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四策”
2022-03-01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陈伟强
福建省三明市陈景润实验小学 陈伟强
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行使得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了学科教师授课的重要任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技能。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足”
1. 学科的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
如今科学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这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学校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教育。有的学校还特地向上级部门申请了教育经费,购置了新的教学设备,从而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硬件设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因素导致学校对于各科教育和教学的规划方向并不统一。在进行学科课时安排的时候,大部分教师仍旧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过于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学科课程中理论学习占比超过了50%,导致实践课程被大大压缩,而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进行足够的实操练习,导致很多学生只是“纸上谈兵”,严重影响了信息素养的发展。
2.课程教学目标与时代发展不符。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较快,很多人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信息技术,从而适应当下时代和工作的需要。但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校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仍旧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上,这与当下的时代发展很不符。信息技术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操作、使用基础软件的工作时,形成自己的信息思维,懂得如何处理和使用信息。但是大部分学校都只是将信息技术学科定义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并没有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四策”
1.创设有效情境。
在新课标中,提出教师要将理论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关注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内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为学生不断地创造其所熟悉的情境,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养成和发展。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动脑思考。
为此,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等带有照相视频功能的工具记录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在课堂中将其作为创设情境的有力工具,促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三年级下的综合活动1《家乡美景我来画》的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式教学,将本课内容与语文习作联系起来。并由计算机教师与语文教师一起收集当地一些风景或标志性建筑,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回想起自己过往的游玩经历。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画图软件功能,所以教师便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曾去过的或看到过的家乡美景,利用画图软件画一幅画。而语文教师则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创作,写一篇与图画内容相关的微写作,从而提高学生们创作作品的故事性,使每一幅图的背后都包含着学生的美好回忆。实践证明,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既提高了对画图软件功能的熟悉和了解,又很好地推进了学习能力的发展。再如,教师在《键位布局应牢记》的教学中,可先为学生们播放一段熟记键盘上字符分布位置的记录员盲打的视频。或者,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段文字,然后自己用全拼或五笔的形式当堂向学生展示盲打技能。由此,学生们对键盘学习所需要掌握和达到的技能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教师以及视频中的记录员产生了强烈的崇拜感。教师为激发更多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可主动向学生发问:“大家看到视频中的记录员阿姨了吗,是不是打字速度非常的快?老师刚刚在键盘上用了多少时间完成了文字的录入,有没有学生帮老师计时的?”学生纷纷表示很是惊讶,记录员阿姨的打字速度飞快,老师的用时时间比他们手抄还要快。在得到学生的反馈后,教师便可继续讲述记忆键盘键位的重要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需掌握的必备技能。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可分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质键盘打印版,它的每个键位都与真实的电脑大键盘相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字和字母外的键位,由于当前学生每人家中基本都会配备电脑,所以学生们对一些功能键有一定的了解。那么教师可采取提问互动的方式,邀请学生来回答和质疑。教师问:“大家知道键盘中主键区最下面那排最长的那个键位叫做什么?”学生纷纷回答:“空格键。”后续教师又问了Esc 键的功能、NumLock 的功能、Enter 键以及代表删除含义的箭头功能。这时学生有提出疑问,在数字和符号键位上每个键位几乎都有上下两个字符,如果要输入键位上行的字符要怎样做呢?由此引出了Shift 键位的功能。教师紧接着又提问学生:“大家知道退格键的功能是删除光标前的字符,那么在键盘中,有没有删除光标后字符的键位呢?”大部分学生猜测:一定有,会不会是和输入上行字符类似,也要借助Shift 键呢?教师随后以自己刚刚使用键盘输入的一段文字为例,展示了Delete 键位的功能,并告知学生们该键位的位置。另外,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楚双手如何操作以及各个键位使用哪个手指敲打,教师继续展示了键位正确敲打的视频。学生根据视频中讲述的方法,将双手放在纸质键盘打印版的上面。那么双字符的按键要如何敲打,上排还有一排字符又要如何输入,是学生们当前的疑惑。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记忆键位敲打方法,教师还准备了指法口诀:左手中指放在D 键,右手中指放在K 键,其余手指逐个放,大拇指管空格键,食指老兄本领大,一人能管两个键,左手食指管F 键和G 键,右手食指管H 键和J 键,记住口诀很重要,键盘上的键位编排其实很简单。在教师口诀的帮助下,很多学生都能够记忆键盘指法的正确分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数字键位的正确指法是什么,也编一套口诀来帮助记忆。由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游戏情境。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创设游戏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和探索兴趣。教师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寓教于乐教学观念。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还能够发展计算思维,提高对抽象数字的理解能力,发展信息素养。
例如,在三年级上,学生们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学科,所学习的内容除了计算机发展史及一些理论知识外,带有实操训练的就是《鼠标操作有方法》以及与键盘相关的部分学习。但由于鼠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是鼠标的单双击以及移动,键盘部分则是对键位的记忆和指法学习,内容较为单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游戏情境教学方式。在教授鼠标的实操训练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一起玩计算机上的纸牌游戏,或者利用校园局域网将打地鼠等以鼠标操作为主的游戏分享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通过游戏关卡,让学生在熟悉游戏规则后进行游戏,进而练习学生的鼠标操作能力。而在键盘实操学习中,教师可以分享类似“警察抓小偷”等以键盘指法或打字为主的游戏,让学生们通过这类竞争性游戏,激发好胜心,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键盘键位的记忆,提高学生的键盘基本操作能力。
2.增加师生互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这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构建更加完善,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知识盲区。通常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先结合教材中的范例进行实操试做,但是实际获得的教学成效缺乏有效性和高效性。因此,为了落实课堂教学高质量的生成,教师可以在每次学生试做结束后,带领学生一起复盘交流,由此帮助教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了解学生在操作中所出现的困惑,提高后续训练的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初识三维学建模》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件范例制作三维模型,并在多媒体设备上重复展示模型创建的基本步骤,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构建模型时出现的错误操作,针对错误案例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三维模型的基本操作步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再如,在三年级下《文件分类好管理》内容学习中,学生们学习了文件的复制与粘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在课前导学中,与学生做简单的交流。教师问:大家都知道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吗?学生们纷纷点头,还有学生表示自己玩得很好。教师邀请学生询问,如果出现了很多僵尸,我们的豌豆射手只有一个,要怎么办呢?学生表示可在各排中多放一些。教师追问应该怎么变出来呢?学生们提到可以复制粘贴,从而引出信息技术语言“复制”和“粘贴”。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呢?大家可以在计算机上尝试一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翻到指定位置,并将电脑“桌面”上杂乱无章的文件当做豌豆射手,进行整理文件的操作。学生们在得到教师的指令后,积极进行操作任务,逐渐感受并理解何为“复制”,何为“粘贴”。通过课前教师与学生的短暂交流,教师便将问题成功引入到课堂中,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答案,进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提高创新意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养成。为此,教师要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帮助下,制作出新颖的作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成就感,更可以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成功迁移,让学生将新知和旧知在实操与创新中有效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生们主要学习了如何编程,怎样利用编程制作趣味小游戏。为了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范例,如猜数游戏、迷宫游戏、口算比赛等,让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的编程知识情况下,对上述游戏环节或规则进行二次创新。有的学生将猜数游戏改编成了猜字游戏,有的学生将迷宫游戏改编成了猫抓老鼠的游戏,有的学生将口算比赛改编成了成语接力比赛。在学生们能够利用教材中的范例游戏进行二次创新后,教师便要求学生脱离教材,通过想象力结合所掌握的编程知识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编程小游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探究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所导致。有的学生在家中时常操作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比较熟悉。为此,这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就会较强一些。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的差异过大,也为了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均获得成长。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式的交流合作。根据学生学情划分小组,保证小组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均衡,教师则在教学中布置学生小组任务,促使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在任务分工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思维,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上综合活动2《设计版面制作报刊》中,教师安排各小组分别制作体育类、政治类、音乐类、美术类等类型的报刊。小组需利用单元知识中的文字处理、板块形状、混排等功能,学生小组需要结合自己小组的报刊类型,确定文字内容,同时还有对排版设计进行讨论和研究,还有色彩的搭配等。为了保证小组内的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可来到小组中了解每个小组的任务分工,并结合学生的学情做适当的调整,提高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待到规定的时间内,小组需将制作的作品保存起来并标注上小组名称,传输到局域网中,各组和教师分别查看大家制作的作品,并选出优秀作品邀请作品小组组员进行创意想法的分享,由此,增加学生实操学习的乐趣,也让各层次学生均在练习中有所成长和收获。
结束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