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022-03-01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费建芬
□ 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 费建芬
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游戏占据很大比例,幼儿的天性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目前,由于教师在游戏化课程方面的经验匮乏,难以协调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使得幼儿对学习产生倦怠。为此,教师要发挥游戏的育人作用,积极探索游戏化课程资源,提升幼儿的学习动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游戏化课程资源的特征
游戏化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幼儿园阶段,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爱玩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迎合幼儿的发展需求,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是进行幼儿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可以将游戏化课程概述为将课程内容与游戏相结合,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兴趣来设计课程内容,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游戏化课程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其首要的特征就是主体性,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一切游戏活动都迎合幼儿的认知和兴趣,让幼儿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提升学习的效率。二是自由性,游戏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自由度,要解放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获得切实的快乐,不感到拘束,从而在游戏中积累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经验。教师也不能生硬地在课程中穿插游戏,要将游戏化作为课程基础,让多样化的游戏始终贯穿课堂,不过多干预幼儿,而是让幼儿自由选择在游戏中去建立联系;此外,游戏化课程应当也具备较强的游戏性,教师要对游戏进行筛选,站在提升课程质量的角度挖掘游戏化课程资源,让游戏自然地融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让幼儿产生更好的游玩体验,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得更多的知识。
二、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1.日常生活游戏化,激发幼儿兴趣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潜藏着丰富的游戏化课程资源。教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每日生活,在其中开发游戏化课程资源。幼儿在园内的生活都在教师的组织安排下进行,教师对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十分熟悉,能够直接地将幼儿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与游戏串联起来,让幼儿更有参与感和亲切感,提升幼儿的生活技能,积累生活经验,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包含多个环节,例如进食、洗手、午睡等,而这些日常行动中也包含了较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尤其是在幼儿进食时,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教师往往会频繁用语言提醒幼儿的行为,很容易让幼儿感觉到严肃,使得情绪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教师从进餐中开发出游戏化课程资源,在盘子中放置小巧、形状不一的玩具,组织幼儿用筷子进行“夹玩具”游戏,夹得多的幼儿可以获得贴纸或者红花作为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幼儿从拿勺子进餐逐渐过渡到用筷子进餐。另外,大班的幼儿已经养成餐前要洗手的习惯,基本所有幼儿都会主动在进餐前去洗手,教师观察幼儿的洗手情况,发现幼儿洗手虽然使用了洗手液或肥皂,但只是随意地进行搓洗,不到十秒就完成了洗手。教师考虑到近期疫情形势不乐观,编制了名为“七步洗手歌”的手指游戏,组织幼儿通过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掌握七步洗手法,以避免病毒的侵扰;还有在下午茶时,教师组织幼儿吃水果,在进食时进行猜水果的游戏,以谜语的形式勾起幼儿的兴趣,让进餐时间变得更有趣味性。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开发出筷子游戏、七步洗手歌、猜谜语等生活类游戏资源,给幼儿的日常生活增添较多乐趣。
2.户外运动游戏化,强健幼儿体魄
幼儿天生好动,对于户外活动尤为喜爱。在幼儿园内,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室内,尽管在室内也能开展游戏活动,但是游戏化课程资源必然没有户外那么丰富。教师应该多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还要进一步加强户外活动的运动量,给幼儿适当的自由。此外,户外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内,也可以去园外接触大自然。在户外活动时,教师能获取更多的契机来开发游戏化课程资源,幼儿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要借助幼儿的好奇对象,开展灵活性较强的运动类游戏,强健幼儿体魄,提升游戏化课程的开发实效。
教师可以从季节的不同景致中生成游戏性课程资源,例如秋天有一点寒冷,教师组织幼儿先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增加户外运动量,让幼儿尽量暖和身体,避免感冒。在热身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的落叶踩起来有“沙沙”的声响,便开始踩树叶、抛树叶。教师由此开发出了新的游戏化课程资源,组织幼儿进行踏步和跑步的体育锻炼活动。教师设计游戏“落叶纷飞”,教师扮演大树站在中间,而幼儿则扮演树叶站在大树的周围,当教师喊出“秋风吹来了”,幼儿就开始四散奔跑。教师用手臂的摆动幅度来表现秋风的大小,风吹得大就往远处跑,风吹得小就往回跑,风停就原地停下。在此游戏中,教师还提醒幼儿只能进行慢跑,不要跑得太快,为了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让幼儿思考一下,怎么样可以避免大家一起奔跑的时候出现危险,幼儿回答应该与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看到身旁有人时要减速或者躲开,不要碰到别人的身体。反复奔跑几轮后,幼儿表示有点热,而且有些累了,教师及时结束游戏,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幼儿进行“踩落叶”游戏,跟随音乐节拍原地踏步,以缓解运动后的不适。教师从户外的自然环境中获得游戏性课程资源,以幼儿的行动为契机,把握住机会,迅速设计游戏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游戏具有一定的运动量也不失趣味性,创造了幼儿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环保活动游戏化,培养幼儿素质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了迎合绿色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环保教育也纳入到了幼儿教育体系中。幼儿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该以环保活动为主题,通过环保游戏来向幼儿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这样,不仅使幼儿掌握了环保知识和技巧,还能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对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观察幼儿园内的情况,从中寻找游戏化课程资源,发现教室内散落很多废弃的纸张,都是平日在课程中没有有效利用而产生的废弃物。教师带领幼儿查看此状况,有几位幼儿开始收集废弃的纸张,教师进行配合,与全体幼儿一起将所有的纸张、卡纸等收集起来,作为幼儿开展手工游戏的材料。教师带领幼儿制作折纸玫瑰、小青蛙等手工作品后,让幼儿翻阅手工书来寻找可以借鉴的作品。有幼儿看见舞龙的图片,便提出用纸箱做舞龙的服装来玩游戏。教师采纳了此提议,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手工材料,包括快递盒、胶水、颜料等。教师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制作龙的身体和头部,要求是身体能穿戴进去。制作完毕后,教师带领幼儿穿戴好制作的舞龙服装,去操场组队舞龙,气氛十分热烈、愉快。教师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在幼儿园内寻找游戏化课程资源,并且充分尊重幼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配合,接受幼儿给出的恰当建议,在手工游戏中,将纸盒、白纸变废为宝,通过折纸、制作舞龙服装来有效利用废弃材料,在潜移默化中也向幼儿传递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对培养幼儿的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4.民间艺术游戏化,提升幼儿修养
民间艺术是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源于古代人民的智慧。为了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教师应该引入民间游戏供幼儿游玩。民间传承来的游戏都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对于出生于该地区的幼儿有极大的亲切感,玩法简单易懂,也不乏趣味性,没有较多的限制,随时都能开展游戏。
为了传播传统文化,让幼儿感知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教师选用了几个民间常见的游戏。首先,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滚铁环”游戏,将幼儿分为红、蓝两队,两队先进行练习,学会如何滚铁环,再让两组进行滚铁环比赛,最先完成接力的一队能够获得奖励。滚铁环比较考验身体的协调性,在比赛中铁环经常会倒下,在比赛过程中幼儿都非常专注,活跃了气氛;其次,教师组织捏泥人、编中国结的活动,让幼儿自由进行设计和制作,提升了幼儿的手指灵活度,培养了其创新能力;最后,教师给幼儿欣赏民间音乐和童谣,如《摇船歌》《小燕子》等,让幼儿开展节奏游戏,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全体幼儿一起跳舞,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兴趣,获得了较大的收获。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多种类型的民间游戏,让幼儿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感知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不仅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综合发展,也对今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启蒙课程游戏化,开发幼儿智力
启蒙课程包含幼儿的多种能力发展,例如音乐、科学等,旨在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开发幼儿的智力,还能初步发掘幼儿的潜能。正因为启蒙课程需要系统化的学习,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来说,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逃避启蒙课程的学习。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在启蒙课程中也注重游戏化课程的开发,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素材,保证游戏化课程的实效性,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准备。
幼儿的启蒙课程包括科学知识,以大班幼儿的认知程度来说,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为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科学常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实验游戏。目前正逢干燥的秋季,教师准备了气球、干燥的布料、细绳三种实验道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先吹气球,将细绳绑在气球的末端。随后,教师让幼儿同时捏住细绳来提起两个气球,幼儿发现两只气球紧靠在一起。教师再分发布料,让幼儿利用布料去分别轻轻地摩擦两只气球,幼儿感觉非常疑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摩擦,试图快点明白教师的意图。而在摩擦的过程中,幼儿能明显地看到原本紧靠的两个气球迅速地分开。教师立马向其进行解释:经过布料摩擦,两个气球上产生了相同的电荷,而相同的电荷会相互排斥,所以两个气球才分开了。幼儿对此表示十分惊叹,请求教师再进行其他的实验小游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科教效果。
三、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
1.推动课程与游戏有机结合
游戏是趣味性极强的休闲娱乐活动,同时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探索,让幼儿既能获得快乐,也能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要实现课程和游戏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协调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课程与游戏的比重,将游戏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所有课程中,制定具体的游戏化课程资源开发目标,寻求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生长规律的游戏化课程,让课程和游戏相辅相成。同时,在游戏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构建游戏化课程资源分区
依据游戏化课程的开发策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游戏化课程资源,都需要不同的游戏条件,教师应为学生构建游戏化课程资源分区,例如:运动场属于户外运动游戏区域,教室、寝室等生活场景为日常生活游戏区域,而手工室、礼堂属于民间艺术游戏区域,实验室、音乐室属于启蒙课程游戏区域。整体而言,游戏化课程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升运动水平;二类是着重于智力和思想的开发,需要精心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管理,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符合兴趣的游戏化课程区域。构建游戏化课程资源分区,能够满足幼儿的多种需求,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促进游戏化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幼儿教育中,只有把握好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游戏化课程,才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全面发展。而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需要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为游戏化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启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