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误食鱼刺致食管穿孔和心包压塞的急救护理
2022-02-28周军,陈阮,郑迎
周 军,陈 阮,郑 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52
儿童误食鱼刺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发生于能自主进食的大龄儿童,鱼刺进入食管后易直接刺入或长期嵌顿在食管壁,随着食管蠕动、吞咽食物的挤压和正常胸膜腔内负压而引起移动[1]。尖锐鱼刺可能刺穿食管,引起食管穿孔,造成纵隔感染和纵隔脓肿;若鱼刺任意一端紧邻大血管或心脏,可能穿透主动脉及心包,造成致命性大出血或心包压塞[2]。食管鱼刺异物首选内镜下取出,仅1%需要手术治疗[3]。若鱼刺穿透食管壁,完全游离于食管外,此时早期在体外循环下开胸手术或许有生存的希望。2021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成功救治1例误食鱼刺致食管穿孔和心包压塞的患儿,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儿,女,8岁8个月,因“误食鱼刺后胸痛5 d,加重伴气促2 d”于2021年8月27日入院。入院前5 d,患儿进食鱼刺后出现呛咳,予拍背后自行缓解,伴胸、背部隐痛。病初家长未重视,未予诊治。入院当天患儿平躺及吸气时,胸痛加重,伴气促、呼吸困难,遂至医院急诊科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8℃,心率126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63/46 mmHg(1 mmHg=0.133 kPa),SpO29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4]8分。急诊心脏超声示心包大量积液,结合病史考虑鱼刺刺破食管壁及心包。CT检查显示:食管穿孔(左心室后方弧形高密度影)、大量心包积液。白细胞计数25.1×109/L,超敏C反应蛋白215.96 mg/L,乳酸2.8 mmol/L。入院诊断:心包压塞;心包积血;食管异物穿孔;脓毒血症。急诊科迅速启动全院急救紧急呼叫处置预案,给予患儿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实施早期液体复苏,行心包穿刺引流,予酚磺乙胺止血、多巴酚丁胺改善心功能、芬太尼镇痛、咪达唑仑镇静以及抗感染等治疗。经多学科团队紧急会诊、讨论后拟行体外循环下开胸探查术。术中行食管镜检查并置入胃管,见食管内有破损痕迹,呈对吻性溃疡,食管内未见异物;术中见心包内大量积血及脓性渗出,左室后壁有一长约3 cm的鱼刺异物,予取出行细菌培养;放置心包及胸腔引流管各一根。术后转入ICU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1天,撤离呼吸机;术后第3天,心包、胸腔引流液共10 mL,予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7天,在全身麻醉下行胃镜检查,食管愈合良好,拔除胃管;术后第26天,患儿体温正常,3次血培养阴性,术后恢复良好,予出院。
2 急救护理
2.1 病情评估及急救配合
正确、快速的病情评估是及时有效救治危重患儿的关键。该患儿入院时已存在意识淡漠、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循环衰竭症状,PEWS评分8分,心脏超声提示心包大量积液,情况危急。急诊科立即启动全院急救紧急呼叫处置预案,支援人员5 min内到达现场;组建多学科团队,在治疗方法上达成共识,拟行体外循环下开胸探查术。接诊护士立即推抢救车、除颤仪至患儿床旁,给予心电监护和面罩吸氧,氧流量6 L/min,心电监护设置每5 min测量一次血压;给患儿取半卧位,床头抬高20~30°,以降低心包积血对心排出量的影响及减轻对肺的压迫,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快速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遵医嘱备血,以20 mL/(kg·h)速度输注0.9%氯化钠溶液,使用酚磺乙胺0.5 g+0.9%氯化钠溶液20 mL静脉滴注止血,应用多巴酚丁胺4 μg/(kg·min)增加心肌收缩力,维持血压80/50 mmHg、脉压差20 mmHg以上,控制输液量在3~5 mL/(kg·h),以防回心血量增加,加剧心包压迫症状;使用芬太尼、咪达唑仑镇痛、镇静,防止患儿躁动引起鱼刺移位,加重出血和心包损伤;护士迅速准备心包穿刺用物,协助医生行心包穿刺。患儿行CT检查后,经绿色通道直接转送至手术室。
2.2 心包穿刺引流的护理
心包穿刺引流是挽救心包压塞患者的关键,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4%~10%,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并有可能发生气胸、心肌及冠脉损害等[5]。迅速清除心包积液会引起静脉回流增加,导致右心室显著扩张,从而压迫左心室,使左心室容积减小,最终导致左心室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6]。因此,行心包穿刺时,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胸痛、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抽取心包积液时,警惕心包减压综合征的发生。为防止心包引流过快导致心包减压综合征的发生,医生在心包引流导管和抽吸注射器之间放置一个三通旋塞,有控制地缓慢引流积液;密切关注患儿有无胸闷、咳泡沫样痰等肺水肿表现和监测心率、血压的变化。护士遵医嘱每10 min抽取50 mL积液,抽取心包积液结束后,为防止导管堵塞,先予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再用10 U/mL肝素溶液2~3 mL封管,封管后旋转三通旋塞关闭导管开口,同时使用止液夹夹闭导管,防止空气进入。本例患儿心包引流出150 mL暗血性液体,暂时减轻了呼吸困难症状,赢得了抢救时间,术前心包引流管保持通畅,抽液后未出现低血压和肺水肿。
2.3 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明确鱼刺位置,及时取出异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CT检查为鱼刺的定性诊断,可明确位置、嵌顿方式,并能多维度显示鱼刺与食管周围组织的关系[7]。因此,在循环稳定、放置心包引流管后,患儿先行CT检查,后直接转送至手术室,缩短滞留急诊科的时间。转运前:医生评估患儿为Ⅱ级转运[8],转运人员由2名N2级护士及1名急诊工作时间≥2年的医生组成,转运医生向家属详细讲解转运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护士准备急救药品及物品,与CT室和手术室提前沟通,安排好转运路线,填写危重患儿转运交接单。转运中:医生负责持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以及指导心包引流管的抽吸速度;1名护士负责转运途中仪器设备的安全放置与使用,掌握转运床方向,降低碰撞风险;另1名护士负责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按医嘱要求行心包抽液,安慰患儿,提升患儿的安全感。转运后:与目标科室严格按照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交接方法进行病情交接,详细记录转运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情况。通过医护合作和多学科团队的相互配合,本例患儿CT检查无等待时间,安全转至手术室,总时间15 min。
2.4 脓毒血症抗感染治疗的护理
食管穿孔继发纵隔感染时,可有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死率可达25%~40%[9]。本例患儿误食鱼刺后仍进食5 d才就诊,已合并纵隔感染和肺部感染,因纵隔本身的负压作用,感染易蔓延,至全身脓毒血症。患儿入院后即启动脓毒症“1 h集束化治疗”策略[10],及时留取2组血培养标本(厌氧与需氧);根据术中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医嘱予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进行早期、足量、规范抗感染治疗,每日监测降钙素原、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加强体温监测,每2 h测量体温1次。该患儿术后出现高热,最高体温为39.2℃,及时采用药物联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后30 min复测体温,观察降温效果。术后第26天,患儿体温正常,3次血培养阴性,予停用抗生素治疗。
2.5 胃管作支撑引流的护理
旷置穿孔部位,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是食管黏膜得到有效修复的保证[11]。术前禁止插入胃管,以免触碰鱼刺加重损伤,术中在食管镜下置入胃管,可避免胃管头端对食管破损处的二次损伤。本例患儿食管镜检查显示鱼刺完全游离于食管外,未予处理食管,行保守治疗。护士指导患儿将口腔分泌物吐出,避免下咽,减少食管黏膜的再次损伤和继发感染。食管穿孔胃管留置时间长,易引起鼻咽部不适,护士每日使用复方薄荷油滴鼻液滴鼻以减轻患儿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每次3~4滴,3~5次/d。留置胃管后,患儿口腔分泌物增多,易引起口腔内细菌繁殖,予0.02%呋喃西林溶液含漱,药液保留口腔内3~5 min,3次/d;口唇干燥时,涂抹润唇膏保湿。护士每日更换胃管固定位置,以免鼻黏膜局部长期受压;为防止意外拔管,告知患儿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取得配合。该患儿留置胃管17 d,食管穿孔处愈合,鼻咽黏膜完好,无意外拔管等情况发生。
2.6 个体化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是食管穿孔的辅助治疗手段,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12]。患儿术后营养发育状态风险筛查量表评分[13]为4分,属于营养不良高风险患儿,营养科医生会诊并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设定目标热量为70~80 kcal/(kg·d)。第一阶段全肠外营养,患儿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未恢复,肛门未排气,予禁食,静脉营养支持。第二阶段肠外+肠内营养,术后第1天,撤离呼吸机6 h后,静脉营养支持的同时经胃管鼻饲奶液,奶量从5 mL/h开始,根据胃残余量及耐受程度,每日递增10 mL/h,两者结合完成设定目标热量摄入。第三阶段全肠内营养,患儿术后第7天可下床站立,开始全肠内营养,鼻饲高热量、流质、少渣饮食。鼻饲喂养期间,为促进胃排空,预防食物反流,医嘱予经胃管注入多潘立酮5 mg,3次/d。术后第17 d,患儿拔除胃管后,能正常饮食,无明显的呛咳和吞咽困难,营养发育状态风险筛查量表评分1分,出院时体重较入院时无下降。
3 小结
儿童误食鱼刺致食管穿孔和心包压塞,病情极其危重,救治难度大,对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作为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的成员,需快速评估病情,实施抢救措施,配合医生做好心包穿刺引流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尽早行CT检查,明确鱼刺位置,赢得手术时间,加强脓毒血症全身抗感染治疗的护理,术后做好胃管支撑引流的护理以及个体化营养支持,促进愈合,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