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背景下国统区《新华日报》的宣传工作探究

2022-02-28

传媒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华日报

李 强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于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份进步报刊,在宣传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和批判国民党反动势力以及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党史教育的重视,学界对于《新华日报》的探讨研究也日渐增多。纵观其成果,研究者多聚焦于对《新华日报》的宣传策略及其历史功绩的研究,甚少细究《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且缺乏对于《新华日报》的文化宣传工作具体措施的研究。对《新华日报》的研究之所以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其在抗战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宣传窗口之一的地位所决定的。诚如章开沅先生所说的:“《新华日报》可以看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与历史记录。”这就道出了《新华日报》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新华日报》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让我们了解那段艰辛的岁月,重温我党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因此,以《新华日报》为中心,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宣传工作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一、特殊背景下诞生的宣传阵地

《新华日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中国共产党继续向全社会宣传自己的抗战主张的背景下创办的。

为了宣传进步思想,团结抗日民众,中国共产党为在舆论界占据一席之地不懈努力。虽然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于国统区也创办了几份报刊,如《白话日报》(后改名为《上海报》)《明报》《华报》等等,但是这些报纸大多都是一些进步文人创办的,并且都是秘密发行,并没有“合法”地位。而后来公开发行的几份报纸如《红旗》《共产青年》等都没有产生过较大反响。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缺乏一个系统的、正式的、合理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舆论宣传与引导工具,而缺乏舆论工具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无疑会阻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入了解。毛泽东指出,今后的党的工作,“在文化战线,要夺取全国性的舆论阵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党报党刊”。[1]

经过国共两党历时八个月的艰苦谈判,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同时也承认中国共产党有在国统区办报的合法权利。[2]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合法地位,同时也拥有了自由办报的权利,在谈到与《新华日报》有关事宜时,蒋介石表示“对此完全同意”[3],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新华日报》正式创刊,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进行抗日宣传、与国民党合作以及同各党派进行沟通交流的有力工具。

上述《新华日报》的创刊背景,凸显了《新华日报》创刊时的艰辛。这与那一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报纸是最能反映时代与文化发展的媒介,只有了解《新华日报》创刊的特殊时代背景才能理解其后续舆论宣传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

二、《新华日报》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针

由于《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党报,因此其出版发行面临着接受国民党监督的特殊工作环境。而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的宣传策略与宣传方针方面,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宣传工作方面的伟大智慧。

(一)正负相间的宣传策略

《新华日报》创刊初期,虽然国民党当局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但中国共产党人仍意识到了宣传工作的不便。随着抗战的发展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抬头,《新华日报》甚至面临被封锁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另觅他路,寻找合适的宣传手段。为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探讨研究,决定使用正负面报道相结合的宣传策略。

1.正面报道国民党抗战活动

《新华日报》是在日寇大肆侵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创办的。因此,积极支持抗战,反对分裂与阻碍抗战的反动图谋是其初心和使命。由于《新华日报》是在国民党的“地盘上”公开发行的,其发行和出版必须要考虑到两党的关系因素,因此中国共产党在经过深刻考量后决定在其出版内容上以正面报道为主。正面报道主要是以“抗日”为主题,报道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所做出的贡献。例如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我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对此,《新华日报》在4月12日刊登了《踏进台儿庄》一文,在深入战地一线采访将士时,有战士说让日军“叫他们不要到中国来丢人了吧!”[4]但我党对这场军事胜利仍旧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在《庆祝台儿庄胜利》的社论中,指出,“绝不能因部分的胜利而发生丝毫骄惰的情绪”[5],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新华日报》对国民党战场的正面报道既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坚定了全国人民抗击日寇必胜的决心,也有效地拉近了两党的关系,使得国共两党保持良好合作局面,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同时,其在报道中透视出的居安思危意识,也提醒了各方对抗日战争艰巨性的认识,有利于全民抗战的持续。

2.及时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

中共在抗战时期除了动员全民抗战,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进行斗争。这个过程中,《新华日报》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国民党内部人员的复杂性,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不同的宣传策略,一方面,针对以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卖国求荣,《新华日报》批判;另一方面,针对蒋介石摇摆不定的态度给国内的抗战局面带来很大的影响和阻碍,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新华日报》便成了中国共产党揭露国民党反动行径的最好舆论武器。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艳电”,叛国投敌。其后《新华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社论文章,揭露汪逆的汉奸罪行。然而国民党当局竟然警告《新华日报》不许用有关“汪逆”“汪党”等一些敏感字眼,显然是在包庇纵容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和投降分子,显示出国共合作正面临严重危机。而在1939年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蒋介石以“曲线救国”为名调动大批军队,对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展开“包围、夹击”,“建立集中营,强化特务统治,加强反共的力度,到处捕杀共产党人”[6],掀起了反共高潮。在此期间,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袭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杀害八路军和新四军官兵”[7]。对此《新华日报》撰写一篇公函致信国民党中宣部讨要说法,并于《新华日报》的“七七特刊”中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当前时局的最大危机》,该文以掷地有声的话语指明:“反对投降和分裂——这就是全国一切爱国党派,一切爱国同胞的当前紧急任务。”[8]对于国民党的大肆制造摩擦损害合作关系的反动行径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中所采用的“正面报道”与“负面批判”相结合的宣传策略是积极有效的,它既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批判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反动行径,使《新华日报》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舆论宣传引导工作最有力的工具。

(二)呼吁团结合作,反对内战、分裂

抗战进行一段时间后,国民党内部开始出现反共情绪与消极抗战的势头。在1939年6月12日更是发生了“平江惨案”,八路军、新四军的8名战士被杀害。8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召开的追悼平江惨案烈士大会上严厉斥责国民党顽固派,指出“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大会,就是为继续抗战,继续团结,继续进步……就要制裁那些投降派,反动派”[9],明确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图谋的坚定意志。而《新华日报》也为追悼烈士于8月13日复刊之时发表了《追悼新四军平江留守通讯处遇害烈士启事》,强烈控诉国民党顽固派迫害共产党人、破坏两党合作的罪行。除此之外,国民党顽固派曾发动过多次针对共产党人的迫害事件,而其中尤以“皖南事变”最为严重。1941年1月初,新四军部队按照国民党当局命令进行转移,而当行进至安徽茂林地区时被预先埋伏好的国民党军队袭击,伤亡惨重。皖南事变使得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一度降低至冰点,中国共产党人在悲痛之余,没有放弃与反动派的斗争,周恩来同志在《新华日报》的一篇《特写》中悲痛地指出:“新×军最近在向北转移中,被敌寇重重包围。”[10]以较为隐晦的言语向广大人民群众传达出我党军队被蒋介石集团袭击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愤,人们纷纷谴责国民党的反动做法,蒋介石的反动阴谋也显露无遗。

中国共产党认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真实面目,认识到两党的合作之路未来必定充满艰辛。而作为我党喉舌的《新华日报》突破重重阻力,刊登多篇揭露国民党反动阴谋的文章,先后反击了张君劢的反动言论、刊发毛泽东对于记者的两次谈话,并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由周恩来亲自主笔对国民党的污蔑进行反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新华日报》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破坏两党合作的事实,对其反动行径展开猛烈攻势,一度使国民党陷入孤立的情境。

(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了广大的底层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早在瓦窑堡会议时,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只有动员最广大的群众,团结最广泛的力量才是实现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这就是“全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11]。加之《新华日报》的读者多为工人、学生和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党中央开始将宣传重心转移到我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及时转变了宣传方针,要求宣传工作要“通俗化、民族化、大众化”[12],要能够吸引读者、感染读者,使其能够领会这些进步思想,激发读者的抗战热情,从而积极支持抗战工作,扩大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正确认清了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要以无产阶级取得领导权,毛泽东也指出,“无产阶级是领导的力量”[13]。国民党内部的反动势力强大,其并不能领导当时的中国革命,只有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继续发展,抗战胜利才有希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重要的宣传政策,通过《新华日报》做积极的宣传,“除了在报上开办‘读者信箱’专栏,还在一些地区、单位建立了《新华日报》‘读者会’”[14],号召人民群众投身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设工作中来, 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国内新闻舆论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国统区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中国共产党在新闻舆论界取得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华日报》采取了正确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针,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战积极性,扩大了受众基础,使得积极抗战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清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从而紧紧围绕在我党身边,坚定信念、支援抗战。中国共产党一边与以蒋介石为首的顽固派斡旋,一边坚持抗战,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动员全民族共同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宣传成就及其影响

《新华日报》自创刊以来,一直在为宣传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方针政策而不懈努力,为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行径作坚决的斗争。“《新华日报》是我们党联系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群众的重要工具和桥梁”[15],其在抗战期间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最为重要的党报,《新华日报》还承担起了引导新闻舆论的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抗战工作中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宣传报道,不像国民党顽固派说一些无中生有的“谎话、鬼话”,始终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抗战时期的国统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而努力奋斗。

(一)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自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有意团结各党派积极抗战。而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法,早在我党的瓦窑堡会议中就明确提出:“党必须发挥自己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作用。”[16]1936年毛泽东在党中央一次政治局会议中又重点强调:“党今后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7]对此,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地提出要实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战。自此以后国共两党协同抗日,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与解放而奋斗。《新华日报》取得其合法地位后,积极宣传报道抗日英勇事迹,引导新闻舆论工作。随着抗战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国民党内开始出现反动倾向,发表反动言论,诋毁中伤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工作。面对其诬陷,我党通过《新华日报》与其展开舆论战,积极维护自身形象,揭露其消极反战、叛国投降的意图。

《新华日报》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砥砺前行,宣传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着眼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的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无理的诋毁中伤,以博大宽容的胸襟对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爱国人士的支持与认可,忍辱负重,艰难前行。

(二)塑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政党形象

一直以来,《新华日报》就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主张和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作为其宣传的重点,而《新华日报》对于时局以及国计民生也是颇为关注的。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新华日报》除了发表与宣传抗日以及斗争相关的社论文章外,也揭露了很多民生疾苦问题,在大环境下与人民群众仍然保持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塑造了光辉政党的形象。

物价水平关乎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而面对物价上涨的问题,《新华日报》曾为此出专栏发表社论与文章进行报道,“陪都一周来,肉菜价奇涨”[18]。广大人民生活困苦,只去抱怨商贩不肯售卖,却不知其中却是国民党政府有意操纵,为此《新华日报》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价格对比来让广大人民意识到是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所导致的。针对国统区人民群众的粮食短缺,《新华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粮食问题,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19],同时还对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进行分析,曾发表《解决粮食问题的症结》一文,以具体的调查实践指明当前粮食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要让大地主们把粮食交出来……必须动员广大佃农的力量,还要实行民主政治”[20]。

除对密切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报道外,《新华日报》还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内部一些高层官员生活腐化问题,批评其压迫人民、操控市场以把持物价等恶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反抗国民党操控下的这种不平等的剥削伤害,呼吁中国未来亟待实行民主政治,拒绝独裁统治,让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切都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福利的光辉形象,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反响,奠定其坚实的民众基础。

(三)助力中共在斗争中求团结谋发展

针对国民党内一直存在的反动势力,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中给予了有力的批判。自国共合作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一直秉持“团结合作”的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战略。然而国民党内由于抗战进入瓶颈期,有所懈怠,再加上反动势力冒头,诋毁中伤我党、破坏两党合作,因而中国共产党必须予以还击,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而《新华日报》成为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舆论斗争的重要工具。面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遭遇的失败,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分子叫嚣“亡国论”的思想,他曾经散布“抗战就是牺牲”“我必大败”[21]等极度消极反动的言论。《新华日报》 发表社论予以严厉批驳,却被国民党当局警告不许谈及此事。台儿庄大捷后,《大公报》发表社论《这一战》,宣称台儿庄战役是“准决战”,“是敌人最后挣扎”[22]。针对这种盲目激进的论调,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指出“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人的头脑”[23]。系统阐明了抗日战争不是一场能够轻易速战速决的战争,是一场耗时费力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我们应该抱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可轻易懈怠,对于“速胜论”的思想做出批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派出大批的新闻检查官对《新华日报》进行监督,与其相关的大量报道也被国民党封锁。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共产党人用巧妙的方式将周恩来著名的两幅题词和挽诗“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24]刊登在《新华日报》的头版上,揭露了事实的真相,沉重打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分子,实事求是地还原了事实的真相。

《新华日报》作为党的舆论阵地,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论战、报道抗战进程以及巩固团结各方力量积极抗战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国家求独立、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从而使其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在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论战的过程中向广大群众揭露事实真相,以《新华日报》作为战场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斗争。国民党反动的面目为人民群众所不齿,这也注定了其为历史的洪流所吞没的命运。而积极报道抗战进程,让广大人民能够真正看到胜利的曙光,了解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光辉事迹,鼓舞士气、振奋人心。除此之外《新华日报》还积极联络团结各方抗战力量,壮大人民军队,充分发挥其作为新闻媒介的宣传号召力。

《新华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舆论工作的正确走向,批驳国民党内的错误言论,坚持统一战线与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战略思想,时刻不忘劳苦大众,关心人民疾苦,其杰出的宣传报道为我们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注入了信心和力量,真正称得上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舆论宣传工作的指路明灯,助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结语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于国统区内唯一能够成功发行的一份大型党报,它在宣传进步思想,团结抗日群众,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坚持全民族共同抗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华日报》在国统区内同国民党顽固分子展开了舆论交锋,以其积极正确的宣传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宣传政策压倒国民党反 动派,在新闻舆论界取得领导地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它的出现,为后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新华日报》在那个艰苦的岁月发展下来,面对各种各样的险阻和壁垒,临危不惧,迎难而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国新闻舆论界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成为党在先进文化上的先锋和代表。透过本文,笔者希望对于《新华日报》的相关研究应当采用多个角度去进行,诸如挖掘其现代价值,以其精神来指导当前的媒体工作等等,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猜你喜欢

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华日报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