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思辨性教学策论研究

2022-03-01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作文思维

王 倩

(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 江苏 盐城 2241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内容中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写作方面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之一。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课程中也明确提出了要训练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知识认知能力,就必须积极地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并培养学生较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可以更主动地进入到思考之中。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学生的语言识别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的信息,不过对这种信息的实际掌握却还具有相当的难度,所以说学生的思维模式也遭到了极大的影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识别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辩证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应该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一、现状分析

经过相关的研究分析来看,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高中教师都应采取较程序化的教学方法。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完成作文书写任务的时候缺乏自己的思路,而书写的内容就会产生较大的相似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成绩的提高。而且在这种高度机械化的教学方法中,学习者始终是处在被动地掌握地位,他们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的相关要求,长时间下来就会对自己的作文写作产生质疑。问题意识也会越来越薄弱,在写作过程中也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仅仅是按照其他的观点和意愿来进行写作。

其次当前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够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见来进行作文教学。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广阔的写作思路,并且在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观点。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写作练习产生厌烦,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不用说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了。

二、作文思辨性的主要特征分析

文章的论述逻辑是否清晰主要集中在了主题把握上面,对高中学生而言始终是一个具有挑战的内容。不少学生对于写作材料的认知过于片面,对从出发点就存在问题,这样出现偏题的现象也就非常频繁。这些问题从本质上来讲主要就是思辨性欠缺所导致的结果。

首先,思辨性较强的学生对于未知的问题具有刨根问底的思考精神,而非理解表面意思即可,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理解思维。例如:在写作指导“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叙述”当中,这个写作指导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们在叙述过程中能够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比如在叙述他们生活中的趣事时,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笔记来出发,也可以从自己的真实联想出发,这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角度,而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角度则可以延伸出更为不同的叙述方式,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到这种叙述方式,针对作文表述内容进行逐层深入的剖析,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写作质量。

思辨性地具备,还使得学生们可以同时面对同一个问题,做出各种角度的思考。在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写作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引导学生们展开更多方面的思维,从而创造出多元化的作文出发点[1]。比如:当学生需要根据某一景点展开作文写作时,老师就可以一道学生们既可以从风景本身中美丽的风光入手作文,又可以从风景中的文人墨客诗词表达着手进行写作,还可以从这个景点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前的商业价值等角度着手写作。总的来说,就是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教学,绝不能限制学生们思维的发散,不能以固定的题目限制住他们的想象力,而是要在尊重作文主旨的前提下,使他们能够尽可能的发散思维,开展多角度的思辨性写作。

三、高中作文思辨性教学策略

1、深入发掘教材元素,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

从本质视角来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写好“思辨性作文”,首先需培养他们的思辨性思维,而质疑精神则属于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因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该以教学内容与目标为导向,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辨性”素材,结合具体课文制定教学规划,设置一些问题当作引线,指导学生质疑和探讨,使其认真分析与评价,为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多助力与支持,帮助他们务实好写作“思辨性作文”的基础。

例如,在《拿来主义》教学中,本文文体偏重于论说性,教师可从议论文文体角度讲解这篇课文,除指导学生认知层面的汉语知识与主题思想以外,还需深度发掘篇章中蕴含的思辨性材料,借此培养他们的思辨性思维,为其进行思辨性写作做准备。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除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主义?这些主义各有怎样的危害? 鲁迅先生为将送去主义论述清楚,都提到哪些人? 作者运用哪些方法论证观点? 指导学生认真寻找和研究文中所提到的几种主义及危害,分析论证方法,活化他们的思维。之后,教师讲述:眼下对待外国的节日、影视作品等文化,大家应该怎么做? 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主题与个人认知进行思辨,锻炼他们的思维。

2、合理安排作文布局,发挥思辨性思维能力

针对高中语文“思辨性作文”教学而言,为了能够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就需引导学生在作文前以更为综合的角度来去探索文章内容,从而确定好整篇写作的结构。因此,高中的语文老师在“思辨性作文”课程中应首先确定作文题材、方向和任务,然后引导学生极力调动个人对思辨性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思索,让其安排好整篇写作的布局与结构,让他们写出质量更佳的作文。

例如,在实施《善待生命学习论证》教学时,主要目标是明确议论文的形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掌握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让他们在作文中所说的道理更加令人信服。在具体的写作环节,教师可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视角切入安排文章的布局:其一,整体和局部,不仅要站在宏观角度展开思考,还需有针对性的、特定的论证;其二,内部和外部,要从原生、原本、内在等视角思考,并从易于变化、后天、外在等视角探讨;其三,过去和现在,就是既要回头看,基于历史视角进行思考,还要向未来看,把目光聚集在眼下的同时面向未来,促使他们写出的作文更为科学性与有理性。

3、加强学生思维锻炼,引导学生爱上思辨创作

在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之下,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只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认真思考,导致学生出现了死记硬背的问题,如果不改变这样的现状,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在学习和写作当中照抄照搬,不能够表达真情实感,更无法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作文训练当中,应该把思维锻炼放在重要地位,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思维束缚,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作文,在思辨写作中感受无限乐趣。

例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励学生踊跃思考:廉颇向蔺相如道歉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并在问题驱动之下投入自主探究,充分表达各自的见解与看法,并将这些内容延伸成为写作主题,让学生能够立足不同角度思考与解决问题,为学生打开思辨的新大门,让学生喜爱上带有独立思考的思辨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逐层深入,培养学生思辨思维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思辨性作文书写时思路不清,并不是他们不够了解,而是他们的思维深度不足,对于某一个问题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而没有针对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教会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此,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时事热评活动,针对当前一些比较热门的时事进行探讨,而后让每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分享不同的意见。最后由教师给出一个更加深入的评论,让学生们了解到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

例如:针对当前对于“饭圈”问题的整治,由于学生们对这一类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就可以以此为题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与探讨,分析整治的原因以及目前比较火热的整治措施。而后由教师给出最终的结论,即“整治“饭圈”问题,就是为了从根本上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最终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于“饭圈”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分析,让学生们具备更强的思辨性思维。所以在作文思辨性教学当中,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尽量丰富学生的生活认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形成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丰富认知,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在长期的思考中,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有效锻炼,再让他们进行写作,他们自然也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理解。

5、运用交流互动方式,增强学生思辨性思维

高中生在思维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交流和探讨推动,因为他们在交流和探讨过程中,表面上看是动口交流,实质上是大脑思考的结果,由于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思辨性思维将会逐渐开始增强,使其潜移默化的形成思辨性思维意识与习惯。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交流与探讨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作文材料,提取相应话题,使其在激烈讨论中修正思维,增强思辨性思维,让他们顺利写出“思辨性作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互动时还应注重传授表现方式,作为文章不可缺少的形式要素,在整个写作中占据较为重要作用。当前很多高中生在写作过程中忽略语言表达,以至于写出的文章十分单调。多元化表达能为写作内容增添闪光点,此时就需要学生积极了解和掌握写作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并将其应用于合适的地方,使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更加丰满与充分,达到良好的艺术感染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讲解文本写作特色,引领学生吸取课文优秀写作经验和方式,并逐渐迁移至自身写作当中。相关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写作特色,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写作技巧,提升思辨性思维。

6、借助质疑思辨,增强学生思辨性思维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大多数的作文命题都是半命题的形式,这样就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例如“我最喜欢的……”学生可以写“我最喜欢的职业”“我最喜欢的人”“我最喜欢的学科”等等内容,学生在面对命题作文时,写作要求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考限制在了一些条条框框当中,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纵观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之中有大量文章都具有思辨素材,而阅读与写作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挖掘其中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大量社会、历史、现实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证思考并进行写作练习,以《六国论》这一文言文为例,其中涉及的辩论点就是为什么“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秦”,在历史上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也不再少数。从辩证方面来看,赂秦只是表面原因,从本质上来分析的话,这一现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作为契机让学生进行争议争辩,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学生在质疑争辩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辩证探究素养,还能提升批判素养。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六国论”之我见》我见为主题来让学生展开写作,自身可以提出更加独到的见解,从而在阅读与写作中具备独到的思辨性思维。

7、借助名言警句,提高学生思辨思维

在写作当中经常会遇到根据名言警句来写作文,在以往的教学当中,许多学生抓不住文章内容的核心论点经常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追究其根本就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思辨性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所写出来的文章都是陈词滥调,缺乏新意。正如上文所诉,针对名言警句的写作也是培养提升学生写作思辨性思维的绝佳场所,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可以引用杜甫曾说过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应该博览群书,这样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而郑板桥却曾道:“读过万卷书,心中无适主。”这一句话的意思则是说若读太多的书,就会变得没有主见。请同学们自主拟题来对这两种对比思想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中作文中的中心问题:从两个人的观点中我们即可提炼出“如何认识博览与精读”这一论点。博览与精读存在怎样的关联呢? 借助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就知道博览与精读是矛盾的,不仅有相互对立的一面,还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个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博览不仅意味着应该多读书,而且应该读更广的书籍,精读是少读书,但是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精良,这就是它们的对立面;只有精读才能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见解,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博览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也只有真正做到博览才能理解并且将自己的所学知识有效运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经过推理,学生就能得到“博览与精读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这时,学生以此来进行写作,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写出一篇优秀的“思辨性”作文。

作文思辨能力是高中生创作出高水平文章的重要保障,也是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新时期作文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高质量作文是无法脱离思辨能力的,而且如今的作文越来越关注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因为这种能力除了体现出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能够体现出学生思维的高度和深度,体现出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当然教师也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客观分析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层次,以便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创作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挑战自我。

猜你喜欢

思辨性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