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2022-03-01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学苑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寒号鸟生活教育文本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陈 琳

陶行知指出,在开展教育时要遵循“生活教育”的思想,教师要把教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陶行知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它和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该怎样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成为了当前备受重视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时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面向生活、回归生活、扎根生活,以他们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阅读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生活教育”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解读,寻找出教材来源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揭示了哪些存在问题、需要表达什么样的生活情感,在此基础上,创设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联系学生的日常,打造鲜活真实的情境,改变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刻板印象,既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够从中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还真情境的引领下,将语文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践深度融合在一起,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效解决现实问题,赋予语文知识新的意义和价值,也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桂花在北方非常普遍,八月飘香、绵远悠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生活印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生活资源,借助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创设真实灵动的意境,在这样的情境熏陶下,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还能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去感受文中的“我”为何喜爱、期盼摇桂花,以及作者是如何传递这种情感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呈现桂花的图片,要求学生回想生活,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对桂花的印象,例如桂花的外形什么样儿、它们在什么时节开花、它们的花是什么颜色?是否存在香味、是否容易发现等等,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意识被激活,长期训练会让他们养成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能够在生活中敏锐地发现身边那些有意义的人和事,为语文学习积累丰厚的生活素材。其次,播放雨声音效,借助声频营造雨天的情境。在雨声的浸润下,学生仿佛可以置身其中,仿佛能够真的闻到桂花香气穿透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从听觉和幻想中打造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融入于课堂以及文本意境中。完成情境渲染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散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要特别强调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不仅要积累,还要由此联想生活中的情景,能够借此了解本文的标题,实际上,标题就是将桂花纷纷落下时的情景比喻成下雨时的样子。在文本中,这段描写非常生动、传神。再次阅读这段文本,帮助学生提升观察生活的能力,掌握写作中细腻描写的相关技巧。

二、激活生活经验,优化阅读过程

1.激活生活经验,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教材里面的很多文章都取材于生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找到文章和生活相关联的地方,基于此来巧妙的设计话题,让学生从他们身边找到和课文描述相似的情境,进而让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得以唤醒,让他们形成爱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进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燕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燕子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是很少会有学生对燕子有过近距离的仔细观察。所以,一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对他们进行提问:“大家认为课文里面的燕子与你们生活中见到的燕子,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通过该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努力回忆自己大脑中有关燕子的形象与眼前的图片进行对比。这时候有的学生在经过思考或说道:“我在平时看到过燕子斜身飞过的样子,速度很快,动作灵巧而轻敏。”有的学生说道:“我看到过燕子‘唧’的一声飞过的样子,没有叫声。”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到燕子通常栖息在电线上,而且总是成群结队。”教师通过把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到一起,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进而让他们深入理解了文本语言,让课堂充满了和谐欢快的氛围。

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文本和生活的相似点,并基于此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形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还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生活,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并在生活中汲取和积累作文素材。

2.唤醒生活经验,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入和文章内容相契合的家庭生活元素,并基于此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较快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让抽象、枯燥的文字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阅读学习的难度得以降低,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发,通过阅读获得对生活的深切感悟,这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为了使学生有效的理解父子间的感情,在让学生学习生字词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并未紧接着让学生学习第二课时内容,而是让他们先想一下他们的爸妈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对他们进行要求的,他自己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自己有什么感想?有一名学生说道:“我妈妈平时非常宽容、温柔,我做了好的事情时,妈妈都会对我表示赞赏;如果我做了不好的事情,妈妈就会让我不要灰心,下次做事的时候注意就好了,我认为你肯定能做好。但是爸爸却截然不同,爸爸会经常找茬,说我很多事情没有做好,爸爸在我身边时,我都会非常谨慎,怕做错事情。如果爸爸不在家,我就会稍微放松自己。”这名学生觉得在爸爸的严格要求和挑剔之下,自己有何进步,这样的爱虽然苛刻,但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因此这样的父爱和母爱一样伟大,都会对自己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生活情境的回顾,能够让学生有条理地获得生活感悟,进而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三、丰富生活体验,提升阅读效率

1.组织生活讨论,提升阅读效率。

开展教学需要回归事物本源,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切忌利用自己的观点来、统帅、影响学生的观点,要让学生自己来阅读文本内容,从而从他们的视角获得真切的深切体验,再引导他们将自己阅读的内心体验说出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敢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观点,即便他们的观点旁逸斜出、与众不同,教师也不能以唯一的标准来否定他们的感受,甚至对他们的发言进行干预、打压、批判,教师在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的基础上,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来让他们抓住阅读的关键点,真正做到读有所获,进而让阅读效果得到提升。

以《寒号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进行了讨论,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感受是不同的,他们的表达也会有所差异。有的学生指出:“为何喜鹊不帮着寒号鸟搭建鸟窝呢?如果喜鹊能够对寒号鸟伸出援助之手,就不会出现寒号鸟冻死的悲惨结局了。”不同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内心体验表示尊重,并基于此对他们进行引导:“只要是好朋友,便有责任帮助你做任何事吗?人可以一生都依赖别人吗?在现实生活中,你的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他们是不是可以帮助你做任何事情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道理:“喜鹊对寒号鸟进行了提醒,但是寒号鸟非常懒,是它自己的懒惰造成了自己的死亡。”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让他们明白了文章主旨:生活中不能过于躺平,否则你的人生将会很悲惨。

叶澜指出:要让学生掌握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这与胡塞尔“生活世界”观是相通的,即教师要“以人为中心”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享受阅读,让他们产生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才可以做到在真正意义上去读懂作品。

2.引导生活实践,拓展阅读空间。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所教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实际上和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可以追本溯源。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领会和获取课本知识,就必须引领他们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去验证自己在课本中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作者在文本中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语句,对秋天的雨水进行了细致、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为了帮助学生深化秋雨印象,可以鼓励他们回家之后将这些词句朗读给家长听,或者读给其他小伙伴听,让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深切的感受,体悟作者的情感。在强化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好天气,指导学生回家观察秋雨,看看自己所观察到的秋雨跟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秋雨是不是一样。如果再进行一下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那些感兴趣的学生,试着利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秋雨描绘下来。学生通过回归生活的朗读、观察,甚至是动笔仿写,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

又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其中使用了极其丰富的细节表达,主要用于描写爬山虎的特点。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爬山虎,认真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内容和文本中所描绘的特点进行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仅限于课本和字面上,而对语文的学习也不仅限于认识汉字、阅读文章,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引导、正确的培养,使其可以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情、志趣,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当然,以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还有一个极为典型的范例,那就是有感而发:每当我们看到宏观的景象或者是优美的景色,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与眼前景色相关的诗句,这也是一种将所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的方式之一,还能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以致用,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从而体会语文学习的本真价值。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生活写作。

写作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反过来激发阅读学习、增强阅读积累的兴趣。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伙伴,也是亲近生活最有力的帮手,在深入自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大自然包含了极其丰富、极其有趣的事物,只要深入其中、仔细观察,就能够从中感知自然界的多姿多彩,通过研究,还能够发现潜藏在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通过自然,我们可以发现之前没有看到过的内容,而这些观察所得,都可以成为学生最原始的写作素材,都能够应用到作文实践中,因为这些由学生观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独创性,学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教师在看到这些以此为主题的文章之后,也会给出较高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松鼠》时,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带领学生来到自然中,组织各种亲近自然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松鼠就是奇妙大自然中的一种,它的性格非常独特,而且娇小可爱,吃相也充满了萌趣,深受大家喜爱,令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往往在写作时能够做到更真实的描绘、更充满趣味的描写。不管是来到自然界、还是动物园中,对此类动物的感受往往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动物类主题的作文时,可以带领他们来到自然界,观察各种生物,或者也可以在社区中安全地接触宠物。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掌握趣味的神态描写方法,以此积累丰富真实的写作素材。当学生亲自观察它们的神情、神态时,往往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写作而言具有极大的裨益。大自然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素材,而且不易与他人雷同,新鲜的素材自带的吸引力能够极大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收到更多读者的青睐。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明白“生活世界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均具有内在教育性,要注重过程的体验性,基于此来开展阅读教学,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寒号鸟生活教育文本
寒号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被误会的寒号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