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夫里林的室内乐创作
2022-02-28周梅梅
摘 要:本文介绍了20世纪中后期杰出的俄罗斯作曲家加夫里林室内乐的创作,主要从作曲风格形成的音乐历史文化原因、作曲审美价值的形成和其室内乐声乐套曲作品的共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加夫里林的创作始终呼吁注重声乐体裁,他的音乐素材以民间歌曲和原始舞蹈旋律为主,这是其所有作品的风格基础,也是其音乐创作的独特之处。加夫里林因此被誉为“俄罗斯的舒伯特”。
关键词:室内乐 声乐套曲 艺术歌曲 新原始主义
瓦列里·亚历山大维奇·加夫里林(Вале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аврилин)是 20世纪中后期杰出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的音乐在苏联和后苏联时期的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原始主义是加夫里林音乐风格的坚实基础,音乐富含深意,真挚纯洁,直抵听者的内心。加夫里林是苏联国家奖获得者(1985),因声乐套曲《俄罗斯练声曲》获得俄联邦格林卡国家奖(1967),同时也是俄联邦人民艺术家(1985)、俄联邦功勋艺术家。世人常常这样评价瓦列里·加夫里林的音乐:他的音乐“简单中蕴含着深刻”“悲中含笑”,具有无限的真挚情怀,充满了对生活、国家、人民的爱。
一、加夫里林作曲风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加夫里林作品规模宏大的创作个性使得他在俄罗斯和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总是在通俗易懂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没有刻意的矫揉造作,而是通过伟大的智慧和思想力量去感染人们。在“以经典传统为基础培养其音乐品味”的理念指引下,瓦列里·加夫里林将自己的所有心血都倾注在音乐创作上。其目的是为了启蒙听众,而不是为了推广自己的音乐作品。纯净、明亮、打动人心、情感真挚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净化人们的灵魂。
加夫里林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四部芭蕾舞曲、四部交响乐组曲,还有合唱、室内乐声乐作品、交响乐—声乐作品,许多抒情艺术歌曲、钢琴曲也都出自他之手,尤为著名的是他的清唱剧《流浪艺人》和交响乐《钟鸣》。加夫里林曾与多家戏剧院合作,为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剧院、列宁格勒市委员会剧院、小剧院、列宁格勒青年剧院、共青团剧院、喜剧剧院、高尔基大剧院、国立普希金话剧院上演的戏剧创作音乐,同时也为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多部电影创作音乐,很多杰出的音乐家都曾演奏过他的音乐。
格奥尓吉·瓦西里耶维奇·斯维里多夫曾对加夫里林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加夫里林所有的音乐作品,从音符到歌唱的旋律都是俄罗斯元素,其纯净的风格令人惊叹。他对祖国的情感,犹如儿子对母亲一般——这是其音乐最宝贵的特点,是他音乐的灵魂。从加夫里林的音乐和合唱曲中,可以感知到自由、欣欣向荣的俄罗斯,但这并不是对新古典主义和异国情调的崇拜,也不是在新古典主义瑰宝上标新立异,这是最真实的、用满腔热血创作出来的。能够深刻反映民族气质、现代人处世态度的充满活力的现代音乐就诞生在这里,诞生在我们俄罗斯的土地上。”
加夫里林的音乐风格是将简单的旋律与深刻的情感相结合,真诚地表达出对普通人的关爱和同情。他的音乐富有民族色彩,通过音乐反映出祖国的美丽和广大印迹。其音乐让人感觉到亲切和充满信任,具有厚重、充满力量的特点。
加夫里林成长为作曲家分为几个不同阶段:从模仿、借用开始,继而探寻自己的作曲风格,逐渐从内心去感知音乐,创作出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
虽然在创作初期其作曲才能已经展露为“音乐中加入戏剧元素,总是具有标题性”,将风格与流派相融合,但是他的音乐是以不同的民间创作元素为基础,如民谣、苦难情诗、都市抒情歌曲等。格奥尔吉·斯维里多夫和罗季翁·谢德林被认为是“新原始主义”音乐浪潮的代表人物,加夫里林的创作完全可以归入这一流派。
加夫里林的音乐创作最鲜明的特点是利用了大量的民间创作元素,由此可以看出以民族原生态为基石的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延续。童年的经历以及大学时期的民间采风,对加夫里林后来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童年时生活在乡音乡情浓厚的乡村环境中,对于他来说特别亲切,特别留恋。因此,在他的音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语调、民歌音调、哀歌、低语、呼喊等。由此可以看出,加夫里林延续了达尔戈梅斯基和穆索尔斯基希望传达出鲜活的人的言语、丰富多样的俄罗斯风俗特点的传统。
另一方面,加夫里林的音乐创作倾向于戏剧性。他追求将音乐的每一个情节都可以像戏剧演出一样展现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创作“一个小的演出”。他的许多作品可以被看作“音乐剧表演”,这种风格结合了清唱剧和戏剧表演的形式特点,《流浪艺人》和《钟鸣》就属于这样的音乐剧形式,歌唱家们可以在舞台上随意走动,进行自己的表演。
这种戏剧性在加夫里林的作品中不仅仅属于声乐体裁,同时也成为钢琴小型曲、四重奏、室内乐—声乐套曲的鲜明特点,其戏剧艺术类似于独角歌剧。
德国浪漫主义,尤其是舒伯特的影响,也是加夫里林音乐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早在学生时代,他就转向“德国”主题 ,如《爱之颂》和《德国练习曲》。音乐学家武尔菲乌斯赋予了加夫里林的音乐作品以德国情调,称其为“俄罗斯的舒伯特”。
二、加夫里林作曲审美价值的形成
加夫里林将自己的音乐重心放在民间原生态音乐的创作上,并且用特别的方式使其成为自己的艺术,因而,他成为“新原始主义”音乐浪潮的代表人物。第一波“新原始主义”音乐浪潮出现在伊格纳季耶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和謝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在否定音乐的浪漫主义和发现新古典主义音乐的美学中诞生了“新原始主义”音乐浪潮。作曲家们在创作的最初阶段,感觉到该音乐形式非凡的力量和巨大的潜力。但在20世纪之初,现代派艺术风靡整个欧洲,继而也蔓延到了俄罗斯。
新原始主义音乐是一个全新的、大胆的、有很多音乐分支的流派,特点是使用新的审美价值、大量的艺术修饰和新的音乐技术去寻找新的音乐语言。在文化中存在多极化现象,艺术形式会呈现出边缘化发展的态势。在否定之前的历史阶段后,出现了反浪漫主义,美学价值观日渐衰落,在艺术作品中渐渐地淡化了爱情与抒情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勃洛克在《人文主义思潮的衰退》中表示:“在高层次的文化中,积极向上情感的大规模转移决定了全新的20世纪亚文化的产生,如爵士、大众歌曲、演唱会,晚一点出现的有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许多作曲家都在跟随流行的趋势,而脱离民族音乐的传统。那些坚守着自己所喜爱的纯民族元素的音乐家,在民间艺术中汲取能量,在独具特色的音乐素材中继续创作民族音乐。
在20世纪后半期,俄罗斯音乐的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呈现出社会人文主义的大趋势,转向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在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历史真正的兴趣和对本土文化的思考。“令人惊叹的是,深化道德主题的过程与公众、社会对本国历史的极大兴趣紧密结合在一起,历史和往事成为素材。”民间原生态艺术成为作曲家、作家创作的沃土。对于加夫里林而言,他的音乐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都充满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当时部分评论家认为是他个人的悲剧。
加夫里林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文学的热爱,无论是作为一位文学家,还是作为作曲家,他都是一样有才华。他用创作的诗歌来记录生活,并将这些诗歌用在音乐作品中。他的文学天赋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加夫里林经常对一些自己所忧虑的社会问题公开发表尖锐的言论,表明自己的立场。提及艺术的最高使命,尤其是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他的文笔总是充满激情、引人入胜,既鲜明又通俗易懂。他所发表的文章以及在接受电台、电视的采访中,思想深刻,立场明确,文学风格非常鲜明。对于当时人们所宣扬的“新事物”,人们可以听一听,但当他们试图以这种内容空洞、毫无艺术性、平淡无奇、矫揉造作的“新事物”强化音乐时,所有的言论都将是空谈。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加夫里林仍然坚持自己在艺术上的态度和原则,毫不动摇。
1968年,加夫里林结识了诗人阿尔比娜·舒尔金娜,她的诗歌与他的创作理念非常相似。以舒尔金娜诗歌为蓝本,加夫里林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声乐交响诗《战争家书》,声乐套曲《暮色》,歌曲《妈妈》《玩笑》等。
德国诗人亨里希·海涅也激发了加夫里林的创作灵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加夫里林在他的诗歌基础上创作了一些作品,如《渔夫美丽的妻子》《你的蓝眼睛》及两部《德国声乐集》,由此可以感受到德国的民间艺术与俄罗斯民间艺术的相似之处,这也是加夫里林探索民间原生态音乐的起源。
民间艺术和新浪漫主义是他的精神沃土,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夫里林探索出了非常广泛的题材,在他的音乐中可以听到独特的“加夫里林式”亲切的音调,这是从民间歌曲文化中汲取的精华。因此,加夫里林的音乐不论就其内在内容,还是外部形式,都是深刻的俄罗斯现象,正是这些使得加夫里林的创作在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的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加夫里林室内乐声乐套曲作品的共性
声乐是加夫里林在创作中最喜爱的体裁,他自幼便喜欢轻声哼唱,认为人类的嗓音是表达声音最好的载体。他认为歌唱是所有音乐的鼻祖,因此,他对声乐室内乐体裁的喜爱绝非偶然。
20世纪下半叶,这种体裁在俄罗斯国内音乐中繁荣发展。或许,没有任何一个作曲家可以绕过声乐室内乐体裁,即使是交响乐作曲家们(如肖斯塔科维奇)对这一体裁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种体裁的特殊性让艺术家能够表达哲学思想,加深音乐内涵中的心理性,避免了消极性。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具有一个特色鲜明的趋势:作曲家们注重小型室内乐声乐作品,将这种小型曲合在一部声乐套曲中,声乐套曲的形式具有特殊性,很显然这是它的必然性。在主题音乐思想的框架内,通过细致分析和强调音乐形象,可以对作品进行深刻概括。音乐和诗歌的共生关系,使得这种风格更加通俗。每个作曲家都希望自己的音乐作品被世人听到和理解,让音乐触动每位听众的心是加夫里林的主要目标!
加夫里林在学生时代并没有创作声乐作品,但在1962年,在面临被音乐学院开除的威胁中,他不得已创作了《德国练声曲》。加夫里林的恩师奥列斯特·亚历山大维奇·叶夫拉霍夫教授认为:“声乐使年轻的作曲家不得不解决特定的思想和形象问题,使他的创作更加贴近现实主题,从而升华生活,展現其音乐语言。对声乐体裁的关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富有表现力、感染力旋律的创作,强化其在音乐创作中旋律性占据主要作用的思想意识。”
用纯净的感情状态来表达人类言语的音调就是加夫里林式的旋律。加夫里林这样形容自己的音调:“我不喜欢美声唱法的这种风格,因为它实际上并不是美声唱法,并且在歌唱家歌唱时,有时看起来不是特别的赏心悦目。我知道,只要歌唱家出现在舞台上,开始唱‘美声’,一些观众就开始笑。所以,我想在自己的创作中摆脱这种现象,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使歌唱变得既美,又不是美声唱法……我的歌曲需要这样的嗓音,其声音的特质更接近口语化的音色。”
民间素材是加夫里林音乐语言的主要源泉。在还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时,加夫里林作为采风队的成员,和自己的同学们一起被派往偏远的乡村采风,搜集独具特色的音乐素材。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记录下了很多民间曲调,这些曲调在城市艺术歌曲题材里有所体现。《暮色》是这一题材最主要的代表作。
19世纪时俄罗斯歌曲中诞生了“城市艺术歌曲”体裁。事实上,这是有音乐伴奏、单声部演唱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歌曲。艺术歌曲与曲调感伤、感性、细腻的音乐不同,它与歌词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器乐伴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抒情音乐因自身的内容而独具特色。
19世纪,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出现,民俗传统在“俄罗斯歌曲”中渗透得越来越多。艺术歌曲如此受欢迎和被喜爱,以至于超出了音乐厅和剧院舞台的范围,渐渐地家庭音乐演奏成为一种时尚。在20世纪,艺术歌曲曾经被世人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大众音乐,但战后时期,艺术歌曲又取代了赞歌和军歌,渐渐地使听众们回归到亲切的抒情歌并打动每位听众的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作曲家,加夫里林巧妙地学习了达尔戈梅日斯基和穆索尔斯基的音乐风格,在音乐表达中融入了更多细微的说明性细节,同时语调范围明显地丰富了语速。言语的语调使艺术歌曲得到了丰富,而口语和旋律的结合首先在俄罗斯诗人Я·波隆斯基的作品中出现,抒情英雄的言语充满了感慨,并显著地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对于加夫里林来说,现实表现的可靠性很重要。因此,加夫里林音乐语言的基础在于生活语言的辩证及其语调表达的丰富色彩,所有这些都在加夫里林的声乐套曲《暮色》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简单并质朴,蕴藏了对听众的巨大艺术影响力。作曲家达到了这种情感的深度,能触及每个听众的内心并唤醒他们回到现实,让他们成为鲜活的人,而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这在音乐和词曲中都有明确清晰的表达。他所展现的诗歌,像音乐一样神秘而浪漫。他在音乐作品中使用了阿里宾·舒里金、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诗句,以及作者自创的诗词,还有德国民间诗歌。作者这样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原因。
四、结语
这些属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元素,有机和谐地出现在瓦列里·亚历山大维奇·加夫里林的音乐作品中,利用作曲的缓急法(演奏乐曲时速度快慢以加强效果)、语言的声调及诗歌在音乐中的互动功能,使音乐歌词简单而自然地陈述情感世界,曾经并将永远打动人的内心深处。
参考文献:
[1]阿维里娅诺娃.О.И.20世纪音乐文学[M].莫斯科:莫斯科音乐出版社,2000.
[2]科龙.Л.О.音乐深层结构的分析[M].普希金出版社,1995.
[3]加夫里林.倾听心灵[M].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出版社,2005.
[4]加夫里林.关于音乐[M].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出版社,2003.
[5]Н. Е. 加夫里林.这个惊人的加夫里林[M].圣彼得堡:涅瓦杂志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区域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兵团高校音乐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CSK2018C04)
作 者: 周梅梅,博士,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