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陆家渠史前石器地点石器技术研究

2022-02-28任雅鹏

泰山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石片宁阳县陆家

任雅鹏,于 勇,李 罡

(1.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99;2.宁阳县博物馆,山东泰安271499)

一、工作概况

201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时代考古队联合宁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分两个阶段在宁阳县内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通过为期4个月的野外工作,先后发现26处旧石器时代遗存。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汶、泗河流域的旧石器遗址数量,也增强了我们对这一区域的考古学认识。实际上,汶、泗流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考古工作者在以汶上、宁阳等为中心的汶泗河流域发现44处旧石器时代遗存,并认为这些发现是一种颇具本地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为探索和揭示山东地区的旧石器石器面貌、丰富文化内涵提供了一批重要材料。①胡秉华,刘景芝.山东汶、泗流域发现的一批细石器[J].考古,1993(8).

2019年4月初,调查队在宁阳县伏山镇发现东山岭遗址②李罡,于勇,等.山东宁阳发现细石器遗存[N].中国文物报,2020-4-17.,采集到数量丰富的石制品,包含制作精良的细石核及石器。随后调查围绕县域内10余乡镇展开。对具备第四纪埋藏条件的河流阶地、谷地、低山、丘陵及洞穴地貌,结合宁阳县第四纪堆积物的特点,采取“之”字型路线的野外调查策略。通过调查,调查队在蒋集镇发现9处,葛石镇10处,堽城镇2处,东庄镇1处,磁窑镇3处。初步观察,这些遗存所采集和清理出土的石制品风格分属细石器及小石器两种工业传统,可以归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段和晚段,陆家渠地点即为此次考古调查中的发现。

二、地理位置及地层堆积

陆家渠地点位于泰安市宁阳县中南部葛石镇宁家村东约800米,032县道宁南路南50米高台地上,南距董梁高速约500米。东南方向即为凤凰山,山体为花岗片麻岩,含脉石英条带。陆家渠地点所采石制品的石料应系就近取材,地点坐标为117°0′38.97″,35°49′48.89,海拔161米。

在地质构造上宁阳县属鲁西断块隆起区中部,由汶、泗断陷盆地、汶东断陷盆地及皋山玉皇顶复背斜等几个构造单元组成,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低山丘陵,西部平坦,中部为二者过渡地带,表现为缓坡丘陵及剥蚀堆积丘陵。①宁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宁阳县志1985-2002[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坡面组合体构成复杂,坡度低缓,顶部浑圆,山体走势不明显,亦无明显脉络。本次调查,陆家渠地点所获石制品来源于两部分,绝大多数为地表采集,小部分系采自台地中透镜体内,共采集石制品4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及石器等。陆家渠地点所采集石制品多采集于凤凰山东北麓向平原过渡台地上,仅数件采自包含小角砾的透镜体砂层中。依村民整治土地而成小断面,清理后可见地层堆积如下:

①耕土层,棕褐色粉砂质黏土,20~30厘米。

②卫奇.石制品观察格式探讨[A].邓涛,王原.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棕褐色砂质黏土,堆积致密坚硬,含角砾,个体变化大,含基岩风化后而成粗砂及小角砾,厚0~52厘米。

③灰褐色片麻岩基底。

清理剖面位置位于村民开垦土地所成自然断面,整个剖面地层不足1米,可见部分大体分为3层。因清理面积小,仅在第2层透镜体中发现2件石制品。下部已出露基岩,系县域境内常见的花岗片麻岩。

三、石制品简介

调查发现石制品共计48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及带有片疤的断块及残片(表1)。原料绝大部分为带有棕红色节理的脉石英,个别质地纯净,色泽净白。石制品平均重量为21.4克,10克以下以石片类为主,占46%,砸击石核重量普遍也较小。大于30克仅5件,其中石核、石片各1件,石器3件。石制品尺寸以小型占优势,微型及中型比例较低,不足石制品总数的10%,不见其他类型者。②卫奇.石制品观察格式探讨[A].邓涛,王原.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石器类所占比例较低,3件可以划归为刮削器。值得注意的是,采集品中砸击产品所占比例较大,一定程度上说明砸击技术的使用似乎较为频繁和普遍。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陆家渠地点石制品分类统计表

(一)石核

共11件,占石制品总数的22.9%,原料均为石英。依打击技术观察可分为锤击石核和砸击石核两种。前者依台面数量及打片方向可分为4件单台面石核、2件双台面石核和1件多面体石核。台面包括节理面2个,天然台面1个,打制台面8个;7件锤击石核共有台面11个,剥片22个,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片疤较小,未形成理想剥片。总体观察,石核利用率不高。台面角集中在60°~80°,也有的台面角接近50°和90°。因受台面角度限制,所剥石片亦相对短小。除1件双台面石核为125.4克外,整体个体均较小,平均重量37.1克。砸击石核4件,十分典型。基本石核呈枣核状,两个极点均可见呈放射性砸击痕迹。整体核体较为矮小,平均高度35.2毫米,平均重量9.75克。总体来看,11件石核磨蚀程度以轻度磨蚀为主,极少数接近中度磨蚀。

多面体石核1件。2019LJQ:31为浅棕黄色脉石英质,核体近呈长方体状。工匠从3个方向进行过剥片,其中两个台面为对向作业。其一以一节理面为台面向下剥片,可见3个完整片疤(见图1,1上),随后以长轴为中心翻转180°,以此前台面为对立面进行剥片,剥片3个以上(见图1,1下)。此外,第二台面上可见两个方向的剥片痕迹,与核体长轴垂直方向的片疤较长,且完整,与长轴方向平行的片疤相对窄小,似乎是为了调整台面而进行的修理行为(见图1,1中)。以2019LJQ:31来看,工匠对石料的利用率很高,尤其存在多次转向打片、有意识调整台面、物尽其用的开发策略,但结合其他石核使用情况来看,这一策略显然贯彻的并不全面,可能说明两批标本并不处于同一时期,或者工匠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依主要剥片疤和对应台面所成角度进行测量,台面角分别为84°、94°、80°。同样测得核体长宽高为26.3、42.8、22.7毫米,重20.1克,轻度磨蚀。

双台面石核2件。2019LJQ:48为棕黄色脉石英质,原料为河滩砾石,石核保存有一面自然石皮,颇为圆滑。两个台面分为节理面和打制台面。剥片以利用前者为主,以此共剥落石片4-6个。最大片疤长34.5、宽26.8毫米,台面角为76°。另一台面凹凸不平,为打制而成,可见宽大的片疤,显然工匠熟稔石核台面的改善对后续剥片的意义。台面角为84°。因石料节理发育严重,可见多个片疤止于断坎处。核体长42.1、宽74.8、高58.1毫米,重125.4克,磨蚀程度较轻(图1,2)。

单台面石核4件。2019LJQ:10为白色石英质,核体呈倒四棱锥状,素台面,甚平。以此台面连续剥片3次以上,核体矮小,不适合剥制较长有效石片。台面端遗有多个剥片不成功的小片疤,台面角为55°。石核长36.1、宽28.4、高30.1毫米,重20.4克,轻度磨蚀(图1,3)。2019LJQ:16为白色脉石英质,核体呈漏斗状,台面为打制,中部略凹,为一片疤。以此为台面在2个侧面向下剥片,一侧面剥取片疤相对浅平,与之相邻侧面片疤深入。石核共剥片7个,利用率相对较高。台面角分别为73°、71°。石核长26.6、宽35.4、高38.3毫米,重24.9克,轻度磨蚀(图1,4)。2019LJQ:17为白色脉石英质,台面为打制,略凹。以此台面成功剥片2个,背面亦可见有片疤,因材质关系,不太好辨认剥片方向。远端可见数个细小片疤,产生原因亦不好判断,不排除石核此前经过砸击法处理。台面角76°,长宽高为28.5、29.3、、21.3毫米,重11.1克,轻度磨蚀(图1,5)。

砸击石核4件。2019LJQ:20为淡黄色石英质,核体近似五边形,一端呈小窄面,凹凸不平,另一端近呈刃状。两端均可见因双向受力而产生之裂痕,深入核体。石核长46.1、宽39.3、厚19.8毫米,重23.8克,中度磨蚀(图1,6)。2019LJQ:39为灰色脉石英质,核体呈柳叶状,点状台面,远端亦呈点状,腹面微凸,背面有棱脊,近端处均可见多个小片疤。另一端也可见因受力而产生之裂痕。石核长35.3、宽19.5、厚13.8毫米,重5.5克,中度磨蚀(图1,7)。2019LJQ:42为淡黄色石英质,核体大致呈长方形,刃状台面,远端为小窄面,两端均可见多个崩疤。石核长28.1、宽16.2、厚9.8毫米,重3.1克,中度磨蚀(图1,8)。

(二)石片

共18件,占石制品总数的37.5%,平均重11.5克,长34.2、宽25、厚15.3毫米。依打击技术可分为砸击和锤击两种,其中砸击石片8件,占石片总数的44.4%。结合此次调查所获标本中包括砸击石核,可以认为,为适应石料性质,遗址砸击技术运用相对较多。锤击共10件,其中长型石片占80%,宽型石片占20%。依剥片阶段来看,晚期剥片产品占据绝对比例,几乎不见石片背面遗有石皮。可测标本的石片角角度在70°~117°,70%的石片角角度大于90°。由于石英本身石料特点,石片腹面特征往往不甚明显,半锥体发育者占比约20%,打击泡多平凸,几乎不见特别凸出的情况。相比其他特征,锥疤和放射线发育则较为普遍。分辨出1件更新台面石片。

图1 陆家渠地点石核

图2 陆家渠地点石片

锤击石片10件。2019LJQ:21为Ⅵ式长型石片,素台面,甚小,白色石英质。打击点明显,腹面内凹,放射线发育,远端为三棱状,背部有一强凸Y形脊,近端可见3个片疤,系剥片时锤打形成。这件石片背面经过系统修脊过程,可见交互打片所留下的近S状背脊,石片长宽比达253%,属于窄厚型石片。石片长55.7、宽22、厚20.4毫米,重14.2克,石片角为115°,磨蚀较轻(图2,1)。

2019LJQ:22为Ⅵ式长型石片,白色石英质,近呈三棱柱状,有疤台面,呈三角状,台面左半部可见一小片疤。打击点不明显,打击泡平凸,放射线、锥疤发育,远端平齐,背部可见强凸纵脊,带片疤,似也经修脊后剥片。长40.9、宽19.6、厚15.5毫米,重8克。石片角为104°,磨蚀程度较轻(图2,2)。

2019LJQ:23为Ⅵ式长型石片,棕褐色脉石英质,有疤台面,不规则多边形。腹面微凸,可见锥疤发育,打击点较为明显,背部可见数片剥片疤痕,其中最大者打击方向与此石片相同。长34.8、宽21.7、厚12.1毫米,重5.7克,石片角为111°,中度磨蚀(图2,3)。

2019LJQ:25为Ⅵ式宽型石片,素台面,呈柳叶状。打击点明显,可见锥疤、放射线发育,远端内卷,背面可见此前剥落片疤。长14.3、宽20.7、厚7.3毫米,重1.6克,石片角为117°,磨蚀程度较轻(图2,4)。

2019LJQ:26为Ⅵ式宽型石片,素台面,呈三角形状。打击点明显,半锥体微显,打击泡强凸,有锥疤,放射线发育,远端为节理面,甚平。背面观可见一片疤,该石片剥落后似尝试对其进行再剥片,但并未持续。长48.4、宽52.6、厚32.7毫米,重55.6克,石片角103°,磨蚀程度较轻(图2,5)。

2019LJQ:29为Ⅳ式长型,台面更新石片,仅辨识出1件,背面为节理面,可见以此为台面进行多次剥片,后因调整台面需要,将原石核体转动90°进行打片,从而产生这件石片。长35.7、宽26.3、厚15.9毫米,重11.2克,石片角103°,磨蚀程度较轻(图2,6)。

砸击石片8件。2019LJQ:37为白色石英质,刃状台面,另一端呈点状。腹面内凹,背部凸起,符合砸击特征。长34.1、宽23.9、厚8.7毫米,重7.3克,中度磨蚀(图2,7)。

2019LJQ:38为白色石英质,刃状台面,另一端为点状。腹面内凹,背部有纵向棱脊贯穿石片近、远端,石片两端可见多个对向片疤。长33.5、、宽20.2、厚7.8毫米,重14.8克,几乎未被磨蚀(图2,8)。

2019LJQ:41为棕黄色脉石英质,两端均呈点状,腹面微凸,背部有一纵脊,可见明显片疤。长34.9、宽22.9、厚10.8毫米,重8.4克,轻度磨蚀(图2,9)。

(三)石器

共5件,占石制品总数的37.5%。其中刮削器4件,雕刻器1件。修理方向以正向为主,兼有反向和错向修理。毛坯多系厚石片,修疤不甚连贯,其中2019LJQ:6似可归为雕刻器,因其一侧修疤细密,且刃口颇陡,难以满足刮削之用,而另一侧呈平齐小面,似为一击而成,因此暂将其归为雕刻器。总体观察,石器的磨蚀程度较轻。

2019LJQ:1为多刃刮削器,浅黄色脉石英质,毛坯应为长型厚石片,背部为强凸棱脊。以刮削器定位观察,右侧、远端及左侧接近远端处经交互修理,刃缘呈波浪状,不甚平齐,修疤较为连贯,刃口较钝。刃角48°~50°,器物长71.5、宽48.2厚25.2毫米,重88.9克(图3,1)。

2019LJQ:6为斜刃雕刻器,白色石英质,毛坯为板状断块。修理端呈三角状,一侧经连续修理,均为正向修理,刃角在80°左右,刃缘较平齐。另一侧为小平面,雕刻刃口角度为65°,似有使用痕迹。长51.1、宽39.1、厚18.1毫米,重32.2克(图3,2)。

2019LJQ:27为单直刃刮削器,浅黄色脉石英质,毛坯应为长型厚石片。背向修理,修疤较为连贯,刃口薄锐,较为锋利,刃角不足40°。长50.9、宽34.4、厚15.4毫米,重29克(图3,3)。

2019LJQ:40为单直刃刮削器,浅黄色脉石英质,毛坯为宽型石片。对左边边缘进行修理打片,修理方向以反向为主。长30.3、宽25.5、厚9.9毫米,重7.9克(图3,4)。

(四)断块及残片

采集品中,个别石制品带有明显片疤等人工特征,但依据这些特征无法将其归入以上类别中,显然这些石制品是在剥片和修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共有14件,占整个石制品数量的29.2%。其中断块9件,残片5件。平均重量为14.6克,平均长宽厚为45.1、25.8、15.6毫米。

图3 陆家渠地点石器

四、石器面貌及发现意义

(一)石器工业大体面貌

宁阳陆家渠地点发现于2019年4月18日,5月7日、7月18日两次复查,共发现石制品48件,全部为脉石英制品,不见细石器技术。因其与东山岭遗址距离甚近,后者采集了大量细石器产品。二者地貌堆积极为相似,如果排除调查、采集收集石制品类型不全面的因素,二者很可能存在文化时代上的早晚关系。石料来源应与在此区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相似,均采集自山体岩脉之中。

石制品类型以石片、石核为主,以及近1/3的断块和残片,修理石器的比例较低。石制品大小以小型为主,数量占石制品总数的90%,中型和微型产品比例均较低。石核类剥片技术仍以锤击法为主,但砸击法使用也占相当比例,这一特点在这一批发现的遗存中都表现得很显著,应与采用石料特性有直接关系。石器中刮削器比例高并且是各个遗址中普遍存在的器类,这也是该区域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另一特色。同时,由于石制品曝露于地表,加之石英制品裂隙发育较多,石器受自然环境影响尤大,个别器物上遗留的片疤性质有时并不好把握,如本文中关于雕刻器2019LJQ:6的识别尚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二)年代及其发现意义

2019年在宁阳县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基本的地貌环境和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只是个别地点的海拔高度较高。以东山岭遗址为代表的细石器遗址采集到大量的细石器产品,同时大规模使用本地富集的石英原料。包括陆家渠地点在内的17处遗存仅发现打制石器,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采集的不确定性,即未发现细石器不代表遗址中不含有细石器技术,但此次发现地点中,应有时代早于细石器技术产生或传入山东地区前的石器文化。仅就已发现及采集到的石制品来看,并不能准确断定陆家渠地点的相对年代,但将其放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早阶段应无太大偏差,对这一区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尚需深入开展和系统研究。

2017~2019年,为期3个年度的旧石器时代专项调查工作发现了包括陆家渠地点在内的一批旧石器材料,这些发现填补了宁阳旧石器时代遗存的空白,也丰富了山东细石器技术的分布范围。除此前认知的沂、沭河流域分布有大量细石器遗存,在汶、泗流域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细石器遗存。同时,两个流域所发现的石制品表现出在石器组合和典型器物方面极为接近的特点,这也是今后工作中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之一。

山东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持续的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宁阳县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认识,即以宁阳为中心的汶、泗河流域,至少存在两个旧石器时代文化阶段,一是以东山岭遗址为代表的细石器阶段文化和时代稍早的以张阁老地点、陆家渠地点等为代表的小石器传统文化。这些发现奠定了建立该区域旧石器文化序列的基石,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研究思路。

猜你喜欢

石片宁阳县陆家
内向的小孩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山东省宁阳县水利工程公司)
内向的小孩
高中语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活动掠影
想唱歌的小石片
打水漂
8 . 2一元一次不等式(1)教案
我喜欢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