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院地园”协同育人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

2022-03-01王丽娟陈艳军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园所育人融合

王丽娟,陈艳军

(兰州城市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问题提出

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新文科要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在夯实课程体系中强调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1]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院地园融合”仅局限于教育见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展开,未能渗透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和基于“新文科”倡导的教育学“培元育人”的目标与协作模式。基于此,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师德,具备有思想、懂课程、能观察、愿反思、会评价”的保教能力的专业要求,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产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规范从教,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探索“院地园融合”模式意义重大,在深度融合过程中多方共同明确育人目标、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创新体系,合力构建有深度、有广度、有效度的“院地园融合育人”模式。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院地园”协同育人的现状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思想

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均具有育人功能,以“两代师表”的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显性的思政课程与隐性的课程思政影响结合起来,将“漫灌”与“滴灌”结合起来,使“课程思政”以浸润的方式确认,验证和支撑“思政课程”灌输的内容。[4]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方能破解学前教育育人的问题,实现若干意见的目标。

(一)“院地园融合”的育人目标不聚焦

2010年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幼儿园的硬件环境、师资配置、课程建设有了大幅提升,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与高校学前教育的发展极不匹配。一方面,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速度明显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的前头,如幼儿园已开展安吉游戏的园本化研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还在按照帕顿游戏分类,讲授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导致高校培养的学前师资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幼儿园园长对本科生专业水平的期待;另一方面,幼儿园不了解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不知道幼儿园需要的人才质量标准。高校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师德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培养学前师资;幼儿园园长仍然以“一专多长”弹唱说跳的技能高低评判学前师资的质量好坏。诸多认识上的不同,本质上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差异,多方未形成一致的培养目标。

(二)“院地园融合”的合作深度不足够

“院地园融合”育人已成为一种趋势,符合学前师资培养的基本规律,是培养合格学前师资的重要途径。建立合作育人基地是本科师范类院校专业认证的实然要求,因此,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都将建立合作育人基地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从现实角度分析,合作育人基地建设的合同签了、报道发了,但“院地园融合”的合作深度极为不够,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高校、幼儿园的协同合作停留在接待教育见实习等普通的、常见的方式,绝大部分高校未能在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课程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深切的支持与引导,幼儿园也未能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提质、师资培养、学生培育等方面给予建设性的意见,由此可见,院地园三方还未强强联手,多边共赢的合作模式急需启动。

(三)“院地园融合”的育人效度不显著

学前教育专业“院地园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共同培育卓越幼儿园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特质是具有专业情怀、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开展保教的基本流程、具有环境创设、活动设计、游戏支持、保育组织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考量,目前的“院地园融合”育人效果并不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未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效融合,学前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不凸显;其次未能建构新文科建设提及的以“培元育人”为核心目标的融合模式;最后未能有效调动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的积极性。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思路

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在高等院校学习精深的专业理论与锤炼专业技能,更需要在实践场域亲历工作场景、体会幼儿园保教并重的专业内涵、树立幼儿为本的专业情怀,因此合作育人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众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幼儿园,选择哪些幼儿园成为高校的合作育人基地?如何发挥合作育人基地的功能?成为高校培育优质学前师资道路上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选择优质的合作育人基地

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目前在兰州市共有12家合作育人基地,均为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为合格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育发挥了重要的功能。纵观合作育人基地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办园质量看,均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具有鲜明的办园文化,独特的办园特色,先进的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团队,良好的育人环境和不断改造建构的课程体系;第二,从园长专业看,均为高级教师,学前教育专业背景,10年以上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管理经验,有深厚的专业情怀与育人思路,有尝试协同育人的思路与想法;第三,从软硬件看,园所教师均为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学历层次高、有多年指导实习生的经验,能在专业上引领,实践中指导,园所环境凸显办园文化、各类功能室俱全,为合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第四,从距离看,乘车半小时以内,为合作的深度开展、广度延伸、质量提升提供了交通便利;第五,从园所诉求看,幼儿园期待高校给予课题研究的指导帮助,课程建设的持续支持。综上所述,合作双方意愿强烈、目标一致,通过融合能形成多边互动,多方共赢的格局。

良好的合作育人基地遴选与建设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学科发展、课程提质的关键,高品质的幼儿园,有水平的园长,有情怀的教师,有温度的环境都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此处无声胜有声、潜移默化的专业影响,这是开展“协同育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二)确定院地园融合育人的目标与思路

第一,明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育人目标。首先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以“培元育人”为根本,多方明确“院地园融合”目标是培育具有良好师德、专业情怀、专业能力的高质量学前师资。其次,在“院地园”合作中聚焦学生师德理念、保育能力、教育能力、反思能力等专业能力的获得。最后,高校根据幼儿园需要的有师德、懂课程、善观察、能表达、会评价的师资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明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院地园融合”思路。首先优势互补开展活动,地方政府给予院园合作的政策支持;高校教师协助幼儿园开展教科研活动,幼儿园解决高校学生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接待领域教学活动下园试教,幼儿园优秀教师入校讲座,开展观摩教学,承担活动评委;其次实现深度融合,以了解为前提,破解高校课程建设滞后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难点问题,解决高校教师高高在上下园实践少的核心问题。

第三,创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院地园融合”模式。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实现教育学培元育才的核心目标。要形成当地政府支持、高校与园所在课程建设互接轨、教师专业共发展、课题研究互影响、人才质量同进步的多维度、多层次、多手段的共频共振“院地园融合”创新模式,构建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

(三)分析院地园融合育人的已有成效

第一,专人分管“院地园”融合事宜,把握专业方向。由分管实践教学教学副院长总体推进合作事宜,负责人要有专业情怀,具有专业领导能力,了解幼儿园工作流程,与合作育人基地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二,形成长期的院园合作模式,发展前景卓越。学前教育专业与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共促,幼儿园在教育见习、实习等方面给予平台支持,学院给予幼儿园提供教师培训、家长育儿讲座的活动支持,已形成合作培养、互促提高、同发展同卓越的合作思路。

第三,初步架构“院地园融合”框架,运行稳固。以“培元育人”为核心的“院地园融合”模式已运行,在方式上融合创新、内容上融合革新,整体架构体现创新,体现融合与发展。

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院地园”协同育人的策略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的主阵地,按照习总书记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按照“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在院地园合作的实践环节,建立专业实践育人基地,紧扣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强化实践育人,完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所学不仅装在脑袋里,更落实到行动上,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目标要求,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体现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

(一)签订协议,“院地园融合”规范化

与地方政府、育人基地幼儿园签订协议,是开展“院地园融合”的第一步,是保证育人基地数量的基础,是规范开展融合的前提,更是保障育人质量的核心。首先,要在高校所在的区域或者临近区域选择高质量的幼儿园,当然高质量的幼儿园,也会对培养院校的育人质量提出相应的要求。即便如此,高校也依然要将高水平育人基地建设作为首选;其次,要充分与合作育人基地幼儿园的园长、保教主任、教师沟通,商议“院地园融合”协议的具体细节,了解合作各方的诉求,明确合作育人的具体目标与内容,磋商讨论协议具体要求、双方职责;最后,按照合作育人协议和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深入开展全面合作,保证“院地园融合”规范和高质量开展。如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与兰州市的11家省级示范幼儿园签署协议,园所要接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见、实习,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高校课程建设,园长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审议者,园所优秀教师到高校做示范教学、师德讲座等;高校则在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研究方向、项目申报书撰写、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双方彼此互动,相互支持,共同为培养卓越的幼儿园教师贡献智慧。

(二)形成模式,“院地园融合”常态化

协议签订不仅是为了完成高校专业认证、专业建设的要求,应该真抓实干,让合作育人

基地充分发挥其在实践方面的特长和培育幼儿园教师方面的经验,让合作育人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院地园融合”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支持式,主要指幼儿园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包括教育见实习、名师示范、师德演讲等;二是互助式,主要是指高校与园所的骨干教师共同为培育卓越幼儿园教师,在活动中的互帮互助,一方面体现了园所骨干教师的价值与水平,另一方面园所助力学院完成各类育人活动,包括学生试教、专业能力考核、入职培训等。比如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专业能力考核,考核的项目、内容、方式、评委均由幼儿园骨干教师担任,既能检验高校育人的质量,了解高校育人的方式,又能为融合育人提供具体的策略。三是帮扶式主要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科研水平方面的帮扶,包括开放课堂、开展讲座、入园指导等。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既能让“院地园融合”常态化,又能在常态的融合中了解育人的本质与核心,共享育人的成果与喜悦,实现互赢互惠互利的良好育人生态文化。

(三)注重反馈,“院地园融合”科学化

首先高校主动入园沟通融合的目标、内容、形式、策略,了解每一届学生的见实习情况,沟通合作育人模式的创新,了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质量,通过主动沟通发现问题,秉承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思想,不断调整融合思路方式,确保每一项融合活动的科学性与价值意义;其次邀请幼儿园专家担任高校各类活动的评委,了解高校育人目标、内容、方法与学生质量,比如邀请合作育人基地幼儿园骨干教师参加高校学生领域教学活动成果汇报,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能力,对高校领域课程4714模式提出建议,即4周理论、1周名师示范、7周园内演练、4周园内实践,透过成果汇报,园所骨干教师进一步认同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认同领域课程的实践改革,让这项双方共同育人的活动持续科学开展,已成为培养学生教学活动计划与实施能力的重要策略;第三,定期召开园长论坛,反馈信息。高校和幼儿园的管理层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目标上达成的统一认识,在合作育人策略上的形成共识,才能实现院园育人目标上的统一,育人策略上的互补,育人形式上的互助;最后,高校教师承担地方政府的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名师、各类晋级评类项目的评委,一方面高校教师能了解职后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现状、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另一方面,协助地方政府解决专家评委少的难题,广大幼儿园教师在职后听到高校教师既有理论又指导实践的点评,助于职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取长补短,“院地园融合”质量化

院校、地方、园所在发展诉求上有所不同,院校在政策上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园所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开展科学研究、参与各类以赛促教的活动;地方需要院校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为地方幼儿园师资注入,师资质量提升提供人才资源;园所需要院校培养的优秀学生,需要与学院联手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园所保教质量。基于各方需求基础,开展“院地园融合”,能够取长补短,实现多方的质量提升。首先,线上线下会议形式反馈意见,合作多方经常开会有一定困难,可以充分利用腾讯、钉钉等平台开展线上会议,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就合作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反馈,问题的随时解决能保障合作质量;其次,调查访谈结合了解实际,院校是“院地园”融合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方,因此,每学期,院校负责人员到地方行政部门和育人基础开展调查访谈,一方面了解学生教育见实习的实际表现,了解园所对学院育人质量的评价;另一方面了解园所对于融合的新诉求,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更为密切的合作。如XX幼儿园提出能否开放大学的课堂,让幼儿园老师返回学校开展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实现幼儿园教师的就近回炉,充实专业知识;最后,观察体悟结合反思碰撞,院校的核心负责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在下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对看到的问题认真体悟,通过与地方与园所的负责人碰撞思想,不断反思合作育人中的问题、成就、价值,不断总结合作过程中的经验、方法,梳理出具有实践推广价值的策略。

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与课程思政的落实,要求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贯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提炼出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5]通过多种多样的策略与方法,形成可复制的“院地园融合”育人联动共同体模式,形成促进院园教师共发展、学生幼儿同成长,院园质量更提升的共赢状态,实现“院地园融合”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园所育人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园所引领,让农村家庭亲子阅读更有效
《融合》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