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做要求,让学生写自己心中所想。例如一个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身边有一本《边城》的书,刚开始阅读它的时候是非常不适的,但慢慢地它像一块吸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着我这块破铜烂铁。因为有《边城》的陪伴,我不会再觉得闲得慌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拥有写不完的作业,而是下一秒你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却又不得不在教室里坐着。”还有一个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不是我不想站起来回答问题,只是缺少勇气,我也很羡慕那些敢于表达的学生,也渴望成为他们那样的学生,可是在犹豫或挣扎的过程中就失去了主动回答问题的机会,长久下去,我就没有了主动的动力了。”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月后,要求学生写600字以上,并限制主题,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并开展小组交流,将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的随笔整理出来,编成班刊,进一步激励学生写作。

(2)开展“有声阅读”课程,以有声的语言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感悟

单一的读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进一步地提升,于是笔者在班级开设“有声阅读”课程,精选一些经典文本的朗读素材,文本印发给学生,结合朗读者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味问文字的内蕴和魅力,用声音打开学生的听觉,用文字触发学生那颗敏感而柔软的心,引导学生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听了过后,让学生摘录其中精彩的语言片段,并写一段对文章的评价,一段时间后,班级再进行小组交流。例如,学生听了肖复兴的《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学生写道:年轻真好,有太多可以尝试的东西,有太多的路可以让我们自己前行。学生听了龙应台的《目送》,“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被许多学生摘录,也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以前难以言说的亲情。

(3)开展“电影欣赏”课程,用精彩的光影世界让学生领略不同的人生风采,并感悟人性。

三年里,本年级利用周末下午学校返校的时间,放映了近80部电影,并让学生写影评,谈观后感。刘同学这样写道:“电影,有的反映一个时代社会风貌、人文价值,有的反映二战纳粹党泯灭人性的行为,有的展现被迫害者的悲惨的命运,有的则呈现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激发我们对他们所处的社会的联想,有的讲述的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爱情。观看电影,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引发我们对人性与人生的哲思,促使我们的人格不断健全,并且一步步走向成熟。”董春雨同学这样写道:“这些电影与我之前看的电影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只有打动人心灵的电影才有资格被牢记,也许这也是它们披上“奥斯卡”灿烂王冠的理由。以前看过的电影就像是快餐,看后没能在我脑海留下些什么。而这些电影里,有我喜欢的美景,有我喜欢的人物,或者有我向往的关系……它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短时间内得到而内心极其向往的东西。这些作品围绕的不仅仅是影片中的人物,还揭示了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颇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从这些电影中我懂得了质朴才是纯美。以最简单的文字、最简单的画面、最简单而真实的人物关系给人以最深远的影响,这些最简单的简单已经不简单。”这些文字记录了学生撰写影评的成长历程:由只言片语的精彩到完整而深刻的大篇影评,由简单的对故事情节的记叙到深入的对人性的反思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青春·梦想”的演讲比赛、唐诗宋词朗诵和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让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步步打开自己的心灵,由不敢说到想说,到敢于在舞台上大声说。例如,一个学生在演讲稿里这样写道:“就这样,我失去别人的关爱,变得自卑、封闭。我不与别人说话,做任何与别人有关的事情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半点差错;我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参加任何有意义的活动,不敢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生怕别人用质疑的眼光看着我,这会让我紧张得感到要窒息似的,每次的结局就是胆怯的逃走。但后来我开始慢慢的悟得:努力地改变,竟发现并不是别人不善待我,而是我自己将自己的心加上了一道坚固的枷锁,将自己推入了万丈深谷,我不能再呆在阴暗的一角,我要向着阳光走去,我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我并喜欢我。”我们惊喜地看着学生慢慢地敢于突破自己,敢于大声地说,大胆地写。

犹记得帕尔默《教学勇气》中的一段独白:“当我还是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我如此称职、如此有经验、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师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六十,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2],是的,教学如同人生,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需要勇气去尝试,去突破,去创新,同时在作文教学方面,要回归教育教学的本真,回归学生生命的本真,贴近真实的农村高中生的生活现状,抓住他们柔软的内心,以不同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切入口,走出一条适合农村普通高中生心灵需求和发展需要的语文作文教学之路。当然,这些尝试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一些活动的展开还要加以细化、规范化,我们一定会努力在下一个三年再进一步完善。认真研究全国几套高考试卷,围绕当下的热点重点,强调立德树人,着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而不懈努力。

注 释

[1]《语文,我和你的故事》曹勇军 商务印书馆 2015年12月P252

[2]【美】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吴国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P58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高中语文习惯
上课好习惯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