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延安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22-02-28孙智辉王凌军刘志超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各县区中雨延安市

仇 莉,杨 勇,孙智辉,王凌军,刘志超

(延安市气象局 陕西,延安 716000)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延安地貌以黄土高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南部以黄土塬沟壑为主。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全年气候变化受制于季风环流影响。据统计,20世纪末期,延安市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88万平方公里,超过70%的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成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延安市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稳步推行“退耕还林”计划,成绩显著。根据延安市遥感植被监测数据显示:退耕还林后,延安的植被覆盖率从退耕前(2000年)的46.1%提高到(2020年)的81.3%,增加30.5%,植被覆盖恢复和增加迅速。特别是延安北部县区,基本上形成了草灌木结合的生态系统。

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气温、湿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关系密切。延安作为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发祥地,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1997年退耕还林实施前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319.4mm,经过16年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2013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增加到708.7mm,年平均降雨量净增加389.3mm。多年来,多位学者针对退耕还林与气温、相对湿度、地表温度等气候因素均有研究,但针对降水气候因素方面研究的比较少。因此,本文将利用2001-2020年延安市1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延安市近20a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降水日数变化特征,为延安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 资料来源

本文选取延安市13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2001-2020年逐年、逐月及各级降水日数等降水量实测资料,分析延安市近20a降水量变化特征。

延安市行政区划:辖2个市辖区(宝塔、安塞)、10县(洛川、富县、宜川等)、1县级市(子长)。北部县区(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市、安塞区)、中部县区(宝塔区、甘泉县、延川县、延长县、宜川县)、南部县区(洛川县、富县、黄陵县、黄龙县)。

降水强度:定义为降水总量与降水日数之比。按照国家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内陆部分):小雨(阵雨)为日降水量在0.1-9.9mm的降水,中雨为日降水量在10.0-24.9mm的降水,大雨为日降水量在25.0-49.9mm的降水,暴雨为日降水量在50.0-99.9mm的降水,大暴雨为日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的降水。

2 分析过程

2.1 年平均降水量

2.1.1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特征 2001-2020年20a间延安年平均降水量为554.9mm,年平均最大降水量为761.9mm,出现在2013年,较历年平均508.9mm偏多49.7%,最小为414.8mm,,出现在2004年,较历年平均偏少18.5%。近20a来,延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差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与年最小降水量相差343.1mm。20a间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线性上升率为2.1mm/a。

2.1.2 各县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特征近20a来,延安各县区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南多北少,南部县区(富县、洛川、黄陵、黄龙)年平均降水量592.1mm较北部县区(吴起、子长、志丹、安塞)525.0mm偏多13%。各县区20a年平均降水量在478.0mm-619.1mm之间,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值(619.1mm)出现在洛川县,最小值(478.0mm)出现在吴起县。

2.2 月平均降水量

2.2.1 全市月平均降水量变化特征 近20a来,延安市月平均降水量为46.2mm。月平均降水量从每年1月份开始呈逐月递增趋势,7月份出现全年最大值,8月份以后开始逐月递减,12月降水量最小。月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为445.2mm,约占全年总降水的80%,其它月(10月-次年4月),为109.7mm,占全年总降水的20%。近20a来,各月平均降水量以7月最为突出,为129.2mm,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23%。相反,12月降水最少,月平均降水量3.1mm,仅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0.6%。20a来月平均降水量最大月与最小月相差126.1mm,相差较大。

2.2.2 各县区每月月平均降水量变化特征 近20a来,延安各县区每月月平均降水量变化,全年7月、8月月平均降水量增多明显,增加幅度分别为1.4mm/a、1.9mm/a。2月、4月、5月、6月、10月、11月略有增加,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增加幅度分别为0.1mm/a、0.7mm/a、0.1mm/a、0.1mm/a、0.4mm/a、0.5mm/a。1月基本无变化。9月月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2.8mm/a,减少明显。3月、12月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1mm/a、0.2mm/a。

2.3 降水日数

2.3.1 各级降水日数年内分布特征 2001-2020年,延安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6天,最多为105天,出现在2003年,最少为72天,出现在2005年。延安2001-2020年以小雨(阵雨)出现的次数最多,20a累计出现了16469次,占总降水次数的73.5%,中雨次之,出现了4429次,占19.8%,大雨出现了1227次,占5.5%,暴雨出现了246次,占1.1%,大暴雨最少,仅出现了26次,不足总降水次数的0.1%。暴雨在每年5-10月均有出现。大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20a来,小雨(阵雨)以9月份出现的频率最高,中雨到大暴雨均以7月份发生的频率最高。

2.3.2 各级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 近20a来,延安各级降水日数总体以1.0d/a的趋势在增加。其中,小雨日数略微减少,减少幅度为0.3d/a,中雨日数、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均分别以1.0d/a、0.3d/a、0.1d/a的线性趋势在增加,大暴雨日数基本无变化。

3 结论

3.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后,延安的植被基本得到了恢复,降水量的气候特征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退耕还林实施前,全市20a(1981-2000年)年平均降水量502.5mm,退耕还林实施后20a,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54.9mm,年平均降雨量增加了52.4mm。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多趋势。

3.2 延安2001-2020年20a间年平均降水量以线性上升率2.1mm/a总体呈增多趋势

延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差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与年最小降水量相差343.1mm。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为南多北少,南部县区比北部县区偏多13%。

3.3 延安2001-2020年20a间月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为445.2mm,约占全年总降水的80%,其它月(10月-次年4月),为109.7mm,占全年总降水的20%。各月降水量以7月最为突出,为129.2mm,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23%。延安各县区全年7月、8月月平均降水量增多明显,增加幅度分别为1.4mm/a、1.9mm/a。2月、4月、5月、6月、10月、11月略有增加,增加趋势不太明显,增加幅度分别为0.1mm/a、0.7mm/a、0.1mm/a、0.1mm/a、0.4mm/a、0.5mm/a。1月基本无变化。9月月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2.8mm/a,减少明显。3月、12月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1mm/a、0.2mm/a。

3.4 2001-2020年,延安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6天,最多为105天,出现在2003年,最少为72天,出现在2005年

近20年来,延安以小雨(阵雨)出现的次数最多,占总降水次数的73.5%,中雨次之,占19.8%,大雨占5.5%,暴雨占1.1%,大暴雨最少,不足总降水次数的0.1%。暴雨在每年5-10月均有出现。大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小雨(阵雨)以9月份出现的频率最高,中雨到大暴雨均以七月份发生的频率最高。近20a来,延安各级降水日数总体以1.0d/a 的趋势在增加。其中,小雨日数略微减少,减少幅度为0.3d/a,中雨日数、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均分别以1.0d/a、0.3d/a、0.1d/a的线性趋势在增加,大暴雨日数基本无变化。

猜你喜欢

各县区中雨延安市
复工
起落架用30CrMnSiNi2A钢表面Cd-Ti镀层在海水和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浅谈跨座式单轨交通建设中雨污水管线迁改工作
无题(6)
基于因子分析的临沂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的临沂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