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组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2-02-28南京工程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王薇薇

区域治理 2022年43期
关键词:党组织育人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 王薇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能,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动摇。高校党组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深化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在长期办学的实践基础上,所积累、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我们的大学是扎根中国广袤大地、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培养中国发展需求的“红色大学”,必然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育人理念,高校党组织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组织保证,在其中必然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

(一)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组织保障作用

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院系党组织执行的是党政共同负责制,通过党政联席会议的方式,支持行政领导班子和负责人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共同讨论和研究决定本单位的重大事项。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高校党组织都是高校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做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战斗堡垒,处于立德树人、担当使命的最前沿,在团结师生和凝聚人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阵地,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

(二)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

高校党组织注重牢牢把握精神旗帜,以思想建设为重心,聚力大学文化建设,采取思政教育引导方式培养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高校在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遵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属性、根本性质,构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融入、落细落实、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外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坚守民族精神的培育,抵制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牢牢掌握大学文化中的思想意识的主导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引导,保证大学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实践示范作用

大学文化的根基是“人”,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作为由具有先进性的师生员工组成的高校党组织,党组织中的“人”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党组织主要由四类人组成: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干部、党员工人。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等方面发挥着实践带头作用;党员学生在专业学习、能力锻炼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在管理育人、决策方针等方面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党员工人在后勤保障、环境卫生等方面影响着学校的硬件设施。党员作为大学“人”中的优秀组成成员,在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榜样示范的作用。

二、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好的进步与成绩。但是,伴随着高校改革进一步向内涵式发展的深化,大学建设和发展中的新焦点、新问题也渐渐显现。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度结合,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等进行进一步的凝练与优化,进而对大学新发展、育新人的根本方向进行深度探寻,无疑会对实现大学的育人使命带来极大的助益。

(一)大学精神衰微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形态,集中体现在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之中[3]。不少大学较为注重大学的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等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上投入较少,无法创造和积累出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而这些大学核心内容的衰微,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大学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制约了大学的发展,也造成了大学在培育人才方面的偏颇。

(二)育人主旨弱化

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大学在培育人才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少数教师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过程,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并不注重“解惑”。高校的组织管理制度有时并不能体现育人的主旨,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时会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而没有切实做到为育人考虑。有的高校在服务中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真实需求,而更多地从利益角度考虑。

(三)社会现实冲击

诚然,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在高校中处于主流地位,但在当前开放与包容并交、愈加呈现多元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大学文化仍然受到了较为猛烈的冲击。少数年轻的大学生受到西方的一些个人主义等思想的影响,理想信念淡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忽视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很多大学文化以娱乐性、观赏性为主,忽视内涵建设,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境界不高,科技文化含量较少。

三、高校党组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要解决当前大学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亟须围绕育人主旨,拓宽高校党建工作的渠道,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强化高校党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引领作用,真正实现大学的使命。

(一)凝练办学特色,深化大学精神

办学方向以及发展定位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是区别于其他大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大学精神的特色体现。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要在谋划大学的发展方向、凝练办学理念、梳理办学思路等战略性文化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科学战略以及终极目标,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支持与参与文化建设,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院系党组织作为基层组织堡垒,既要具体组织实施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也要负责制定本单位相应的规章制度,紧密联系群众、凝聚人心,营造文化氛围,采取各项措施保障大学文化建设的协调实施。而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等各党口职能部门,更要各司其职,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负起决策研究、业务咨询、检查督促、总结表彰等相应责任。只有建立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党口职能部门多层次、多渠道的运行机制和系统的责任体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学文化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凝练办学特色,从而在根基上夯实大学精神和灵魂。近年来,南京工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凝练和弘扬学校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内涵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发展主题,坚持“学以致用”,走产学研相融发展之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施人才强校、开放互动、品牌特色、行业合作、文化建设“五大战略”,不断丰富、拓展和挖掘学校精神的内涵,全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的。

(二)夯实制度文化,达成教育目标

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4]。只有牢固树立育人目标,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大学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主要职能的具体实施。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学校党委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方向,制定完善大学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形成相应的实施办法并逐层分解任务,基层党组织和相关党口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精准组织实施。通过建立保障有力、层次鲜明的制度体系,夯实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二是加强监督和考核,学校党委构建完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制,阐明各级党组织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位,并与基层党组织、个人的考核、评优关联起来。对于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执行不力、落实不够或有重大疏漏的情况,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健全激励制度。激励制度的健全,有利于指引大学文化建设朝着更高、更好的目标前行。基层党组织可以定期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个人,将管理、教学、科研、与服务育人的过程及成果作为评选的重要指标,激励广大教职工以育人为己任,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使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逐步形成锐意创新、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通过构建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监督与考核,采取不断激励的方式,广大师生员工能够牢固树立育人理念,并落实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环节与步骤,真正使得大学文化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理想目标和生命意蕴。

(三)优化教风学风,发挥模范作用

大学文化蕴含着大学人在具体的学习、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度和品质涵养,因此,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人是关键要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要充分发挥党员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党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干部、党员工人四位一体的合力,优化教风、学风,形成优良的校风。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大学教师是营造大学文化、体现大学科研、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力量。党组织要大力加强培养措施,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使得党员教师带头履行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勤于科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二是积极发挥党员学生的模范作用。构建学生党员“四个模范、三个一”作用体系,牢固树立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通过学生党员在学习、实践、创新、诚信上的模范作用,引领全体同学都能够做到“帮助一名同学、承担一份工作、带动一个宿舍”,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三是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校园文化中的先锋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新时代优秀人才成长规律的管理和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谋划好学校的发展方向,营造民主、科学、创新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保证学校科学、协调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工人的带头作用。工人主要在食堂、宿舍等后勤岗位,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保障。要通过建立党员对接联系制度、开展党员联学共建活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等方式,激活和带动广大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四)争创品牌文化,营造文化氛围

大学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凝练和形成结合自身实际的特色文化,树立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化品牌,才能逐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党组织要引导大学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首先要把好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彰显时代特色,通过培育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品牌文化,来深化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营造积极向上、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文化氛围。如在大学中开设“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每日一习话”“学习研会”等,举办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学术讲座及党团知识竞赛等,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大学精神”和“社会主义创新型大学”大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推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品牌文化。其次,创立品牌文化,必须扎根于大学自身的文化内涵、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之上,增加科技文化含量,突出学术性、专业性。如院系党组织组织实施 “一院(系)一品”工程,推动教学院系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积极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如电力工程学院的电工知识竞赛、建筑工程学院的模型设计大赛、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职工住宅装修设计大赛等,推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营造优良的学风。第三,大力扶持品牌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设立品牌文化专项基金,开展品牌文化专项研究,大力培育品牌文化活动体系,积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彰显大学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特色。建立、规范品牌文化的评价制度,通过开展品牌文化的鉴定、评比、交流等活动,实现品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大学文化氛围,不断开创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党组织育人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