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PI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2022-02-28刘儒鹏陈美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门静脉资料病灶

刘儒鹏,陈美玲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河南 新乡 453100)

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较为常用的手段,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将化疗药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抑制肿瘤生长[1]。但研究显示,TACE 很难彻底消除全部肿瘤细胞,大部分患者均需多次治疗,预后较差。因此,对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尤为重要。作为TACE 术后复查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 可通过对动脉期、门静脉期的扫描,显示肿瘤血供情况[2]。但增强CT 扫描受病灶中沉积碘油影响,扫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需在短期内多次扫描,对患者辐射伤害较大,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3]。双源CT 全肝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是一种新型无创功能成像方法,可通过对器官、病变部位血流灌注特点、血管特性的了解,评估病灶内血管生成及分布情况[4]。朱炳印等[5]研究指出,CTPI 能够用于监测肝细胞肝癌TACE 术后残余病灶。结合增强CT、CTPI 在肿瘤血流灌注评估中的价值,考虑将CTPI 联合增强CT 扫描应用于PHC患者TACE 治疗预后评估中可提高获益。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分析CTPI 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 在PHC 患者TACE 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 例经TACE 治疗后复发的PHC 患者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将同期医院复诊的52 例经TACE 治疗后未复发的PHC 患者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男、女)、术前肿瘤最大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 级、B 级)。临床资料完整,且翻阅临床资料经患者及家属同意。

纳入标准:①PHC 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6]中诊断标准,且经穿刺活检确诊;②均为首次行TACE 治疗;③接受增强CT扫描、CTPI 检查;④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7]为A、B 级。排除标准:①对造影剂存在禁忌证;②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③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心、肾等;④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⑤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⑥合并胃癌、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

1.2 CTPI 检查方法

全部患者均于术后首次到院复诊当日采用CT机(东芝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号:Aquilion 64)进行灌注扫描。扫描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取仰卧位,从头到脚方向进床。设置CTPI 扫描参数:采用Body VPCT-long 扫描序列,管电流为80 mA,管电压为80 kV,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6,层厚为5 mm,4D Range 选择40 mm,将60 mL 碘帕醇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4099,规格:50 mL∶15 g)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注入速率为4 mL/s,造影剂注入后延迟数秒开始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肝实质、主动脉、门静脉等。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处理数据,生成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等灌注图,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尽量避开坏死地带、大血管,每个ROI 测量3 次,取平均值。由2 名放射科医生共同阅片,若意见不一,则由2 名医生共同讨论,获取一致性意见。

1.3 增强CT 扫描方法

采用CT 机进行增强CT 扫描检查,设置参数:管电流为180 mA,管电压为120 kV,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5 mm,对全肝进行平扫定位,后对主动脉、门静脉等进行增强动态扫描,将90~100 mL碘帕醇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3 mL/s,增强扫描层厚为0.625 mm,层间距为0.625 mm,药物注射后约30 s 为动脉期扫描时间,约70 s 为门静脉期扫描时间,约90 s 为实质期延迟扫描时间。将数据上传至工作站,测量各时点CT 值,测量层面不低于2 个层面,每个层面选取3 个ROI,取平均值;计算峰高(peak height,PH)、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p)、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ss/aorta,M/A)、灌注值(肿块组织单位体积内血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Shapiro-Wilk 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情况,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检验CTPI 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 在PHC 患者TACE 术后的预后评估价值,AUC<0.5 无价值,0.5~<0.7 价值较低,0.7~0.9 价值中等,>0.9 价值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52)

2.2 两组增强CT、CTPI 灌注参数比较

预后不良组HAP、PH 值、灌注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VP 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 值、T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增强CT 联合CTPI 灌注参数对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将增强CT、CTPI 灌注参数(HAP、PVP、PH值、灌注值)作为检验变量,将PHC 患者TACE治疗预后情况作为状态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绘制ROC 曲线,见图1。结果显示,增强CT、CTPI 灌注参数HAP、PVP、PH 值、灌注值评估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的AUC 均>0.70,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各参数cut-off 值分别取22.175 mL/(100 mL·min)、24.220 mL/(100 mL·min)、49.050 HU、0.205 mL/(min·mL)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见表3。

表2 两组增强CT、CTPI 灌注参数比较(n=52)

表3 增强CT 联合CTPI 灌注参数对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图1 增强CT 联合CTPI 灌注参数评估PHC 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ROC 曲线

3 讨论

TACE 通过将化疗药物与碘油注入PHC 患者瘤体内,以栓塞肿瘤组织的供血动脉,促使患者体内瘤体坏死,且化疗药物可长期存在于瘤体内,持续发挥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治疗效果显著[8-9]。但受病灶直径、肝功能影响,PHC 患者体内病灶无法一次性清除,部分病灶可能发生肝内新转移病灶,患者预后较差[10]。因此,为降低PHC 患者病死率,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肿瘤预后情况进行评估。

既往临床多采用穿刺活检方式对PHC 进行诊断,但由于穿刺活检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接受度较低,应用存在一定局限[11]。CT 扫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在多种疾病的初诊、复查中均有较好应用效果[12]。其中PH 值、Tp、M/A值、灌注值是增强CT 扫描较为常用的定量参数,PH 值、灌注值、Tp、M/A 值均参与肿瘤最大径的改变[13]。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PH 值高于预后良好组,Tp 低于预后良好组,可见增强CT扫描在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评估中可能存在一定价值。分析原因在于,PHC 患者在TACE 术后,肿瘤组织大小明显改变,增强CT 扫描参数与肿瘤大小变化情况密切相关,尤其是PH 值、灌注值,与肿瘤最大径改变存在一致性关联[14]。当肿瘤直径减小时,PH 值、灌注值明显降低,提示患者预后良好;而当PH 值、灌注值升高时,则提示TACE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肿瘤大小发生改变[15]。本研究中,两组Tp、M/A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可能受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影响,同时患者身体循环状态、心率对Tp、M/A值的变化也有较大影响,导致上述参数变化难以控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CTPI 通过对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扫描,以获取该区域内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后经数据处理形成灌注图像,进而对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参数进行评估[16]。CTPI 血流灌注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通过评估定量参数变化可间接评估肿瘤情况[17]。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HAP 高于预后良好组,PVP 低于预后良好组,可见CTPI评估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可能存在一定价值。分析原因在于,PHC90% 以上的血液由肝动脉供应,而HAP 可反映肿瘤各区域的血流量,经TACE 治疗后,PHC 患者中肿瘤供血动脉被栓塞,动脉血流供应量明显减少,HAP 值下降[18]。而正常肝脏70% 左右的血液供应均来自于门静脉,TACE 治疗后,肿瘤的动脉供血途径明显受限,导致肝动脉血流灌注量减少,而门静脉血流灌注量相应增多,以维持正常肝脏功能运转[19]。由此可见,CTPI 灌注参数在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

最后通过绘制ROC 曲线发现,增强CT、CTPI 灌注参数HAP、PVP、PH 值、Tp 评估PHC患者TACE 治疗预后的AUC 均>0.70,有一定评估价值。上述结果均证实,CTPI 联合增强CT 扫描在PHC 患者TACE 治疗预后中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CTPI 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 扫描在PHC 患者TACE 术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未来可考虑将CTPI 灌注参数联合增强CT 扫描用于PHC 患者TACE 术后复查中,以便监测PHC 患者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门静脉资料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