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工作坊在新闻实践教学中的模式探究

2022-03-01

今传媒 2022年1期
关键词:项目组工作坊媒介

占 琦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媒介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介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1]面对时代变革和媒介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大学作为新闻传媒人才输出的重要端口,要努力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培养新时代适应媒介发展的新传媒人才。“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新闻学教育亟需重新探究人才培养路径,加大课程学科交叉、专业交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新文科建设与工作坊模式

新闻传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新文科建设下,高校新闻实践应适应传媒产业变革,结合中国特色,重视新闻实践,培养业务全能的融媒体人才。新文科建设强调“交叉融合”,既是文理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网络传播时代,媒介技术突飞猛进,媒介融合大势所趋。传媒人才培养要突破传统单一媒介人才思路,向“四全型”媒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培养具备融媒体思维和全媒体技能的“多面手”。

传统新闻教学以教师理论讲解单一业务知识为主,学生实践受情景、场地限制,往往缺乏“实战”经验。网络媒体时代,形式多样、介质多元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天然“练兵场”。媒介融合后的新闻生产将不再是单一媒介单独作战的“作坊式”生产,而是真正现代化意义上的跨媒介融合生产[2]。新文科建设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之“新”,落脚点在教学实践模式创新。工作坊 (workshop)最早出现于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1919年德国建筑教育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担任包豪斯校长,他主张“艺术与技术”“教学与实践”结合,任课教师为“双师”,即“造型教师”(形式导师)和“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每门课程由两位教师共同担任,工作坊教学模式由此形成[3]。目前工作坊模式已成为国际流行的自我学习提升模式。创建融媒体工作坊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从新闻理论到传播实践的转化能力,更利于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在实践教学中实现多学科融合交叉。

二、传统新闻教学实践与融媒体工作坊

传统新闻教学实践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包括校内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平台实践和校内媒体实践。校内课堂实践以教师情景设置、学生角色扮演,还原新闻现场的沉浸式课堂为主;校内实训平台实践利用校内实验室设备搭建仿真环境、模拟行业实务;校内媒体实践利用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等早期传统校园媒体进行媒介业务实践。校外媒体实践以校企合作、校媒合作或学生实习媒体平台为主。

(一)传统新闻教学实践的瓶颈

传统新闻教学实践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资源配置、学生实践效果上均有明显不足。校内新闻实践教学模式有限,翻转课堂、角色教学等教学实践模式有待创新。校内实训平台如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影暗房、新闻演播室等,往往只能针对单一媒介技能进行提升。校外实践又需要在资源最优化配置情况下,尽量实现学生实践效果最大化。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创办的“大篷车课堂”,让学生亲睹、亲历、亲为,提高新闻综合实践能力;但所需社会资源和实践成本高,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践诉求,对一般高校而言难以实现。

(二)融媒体工作坊的优势

面对传统新闻教学实践模式单一、资源平台受限、学生实践效果有限等问题,融媒体工作坊具有融合性、零成本和实战性等优势。融媒体的迅速发展丰富和拓展了新闻教学实践模式和渠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自媒体为学生媒介实践提供了真实的媒介“练兵场”。创建校园融媒体工作坊成本支出低,学生上手快,内容生产、发布和运营中能提高学生综合新闻实践素养,集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网页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剪辑、运营管理等知识于一体。工作坊中各平台互相协作,还能有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重复浪费。

三、融媒体工作坊的创建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4]。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基于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最早提出建构主义观点。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该模式引用建筑业中的“脚手架”为喻[5],强调教学实践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如“脚手架”在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时介入,一旦学生能独立活动后便撤去支架。融媒体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搭建可借鉴支架式教学模式。

(一)搭建支架

融媒体工作坊创建初始阶段,教师应当好“脚手架”,搭建好融媒体工作坊支架,完成融媒体工作坊官方账号申报工作,对工作坊性质定位、目标任务、规章制度、运营管理等问题进行清晰界定。性质上明确工作坊是内部教学实践平台还是对外商业运作平台;目标是学生实践作品呈现还是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融媒体工作坊运营管理方案和规章制度,并拟定融媒体工作坊学生实践申报表,有序组织学生申报。

(二)进入情景

根据学生申报表的填报意愿进行融媒体工作坊项目分组,每项目组不超过10人,由各项目组人员民主决策推选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负责团队管理、项目组内容生产和运营管理等具体事项。项目组负责人以特长和意愿为双标准,确定项目组成员分工。平台内容生产环节,项目组人员联系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头脑风暴,确定主题内容,进行内容生产。

(三)独立探索

融媒体平台内容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同学缺乏前期项目实践经验,需要在项目中独立探索。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导性,要依靠学生独立探索建构意义认知。因此,“做”比“学”高权重,独立探索阶段开展“做——学——做”三步螺旋上升探索模式。学生通过第一次“做”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寻找解决方法,通过第二次“做”完成知识建构。如学生在拍摄短视频时发现运镜效果不佳、卡点节奏不强等问题,通过教师范例支架学习,然后进行二次拍摄。

(四)协作学习

融媒体工作坊有较强整体性,是各项目小组内部的整体性,也是融媒体工作坊的整体性。项目小组内部虽有所分工,但自媒体碎片化的“微信息”生产,融合度高、黏合性强,各分工部门无法只完成份内工作就“抽身而出”,每个成员其实并无明显分工界限。对融媒体工作坊来说,“中央厨房”式的资源共享能有效利用资源,提升小组协作学习能力,提高项目人员的全能性。遇重大选题时,融媒体工作坊各项目组之间可联合策划,集体报道,提升话题热度。

(五)效果评价

融媒体工作坊效果评价体系由四个部分组成:他评、自评、互评和师评。流量(阅览量、点击率、转发率、点赞率)是效果评价的参考因素之一,评论区的用户评论要及时回复并统计分析。自评即自我评价,每期内容发布后,下期选题开始前,对已发布内容进行系统评价,并填写评价反馈表。每月初召开一次工作坊集体例会,会上各项目组互相点评。最后,教师设置评价标准,对各项目小组进行月度考核,评分等级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级别。

四、融媒体工作坊的双向思考

校园融媒体工作坊的创建,一方面为学生实践提供了仿真演练场,起着积极的教学实践意义;但另一方面在操作细节上仍有部分问题需要进行实践反思。

(一)融媒体工作坊的教学实践意义

融媒体工作坊一改传统理论教学中学生“眼高手低”的症结,通过选题提升学生新闻敏感,通过内容生产全方位提高采访、写作、拍摄、后期剪辑、页面设计等综合能力,是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的“第二课堂”。通过融媒体工作坊学生能及时便捷地参与媒介实践,提高专业能力,扩大社交半径,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融媒体工作坊的学生实践作品将在平台永久保留,未来可作为案例支架供新生学习借鉴。一些优秀作品可推送至专业平台发布,寻求更广泛的传播空间,产生更深远的传播效果。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以推荐参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实践积极性,树立专业自信。一些高校融媒体工作坊已打出品牌和口碑,如中国人民大学“RUC新闻坊”、中山大学“谷河传媒”、南京大学“NJU核真录”等。

新文科建设下,校园融媒体工作坊不仅给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给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摄影艺术等其他专业学生提供了综合实践平台。从“小作坊”进入“大社会”,从“小平台”掌握“大技能”,从“小圈子”破壁“大融合”,融媒体工作坊教学实践模式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

(二)融媒体工作坊的教学实践反思

1.技术鸿沟

技术支撑是融媒体平台组建的基础条件,安全有效的技术平台是融媒体平台的运营保障。目前只有部分条件成熟、资源雄厚的高校能自主开发平台,不少院校仍缺乏技术支持。技术鸿沟之下,一些高校的融媒体工作坊“组”而不“融”,通过自媒体平台申请个人账号“简陋运营”,各项目组“小打小闹”、各自为政。

2.内容生产

内容生产是融媒体平台运营的内核条件。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缺乏优质内容输出是融媒体平台运营的核心难题。融媒体平台组建之初,知名度、粉丝数有限,内容生产无法做到“开源”。如何激励项目组持续内容生产,并生产出优质内容难度较大。部分平台因持续内容生产而“疲软”,因无法输出优质内容而丧失运营信心。

3.平台运营

平台运营是融媒体平台推广的有力保障。有序的平台运营能让融媒体工作坊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提高教学实践效果和影响。然而实际情况是没有优质内容产出,运营就成了无源之水,新媒体时代可供用户选择的平台为数众多,资讯、娱乐、服务、消费各类平台抢占市场,立足校园的校园融媒体平台如何“出圈”吸引流量,颇有难度。

4.人为干扰

融媒体工作坊虽没有“行政”身份和任务,但部分高校融媒体工作坊在组建初期,指导教师搭建好“脚手架”后仍不敢放手,变学生主导为教师主导,霸占话语权,左右平台运作,或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布置作业”式的下发任务。变“指导”为“主导”的人为干扰,极大影响了融媒体工作坊的教学实践效果。

总之,新文科背景下,融媒体工作坊在实践教学模式上有利于专业融合、学科交叉,拓展学生理论边界,提升学生实践素养。各高校在创建融媒体工作坊时应引用支架式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做好项目平台内容生产和运营管理,打造校园融媒体工作坊品牌,让融媒体工作坊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猜你喜欢

项目组工作坊媒介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