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2-03-01初安源

当代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口腔消毒

初安源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口腔修复科是口腔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牙齿缺损、缺失及修复工作,可修复牙体、牙列的缺失缺损,同时,也负责牙周病的后续修复治疗,交叉感染风险较高[1-2]。因此,应积极控制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发生率,在日常护理中充分做好消毒灭菌等交叉感染预防工作,保障患者的口腔及身体健康。应对性护理是科学性预防护理风险的新型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应用越来越广,但是其对交叉感染防控效果尚不确定[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应对性护理模式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有效性和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口腔修复科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另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口腔修复科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应对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口腔修复治疗指征。应对性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20~64岁,平均(43.87±19.02)岁;病程1~10个月,平均(6.89±3.06)个月;活动修复体12例,固定修复体23例,联合修复(活动+固定)33例。常规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9~64岁,平均(43.79±20.11)岁;病程1~10个月,平均(6.79±3.15)个月;活动修复体10例,固定修复体22例,联合修复(活动+固定)28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首次口腔修复治疗;存在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全部牙齿缺失或颌面缺损等适应证;治疗前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依从性良好;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修复材料或药物过敏者;合并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放疗或肿瘤手术导致颌面缺损者;严重营养不良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其他血液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精神疾病患者;近期使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者。

1.3 方法 常规组患者按口腔修复科要求采用常规护理,如室内消毒、治疗前后护理、修复体消毒灭菌、器械管理等。

应对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应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成立应对性护理小组。选拔口腔修复科骨干护理人员,组建应对性护理小组,由本科室护士长和主治医师作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作为组员。护士长负责小组监督管理工作,主治医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监督评估工作成效。小组内讨论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本院及其他医院上报的交叉感染案例,总结其中高危因素和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关护理防控策略,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各项防控策略进行职责划分,使交叉感染防控责任落实到个人。

(2)强化交叉感染培训。应对性护理小组总结医院感染风控管理制度,同时基于口腔修复科消毒灭菌管理规定,交叉感染预防要求,总结交叉感染预防培训内容,本科室护理人员均参与,强化交叉感染培训,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需掌握基本的交叉感染防控技能。除理论知识外,同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除日常消毒灭菌操作外,还应进行特殊场景的演练,如传染病疫情突发等,使护理人员在真实的情境中,锻炼自己的感染防控能力,学会相关应急处理技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灵活正确应对突发、高危的交叉感染情况。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保证每个护理人员成绩合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3)做好各区域及物品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控制口腔修复科空气质量,患者使用前后均需对治疗室进行通风处理,同时进行紫外线杀菌等处理,定时检测空气中细菌浓度,监测其数值变化,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避免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同时,做好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工作,根据物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患者使用后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造成污染。口腔修复使用的器械较多,使用前应检查消毒灭菌是否合格,使用后按照器械回收处理,要求立即进行分类处理,尽快完成消毒灭菌工作。一次性器械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要求及时分装,并放置于医疗废弃物存放点,避免污染环境,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应对性护理小组,定期抽查治疗室、器械、修复体等消毒灭菌工作,发现不合格情况或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应对策略,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和操作方法。

(4)患者个体宣教。根据患者对口腔修复治疗和交叉感染的认识程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对口腔修复和交叉感染的认知程度,制定个体化宣教计划,并根据患者掌握情况灵活调整干预。在健康宣教中,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了解交叉感染的危害,树立积极防控交叉感染的意识。可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使患者直观的认识到口腔修复治疗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了解防控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和相关防控措施。护理人员积极引导和提醒患者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要求。同时,为患者发放口腔修复治疗和交叉感染防控健康宣教材料,便于患者在家中学习。此外,指导患者认识交叉感染早期的主要表现和征象,学会自我鉴别,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及时来院检查,控制感染情况,避免延误病情。

(5)做好个人防护与管理。患者就诊后,积极评估患者存在的高危交叉感染因素,立即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对患者治疗全程进行严密护理。指导患者进入医院前应佩戴口罩,避免增加医院感染风险。鼓励患者在院内活动时尽量佩戴口罩,进入经过消毒灭菌的治疗室后,再摘下口罩,同时离开治疗室前再次佩戴好口罩。指导患者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好口罩后,呼气吸气,检查是否存在漏气情况,及时调整口罩的鼻夹和挂耳松紧带长度,保证口罩佩戴正确有效。告知患者正确洗手方法,离开医院前,采用消毒洗手液或75%酒精进行手部消毒处理,清除手部存在的细菌或病毒,避免发生感染情况[4]。

1.4 观察指标

1.4.1 交叉感染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交叉感染情况,比较两组交叉感染发生率。

1.4.2 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拟口腔修复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由2名专职护理人员负责调查工作,指导患者填写,患者填写后立即回收问卷。该问卷包括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服务主动性、护理技能、护理效果等项目,总分0~100分;86~100分为非常满意;71~85分为基本满意;61~7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满意率。预调查显示,该问卷各维度及总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0~0.86、0.82,效信度良好。两组均全部回收有效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比较 应对性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应对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交叉感染是临床口腔修复科的高发并发症,主要原因为口腔修复手段复杂,需采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完成相关治疗,且患者需多次治疗,因而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使口腔修复科成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科室,必须积极防控交叉感染风险。护理工作是防控交叉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要从口腔修复科护理入手,积极提升防控水平[5-6]。

应对性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采取预防性应对护理,达到相应的应对效果和目标[7-8]。目前应对性护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科中,有助于交叉感染的防控,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防控相关文献[9-10]报道显示,应对性护理不仅提升了护理效果,而且有效防控了交叉感染发生,与常规护理相比,应对性护理后交叉感染发生率可降低10%~30%,效果可靠。虽然应对性护理已经应用于口腔修复科护理,但尚无针对性的护理模式。为此,本院结合口腔修复科护理特征总结了一套应对性护理模式,于2019年7月开始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应对性组交叉感染发生率(1.47%)显著低于常规组(16.67%),表明应用性护理防控交叉感染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应对性组护理满意度(97.06%)显著高于常规组(81.67%)(P<0.05),提示患者对应对性护理满意度较高,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科护理中针对交叉感染采取应对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并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口腔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折痕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