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共青团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与历史经验

2022-02-27乐亚山龚武林邓美娇

青年发展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南昌团员团组织

乐亚山 龚武林 邓美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党的一大专门研究了建立和发展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的问题。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这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923年1月,在党、团中央的领导下,江西地方团组织的建立,开启了党领导下的江西青年运动的崭新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在土地革命时期,江西共青团团结带领青年围绕党的中心,在建设苏维埃、保卫苏维埃、开展扩红运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江西青年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与地方团组织的创建

(一)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在江西发展

1919 年5 月4 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消息传至江西,各界青年积极响应,南昌、九江及全省其他市县的青年学生纷纷进行罢课、集会、示威游行,并积极开展抵制日货、劝用国货运动。5月6日,由九江教育会发起,南伟烈学校和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等校联名致电北京大总统和有关部门,要求誓死争回青岛,释放被捕学生。5 月10 日,南昌各校学生在百花洲集议,致电北京市政府,要求对山东权益“据理力争、万勿签字,对被捕学生迅予释放。”[2]5月12日,南昌17所学校三千余名学生,高举写有“力争青岛”“抵制日货”“同胞速醒”等口号的白布或白旗,在皇殿侧公共体育场举行游行示威大会。为将爱国斗争进行到底,江西学生联合会于5月25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同日,九江学生联合会成立,这标志着学生的爱国行动有了统一的组织和领导。

五四运动后,全省各地创办了各种社团和各种刊物。1920年夏,由袁玉冰创办的鄱阳湖是江西最早的进步社团,同年12月更名为改造社。1921年元旦,改造社召开成立大会,其宗旨是要改造社会,把“黑暗的旧江西”变为“光明的新江西”。5月1日,改造社社刊《新江西》发行。1922年9月,方志敏等15人发起成立南昌文化书社。1922年,曾天宇等人组织万安青年学会,创办发行《青年》杂志。这些进步社团和进步刊物,研究新思想、传播新文化,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在江西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传播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批在上海、北京等地求学或务工的江西进步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们回到江西,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袁玉冰、方志敏、赵醒侬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袁玉冰1922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后,是年底,经李大钊介绍,袁玉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3年1月初转为中共党员。他在《新江西》上发表《敬告青年》,认为“只有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是实行社会革命最为适当的方法,“因为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3]方志敏早期在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开办南昌文化书社和在黎明中学讲课来进行的。方志敏于1922年8月在上海经赵醒侬、俞秀松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在入团时填写的《团员调查表》中明确“除了革命,别无他想”,表明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赵醒侬于1921年5月在上海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很快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11月,他受团中央委派,回到江西负责筹建江西地方团组织,在南昌还与方志敏、袁玉冰等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传播马克思主义。

(三)江西地方团组织的建立

1921年11月,毛泽东、李立三等第二次来到安源,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和建立党团组织,并派李立三常驻安源。12月,李立三把工人中的8名优秀分子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1922年12月成立团安源区委。在安源路矿大罢工中,团员始终走在斗争的前列。

1922年11月,赵醒侬奉党、团中央的指示,从上海回到南昌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与方志敏一道,以文化书社为依托,开展建团活动。在赵醒侬和方志敏的教育帮助下,刘拜农、刘五郎、刘修竹、陈之琦、赵履和等5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20日,上述7人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推定刘拜农为临时书记。10月21日,南昌团地委成立,不久创办机关刊物《红灯》;1924年4月,九江团地委成立;1926年3月,吉安团地委成立。由此,江西出现安源、南昌、九江、吉安四个团地委同属团中央直接领导的局面,团员总数约有四百人。直至1926年11月,共青团江西区委成立,结束了原几个团地委直属团中央领导的局面,统一了全省团组织的领导。

二、大革命时期,江西团组织开展国民运动,在党的领导下支援北伐战争

大革命时期,江西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组织开展了帮助国民党改组,维护党的革命领导权的工作,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支援了北伐战争江西战场取得胜利。

(一)贯彻党的三大、团的二大决议帮助国民党改组,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8月召开的团的二大坚决贯彻党的三大“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4]的决议,决定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当受中国共产党及其各级执行委员会对于团员加入国民党问题之种种指挥。”[5]赵醒侬出席了团的二大。10月中旬,赵醒侬遵照团中央的指示返回南昌,肩负起重新组建南昌团地委的重任。10月21日,召开南昌团地委成立大会,他向与会的全体团员传达了团二大精神,并就帮助恢复和改组江西国民党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而深入地讨论,而此时中共南昌地委尚未建立,实际上,是南昌团地委承担了帮助恢复和改组国民党的重任。萍乡、九江、吉安等地团组织积极动员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4 年1 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赵醒侬、刘拜农、洪弘义等人作为江西的国民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国民党中央党部秘密派遣赵醒侬回到南昌筹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4月,在赵醒侬的秘密筹备下,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正式成立,设执行委员7 人,由赵醒侬、邓鹤鸣、余振农等3 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在7 名执委中,党员、团员占了5名,常务委员会3 人全是党团员。在九江,团地委将熊如生等一批团员发展为国民党党员。1924 年5 月,国民党九江市党部成立,执委会5 人中就有2 名团员。九江团地委秘书毛易虚成为国民党九江市党部组织部主任,农工部主任曾宪明成为国民党九江市党部农工部主任。国民党临时省党部高度重视各地国民党的重建工作,先后派出多名干部到各地重建国民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国民党各县市党部陆续建立,国民党党员达2698 人,共产党员、青年团员是其主力。

国民党第一次江西省代表大会于1925年7月在南昌黎明中学举行,16人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第一届执监委员,其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就有12人,使得国民党省党部的主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当时,全省有国民党党员一千三百多人,共有13个县党部,其中吉安、永修、弋阳3个县的党部完全由中共党员主持工作,正如南昌团地委书记丁健亚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指出:“查此间民校(指国民党)现时完全在我们指导之下”“区分部之常委除第二区党部内有三四个区分部没有我们的同志外,余均在我们手里”。[6]在党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团组织广泛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的宣传和动员,促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江西正式形成。

(二)在党的领导下大力支援北伐战争

江西革命同志会于1926年4月29日向广东国民政府呈文,提出要以挽救全体国民为本,建议出师北伐的战争中取道江西。1926年6月6日,南昌团地委选派了二十多个团员和机关干部赴全省各县发展团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迎接北伐。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1926年9月上旬,北伐战争江西战场拉开战幕。江西地方团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想方设法给予北伐军以各种配合和支援。9月,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到达萍乡,安源团地委在青年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组织一百三十多名安源青年工人和萍乡革命青年踊跃参加北伐军。组织团员青年成立侦探队、爆破队、运输队、救护队、慰劳队等英勇助战。

在北伐军三打南昌城时,程潜所部一个团于1926年9月15日在南昌团员青年积极内应下,趁南昌守敌空虚之时攻克南昌。后遭军阀邓如琢反扑,许多党团员、青年学生惨遭屠杀。11月8日,北伐军再次攻克南昌。南昌团地委配合北伐军的军事行动开展大量的宣传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许多青年投笔从戎,在南昌掀起了一场空前的革命高潮,至11月14日北伐战争江西战场取得全面胜利。这一次胜利与江西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党团员中骨干先锋作用的发挥和全省人民对北伐战争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正如1926年12月《中央局报告》所说:“此次北伐军入湘、入赣,取得民众之援助极大,尤其是江西方面,农民参战更为踊跃。”[7]

三、土地革命时期,江西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建设苏维埃、保卫苏维埃,开展扩红运动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到土地革命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共青团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保卫苏维埃,开展扩红运动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一)毛泽东关心团的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团组织得到快速发展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后立即着手湘赣边界各县党团组织的重建工作。11月上旬,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象山庵亲自召集宁冈、永新、莲花等县原党、团组织负责人举行联席会议,宣布工农革命军在湘赣边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定,要求团组织按照8月12日团中央扩大会议提出的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尽快重建团组织,开展武装斗争。[8]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工农革命军所到之处,凡是未建立党、团组织的都建立了党、团组织;凡是建立了党、团组织的,党、团组织都得到发展。”[9]从1927年10月至1928年3月,宁冈、永新等6县共青团组织基本恢复。如,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县城后,毛泽东派人找回遂川县原党团组织负责人陈正人、王茨榛、罗凤鸣、王遂人、李正芳、肖万燮等,帮助他们恢复建立了中共遂川县委和共青团遂川县委。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团特委在茅坪象山庵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党团训练班,湘赣边界各县选派三百余名党团员参训,每个党、团支部各选派1名参训。党团训练班有详细的训练大纲。党特委领导谭震林、陈正人、宛希先等讲党课,团特委领导史训川、宋新怀等讲团课。前委书记毛泽东、军委书记朱德也到党团训练班作形势报告和讲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此同时,湘赣边各县党委、团委、特别区委以及区委也都举办了党团训练班和团务训练班,仅团永新县西北特别区委在3个月内相继在杉木垅、双江口、天龙寺、萍江头等地举办了6期团务训练班,轮训了两百余名团员。训练班极大提高了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对加强党团组织思想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中央苏区,团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

1931年4月,少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县青塘乡成立。1932年1月15日至20日,苏区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来自江西、福建和工农红军中的团代表两百余人出席大会。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出席大会并作政治报告,朱德、项英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选举顾作霖担任书记。会议的召开对苏区团组织的发展壮大及推动团的工作的开展,团结引导苏区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区时期团组织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1930年各根据地团员共计10万人,少先队员达80万人,仅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少先队员就有30 万人之多。[10]至1932 年12 月,江西省合计有团员45000人。1933年1月至4月,江西省又发展团员5000人。在1933年红五月大发展运动中,江西新增加团员14501 人。全省团员总数增加到64501 人。红军部队中团员数量增加很快,据统计,1933 年党团员数量占全体战士数量的45%,军事指挥员中党团员占比为55.1%。[11]各级团组织通过发展组织,使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开展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力量和反“围剿”战争胜利增添了生力军。

1931年底,共青团江西省委在赣南恢复成立,并在于都县桥头岗召开了共青团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由梁仁芥担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1933年11月在宁都城北七里坪召开共青团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由张绩之担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

(三)创办机关刊物,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

1931年7月1日,少共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青年实话》创刊。1933年《青年实话》成为团中央机关刊物。《青年实话》结合苏区时期党正在进行的反围剿斗争和苏维埃建设,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中共中央重要文告、决议、指示以及苏区的文化、教育、土地革命和军事斗争改革进行了大量登载,顾作霖、陆定一、张爱萍等是《青年实话》的主要作者。同时,开设了“自我批评”“轻骑队”等栏目,针砭时弊,对苏维埃区域政府机关干部和团干部中发现的作风问题予以点名批评,语言辛辣,不留情面。在语言风格方面,真正做到了鞭辟入里、生动活泼,对团员青年和少先队员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受苏区团员和团干部的喜爱。至1934年《青年实话》发行达2.8万份,仅次于《红色中华》,可见其影响之大。从1931年7月至1934年9月共出刊113期,真正“成为苏区团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领导者,成为团在青年群众中扩大政治影响的有力的工具,成为青年群众的组织者。”[12]

(四)广泛开展“共青团员的礼拜六”活动

1931 年2 月19 日团中央局通过的《团在苏区中的任务决议》中提出,“团应该组织‘共青团员的礼拜六’,来进行帮助红军的工作”[13],要求团员在休息日帮助红军家属耕田、做家事,帮助红军运输、担架、修桥补路,女团员做草鞋、套鞋慰劳红军,开垦荒地种粮食支援红军和苏维埃。顾作霖专门就如何开展“青年团礼拜六”活动撰文予以指导,强调不一定非得礼拜六下午开展这一活动,只要有空时就可以,也未必做半天,做几个小时或1天也可以,最好以团支部为单位,先召集团员开会讨论活动的内容、方式等,活动结束再集合起来唱歌,以活跃气氛,还要求团的机关干部、国家工厂的工人也都参加进来,团员每周要比别人多做半天工,不拿工钱,“因为这是额外的,不受酬劳的,志愿的工作”[14],在私人企业工作的工人,通过“为军事的需要来做志愿的、无酬劳的工作,如运输,搜集子弹,制造土硝、火药,制造红军一切应用的东西,或与农村同志一起帮助红军家属耕田等”[15]方式参加到活动中来,成为团组织“扩大红军、消灭敌人的不可分离的工作。”[16]

(五)为响应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组建“少共国际师”

1933 年5 月20 日,少共中央局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明确“为完全彻底的粉碎四次‘围剿’,须要更快地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给党的号召以列宁青年的回答,在实际工作中来证明团是忠实的坚决地拥护党的进攻路线,团是党的第一个助手,因此创造‘少共国际师’是最迫切的任务”[17],规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二千,闽赣征调二千,到今年‘八一’节为止,完成‘少共国际师’”[18],还规定“在征调到‘少共国际师’去的青年,团员必须占着半数以上。”[19]要求每个支部每个团员要广泛讨论,“发动与组织广大劳苦青年的积极性,造成加入红军的洪流。”[20]于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各级干部深入到广大乡村,宣传和组织青少年积极报名参加“少共国际师”。永丰县迅速开展大规模的动员工作,几天工夫就动员组织五百多名青少年涌入“少共国际师”,瑞金县黄柏区女团员吕群英,一个人就宣传了11 名男同志加入“少共国际师”[21]。1933 年9 月3 日,“少共国际师”在宁都正式誓师成立,在当时红军中是一支最年轻的部队,战士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还有不少十四五岁的红小鬼,指战员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党团员。1933年9月上旬,少共国际师开赴反“围剿”战场,在将军殿、团村、大垴寨等地进行几十次战斗,仗仗打得英勇壮烈。对于“少共国际师”的战斗业绩,周恩来同志予以了高度肯定,认为“它作为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经过同敌人反复较量,经过残酷的战争考验,广大指战员已锻炼成为我军的一批骨干力量。”[22]

四、抗日战争时期,成立江西青年抗日救亡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全国进入抗日救国的新阶段。从1937年6月至“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庐山与蒋介石就建立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多次谈判,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正式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之后,新四军总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和中共东南分局相继在南昌成立,江西各级党组织得以重建,并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开始后,江西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全民抗战方针,争取和团结各阶层、各党派和各方面人士投身抗日洪流,领导各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江西青年积极声援“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华北自治”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935年12月21日,为声援“一二·九”运动,南昌各中学学生团体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南昌学生救国联合会”,做出以下四条决议:一是通电北平学联,表示慰问和支持;二是通电宋哲元,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严惩肇事者;三是发表《告民众书》;四是组织讲演队,借以唤起民众救国热忱。[23]12月28日,南昌中等以上学校召开援助北京学生运动大会,会后三千余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反对华北自治”“全国学生联合起来”等口号,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二)抗战开始后党对团进行了改造,根据地多地仍秘密建团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正式做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决定将共青团组织改造成为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亡组织。经党中央批准,在团中央机关组建了青年救国联合会筹委会,同时在省、县两级团委也建立了青年救国联合会筹委会,至1937 年4 月,根据地青救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共青团改造工作胜利完成。但是在苏区,尽管国民党对整个苏区进行严厉封锁,随着根据地多地党组织的恢复,苏区团的组织仍在多地秘密建团,协助党开展革命活动。1936 年5月,永新的作述、灌冲两区党、团区委成立;1937年底,永新恢复党、团组织三十多个,直到1938 年4 月,永新团组织才解散。[24]1936 年4 月赣东北成立祁浮婺中心县委,同时在瑶里成立了中共浮梁县委(隶属于祁浮婺中心县委)和共青团浮梁(瑶里)县委,团县委书记为邹志诚。1938年1月红军游击队在瑶里改编,团浮梁县委才随中共浮梁县委及祁浮婺中心县委一起撤销。①参见《浮梁县共青团志(1926-2019)》,第14页。

(三)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江西青年抗日救亡组织,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七七事变”后,随着新四军总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和中共东南分局相继在南昌成立,加之上海、南京先后失陷,上海、南京、无锡等城市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涌入南昌,“把南昌看做南方的‘延安’,像奔赴延安一样奔赴南昌。”[25]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党领导下的青年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运动随之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37年10月底,由国民党江西省教育厅出面组织成立江西省乡村抗战巡回宣传工作团,简称“乡抗团”,周平非等为主要负责人,共一百多人,分8 个宣传队,1 个剧团,并办有刊物《乡村与抗战》。“乡抗团”实际上是全省第一个由共产党发起组织的抗日团体。据参与“乡抗团”的方卓芬同志回忆,“党要我们利用国民党江西省教育厅的招牌,深入农村,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八路军的抗战活动,组织妇女和青年,把他(她)们从国民党的反共宣传中争取过来。”[26]由于有共产党的领导,“乡抗团”的抗日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938年1月10日,由共产党提议,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的名义组建的“江西青年服务团”在南昌成立,王枕心、夏征农等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近千人,设10个大队,其中5个大队由共产党员担任队长。“江西青年服务团”是当时全省最大、最活跃的青年抗日团体。1938年2月19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南昌成立,朱克清任团长,下设民运、戏剧、舞蹈、美术、通信等组及儿童队。1938 年5 月,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青年部领导下,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东南总队在南昌成立。陈丕显任党组织书记,杨斌任总队长,在赣东、赣南、赣西等地设有分队部,并创办有半月刊《青年团结》。1942 年6 月11 日,在中国共产党秘密参与领导下,中正大学教授姚名达挺身而出,联合学生,发起并组织了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公举胡先骕为名誉团长,姚名达教授为团长,王纶为副团长。同时编印有《战争服务特刊》和《战地服务团成立宣言》。1942 年7 月7日,在与日本兵的战斗中,教授姚名达,学生吴昌达(中正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生)为掩护其他学生壮烈牺牲。

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些青年抗日团体,在全省各专区深入工厂、农村和学校,采用演话剧、街头剧、出墙报、歌咏比赛、画漫画、贴标语等多种形式鼓舞士气,宣传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团结、教育、锻炼和影响了一批进步青年,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抗日战争期间,江西为全国输送兵员103万,位居全国第四。“七七事变”后的8年间,因为有江西军民的英勇抗战,江西全境始终没有完全沦陷,且迫使日军驻赣兵力始终保持在10万人以上,打乱了日军的兵力部署,对支持东南战场乃至全国抗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解放战争时期,江西青年积极参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在迎接解放中重建团组织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坚持独裁内战政策,激起国统区广大人民的愤怒。在江西,以进步学生为先锋,以“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为斗争口号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1947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后,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和中共湖南工委赴江西建立地下党,从1947年3月至1949年5月,先后成立中共湘赣边工委、中共南昌城工委、中共萍矿工委,广大青年在江西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西各地在迎接解放中重建团组织。

(一)积极参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1.反美抗暴斗争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1946 年12 月24 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事件,激起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中正大学“学习新论社”“海燕读书会”等进步学生社团,纷纷举行时事讨论会,强烈抗议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为。12月29日清晨,正大女学生百余人结队在校内高呼口号,抗议美军暴行。12月31日,正大操场上九百余名学生,打着“抗议美军暴行游行示威”的横幅举行反美抗暴游行,从望城岗步行进南昌城,经过各主要街道,沿途贴标语喊口号,在全省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正如毛泽东同志1947年2月在《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中指出:“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蒋管区人民运动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大革命毫无疑义地将要到来,并可能取得胜利。”[27]

2.中正大学护校运动和“五二一”南昌学生运动

为了抗议国民党政府一再削减教育经费,挽救教育危机,1947年2月,中正大学部分进步学生贴出了大字报,要求增加教育经费,增加学校设备,增聘著名教授,改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活待遇,并要求校长肖蘧向伪教育部转达。这些要求符合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因而得到广泛的支持。“学习新论社”“海燕读书会”等进步社团的同学发起“护校运动”,成立“护校运动委员会”,推举在同学中最有影响,反美抗暴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潘旭进入主席团。2月19日起全校正式罢课,罢课时间一直延续到6月初才结束。罢课期间,各进步社团公开举行马列主义书刊的学习和讨论会,大量出版墙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和反对内战的主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觉悟。5月21日,近千名学生进城游行请愿,要求解冻公费,准许派出代表团赴南京请愿,遭到二千余军警、宪兵、特务的暴力镇压,数十位学生被殴打或枪刺致伤,史称“五二一”事件。这次“以反内战、反饥饿、挽救教育危机为中心的学生运动又达到了新的高潮。”[28]

(二)在江西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中充分发挥进步青年的作用

1.在中共湘赣边工委党建活动中发挥进步青年的作用

1947年8月,兴国县正义中学学生林兆祥等人加入党组织,积极参加党在兴国、于都、赣县边界工作,发动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农村秘密根据地。1948年5月,广丰进步青年俞百巍受党的委派,从香港返乡成立信江解放社,团结余浴云等进步青年三十多人,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赣东工委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2.在中共南昌城工部领导的学生运动中作出贡献

1948年4月成立中共正大文法学院小组,正大许多进步学生入党,党的地下组织秘密成立南昌学生运动干事会(后改为中共南昌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人为李健,万家耀、李绳祖、单发喜等人为干事,负责领导和协调正大及全市各大中学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社会科学研究会、工业建设研究会、教育研究会等进步社团,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举行座谈讨论时事,启发学生思想觉悟,坚定斗争必胜信心。1949年4月17日,组织南昌二十多所学校的一千五百多名学生参加声援南京“四一”惨案的追悼大会,会议号召全市广大学生团结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3.在中共福州市委城工部九江中学支部的建立和迎接九江解放中发挥作用

中共福(清)长(乐)平(潭)工委委派考入九江中学读书的学委委员詹逸群成立中共福州市委城工部九江中学支部,先后在九江市各中学发展党员三十余人,在九江多处,以及上饶地区和南昌地区建立党的武装据点和秘密联络点,收集武器建立游击武装,为配合解放军渡江部队进入九江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随着我省各地迎来解放,江西团的组织重新建立

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正式建立。

1.赣南、景德镇等地在迎来解放中重建青年团组织

1949年初,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活动在赣粤边地区的中共五岭地委决定打开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地下工作局面,派王石为党的特派员,到赣南领导开展青年学生运动。1949年2月开始活动,5 月正式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赣州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工委),书记为王石,组织委员为彭克礽,宣传委员由段之琦担任。从1949年2月到8月14日赣州城解放,赣州青工委先后在赣县、南康、大余、信丰、上犹、遂川、万安等地发展地下团员一百五十多名。基层组织有赣县(赣州城)团总支,南康潭口、坪市、大余等团支部。赣州青工委建立后,在宣传解放战争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收集敌情,分化瓦解敌人,筹措物资支援游击队,护校护城迎接解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9]1949年4月二野第五兵团进军浮梁县城景德镇,浮梁县宣告解放。5月1日,中共浮梁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浮梁团县委随之成立,团县委书记为郭玉美。团县委成立后,组建了学生会、文工团来广泛发动群众。②参见《浮梁县共青团志(1926-2019)》,第15页。

2.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西青年团组织得以重建

1949 年6 月6 日,中共江西省委在南昌市成立。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江西省工作委员会在南昌成立,杨泽江为书记,委员有危秀英、吴清明、韦必克、张有法、陈宇、许世尧、刘铁锐、周维。1949年7月21日,中共江西省委发出《关于建立各级青年团工作委员会的决定》,全省各地团的组织得以重新建立。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共青团的历史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江西共青团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团的组织的重要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早期江西地方团组织的建立早于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但它在建立之初直接受团中央执委会领导,而江西地方党组织一经成立,江西地方团组织就坚决服从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忠实贯彻党的主张;按照团章的有关规定,建立党和团各级执委会互派代表参加会议的制度、各级团组织经常向同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工作制度。正是由于始终坚持共产党对共青团的政治领导,江西共青团组织在大革命时期成为推动国民革命的重要助手,在苏区时期团组织成为建设苏维埃、保卫苏维埃、扩大红军的第一助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江西共青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团的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教育引导全省团员青年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青年是江西共青团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江西团组织通过开办进步书社,创办《新江西》《红灯》等进步报刊,举办党团训练班、团务训练班、列宁团校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把大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其他革命书刊和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文章输送到江西广大革命青年中去,在青年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青年,一批又一批江西进步青年加入党团组织,走上革命道路,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江西共青团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大学习”行动、“青年讲师团”计划等,利用团属新媒体矩阵,教育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会“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用新时代十年党取得的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让全省团员青年感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从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信心。

(三)始终服务党的中心大局是江西共青团发展的工作主旋律

共青团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中心任务。江西共青团通过动员团员加入国民党推动开展国民运动,通过组织侦探队等形式支援北伐战争江西战场,通过组织团员和少先队员帮助政府调查人口,清丈土地,分配斗争成果支持苏维埃政权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当红军的竞赛活动动员团员青年勇于参加“反围剿”战斗。正是由于始终服务党的中心大局,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推翻军阀统治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积极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江西共青团要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站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组建赣青突击队应对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创青春”“挑战杯”大赛助推我省青年创新创业,开展“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助力我省乡村振兴,为助力“六个江西”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贡献青春力量。

(四)始终走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是江西共青团发展的显著时代特征

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是共青团的光荣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斗争中,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一道,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在北伐战争江西战场,大批团员青年英勇参军参战,勇敢地奋战在战斗的前列;在中央苏区,团员和少先队员带头组建兴国模范师、苏区工人师、胜利模范师,创建“少共国际师”,为反“围剿”战斗冲锋陷阵、浴血奋斗。正是由于始终走在革命斗争的前列,广大团员青年在革命斗争中成长、壮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江西共青团要团结带领全省团员青年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迎难而上,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使广大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猜你喜欢

南昌团员团组织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南昌护桥记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八一”起义为什么在南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