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2-02-28张学平郑有杰甘肃省古浪县大靖春生九年一贯制学校
张学平 郑有杰(甘肃省古浪县大靖春生九年一贯制学校)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积极探寻有效策略,推动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缺失的原因
由于小学生年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等原因,他们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句子,很难发现问题中隐藏的信息,理解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在遇到信息量大的话题时,容易被题目中的信息误导和干扰,无法抓取有效、有用的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足,造成解题错误。有的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较低,有时还未弄清题干内容就盲目解题,导致错误频出。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减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致使学生出现恐惧、厌烦等不良学习心理,阻碍了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更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如果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就难以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容易出现解题错误。只有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性质等基本知识,才能使数学学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根之木。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尚未成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数学概念深入理解,经常会因为概念混淆出现思绪混乱、计算与推理发生错误的问题,降低了答题的准确率。
因为大多数学问题无法用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需要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经验,理清问题中的种种关系,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小学生在解题中能理解问题的表面含义,理解题目描述,但是不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也无法将文字描述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容易陷入思维定式,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解题方法的选择,很容易因为解题方法选择不当,导致出现解题错误。
二、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在解题时才能读懂题意,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而快速标注已知条件,找到解题思路。首先,注重渗透数学术语。数学语言中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义却相差甚远,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术语的含义。如,“增加到”与“增加了”的不同,“几分之几”与“几倍”的不同,“除以”与“除”的不同等等。学生只有准确把握数学术语的含义,才能留意题目中是否存在所谓的“陷阱”,进而真正读懂题目,不被“陷阱”所蒙蔽,解答时才能得心应手,高效完成解题任务。其次,细读题干,弄清题意。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并不是无法解答该类问题,而是不能认真仔细地阅读题干,无法做到细致梳理,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进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致阅读题干,对每一个句子、符号、术语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认真思考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真正弄清题意,以此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第三,正确提取有用信息。针对学生在解题时无法正确提取有效信息的现象,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正确提取有用信息。一般来说,为了避免学生囫囵吞枣式的读题,要求学生至少要读三遍。先是粗读,大致了解题目中的信息内容,标出关键信息;然后是详读,找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理清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是细读,思考解题技巧,梳理解题思路,写出解题过程。
(二)深化概念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差错,导致出现解题错误。教师可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化概念理解。首先,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提供感性材料,选取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引入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建构概念,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其次,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加深概念理解。数学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或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或使用形象恰当的比方,或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用夸张的手势、诙谐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第三,加强概念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变式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可以多元化地呈现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探究,使学生对数学概念获得多角度的理解。
(三)强化问题分析,掌握解题技巧
首先,强化问题分析。小学生在解题时,尤其是遇到文字较长的应用题时,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提取信息不正确,导致解题出现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干,注意引导学生找寻、读懂题目中关键的词句,从关键句入手找出已知和未知,找出相关联的量,并理清关联的量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然后根据所学公式,列出对应的算式,进而解出问题。这样,学生就能逐步积累答题技巧,为后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传授正确的解题方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方法的传授。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应用题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题型,传授不同的答题方法。如,相遇问题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将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地标注在图上,学生的解题思路就会相当清晰。如年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这一特点,运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解答。这样,在以后的解题中,不论学生遇到何种题型,都有应对方法与技巧。第三,注重一题多解训练。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而一题多解是最能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解题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勇于尝试多种解题方法,不断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达到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升。可以设计典型问题,加大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解题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达到“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的训练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解题错误中找到归因,从问题的根源入手,精心选编典型练习,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展开针对性解题训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拓展数学解题思维深度,促进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