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降钙素原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2-03-01朱美君赵晓冬杨小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支原体阴性

许 铖,路 燕,徐 明,朱美君,赵晓冬,杨小红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南通 22600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也是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主要病原菌[1]。发热和咳嗽是其临床主要表现,难以根据症状与其他疾病区分,而MPP若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累及皮肤、耳部等肺外病变,并且有些MP会发生耐药突变,加大治疗难度。因此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MP诊断主要通过血清学MP-IgM抗体检测,但其有一定不足之处,往往需感染1周后才能较为准确地检测,早期检测漏诊率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机体发生MP感染时会出现改变,对MP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但目前关于PCT诊断MP的报道较少,而MP抗体联合PCT诊断MP尚未在国内发现相关报道。因此,笔者通过检测分析MP抗体联合PCT在小儿MP的诊断价值和肺炎支原体耐药突变位点,旨在为临床MP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男58例,女62例,年龄1岁5个月~9岁,平均年龄(5.36±1.92)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②发病3d内入院治疗。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严重结核病者;③结缔组织疾病者。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56例,女64例,年龄1岁6个月~9岁,平均年龄(5.46±1.86)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仪器和试剂

Modular Analytics E170型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购自瑞士罗氏公司,PCT试剂盒购自北京莱博奥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MP抗体诊断试剂盒购自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

1.2.2标本采集及PCT检测

入院当天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置于EDTA-K 2抗凝管,离心机加速离心后,分离血清,置于-80℃冷冻保存,用于PCT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入院当天或次日清晨、病程第1周、第2周,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3mL,置于普通生化管中,用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

1.2.3 MP抗体被动凝集法检测

取MP抗体试剂盒,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抗体(IgG、IgM、IgA),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在平板观测器上读取凝集图像。

1.2.4 MP耐药基因检测

入院后24h内采用无菌咽拭子采集咽后壁样本,利用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MP抗体阳性者,采用PCR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耐药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设计23SrRNA基因突变位点引物探针,检测23SrRNA基因2063、2064位点突变情况(A2063G、A2064G突变是MP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1.3阳性判断标准

MP抗体判断以MP-Ab滴度≥1∶160为阳性,PCT判断以PCT≥0.05ng/mL为阳性,联合诊断阳性以1个或1个以上的指标阳性为标准。观察组MP抗体、PCT判断阳性时为真阳性(TP),判断阴性时为假阴性(FN),对照组MP抗体、PCT判断阳性时为假阳性(FP),判断阴性时为真阴性(TN)。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MP抗原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MP抗体检查阳性者(MP-Ab滴度≥160)94例(78.33%),对照组阳性者8例(6.67%);观察组患儿中MP抗体检查显示阴性者(MP-Ab滴度≤80)26例(21.67%),对照组阴性者112例(93.33%),比较发现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04,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MP抗原检查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esults of MP antigen of the childre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2.2 PCT检测结果分析

观察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82,P<0.05);观察组患儿中PCT检查阳性者89例(74.17%),对照组阳性者22例(18.33%);观察组患儿中PCT检查阴性者31例(25.83%),对照组阴性者98例(81.67%),比较发现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40,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PCT水平及检测结果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CT levels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children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2.3 MP抗体联合PCT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MP抗体联合PCT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灵敏度为92.50%、准确度为94.58%,显著高于MP抗体、PCT单一检测(χ2值分别为9.667、10.401、14.520、28.107,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6.52%,显著高于PCT单一检测(χ2值分别为13.976、14.815,P<0.05);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2.80%,显著高于MP抗原单一检测(χ2=7.704,P<0.05),见表3。

表3 MP抗体联合PCT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n/N)]Table 3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MP antibody with PCT for MPP in children[%(n/N)]

2.4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检测

120例患儿经引物探针检测23SrRNA基因2063、2064位点突变情况,显示56例(46.67%)存在耐药基因。

3讨论

3.1 MP抗体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

MP属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一种病原体,能在体外生存和进行DNA复制,对环境要求较低,有氧、无氧均能生长。MP与人体某些组织的抗原相同,产生的抗体会对人体自身免疫造成损害,而且MP可引起葡萄糖发酵,生成乳酸和过氧化物酶,造成组织器官损伤,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呼吸窘迫或多脏器受累等情况,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3]。因此为减轻MP对患儿的伤害,避免诊断不及时对治疗的延误,MP感染需尽早确诊。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核酸检测、MP培养及血清学抗体检测等,其中核酸检测敏感性较高,时间较快,但易受空气污染,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较高;而MP培养是以往确定MP感染的“金标准”,但检验周期较长,检验条件严苛。MP抗体检测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机体中的IgM、IgG等抗体,实用性更好,但仍有一定限制性,常需在感染MP后7~10d才能检测出。本研究中MP抗体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MP-Ab滴度≥160)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MP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78.33%、特异度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2.16%、阴性预测值为81.16%、准确度为85.83%,提示MP抗体检测的灵敏度较差,因此,小儿MP感染的诊断仍需进一步完善。在MP抗体检测时临床采集血液标本需把握好最佳时间段,小儿MPP急性期或起病时间较短均无法检测出抗体阳性,且发病后10~20d内,抗体水平可达到顶峰,抗体种类为IgM早期抗体,后期30d之后再度升高抗体一般为IgG抗体,因此在初期检查为阴性后仍需进行复查[4]。

3.2 MP抗体联合PCT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价值

PCT属于非甾体类抗炎物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PCT含量极低或不存在,但当机体受到病原菌感染时,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生成,因此,PCT检测近年来成为一种新兴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往认为PCT可用于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但无法鉴别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但近年来报道显示,PCT检测对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有益[5]。本研究中PCT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MP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74.17%、特异度为81.67%、阳性预测值为80.18%、阴性预测值为75.97%、准确度为77.92%,提示PCT虽然对MP感染诊断有一定价值,但价值有限。有学者在关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患儿研究中表示,PCT在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T联合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率[6],故推断PCT与其他诊断方式联合有提高诊断率的作用。本研究中MP抗体联合PCT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灵敏度为92.50%、准确度为94.58%,显著高于MP抗体、PCT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6.67%、阳性预测值为96.52%,显著高于PCT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2.80%,显著高于MP抗原单一检测。提示MP抗体联合PCT检测效能优于单一检测,同时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3.3 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

MPP是由MP感染引起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常规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对其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MP的最有效药物,但有些MP的23SrRNA基因A2063G、A2064G会发生突变,使MP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减弱,患儿病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不利于MPP的治疗[7]。因此为减轻MP耐药性对治疗的影响,可通过明确大环内酯类药物在MP作用靶点的基因突变,予以针对性治疗。本研究中对120例患儿23SrRNA基因2063、2064位点突变情况进行检测,显示56例(46.67%)存在耐药基因,与以往学者研究结果一致[8]。一般认为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生素作用靶点突变、酶性失活等有关,而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能会诱导药物作用靶点突变,产生耐药性。

综上所述,MP抗体、PCT对MPP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且MP抗体联合PCT检测能提高小儿MPP感染的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支原体阴性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基层医院内科住院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合理用药管理研究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喹诺酮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对比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或喹诺酮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