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SD治疗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创面组织液氧分压、LDH及SDH活性的影响

2022-02-28詹伟杰李守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下肢创面溃疡

詹伟杰,李守峰

(1.新密市中医院 四肢骨科,河南 新密 452370;2.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 骨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溃疡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创面无法通过正常修复机制愈合的病理炎性反应状态,其以躯干、四肢创面长期不愈合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下肢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因中年患者自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创面的消耗易加重病情进展,甚至引发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时间相对较长且疗效不甚理想。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将负压引流装置和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相结合的技术,其应用于双下肢慢性溃疡中的治疗效果值得关注。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VSD 治疗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将新密市中医院2018 年6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129 例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5)。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溃疡[1]诊断且部位为双下肢;溃疡面积在20 cm2以内;溃疡超过3 周未愈。排除标准: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合并免疫性疾病;癌性创面、活动性出血创面;合并其他部位溃疡。其中对照组男32 例,女32 例;年龄45~65 岁,平均(52.65±6.71)岁;平均病程(3.26±1.01)个月;平均溃疡面积(10.25±1.26)cm2;溃疡类型:缺血性25 例,外伤性15 例,静脉瘀血性12 例,神经营养性12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30 例;年龄46~67 岁,平均(53.01±6.65)岁;平均病程(3.31±1.02)个月;平均溃疡面积(10.28±1.32)cm2;溃疡类型:缺血性27 例,外伤性14 例,静脉瘀血性14 例,神经营养性10 例。上述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传统清创换药方法治疗):彻底清除腔隙中脓液、异物、坏死组织后将创面周围皮肤消毒并擦拭干净,沿创面边缘扩大1.0 cm 左右行扩创处理,将边缘老化的瘢痕、纤维组织等去除,然后用刮匙反复搔刮窦道壁、骨髓腔隙,以彻底将感染性肉芽组织清除,最后采用过氧化氢液、碘伏冲洗创面,以凡士林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定期换药。

观察组(VSD 治疗):用高压脉冲枪反复、彻底清洗创面,然后根据创面缺损面积将VSD 泡沫敷料覆盖在创面上,固定并封闭创面。然后将VSD 引流管与负压源装置连接,设置吸引压力为125~400 mmHg(1 mmHg=0.133 kPa),检查各级管道通畅与否,保证良好的封闭状态。根据患者情况5~7 d 更换1 次VSD 装置。

两组均评估创面基底条件适合后,进行皮瓣修复创面。随访观察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2]:1 个月后,创面愈合率≥75%,创面渗出液显著减少为显效;25%≤创面愈合率<75%,创面渗出液减少为有效;创面愈合率在25%以下为无效。②疼痛程度: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10 分)及数字评价量表(NRS,总分10 分)评价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③创面组织情况:抽取组织新鲜渗出液1 mL 采用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T2000)测定局部组织液氧分压、同时留取肉芽组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④并发症情况:记录感染、皮肤瘙痒、水肿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2.1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7 例,有效21 例,无效7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8/65(89.23%);对照组显效30 例,有效15 例,无效19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5/64(70.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172,P=0.007)。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VAS 及N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创面组织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DH 活性、局部组织液氧分压高于对照组,LDH 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皮肤瘙痒、水肿各1 例,发生率为2/65(3.08%),对照组皮肤瘙痒、水肿各4 例,感染2 例,发生率为10/64(15.6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623,P=0.032)。

2.5 典型病例分析

老年患者,男,慢性溃疡4 月余,经清创、VSD 覆盖创面后,创面植皮完全成活,见图1。

表2 两组患者创面组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创面组织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图1 典型病例

3 讨论

皮肤慢性溃疡创面因病因不同其发病形式也具有一定差异,但其发生机制相似,多与组织灌注不良,缺血损伤,坏死组织存留等有关[3]。创面长期不愈合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清创换药为传统治疗手段,但该操作无法实现创面的彻底洁净效果,加之中老年人创面修复能力相对其他年龄阶段降低,进而导致创面久久不愈,影响治疗效果。VSD 技术是将开放性创面转化为闭合性创面的方式,通过封闭创面,营造相对缺氧且酸性的环境,在防御外源性细菌的攻击同时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同时可通过引流清除创面的毒素,刺激纤溶物质释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改善局部血流循环,进而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生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VSD 可提高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因VSD 可通过增大血管内外压力差的方式改善血液循环,进而为营养物质提供充足的合成代谢原料,以水肿、感染对创面循环的抑制作用,促使创面愈合。同时其所致的机械性应力可调节细胞功能,促使细胞分裂、繁殖,使其发生物理反应和生化反应,促进细胞经过信传导途径调节核内物质的表达和转录过程,以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另外,观察组治疗后VAS 及N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VSD 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其可能与VSD 技术可刺激纤溶物质释放、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介导创面的自溶清创,加快清除致痛物质,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关[4]。

有研究显示[5],局部氧分压为50~100 mmHg为创面修复适宜的氧供环境,且氧分压在超过30 mmHg 机体方可合成胶蛋白。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SDH 活性、局部组织液氧分压高于对照组,LDH 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VSD 可改善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创面氧环境。因VSD 技术通过持续提供高负压吸引,形成的封闭式环境,可扩张终末动脉,进而提高创面氧压。同时可将局部坏死组织细胞和渗液向外引流,使溃疡创面处于新鲜和清洁状态,逐渐缩小腔隙,重建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完整性,改善局部血流环境,为健康肉芽组织增生提供便利条件,进而调节LDH、SDH 水平。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VSD 可降低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的并发症。细菌负荷和创面感染是延迟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创面渗液、坏死组织均为细菌的培养基,成为细菌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屏障[6],故修复创面是降低创面感染、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VSD 技术是将开放创口转变为闭合创口,可有效防止外部病原菌入侵,同时减少换药频率,降低创面感染发生几率;同时能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创面水肿;另外其敷料由聚乙烯醇医用泡沫组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减少皮肤瘙痒。

综上所述,VSD 可通过提高中老年双下肢慢性溃疡患者创面氧压,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较少发生并发症。

猜你喜欢

双下肢创面溃疡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96例Majorlin溃疡和113例非Majorlin溃疡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骨科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强化产品设计前期的用户需求分析与研究
清热解毒湿敷剂治疗四肢创面感染1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