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探究细节描写在习作中的运用

2022-06-07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中心小学杨世珍

学苑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

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中心小学 杨世珍

语文要素之一的细节描写在学生习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作家李准曾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同样如此,我们的作文中,如果没有传神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就会失去感染力,让人读了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把细节描写好就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效果。

一、探究细节,落实描写

何为细节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人物的细微而具体的情节(细微的举动,表情,语言,动作和细微心理变化),加以生动细微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教学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见《课标》)可见,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表情达意,也更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描写根据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环境描写)。那么怎样进行人物和景物的细节描写才能落实习作教学要求呢?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于习作中。

1.人物刻画,注重特点。

通常人物描写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动作细节传神之经典:如《人物描写一组》中《两茎灯草》塑造的人物:临死的严监生。作者选取他“伸着两个指头”这一动作细节,通过家眷的一一猜测都错了,硬是断不了气,作者把他一系列的动作细致入微地刻画:“把两眼睁的溜圆”“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一个为了一茎灯草死不下去的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这一经典细节描写成了千古绝笔!

教师在教学人物描写时可着重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的赏析中渗透细节描写这一语文要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落实教学目标。如教师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细节描写”时,是这样定位的:学习文中表现毛泽东人物形象和情怀的细节描写,体会毛主席失去儿子岸英时复杂的内心情感。教学中,因为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已有知识储备,在初读课文后交流,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句子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毛主席失去儿子的痛苦。如果仅止于此,必然缺少深度,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借助“比较”和“资料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支又一支地接着吸着烟”,只能“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学习时抓住此处细节细细品味,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又是国家领袖的真挚感情和复杂内心就能理解了。

在学习文本中人物刻画时,引导学生从初识人物到了解人物,再到品析人物,层层深入,人物的特点也就深深地记在孩子们的心中了。教师通过抓关键词句,借助插图,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品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魅力。

2.情节描述,追求生动。

赏析教材中细节描写,通过对比教学,提示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寻找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感悟细节描写的精妙。

如:教学《军神》(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时可从课题入手,依托课后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结合故事情节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再以朗读、列表格与讲故事等方式,以沃克医生的角度看整个故事,在讲故事情节时加上表情、独白等形式,体会、学习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描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节 问诊时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人物刘伯承 伤势严重 拒用麻醉剂 强忍剧痛 表明身份沃克医生

再如:教学《少年闰土》(见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关于少年闰土雪地捕鸟对比教学:教师先出示“①他在雪地上罩住了一只小鸟。”然后再出示“②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通过两句描写的阅读对比,学生不难发现②句的细节描写更能体现少年闰土的机智灵活,天真纯朴。此处细节描写的好处就显而易见: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少年闰土的可爱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在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回忆当时的样子,尽量把细节想丰富,想具体,描写时注意把人和事结合起来,在生动的情节描写中体现人物的特点也是刻画人物的一大方法。

二、重视细节,精雕细琢

细节描写可以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事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有人曾编过一首小诗,“作文要想写得好,细节描写不能少。各种感官来写景,方能惟妙又惟肖。事情经过精细准,一招一式要写到。人物刻画要形象,神动心语和外貌。”习作指导借助笔下生花活动等小练笔,巩固课上所学,从而有效地突破精雕细琢、落实细节描写这一语文要素。

1.人物描写,惟妙惟肖。

描写人物肖像,可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一方面进行精细描绘,运用局部细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其中动作描写具体方法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在进行动作描写时可问以下问题:谁?做什么?怎么做?然后要力求用文字细致生动地回答这些问题,特别是“怎么做”的环节要用慢动作的描写方式把过程延长。

(1)工笔细描,表现人物。

注重人物局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如教学《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教师安排学生模仿文中描写小胖墩与小嘎子摔跤,写一写体育课上同学们打篮球的场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同学们打篮球的动作、神态,看好了学会记录。选择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写,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将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得以运用,真可谓一举两得!

如:一学生这样写道:打篮球是体育课上男同学最喜爱的项目,只要刘老师一宣布这节课练习完任务后可留20 分钟打篮球,男同学真的是欢呼雀跃!那开心样无法形容。球场上只见“小球星”李启杨同学一上一下拍打着篮球,腿紧跟着篮球跑动,努力地避开同学们的突袭,忽左忽右,一前一后,谁也摸不透他是要上篮,还是要传球。突然,外号“机灵鬼”的李规俊同学瞅准机会在他左侧来了个偷袭,“啪”的一声,李启杨同学手上的篮球一下子被抢走了,李启杨同学还没缓过神来,球已经进篮了!场上观看的同学不仅一个劲地鼓掌,嘴里还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场上最耀眼的两颗球星是难分难解!正当李规俊双手接住球,准备起跳投篮时,李启杨却横空抢走了篮球,但是却犯规了!气得他咬牙切齿啊!又一个精彩瞬间!李启杨一个箭步冲过去,勾走了李规俊正稳稳当当粘在手上的球,猝不及防地投了一个3 分球,场下顿时一片欢呼声“进了!”打篮球打的是激情,打的是智慧!场上的人你追我赶,场下的人心惊肉跳!哈哈!每一次过人,每一次抢球,每一次进球,都是那样扣人心弦!

以上对两位同学的描写就很成功,既写出了李启杨同学运球的功底,又写出了李规俊同学抢球的机灵。通过打篮球时动作的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就活灵活现!

(2)简笔勾勒,突出人物。

在塑造人物总体形象时,有的就是粗线条,几笔勾勒,就能突出人物的某一特点。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一面》中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印象: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香烟。就这么寥寥几笔,准确地勾勒出鲁迅先生的身材、年龄、国籍、衣着和神态,饱含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敬仰。有时描写人物,只求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求“神”,也会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如:一生在模仿练习人物的简单勾勒时这样写老师:我的老师她姓张,她有一双温柔的手,每一次我回答不出问题时,她总会用她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再想想,想好了再告诉大家;每一次我考试答错时,她不是用一个大叉,而是在我答错的地方画一个圈,悄悄地告诉我,以后不懂的地方可以课后去问老师,老师会给你解答的。就是这样的简单几句,一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形象就被塑造得非常成功。

要想将人物鲜活地刻画出来,就应该用上多种手法,或细致入微,或简单勾勒,只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根据人物形象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2.景物描写,栩栩如生。

景物描写如果不生动,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熟视无睹,没有去有意注意罢了。在景物描写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充分调动视觉、嗅觉、感觉等感官,将所见的事物按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等进行描写,在描写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

(1)动静结合,重观察。

景物描写首先要建立在平时注重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做好观察笔记,然后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内容生动形象起来。

如:一学生在习作中描写油菜花,这样写道:我的家乡地势平坦,一望无垠,盛产油菜花。油菜花像春天派来的使者,为大地增添了几分姿色。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那亭亭玉立的油菜花,仿佛一位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身姿。近看,它们有一米多高,茎上长枝,枝上长叶,茎、叶、枝都墨绿色的。一根茎上长有许多分枝,有的枝上长满米粒似的绿色小花苞,有的花苞已经开放,露出黄色的花蕊。四片花瓣平平地舒展开,露出嫩黄色的花蕊,让人忍不住凑上前去嗅一嗅,顿时一阵清香沁人心脾。其中不时飞舞着一只只黄色的蝴蝶,给油菜花田平添了一丝灵魂的气息。小作者将油菜花美丽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香味呈现在读者面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虚实结合,贵想象。

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情景交融,也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把作者的主观感情融入到客观景物之中,借助想象、联想等手段表现作者心中所想所感。“虚实结合”是最好的方法。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实”即对客观实景进行描写,“虚”是对人的情感态度进行想象,只有“虚实结合”,才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富有诗意,打动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月光曲》中“月光照耀下的大海”一段描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学完这课,教师安排小练笔,培养学生进行景物细节描写,体会“虚实结合”所带来的效果。

如果把一个细节比作一枚树叶,你只看到树叶的颜色和形状是不够的,要看到树叶的筋脉;看到树叶上的筋脉还不够,要看清筋脉究竟是怎样曲折延伸的。细微处见真情,细微处见神韵。让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细节之美。

总之,不论是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它们所呈现的语文要素“细节描写”都是丰富的,但每一个语文要素又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或相连,或交叉,人物的各种细节紧密相连,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将细节描写运用于习作,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启发性问题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学习“细节描写”为例,进行读写结合,在学习中提高,在习作中运用,把“细节描写”这一语文要素落实在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浅谈小组合作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