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结合早期双抗疗法对老年AIS患者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2-03-01李海舰郭庆永吕会青
李海舰 郭庆永 吕会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作为一类因脑部缺乏血流供应造成的脑部疾病,疾病进展会不可逆的损伤局部脑组织,因缺血导致脑组织彻底坏死,出现残疾甚至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AIS在老年患者中呈现缓慢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研究发现,AIS发病的原因和机制都很复杂,患者大多因长时间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血栓形成,阻塞血管,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因此,尽早地改善凝血机制进而改善微循环在AIS治疗中意义重大[2]。目前临床医生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药、降压药治疗AIS为主,其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作为AIS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AIS患者的高凝状态;但是患者治疗后,梗死位置的病灶供血恢复后,数量众多的自由基开始对病灶位置的细胞、组织发起攻击,造成脑部的组织、细胞及神经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3]。丁苯酞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和血管功能,阻断AIS多个病理环节[4]。本研究通过观察丁苯酞联合双抗治疗在改善老年AIS患者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方面的效果,旨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提供依据,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018版AIS诊断标准[5];经影像资料确诊缺血性脑卒中;第1次发病,且入院前未实施相关溶栓治疗。排除标准:近期出现相关感染;对阿司匹林等药物过敏;合并严重免疫功能异常;合并重要器官病变。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10例;年龄 60.1~79.5岁, 平 均(64.56±8.25);病程 1.7~13.8 h,平均(8.25±1.98)h;基底节梗死、额叶梗死、顶叶梗死、颞叶梗死及枕叶梗死分别为13、5、5、4、3例。研究组男女分别为19、11例;年龄 60.8~80.1岁, 平 均(64.68±8.65);病程 2.0~13.8 h,平均(8.50±2.10)h;基底节梗死、额叶梗死、顶叶梗死、颞叶梗死及枕叶梗死分别为14、5、4、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根据文献[5]《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两组患者实施微循环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00 mg,1次 /d;氯吡格雷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口服,75 mg,1次/d。研究组予以同样药物和剂量的双抗血小板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100 ml/次,静脉滴注,2 次 /d,滴注时间要超过50 min,两组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1)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价,该量表的总分为0~42分,分值和病情越严重程度呈正比[6]。(2)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价生活活动能力,包括饮食、个人卫生、如厕、控制大便和小便等共10项内容,评分分值分级2~4个等级(0、5、10、15分),满分100分,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呈正比[7]。(3)血液流变学指标:全部试验对象均在入院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12 h经肘正中静脉取血,10 min 4 ℃离心取出上层血清,放-20 ℃冰箱待检,采用LBY-N6G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购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检测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比容。(4)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对比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对比[分,(±s)]
组别 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30) 7.50±1.57 4.12±0.85 10.370 0.000 53.12±6.79 80.56±7.32 15.053 0.000研究组(n=30) 7.45±1.62 2.83±0.48 15.580 0.000 52.85±6.83 88.69±8.23 18.355 0.000 t值 0.121 7.238 0.154 4.043 P值 0.904 0.000 0.878 0.000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血浆黏度(mPa·s) 全血黏度(mPa·s)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g/L) 红细胞比容(%)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 1.62±0.451.24±0.14*5.22±1.024.65±0.86*4.35±0.353.62±0.54*3.57±0.553.08±0.32*48.12±3.0948.11±3.11研究组(n=30) 1.60±0.501.10±0.21*5.18±1.003.59±0.67*4.31±0.362.59±0.53*3.51±0.332.11±0.58*48.11±3.1047.55±3.07 t值 0.163 4.660 0.153 5.326 0.011 5.500 0.024 5089 0.012 0.216 P值 0.871 0.000 0.879 0.000 0.956 0.000 0.916 0.000 0.983 0.867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下降明显,且研究组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IL-6(ng/L)CRP(mg/L)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 60.74±10.52 51.25±7.43* 9.71±1.46 6.55±1.07* 2.56±0.44 2.08±0.33*研究组(n=30) 59.86±10.68 44.27±6.18* 9.60±1.58 3.38±0.62* 2.53±0.47 1.74±0.25*t值 0.322 3.956 0.280 14.040 0.255 4.498 P值 0.749 0.000 0.780 0.000 0.799 0.000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研究显示,脑血管病占我国死亡总数22.45%,其中脑卒中最为常见[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作为脑梗死常见类型,占比70%~80%,可引起神经和运动功能缺损,即使经过治疗,还是有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给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9]。该病的主要治疗目标就是恢复大脑灌注,避免缺血性组织梗死,因此机械取栓、动脉溶栓、静脉溶栓等血管再通治疗成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因溶栓禁忌证和时间窗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患者错过或不能进行溶栓治疗,因此还需其他有效药物[10]。丁苯酞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和血管功能,阻断AIS多个病理环节的作用[11]。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而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丁苯酞联合双抗治疗在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功能方面效果更好,这可能是丁苯酞作为人工合成的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以让血小板聚合受阻,改善微循环,恢复正常血流灌注,其联合双抗后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12]。此外,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清IL-6、CRP、TNF-α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丁苯酞是一种脂溶性药物,由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消旋-3-正丁基苯酞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13]。因其为脂溶性药物,故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其药理作用,研究显示,丁苯酞能降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细胞色素C释放,降低凋亡细胞相关酶的活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14]。同时研究显示,丁苯酞还能抑制谷氨酸释放和超氧化物阴离子形成,缓解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15]。因此,丁苯酞联合双抗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老年AI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早期双抗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AI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日常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