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革新机制分析

2022-02-28中共阜康市委党校闫玲

区域治理 2022年43期
关键词:村民党组织群众

中共阜康市委党校 闫玲

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城乡结合中心地带涌现出许多的居民社区,它们大多是原本的农村居民搬迁移居的,在倡导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果能够推进农村建设的稳定发展,当然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基层党建组织。立足于新时代,过去的农村社会治理方式早已不适用,如何实现农村治理大转变,需要相应的时间来摸索和验证,基层党组织既要看到现阶段农村社会治理现状,更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改进治理工作机制,发挥引领的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用专业的党建建设水平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果,这对于振兴农村和实现农民对美好农村生活的愿景意义不言而喻。

一、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国家,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可以说,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将影响着我国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1]。

“从农村包围城市。”我党的政权依靠的是农村社会群体的支持,中国社会本身就是农村社会的扩大,因此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工作重点。

农村社会治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教育、医疗等方面[1],而要做好农村社会治理,关键因素在于党,不管是践行农村社会治理还是基于时代背景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党建的引领和参与必不可少。因此提升党建业务能力,协调农村社会与国家政策,调动农村治理资源利用,落实党的基本政策到最后一公里,关注群众需求听取意见,与群众保持良好、密切的关系,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与群众共建共享共同治理,助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高效高质发展。

二、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当前困境

(一)党建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契合度低

首先,在农村宗族势力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基层党组织,在宗族势力的干扰之下,基层党组织因为思想政治觉悟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农村势力的影响,导致党建功能弱化。其次,党组织管理涣散,人心不足,对下团结群众、中间组织凝聚力都没有功效,组织带头人没有牵头效果,说话、办事都没有办法完整执行,导致基层党建呈现一盘散沙的现状[2]。最后,党建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功能被弱化,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没有切实与群众需求相结合,甚至出现党组织“自娱自乐”的情况,对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助益,与群众利益更是如此,导致基层群众对党组织不信任。基层党建工作脱离了群众基础和实际需求的活动只是浮于形式,导致党建与农村社会治理契合度低。

(二)党建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农村社会治理本应是基层党建的根本作用,在党建带领下,群众实现自治、共治的目的。但目前许多农村党建队伍存在成员老龄化、文化水平低等情况,无法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影响其核心功能。首先,基层党组织成员老龄化。中国农村的党员都存在这个问题,老党员留守村级党组织,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群众思想解放,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导致农村留守村民老龄化[3],群众执行力、积极参与能力变弱,且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党员积极分子发展困难,这对于亟须新鲜血液的基层党组织来说无疑是扼住了命脉。其次,党建成员文化水平不高。受年龄和时代影响,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在新的时代下生产方式、组织和就业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基层党组织受限于文化水平的影响,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差,导致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许多不适用的情况。再者,储备干部培养重视度缺乏。很多基层党组织都存在缺乏青年党员和储备队伍建设的情况,对于村里高素质高学历低龄青年外出务工、经商等情况看之任之,没有重视储备队伍的建设和积极引导外出优秀青年回村发展,人才资源外流长此以往,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愈加困难。

(三)党建引领农村治理存在村风建设困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农村社会治理村风都朝着正能量方面发展,群众亲邻一家,守望相助,共同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符的思想,它们披着新时代的外衣,侵蚀着优秀的农村传统美德,导致群众的道德观念偏离,再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扎根不深的原因,多种文化价值观互相叠加影响群众健康观念的形成,影响了共享观念的成长。出现群众以利益为导向,重视个人利益忽略集体利益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关于村风价值观的建设,对农村群众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吸引力的凝结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革新机制

(一)凸显引领作用,确保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畅通

目前,我国基层党建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定律是“一切工作到支部”[4]。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与农村居民产生接触的关键环节,更何况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需要有居民的配合和认可。因此,对于基层党建来说,组织、协调和把控全局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1.扩大基层党建组织和党建工作的覆盖

针对基层党建组织和党建工作开展疲软的现象,强化党建治理效果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更是提高党建组织绩效的关键所在,而要突出党建的政治功能,就要根据目前党建的问题进行调整,对于涣散软弱的组织进行持续性地整顿改正,并且尽可能扩大党建组织和工作的覆盖范围,将党支部从村→社→会→互联网包围,给党建组织和工作的开展拓展了活动范围。

2.共同建设农村社会新风尚

中国的农村是非常具有凝聚力的社会团体,他们因为血缘、姓氏以及亲属关系聚居在一起,同样更是生产、生活、文化等集聚的共同体,有着一套独具特色的农村生活方式和治理规范。在这样的基础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倡导的、谋求的都是共同发展和富裕,村民团结友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且遵守民主法治的社会制度,既重视集体也倡导个人的发展,尊重个体化和多样性。因此,党建组织建设和开展工作时就要凸显国家和党的领导核心,尊重村民的高度自治和民主管理;同时在经济上推行共同富裕,当然对于个体经济无法承担市场风险和抵抗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党建组织根据党的政策和措施,发展村、镇合作社,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其三,引导村民共同建设新农村,改风貌筑新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诚信的新一代农村人,从一点点的习惯改变到观念的转变,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和友善和平的人际关系。

3.充分发挥党建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农村社会治理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将党中央的政策执行到最后一步,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方向和内容的正确,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为群众办实事”这一原则之下,基层党建将以农村居民为开展工作的重心,坚持为村民服务并且要高效、高质的服务,从经济、环境、教育、医疗、文明风尚建设等方面着手提高党建服务的质量,让村民们实时享受到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的硕果[5]。

(二)完善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建组织的战斗力

1.持续整治涣散无执行力的党组织

农村社会远离政策指令中心,基层党组织是上传下达的关键力量,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党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影响农村社会治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无执行力的、涣散疲软的党组织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比如要求县党委牵头以季度、年为考核周期进行动态管理,通过结对、指派驻村书记等方式有效解决;同时定期进行新鲜血液的轮值,严抓整改查缺补漏,严格整治每一个存在懒散无执行力的党组织。

2.重视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和培养

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一个好的带头人对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和治理效果的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既要有向上看、敢拼敢闯的勇气,也要有低下头甘于奉献、能够倾听村民声音的心,能听到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并以此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起点和目标。

当然除了政治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标准之外,新一代的党组织带头人应该朝着年轻化发展,年轻有朝气、有干劲也有更多想法和创意,同时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具有带富村民、乐于服务村民的能力,虽然作为最小单位的党组织,但村支部是能够直面农村治理成果和乡村振兴质量的组织,能够直接感受到村民的喜悦与幸福的党组织,是最容易有成就感的组织,所以也需要有专业的党建能力做支撑,定期的能力培训和党建业务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建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强大且有力的党建队伍奉献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

3.依靠党建组织激活农村社会生产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除了资源、人才的输入之外,提升农村社会内在生产力才是持久发展的关键密码,外部资源的投入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将既有资源转化为内部生产力,才能确保农村社会的长久发展。除此之外,促进农村社会内部发展还要提升基层党建发展和基层村干部的综合水平,面对文化水平较低、执行力不足的情况,加强村干部培训和引入大学生村干部并加强技能培训,激发基层村干部的发展能力,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和自身底蕴。其次,通过国家政策资源倾斜和建立鼓励政策,吸引更多城市资源、人才走向农村振兴工作岗位,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改变人才、资金等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时代现状[6]。

(三)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农村社会共建共治

农村作为群众开展生活生产活动的基层组织,重要性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曾表明“农村是党开展工作的基础,也是最坚实有力的后盾”,当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民生问题最突出的地方也是在基层,因此实现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是时代发展所趋,目的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共同建设和治理、享受。

村级党组织是最小的组织单位,在农村开展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党建发挥其根本性作用,聚集和统筹农村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推进农村建设和社会治理,发挥各界人士和社会主体,结合他们所在领域的优势功能,促进农村矛盾和社会问题整顿和解决,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党建引领,依托于社会各界主体单位及个人共同建设和治理[7],也是为了共同享受农村社会治理后的成果,从另一方面来说,借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名头,吸收优势人才和资源的引进,也给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新鲜的血液,激发农村建设的鲜活力。

同时,重视村民的表达权和知情权,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对于有利于农村朝着更好发展的建设意见和诉求要及时提出,村党组织干部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更是要认真听取,并对村民提出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提升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四)重视文明风尚建设,提升农村社会风气

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农村文明风尚

在农村社会由于信息沟通受限,村民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希望能够有先进的技术、文化知识出现,满足社会生产劳动需要。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过程中,许多地方根据党建业务职能开展了村民讲习所、乡村党校、青年农民培训机构以及乡村夜校等,让村民享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机会,在组织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时给予村民丰富的精神内涵。除了精神文化内涵的培育,与新时代相结合进行技术、文化知识的培训也势在必行,如今的农村社会已经完全脱离了过去传统农耕作业方式,许多新兴技术走进农村,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产物。再者就是重视村风乡风建设,积极开展新农村村风行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切都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弘扬时代道德新风,引导村民树立讲文明、树新风、讲道德的农村社会风貌。

2.促进农村社会完成村规民约建设

村规民约是基于农村风俗的基础上约束村民行为更加规范的一种制度,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树立村民文明道德新风尚和振兴乡村发展、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8],受地域、文化、经济等原因的影响,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因此村规民约并非一份通用,而是需要针对每个村的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村约,让村民们能够从内心去认可,认真去执行,这样建设村规民约才有意义,也才能发挥其在建设农村文明新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方面发力,借此提升村民的幸福度、安全感以及成就感。

3.推动移风易俗村风行动

农村社会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经济发展,进而出现了许多不良习俗,大兴举办宴会导致铺张浪费情况的出现。基于此,党建的引领作用就应该充分发挥,从设置宣传栏、村文化墙宣传移风易俗、拒绝铺张浪费的内容,同时结合互联网平台的优势线上线下共同作用,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渗透移风易俗的内容,引导村民采用更加文明规范的生活方式。

四、结束语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指示,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革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是势在必行的,这不仅是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全民富裕目标的重要手段。总的来说,农村社会治理是需得在党的指引下,不断集合民众的观念、意见,共同围绕着农村社会治理这一重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面对问题时要迎难而上,积极面对,促进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村民党组织群众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清华党组织公开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