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高中衔接段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2022-02-28袁也晴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课程语篇

文 袁也晴

教学衔接问题是不同年级过渡阶段都会面临的重要“瓶颈”,对于初三升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突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强化了育人导向,强调了学段的衔接,也为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初高中英语的教学衔接对于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影响极大,不断优化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始终是高一年级英语教学的聚焦点。

一、基于新课标思考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差异

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相比较可以看到,初高中英语教学既有宏观上的不同,也有微观上的差异。宏观上主要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体系、学业质量内涵等方面,微观上则包括课程的具体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以下仅就与阅读教学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简要分析。

(一)学业质量标准不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六三”学制不同学段学生综合表现的主要特征,对其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描述,如要求通过七至九年级的英语学习,学生能够在要求的主题范围内,有效运用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能使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学会自主探究,主动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相对于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使命。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特别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这段话含义深刻,值得高中英语教师认真思考和领会,高中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指向学生高考升学,同时还指向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深刻解读新课标,才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将高中英语学业质量设置为三个水平,每一级水平有相应的关键性特征,而且这三个等级的学业质量水平都关联着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中的提高性课程。总体要求突出了英语的运用能力和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的综合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把必修课和选修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评价,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具有可挑选性,旨在既能关注社会的需求,也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在挑选课程中提高规划人生的能力,主动把握自我进阶,确立自己发展的计划。在英语阅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学业标准,这对学生语言知识、词汇量、语法规则的掌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由于教育目标的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和普通高中英语在阅读能力要求方面无论在宽度还是高度上都有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要做到二者的有机衔接是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辛勤且智慧的探索的。

(二)课程内容设计有别

在课程内容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均包含了六个方面的要素: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要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要素、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要素,但是,相比之下,其每一要素的学习范围和要求是不同的,各有侧重。初中英语课程内容以推动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持续发展为宗旨,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中,全面落实各个要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内容每个要素涵盖多,涉及广,例如,扩大了文化知识的内涵,将优秀的人文科学知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充实其中,用以涵养人文情怀,开阔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了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和认知策略、情感和交际策略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条件。再如,主题语境内容的要求,在“人与自我”的主题语境内容中,增加了“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为了职业发展趋势,个人职业倾向、未来规划等;创新与创业意识”等内容,凸显了普通高中为社会输送建设人才的使命和担当。在六个方面的要素中,对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内容要求上进行了具体描述,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创造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必修课和选修课相辅相成,两者同等重要,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提示和评价标准。

(三)初中和高中英语阅读课要求达到的阅读水平不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七至九年级阅读方面的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如下:①能利用语篇所给提示预测内容的发展,判断说话者的身份和关系,推断说话的情感、态度和观点。②能通过图书、影视作品等材料获取与中外文化有关的基本信息,比较文化异同。③能借助基本的构词法知识推测语篇中生词的含义,辅助理解语篇内容。④能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书面语篇的主要信息,理解大意。⑤在阅读稍长的语篇材料时,能理解主要内容,推断隐含信息,表达个人看法,提出合理疑问,分析和解决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能通过读与看,抓住日常生活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能借助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资源,理解语篇的意义;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进行推断、比较、分析和概括。课标对英语阅读的要求逐渐而迅速地升级、提高。

通过比较可见,初中英语阅读侧重于对语言文字、词和词义的理解,对句子结构和句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对语篇主题和基本内容情节的把握等方面。高中英语阅读的材料更加多元化,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重视提高语篇类结构、文体特征等的识别能力,又重视相关非智力要素的涵养,重视在语篇阅读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关注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也关注他们迁移、整合知识与运用以及调动学习工具的能力培养,同时,对学生的阅读量也有明确的要求。

基于上述要点分析,本文就初高中英语阅读衔接教学的策略做进一步思考,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课标理念和精神,配合个人的教研体会,再行探析。

二、对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衔接策略的探索

(一)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创造新的发展区

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维果茨基率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最近发展区又称为“潜在发展区”,将学生的发展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学生的当前水平,主要表现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为学生发展程度可能达到的水平,即通过学习所能获得的能力。现有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它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激发潜在的机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更上一层楼”,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才是教师的教学应有之义。在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会面临学生词汇量不足、阅读习惯差、阅读能力弱等问题,需要教师先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上水平如何,凭借帮助能达到什么程度,在别人的帮助下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同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存在多大差异等问题,从而确定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去预估其潜在的发展水平,通过教学活动,把潜在的、可能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并进一步创造下一个“最近发展区”,把握住教学的主动权,超前于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向更高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建构主义知识观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的体验,选择、加工和处理外在信息,产生对外界信息的个人理解和认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的教学一定要基于学生原有基础和原有思维习惯,而不能将新的学习模式或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不少高中生在上英语课时,会努力寻找与已学知识相关的连接点,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找出这个连接点,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对接起来、延伸开来。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紧扣“借助”“引导”“建构”“发展”四个环节去精心设计,充分提高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能。

(二)以语篇阅读调动情感,涵养思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增强了义务教育阶段各课程的思想性,强调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十分明确地把课程性质界定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更是进一步彰显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目标,明确了课程育人的价值取向,将学习英语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彰显出来。

在英语教学中,语篇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教师组织学习和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在提高语言技能、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经验、涵养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英语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活跃思想,增长见识,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所有这些活动既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也是育人的有效措施。语篇是英语课程中的重要育人素材,同时,以英语为纽带的跨文化学习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为育人提供了真实情境,英语作品赏析则是育人的丰厚土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英语课程内容“五要素”为抓手:以主题为语言活动范围,以语篇为学习素材,以语言知识为表达意义的语言要素,以文化知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载体,以语言技能为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紧扣三种育人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材内容选择和阅读活动设计中突出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将育人目标落到实处;在围绕语篇展开的阅读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归纳语篇的主题内容,讨论主题意义,引导学生体会语篇中蕴含的育人价值。

(三)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高一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较少、阅读技能不足,阅读课往往难以真正展开,教师也往往不得不从解释词语开始,在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上花费大部分时间,课堂节奏慢,学生语言水平难以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活动观是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明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概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学,教师要着眼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入理解“活动”一词的深刻含义,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活动设计富有生动真实的情境性、清晰的逻辑层次性、切合学生实际的实效性。高中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英语课堂本身应该具备的多变有序、创新生成的属性,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更加有利于学生分析英语语篇的语言知识,有利于讨论解决语篇中的问题,对促进语言技能、实现多元发展、形成核心素养、增强学习主体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

在高一阶段,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构建真实语境,引入主题学习。根据语篇要求,教师尽可能借助课件、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等多种工具和手段,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紧密联系,力求直观形象、简洁高效,以主题意义为引导,渗透整个语篇,整合全篇思想,构建主题化阅读语境和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生动形象的理解。英语学习活动观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教学设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更广阔的信息搜索途径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施支持,同时教学部门还应引进虚拟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体验,使英语阅读成为一种愉快的实践活动。

第二,设计问题,激发深层理解。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阅读活动要得到有效展开,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英语学习活动观有效渗透课堂的重要保障。问题的设计是关键,问题设计好了,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问题设计有序有效,课堂教学才能有序高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语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由浅及深,从不同角度促使学生展开分析与判断、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深入语篇,实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过程。

第三,将理解、应用、迁移多层次融会贯通。英语阅读过程是一个获取信息、理解思考、迁移表达的过程,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使这几个层次相互贯通,又彼此独立,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在语篇阅读中,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相连的,只有在活动中学习,才能推动阅读理解和思考表达的一体化展开。

(四)从有效提问开始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尤其是在高一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更是一把开启英语阅读教学的金钥匙,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提问要针对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水平,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目的地设计问题。问题设计得好,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在深入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必要时需要研究初中英语教材,从而找到对接点和最近发展区,合理且巧妙地设计问题。在预设问题时,教师要先问自己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否能答对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对应教学的重难点。

其次,丰富提问类型,形成问题链,使问题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展开思考。根据教学功能,问题链主要有引入性问题链、差异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迁移性问题链、弹性化问题链、总结式问题链和递进式问题链。[1]学者的研究给予一线教师很多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探索切合自己所教课程特点的提问类型。实践证明,在语篇教学活动中,恰当地设计问题,运用好“提问”这个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还能梳理语篇主题,深化思想内涵,挖掘语篇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的思维层次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不断在语篇中发掘更多文化内涵,积累跨文化知识。

教师在高一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特别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如设计一些答案是封闭性或肯定性的问题,这类问题旨在让学生普遍参与进来,之后再加入答案不确定的和开放性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一方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强化了英语的交际性。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度,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

(五)从英语阅读习惯着手获得新的改变

初中英语教材语篇较短,词汇量不大,句式也不太复杂。学生在语篇整体理解上训练较少,语言技能训练不足,导致进入高中后产生畏难情绪。所以,高一年级英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展开限定性阅读和整体阅读,精选阅读语篇,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取信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自主获得新的信息而欣喜,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接受的情况出发,对语篇进行灵活的教学处理。例如,教师可先整体介绍一下阅读材料,然后对学生提出一两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当对全文有了整体认知后,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学习把握文章结构,再对全文进行分段教学。最后要反复诵读,提炼好句进行赏析,并选择重点语段进行背诵。

除了在课堂阅读指导外,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详细地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比如,会抓住主题句,找一段话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会抓主要信息,不要困在生词和不懂的句式上;学会根据上下文猜词,揣摩大致意思。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体,积累阅读体验。事实上,学生课业负担重,每天能花在课外泛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布置的量要少而精,重在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把阅读小技巧分门别类,进行分解训练,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再如,把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交流的场地,选择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语篇,教师跟学生交流,再让学生之间交流,并及时鼓励。定期上阅读成果交流课,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量,进行量化积累。

(六)以读促写,开展读写结合的阅读活动

英语阅读与写作是英语实践统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作者、语篇内容之间会形成循环往复的交互关系。这两个内容是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能实现彼此能力的相互转化,更能成为彼此的增进目标。[2]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开展阅读活动需遵循读写关系的规律与原则,将阅读理解活动设计得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故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来源于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不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选择适当的语篇,让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同时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难度较高的阅读材料,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在以读促写的部分,教师可以设计“总结+评论”的方式展开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获得足量信息和理解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就感触最深刻的内容谈感想。教师在开展这种“总结+评论”的写作锻炼法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气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启示,吸引、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能够有所思,有所想,并把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主动迁移到讨论中,强化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读、说、写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提高学生兴趣,增强自信,使读和写的行为变得更主动、更愉快。要特别强调的是,与学生的读和写同等重要的还有教师的“评”,评价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旨在给学生一个自我认识和评估的参考尺度,让他们从中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成效的自我考量。

(七) 构建“阅读+思考+表达+X” 的阅读策略

“读思达”教学法是余文森教授提出的,他指出,“读思达”(“阅读、思考、表达”的简称)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内涵是教学乃有教之学,教学过程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则主要是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3]读、思、达,是三个环节,只有完成了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才意味着实现了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高一英语阅读教学要进一步优化“阅读+思考+表达+X”形式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此处“X”指的是有特色的英语学习活动。在设置“阅读+思考+表达”的活动部分,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给了我们重要启示。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他认为经验学习的中心是学生的经验生长,其动能是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经验学习的中心和动能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发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以“有意义”的方式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发展有意义的学习,将课堂教学内容从 “语言核心”改变为“内容载体”,课堂教学文化从“记忆型”改变为“思维型”,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传递式”改变为“对话式”。[4]例如,在“思考”部分关注高阶思维的培养。所谓高阶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起点,逐步引申到批判思维,最终达到终点,即创造性思维。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阶思维品质培养,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基于语篇,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深入语篇,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探究语篇主题意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式学习是初高中衔接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项核心任务。[5]

三、结语

英语阅读作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重难点,其教学有效性取决于英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深入研究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之处,针对初高中衔接段学生的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感悟知识、主动探究,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理解力和对文本的体验能力,通过理解、应用和迁移,提升主动创新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进一步优化阅读目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开展个性化、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发展多元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语篇的育人功能,以语篇为教育素材,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英语阅读的核心素养,彰显语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重视初高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涵养爱国情怀,为学生未来参与现代化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初高中英语课程语篇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