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荣誉感培育路径
2022-03-01段文婷杨亚敏
段文婷 杨亚敏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2.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百姓安宁幸福的前提和保证。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使命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民警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肩负更为复杂的艰巨任务,既要在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活动之下保护好国家安全,还要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针对新型犯罪现象维护好社会稳定与人民利益。人民警察的职业荣誉感作为个体内在的精神动力,在人民警察对职业的高度热爱和认同下,积极主动依法履职,对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人民警察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公安机关后备力量的职责使命,培养学生高度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归属感,让学生进一步明是非、懂善恶、辨美丑、知荣辱,在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严于律己、自我学习、自我进步,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应对风险挑战,构建新时代和谐警民关系,树立良好警察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育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荣誉感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精神动力,警察职业荣誉感是人民警察对从事的职业所抱有的坚定信念和忠诚履职的职业使命感,并因此得到社会赞扬、肯定、奖励,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和情感上的满足。职业荣誉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在社会客观评价中,行为主体转化为主动、积极的内驱力实现个人价值,是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自我认可。培育职业荣誉感有助于提升道德自律,坚定理想信念,孕育责任和担当意识。
(一)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有助于提升人民警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民警察荣誉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公安民警的职业价值无法用金钱、物质来衡量,公安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民警察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的重要保证。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重任,责任意味着奉献。忠诚履职需要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荣辱感来推动,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也会促使公安民警珍视职业形象,并自觉与损害人民警察职业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时刻反省和校准那些可能导致职业荣誉受损的行为。
(二)人民警察的职业荣誉感有助于人民警察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
从我们党成立的第一个保卫机关—中央特科,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央社会部,这些机构在人民警察队伍萌芽和形成时期,主要负责侦察、肃奸、反特、治安、情报,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公安部正式成立,人民警察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政权,主要负责内卫、反特、镇反、治安、防谍和隐蔽战线的领导工作。1978年以后,公安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公安工作日益艰巨繁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机关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公安民警为最大限度地维护百姓生命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在疫情防控中不惧病毒、不畏艰辛、 不怕疲劳,靠前值守、连续作战,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三)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贯穿于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过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人民打江山、依靠人民打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公安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人民警察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牢宗旨意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让人民群众称心、放心、安心。
(四)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是人民警察公正、规范行使执法权的重要保证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警察代表的是党和国家的形象,党和人民都要求人民警察通过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守住诚信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赋予人民警察权利与义务,注重培育警察职业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其目的就在于确保公安队伍全力以赴自觉投身于艰辛危险而又无比光荣的公安工作,绝不违背职业良心,绝不做有损职业人格和职业尊严的事情。
二、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荣誉感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多元价值观交锋更加激烈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西方一些错误思潮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深刻影响和冲击着人民的价值判断,加上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是非难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坚守,公安院校学生也不例外。然而,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旦被颠覆,就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这个国家的制度体制体系,影响到国家安全,西方国家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施行的“茉莉花革命”及“阿拉伯之春”就是最好的例证。新的历史和时代条件下,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意识形态管控的难度,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及风险和挑战是长期、复杂和严峻的。公安院校必须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明辨是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公安工作任务复杂艰巨繁重,公安民警面临的考验越来越直接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问题日趋复杂,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问题层出不穷,犯罪活动和作案方式向智能化发展,网络犯罪和诈骗案件多发频发,警察职业成为高压力、高危险、高应激状态的“三高”职业,人民警察面临的环境考验、任务考验、安全风险考验越来越直接,对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民警察在工作中一旦缺乏成就感,出现职业倦怠状态,就会对工作的意义和自身能力产生怀疑,造成工作效能低下,甚至出现执法不作为等问题。警察队伍的这种负面情绪,势必会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知,使他们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产生困惑,动摇忠诚信念以及奉献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荣誉感培育路径
(一)坚持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忠诚教育
对党忠诚是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的首要政治属性,人民警察只有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才能在行使警察职能时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毫不动摇,才能保证“刀把子”牢牢握住在党和人民手中。因此,公安院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和使命,旗帜鲜明讲政治,用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强化对学生的忠诚教育,引导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仰,筑牢信仰之基,铸就忠诚之魂,强化使命意识,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引导学生强化政治实践锻炼,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提高明辨政治是非、驾驭复杂局面、防范政治风险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坚持人民立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依靠人民坐江山,为人民守江山,关键是守住人民的心。人民群众既是公安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公安工作依靠的力量,平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公安院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构建平安中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对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求干在实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成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要重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时刻牢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重要训词,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人民警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强化人民警察的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努力打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公安队伍后备军。
(三)传承公安红色基因,培养职业荣誉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公安队伍有着光辉的历程和优良的传统,无数革命先烈和公安民警用坚定的信仰和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把红色基因深深地嵌入血脉之中,用生命和鲜血阐释和践行了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公安院校可以举行公安英模和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学生从前辈和榜样英勇顽强的事迹里增强职业荣誉感;可以结合社会实践讲道理、讲价值、讲认同,引导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可以通过穿警服、戴警帽,学习警务知识、掌握警务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
(四)坚持职业操守,塑造人民警察职业精神
人既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存在,毛泽东同志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习近平同志也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人民警察职业精神是人民警察在长期公安工作中共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 ,是人民警察共同恪守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公安机关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更需要塑造人民警察职业精神。公安院校塑造学生的人民警察职业精神,必须弘扬包括伟大建党精神在内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精神,确保公安院校毕业生进入公安队伍后,通过自己的职业行为引导公众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使全社会更加尊重、理解、认可公安工作,进而主动配合、支持协助人民警察完成职责使命,促进人民公安事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规范先行,强化校风学风建设
增强人民警察队伍的战斗力,是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安院校学生只有在纪律作风建设中用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自觉维护人民警察形象,履行人民警察职责,完成人民警察使命。一是进一步强化警务化管理机制。依托警务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规范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行为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制度育人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时刻以一名合格预备警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训练,磨炼坚韧的品质,培养坚定的职业荣誉感。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借助校园网站、校报、学术期刊、校园广播等载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端正价值追求,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推崇仁爱精神,鼓励好学笃行,倡导知行统一。要重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激发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的热情。
(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荣誉感教育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因此,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要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信仰和较强的理论水平。思政课的核心是讲道理。要把思政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背景中来把握,在教学中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讲透、讲准。其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要有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踔厉奋发的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话语的亲和力才能感染学生,要从“知、情、意、行”各方面展开,充分发掘真实感人的故事,运用鲜活的案例,增强职业荣誉感教育的实效性;第三,思政课教师的授课能力要强。思政课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将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结合起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让思政课“活起来”。要充分利用基层公安民警鲜活的案例感染、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例如,网络节目《守护解放西》,就是一个反应湖南省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日常工作的纪实类节目,播出后受到广大网友好评,让人们近距离了解人民警察真实的工作瞬间。思政课教师引导公安院校学生观看这类纪录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人民警察受到人民信赖、拥护和支持的荣耀。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这就是中国》《闪耀东方》《中国正在说》等时政谈话节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增强“四个自信”,从而提升职业荣誉感。
四、结语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学必须回答好的根本问题。公安院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培育公安院校学生警察职业荣誉感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和使命,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公安教育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做到尊重规律、讲究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