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芒硝袋联合生物冰袋外敷对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消肿止痛的疗效研究
2022-12-11冯乐玲余锡芬王小舟
冯乐玲,应 瑛,余锡芬,王小舟,余 慧
宁波市第六医院,浙江宁波 315040
上肢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尺桡双骨骨折、肘关节骨折、肱骨骨折等,会致使骨折处畸形及旋转、屈伸活动功能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而引起肿胀、疼痛,重则会造成骨筋膜室压力升高[1],甚至出现坏死、感染,这些都是影响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导致并发症的关键性因素[2]。临床一般通过早期冰袋冷敷、患肢抬高、骨折部位制动、七叶皂苷钠等治疗消除肿胀、减轻疼痛,达到尽早手术的目的。目前,生物冰袋冷敷因可塑性强、体表接触面积大、低温冷敷持续时间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骨折早期的消肿止痛[3]。芒硝因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化瘀的功效,近几年也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受伤后软组织的消肿止痛[4]。本研究采用改良式芒硝袋联合生物冰袋外敷,对减轻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肿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1-6月选取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受伤6 h内的闭合性骨折患者[5],因各种外伤原因造成,拟行择期手术;影像学诊断明确的肱骨骨折、桡骨骨折、肘关节骨折以及尺桡骨双骨骨折;指端血液循环、感觉正常,桡动脉搏动良好;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肢使用石膏、夹板;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疾病;婴幼儿、精神异常、阿尔茨海默病等依从性差、沟通障碍者;双侧上肢骨折无法测量对比;患肢已经出现张力性水泡。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奇数定为观察组、偶数定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年龄22~7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疼痛评分、上肢周径差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X2021046。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材料准备
1.2.1.1 改良式芒硝袋
选用规格为20 cm×30 cm食品级无纺布袋,其材质轻薄易透,网眼细密不漏粉,纵向进行缝合,分割成3个独立小袋,在距边缘1 cm处共同开口,予抽线式封口。将500 g芒硝均匀装入3个小袋中,在使用过程中芒硝分布均匀、与患肢贴合度好,患者一人一换,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2.1.2 生物冰袋
生物冰袋以高聚化合物及多种生物元素组成内容物,以尼丝纺布为材质,袋子一面为网格,另一面为海绵绒布,自带搭扣粘贴式固定带,规格为15 cm×26 cm。该生物冰袋具有零下25℃不结冰、柔软舒适、可任意折叠的优势。
1.2.2使用方法
在患者入组前,由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宣教芒硝袋和(或)生物冰袋使用的方法、时间以及消肿对手术的意义等,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卧位时予上肢抬高垫抬高30 cm,下床时予前臂吊带悬吊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根据患者骨折情况,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肌肉等长收缩及非骨折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肿胀消退。
1.2.2.1 对照组
在入院1 h内即行生物冰袋冷敷治疗,准备2个冰袋轮流更换。护士将冰袋置于固定袋里,在患肢肿痛处予毛巾保护,避免冻伤;开始冷敷时冰袋温度较低,使用网格面外敷,随着冰袋温度的回升,改海绵绒布面外敷,每3 h更换一次,持续冷敷至72 h[6],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
1.2.2.2 观察组
在患者入院1 h内,护士先予生物冰袋冷敷3 h、后予改良式芒硝袋外敷3 h,两者交替持续外敷72 h。使用芒硝袋时予生物冰袋的搭扣粘贴式固定带进行固定,松紧易调节。在使用芒硝袋过程中,为避免芒硝结晶析出,需减少对空气中水分的吸附,护士予覆盖中单。随着与肢体皮肤接触时间延长、温度升高,芒硝会出现潮化,并凝结成块,每24 h更换一次芒硝。
1.3 观察指标
1.3.1疼痛评分
护士在外敷开始时、24 h、48 h、72 h分别采用疼痛数字评分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在10分制的标尺上,共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7]。患者根据疼痛的主观感受,对疼痛进行相应的数字评分。
1.3.2周径差
根据患侧以及健侧的肢体周径,计算周径差[8]。周径差(cm)=患侧周径-健侧周径。护士用软尺分别测量外敷24 h、48 h、72 h两侧肢体的周径。测量时定工具、定标记点、定体位,首次测量患者患肢肿胀最高点处,于矢状面的前后两个点做好标记,并且于健侧对应位置做好标记,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时间、组间以及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上肢周径差比较
两组患者上肢周径差在时间、组间以及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上肢周径差比较 cm
3 讨论
3.1 改良式芒硝袋联合生物冰袋可有效降低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肿胀程度
肿胀是由于外伤导致周围毛细血管出血或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大量的血液由血管内外渗到组织间隙,此外,在损伤的软组织处,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聚集使胶体渗透压增高,双重作用导致组织发生水肿[9],故可以通过提高外界渗透压或者降低组织充血等消肿。本研究通过改良式芒硝袋和(或)生物冰袋外敷,两组患者的周径差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改良式芒硝袋联合生物冰袋外敷较常规生物冰袋冷敷更能降低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肿胀程度。原因在于中药芒硝具有吸潮性良好、渗透性强、自身具有吸收热量的特性,在外敷时,芒硝以硫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属于高渗状态,可以吸收肿胀部位的渗出液,达到消除肿胀的效果[10]。冰袋冷敷是应用比人体体温低的介质,刺激皮肤或者黏膜,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出血、炎症,使血管收缩,达到消肿目的[11]。
3.2 改良式芒硝袋联合生物冰袋可有效降低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
疼痛是因为骨折周围的血管和软组织受到损伤,出现肿胀,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疼痛感受器[8]。因此,可以通过直接降低末梢神经的敏感性或者通过减轻肿胀间接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止痛。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时间、组间、时间×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改良式芒硝袋联合生物冰袋可降低上肢闭合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主要原因是:芒硝利用上述消肿祛瘀的药理作用,减轻了局部组织的充血和出血,从而减轻局部肿胀对末梢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生物冰袋冷敷通过低温直接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收缩毛细血管使血流速度减慢以抑制炎症的扩散以及消肿的间接作用使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在芒硝袋的改良上,池根英等[2]提出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将芒硝与冰袋同时使用,患者本身肢体位置有限,冰袋位置固定后,使芒硝的使用量受限,不能达到最佳的消肿止痛效果。本研究所用的芒硝袋是比较容易购得的无纺布袋,可根据不同的肢体位置,将合适的尺寸进行简单地分格,对患肢进行环绕式包裹,使其充分均匀地贴附于皮肤,达到最大的药物作用面积;成本较低,可以做到一人一换,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使用冰袋的搭扣粘贴式固定带进行固定,患者在翻身、下床时均不容易滑落,使用的依从性及舒适度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