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定位与发展
2022-03-01陆婷婷
陆婷婷
内容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同样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传授。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本体的知识,也需要融入相应的文化教学,将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始终,二者相辅相成,在这一定位基础下,文化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推动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才能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传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腾飞,综合国力持续不断增强,国际威望逐步提升,世界各国人民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这个曾经屹立在东方的古老神秘的文明国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学习对外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也应运而生,遍布世界各地。然而语言不仅仅只是一种基本符号表达系统,更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需要注重对外汉语基础知识的广泛传授,同时也需要充分融入一些相应的中国文化知识,并将其渗透于汉语教学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样既可以避免了单纯教授对外汉语基础知识的枯燥性,又丰富了汉语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外国高校留学生对学习中文的兴趣,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
一.研究综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各种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文化也需要通过各种语言来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文化语言学的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张占一(1984)多次提出“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从其功能上应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种”,这一说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支持。薛瑛(2020)曾阐释中国传播文化对汉语传播教学的三个重要性:“对外汉语教学要加强学生传播文化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播文化,还要了解国际交流文化,以免在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影响人际交流”。后来陈光磊(1992)在此基础上,从语言标准出发,提出将语言文化划分为“语言结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语言结构文化”是指语言中词、词组(短语)、句子、段落(句组)乃至章节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征,“语义文化”是指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精神。“语用文化”是指语言使用的文化习俗,也就是将语言与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应该遵守的规则。刘培(2015)在两者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理论,阐述了“语言建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刘培说不同的语言建构可以反映中国人不同的心理和文化。例如,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汉语也有“意合性”,汉语的意合性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和简洁性,因此汉语词语的位置可以在很多方面发生变化。但不影响句子意思,同时刘培还对“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和分类。
二.文化教学内容
(一)风俗习惯文化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对外汉语的基本知识外,还需要向外国学生传授一些涉及跨文化交际的民族风俗和文化知识。这主要包括一些称谓的使用,问候的综合表达,见面时的致谢,以及一些民间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讲解这些民族风俗文化时,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仔细讲解,还要将中国的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些外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例如,手语与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密切相关,是少数民族传统风俗文化的具体表现。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固有的文化特征。民族肢体语言的文化表达差异也是复杂而多彩的。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的民族风俗和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民族肢体语言。
(二)体态交际文化
体态交际文化涉及的面很广,从日常的见面和问候到一些委婉语的表达,甚至一些禁忌语和体态语。在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基本的交际习惯或文化交际礼仪对中国学生来说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一些外国学生眼中却是不可思议的特殊事物。例如,中国人遇到熟人时会互相打招呼,除了“你好”和“你早”之外,最常用的句型是“你要去哪里?”“你吃了吗?”,但这两个句子可能会让母语说英语的人感到不舒服。可见对于学习第二西方语言的外国人来说,如果不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的传统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语言本身。因此,面对这样的交际问题,我国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外国学生传统语言文化的学习,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在中外文化交际中处理文化问题的能力,真正了解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文化观念。
(三)思维观念文化
思维观念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我们分析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时,教师应该可以先给同学们具体讲解一些中西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区别,然后具体再谈论到西方一些国家强调以自我意识为思维中心,重视他们个人的独立和尊重个人的自由,而中国的代表文化则是政治权利的具体象征。例如,中国和泰国对狗的看法就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在古代的时候是非常排斥狗的,当时和狗有关的词语也大多是贬义词,如“猪狗不如”、“狼心狗肺”“人模狗样”等。到了近代,大多数中国人对狗的看法已经改变,许多家庭开始养狗作为宠物,虽然这些成语还在使用,但狗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好伙伴。而对于泰国来说,狗从始至终都是受到保护的,甚至在泰国的有些地方,狗的地位已与人相提并论,这就是国家间思维观念文化的差异。
三.文化教学形式
(一)专题讲座法
专题讲座的方法是一种关于汉语文化教学基础知识的综合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汉语文化的基础讲座,在这些讲座中通过或者借用一些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来传授汉语文化基础知识。例如汉字教学中,对于汉字学习基础阶段的留学生们就可以考虑组织一个介绍中国汉字語言文化历史起源的专题讲座,在这个讲座过程中将一些汉字文化的入门知识作为讲解的重点,同时还应配有汉字文化背景的讲解。对于那些完全习惯了使用汉语的留学生们而言,汉语的字体字形以及书写方式更能吸引到他们。对于这一学习阶段的留学生们可以讲解汉字的“六书”,当然不需要将这些知识概念直接讲授给他们,而是将一些汉字中形、意相结合的功能讲授给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汉字的规律,产生学习兴趣,比如以“汉字与文化”为中心展开,介绍汉字包含和体现的汉语文化知识。除了汉字以外,教师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其他文化专题讲座,贯穿于一学期或一学年,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当然讲座的准备资料一定要充分,资料等的来源要可靠,在讲座中可以插入一些师生互动交流活动,随时准备回答在场学生的一些提问。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添加背景动画,插入大量生动的图片,如少数民族古代建筑、绘画、书法,或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交通指示图、漫画等。这样视觉效果看上去会更加丰富饱满,增加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直接播放有关中国文化的电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对剧情比较复杂的地方,老师要适当讲解,进行文化铺垫,为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绘画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等。但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不完全适合所有教学内容,因此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先进的教学方法而忽视教学的最初教学目的和现实意义。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通过多媒体充分体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来让留学生们掌握拿笔的正确手势和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了解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但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却不一定能够直观地展现出来。
(三)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实践法主要是让外国留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之后,能够将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背景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和本地人沟通,了解汉语言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它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扩展,是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有效的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实践范围和方法很多,比如参观艺术博物馆或是一些传统文化艺术展览会,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地的考查调研和专题访谈。在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之余,进行传统文化实践参观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上对外汉语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的不足,让留学生们在真正的汉语环境下锻炼汉语的运用能力,这不仅促进了留学生们语言学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也可以让他们熟记和掌握汉语言文化的内在现象和演变规律。例如老师们在讲解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时,可以将学生们带到一些具有中国传统饮食夜色的中餐馆里,在他们就餐的过程中给学生们讲解这些菜肴名字的由来和吃法,如过桥米线、东坡肉、佛跳墙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基本的就餐语言训练。在就餐过程结束后还可以让每位同学们自行开展一场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大规模讨论,对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当然也可以包含一些基本的中国就餐饮食礼仪,借此机会来加深留学生们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刻认识,从教学实践经验来看,这样的教学方法深受留学生们的喜爱。
四.对外汉语教师形象
(一)丰富教师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有关汉语的各项基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还要掌握二语习得的各种教学理论。作为中国文化的宣传者,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尊重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书法、国画、皮影戏等,同时要与时俱进,了解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基于此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首先,各大院校在开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课程的时候,就应该合理设计课程结构,以帮助本专业学生在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之前就建立丰富的知识结构,为以后成为汉语教师做充足的准备。其次,已经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老师应不断充电,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多加学习,做到能够解决留学生们的各种疑惑,尽力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学习和生活障碍。总之,在教学中老师们要有文化大局观念,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有所侧重,因为教师对某一文化的侧重关注会导致留学生不能全面获取知识,最终影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形象的全面了解。
(二)适度输出中国文化
首先,为了更好地向留学生们输出中国文化,可以逐层制定教学目标,灵活安排课堂环节,可以讲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并适当引入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再现生动活泼的文化场景。例如,在讲解成语“紫气东来”时,可以根据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导入相关的背景和含义。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习惯观天象而卜测未来,在这里紫气便是古人对天际变化的一种描述,“紫气东来”预示着好兆头,将有喜事发生。
其次,教学对象是多样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主,结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制定阶段性语言文化教材教学的总体目标。一是来华留学生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外语中不同字母和单词的综合语用和交际行为差异,以及各种审美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内涵,让外国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作为外语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顺利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二是当学生达到中高级阶段时,此时中国文化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模式,让外国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文化表演,体验角色扮演中的汉语语言和文化,这样可以合理地输出中国文化,既不会操之过急,也不会揠苗助长。
(三)加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决策反思
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利用教师的决策性帮助外国学生学习对外汉语的基础知识,还要帮助他们融入中国文化中去。首先,在对外汉语教师备课阶段,要把中国文化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引导外国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思想、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内容,以及是什么因素促使中国人形成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其次,文化课的教学过程具有“随堂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教学过程,需要对老师密切观察学生们的各种课堂活动反应,根据大家的课堂活动表现和实际需求加以综合调节,临时做出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互动性教学决策,调整新的教学内容、策略和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互动效果。再次,教师课后还要就他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如教师讲授的教学语言和文化结合得效果是否好,内容形式是否能够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学生对其课堂活动参与度等。教师通过课后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总结教学实践经验,重构教学知识价值体系,从而有效促进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发展。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生长的土壤,而这里的土壤就是各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决定了语言的特点。由此可知,外国学生如果想要提高交际能力,使交际变得更加顺畅,那么掌握这类词汇和用语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汉语,文化的教学则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承载这种文化的语言。换言之,要在了解中国的人文风俗、历史、地理、生活习惯、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汉语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率,所以对外汉语中进行文化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
[2]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
[3]刘晓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4]张蓓.寓汉文化介绍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及其方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1.
[5]李冬梅.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唐智芳.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自觉[J].教育评论,2013.
[7]刘纪新.在语言学桎梏中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J].理论月刊,2014.
[8]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申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10]薛瑛.文化導入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0.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