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齐鲁文化》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2022-02-28包晓佳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齐鲁评价课程

包晓佳

(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21)

地方课程起始于1999年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改革课程体系,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随后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①王贤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外活动教学对策研究[C].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7(22).自此,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共同构成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地方课程的价值在于挖掘与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的深度上、体现基础教育地域特色的精度上、增强课程地方适应性的广度上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②许红灵.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研究[C].大理大学硕士论文,2018,5(16).因此《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再次明确了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类,其中国家课程是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

一、国内外关于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国际教学计划运动的推进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开始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在知网上以“地方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出1600条结果,其中755条博士硕士论文。在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有些论文关注点主要在于教材建设和本地区域特色方面,比如,刘文芳《我国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2021)从如何构建教材的建设机制、如何提高编写质量、如何创新编制方式、如何开展区域合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地方课程教材建设建议。有些论文则是聚焦某个学科的地方课程建设,比如曹乐意等《健康中国视域下健康教育地方课程发展研究》对健康教育地方课程给出了建设建议;付美玲等《新形势下品牌地方教材的开发与实践——以江西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红色文化〉〈美丽江西〉为例》(2020)以江西省两门地方课程为例,提出了建设品牌地方课程的实践经验。下图所示的统计结果反映了近几年研究者对地方课程的研究的变化趋势。

图1 有关地方课程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曲线图(篇)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地方课程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于地方文化如何融合课程。

其中,Squire,Kurt D.etal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探讨了美国学校地方文化如何影响教育计划设计,教育计划如何与学校班级的地方需求相融合,教育计划实施的文化环境状况等问题。中村哲则通过对典型教育事例的分析阐述了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培养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和素质,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相结合。Jacob Marite Ngwaru在考察津巴布韦农村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母语和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二、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和可行性

(一)地方课程的含义

对于“课程”这个词语,往往与“课程计划”相对照,按照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词义界定,“课程”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具体科目,而且还是一种过程。①闫姝丹.课外阅读资源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Y小学四年级为例[C].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5(1).对于课程的本质,中外教育理论家、教育哲学家都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定论。本文认为“课程”的本质就是一种静态和动态的结合体,既有静态的教育内容,又是一种动态的系统组织活动。地方课程是有别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类课程,地方课程更加强调区域性和本土性,更加注重实践性和适应性。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对地方而言是一种课程资源的扩展;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积极参与新教改的有益途径;对学生来说,是开阔视野增加本土情感教育的体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邹颖君.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朗读教学研究[C].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8(17).

(二)《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内涵

《齐鲁文化》地方课程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立足于齐鲁大地,将齐鲁富饶的文化资源纳入课程内容,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包含课程说明、教学时长、教材编制、课程实施等相关教育素材。③高亚娟.《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C].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0(12).其开发和实施可以使教育计划的进行更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走向真正的生活体验,最终使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三)《齐鲁文化》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

首先,齐鲁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齐鲁大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齐鲁文化精神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其次,将齐鲁文化的优越性融入中小学核心素质的培育中,对本区域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齐鲁文化》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山东省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价值。2021年5月习近平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时再次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挖掘齐鲁文化和齐鲁精神,开发地方课程,可以更好地展现出齐鲁文化的内涵与魅力,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齐鲁文化和齐鲁精神,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2.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具有人文底蕴、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种核心素养。通过《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从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中获取人文积淀、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更广阔的社会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国家认同、区域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3.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革命性变革

就学的角度来说,《齐鲁文化》地方课程更多地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选择、组织和鉴赏的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是动态可选的,学生可以合作共同决定内容的取舍选择。对课程效果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过程表现,主要考察合作能力、以及收集信息、表现信息的能力,更加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就教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讲授者”到“引导员”、“参与者”、“评论家”几个角色叠加的转变。①王贤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外活动教学对策研究[C].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7(22).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课堂前必须提升自己对齐鲁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程度,必须养成不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齐鲁文化》地方课程建设策略

(一)《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1.课程理念

《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课程理念的设定主要解决“为什么学”、“如何学”、“如何教”的问题。

(1)着重体现“体验性”。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的设置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通过对齐鲁文化的眼、耳、手、心的体验,达到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热爱家乡的目的。

(2)着重体现“实践性”。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的设置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创新和个性化,通过内容的丰富性和方式的多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促进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3)着重体现“创新性”。课程教学过程强调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尝试新的教与学方式,达到拓宽认知途径、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素养的目的。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一门课程的主体部分,目标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达成的状态。《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设定主要解决“学习的目的和效果”的问题,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感知、体验、欣赏齐鲁文化,提升知识积累和人文积淀。

(2)传承、创新、再造齐鲁文化,提升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3)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更加深刻理解齐鲁文化,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课程内容的遴选

《齐鲁文化》地方课程课程内容的选取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本地方课程拟从齐鲁大地的历史、名人、文学、风俗、名城、盛景、方言、建筑、曲艺、百工等若干领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特色性强的素材作为课程内容。具体构想如图2所示。

图2 《齐鲁文化》地方课程内容设置

四、《齐鲁文化》地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践学习环节与理论学习环节有效结合起来,例如在调研与资料收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亲身体验、团队合作等方式获取资料信息。

2.激励性原则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尝试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的理念,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与建议,并将问题与建议设置成随堂讨论环节,通过集体探讨完成对问题的解决与反馈,体现对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3.合作性原则

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反向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课堂学习小组的划分上,教师也要主动地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课题训练的内容,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并非代替其解决问题。

4.综合性原则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及其延展性,拓展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与交叉,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课程实施的评价

1.全面评价的原则

在全面评价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性即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和参与学习活动时的表现。

2.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课程评价的主体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本人,应辐射到学生、学校、家长等多个层面,也可以更好地实践多元化的课程教育理念与评价体系。

3.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在课程训练环节不同的参与方式,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或师生互动环节,应注重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团队合作程度等因素,而不是单纯以答案的对错简单地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在对《齐鲁文化》地方课程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各教学环节专题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专题中,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作为评价的侧重点;在调研与考察活动为主的专题中,重点以学生的调研分析、提炼概括及合作探究能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在文艺欣赏专题中,可以重点评价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辨识能力。总之,教学评价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围绕评价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使评价方式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①陈玉梅,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楚雄师范学院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C].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12(3).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以及多元评价方式的逐步确立,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除结合教师和学生为主导的师生、生生评价之外,还应将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步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在家校共同努力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齐鲁评价课程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齐鲁声音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齐鲁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