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探析

2022-02-27邓姣姣

青年发展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击抗疫志愿

邓姣姣

2019 年岁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中国青年一代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在中国人民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年一代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4月,全国共有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2],青年一代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大部分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90后”“00后”青年群体,其本职工作并非抗疫岗位。如此规模的青年群体参与到抗疫斗争中,使青年群体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问题成为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下文通过发掘国家主流媒体报道和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白皮书中的相关数据,系统梳理中国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现状

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规模庞大、工作内容类型多样,对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一)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志愿服务规模庞大

青年一代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是一项严肃的活动,主要由疫情防控基层社区和政府机构组织动员,基本原则是倡导就近就地参与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坚持“本地化、社区化、组织化、安全第一”的原则,助力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如长春市九台区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号召,发挥了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青年大学生金鹤在得知自己的家乡需要疫情防控志愿者时,毅然决然报名参加。她对每一位来做核酸检测的乡亲都详细准确地登记,维护好现场秩序,平均每天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3]就地就近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就地就近参与疫情防控有利于集结疫情暴发地的志愿者,减少人员流动,以此更好地开展抗疫志愿服务工作。

青年成为共青团招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的主力军。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在动员青年参与国家公共事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了解抗疫志愿服务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多是通过共青团发布的志愿者募集公告。例如,2022年1月7日深圳市发生疫情以来,深圳共青团系统先后发布了70 余次大规模志愿者招募信息,“有11526 名‘90 后’、3380 名‘00 后’志愿者参与抗疫,占全市抗疫志愿者人数的61.33%”[4]。其他地区的“90 后”和“00后”也成为此次共青团招募抗疫志愿者的主要来源之一,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筑起疫情防控的青春防线。青年一代在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从全国情况来看,青年参与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规模庞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到881万人,志愿服务项目超过46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9亿小时”[5]。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队伍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大,新闻媒体报道中闪烁着青年人的身影。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疫情,“志愿红”始终出现在抗疫一线。共青团额济纳旗委员会青年志愿者胡娟与其他33 名青年志愿者24 小时坚守一线;在阿拉善高新区,460余名“志愿红”迅速集结,源源不断地奔赴防疫前线;在策克口岸,170余名青年志愿者勇当抗疫排头兵,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6]。再如,2022年海南省发生疫情以来,近两万名青年志愿者奋战在抗疫一线,截至4月6日,累计成立青年突击队527支,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4.6万个小时,服务群众近45万人次。[7]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新闻报道还有很多,各个地区都有青年冲锋在前、奋勇而出。这些数据和事例表明,青年一代抗疫志愿者的身影闪烁在全国各地,他们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青年无畏挑战的斗争精神。

(二)服务内容多样化,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青年一代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过程中发挥了“螺丝钉”作用,岗位哪有空缺就往哪派遣。疫情防控不仅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投入,且对志愿者身体素质也有较高要求。青年群体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具有自身独特优势。青年人通常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且学习和接受能力相对更强,能够根据任务需要参与不同类型的抗疫志愿服务工作。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青年一代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服务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一是医疗救助类,服务内容包括核酸采样、环境消杀、测温登记,以及协助医护人员处理突发状况等。比如,山东菏泽青年志愿者在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积极投身核酸检测、秩序维护、防疫消杀等抗疫工作。[8]青年志愿者协助医疗救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压力。二是宣教辅助类,包含宣传抗疫事迹、引导社会情绪等。青年志愿者通过线上讲述抗疫故事的方式传递青春力量,他们注重用真人、真情和真事感染人,把中国抗疫的事实讲清楚,大力弘扬抗疫实践中展现的伟大抗疫精神。三是心理疏导类,青年志愿者开展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因疫情产生焦虑的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温州大学阳光心理辅导员工作室成立阳光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服务,根据疫情居家隔离及防疫一线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处方”特色点单服务,有效缓解了不同人群因疫情导致的各类心理问题。[9]四是社区管理类,工作内容包括配合基层防疫组织开展巡逻布控,确保居民居家隔离落实到位,检查外出人员证件,并及时回应居民诉求。例如,海南省青年志愿者组成抗击疫情突击队,奔赴疫情一线,协助社区工作者共同抗疫。他们劝导外出居民做好隔离防护,切断疫情传播渠道。在社区街道巡查,协助社区维护秩序,配合完成密接者隔离转运工作。[10]五是交通协助类,服务内容包含卡点防控、秩序维护和信息录入等。如山东省发生疫情以来,省内各地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做好秩序维护、场所消杀、卡口值守、物资分发等工作,使疫情防控期间省内交通秩序得以维持。[11]参与不同类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青年一代,灵活应对不同抗疫岗位的工作要求,在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三)服务持之以恒,展现了青年一代坚韧顽强的意志品格

青年志愿者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一代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特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青年力量,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可。

与近年来中国其他重大传染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以其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而独具特色。中国传统医疗文化认为“大疫不过三年”,而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大流行”(Pandemic)以来,已超过两年半的时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持久战,极大地考验着青年志愿者的恒心和韧性。截至2022年9月底,青年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累计上岗时间不断被拉长,青年志愿者坚韧顽强的意志品格在抗疫实践中接受考验。从甘肃、浙江和四川等省份的青年抗疫志愿服务可见一斑。甘肃省共招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者3 万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达30万个小时,回复抗疫相关的心理来电咨询100余条,开展心理辅导直播20余场。[12]浙江省宁波市的青年志愿者也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付出了艰辛努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1日,宁波市共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109069人次(含储备志愿者),发布志愿服务岗位9629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99412.98小时。[13]2022年2月,四川省疫情防控态势严峻,广大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共青团四川省委紧急招募志愿者,“在‘志愿四川’平台发布疫情防控相关志愿服务项目1.6万余个,参与志愿者26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590余万小时”[14]。全国其他省市的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也都保持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特点,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形象。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拉锯战中,青年抗疫志愿者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青年志愿者在抗疫实践中表现出坚韧顽强的品格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如2021年10月,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现4 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青年人迅速集结,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澳门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对阻隔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和好评。[15]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线下、线上的抗疫实践,让人们看到了“90 后”“00 后”青年一代的群体影像。2020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时曾深有感触地说道:“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16]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17]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表明,青年一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的英勇表现,获得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广大青年抗疫志愿者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在青年群体中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

二、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

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取得巨大成效,获得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赞誉的同时,由于此项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积累经验还不够丰富,也面临如下挑战:

(一)抗疫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不够充分

中国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平台建设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致使青年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渠道受限,志愿服务动员主体单一。疫情暴发之时,青年主要通过共青团各地委员会紧急发布的志愿者募集公告了解抗疫志愿服务信息。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市暴发之时,共青团武汉市委于2020 年2 月3 日发布《武汉市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面向全市招募第一批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18]通过此种方式招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者,结果是报名参与人员大部分是机关在职工作者,而社会青年由于对招募信息接收不及时、不到位,参与者寥寥无几。有青年志愿者后来表示,一开始不知道如何参与,不清楚附近有何参与渠道,基本不了解服务内容。造成青年群体接收抗疫志愿服务信息不到位的另一原因,是已建成的志愿服务平台没有被充分利用。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中国已经较为广泛地建立,但在抗疫志愿服务领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截至2021 年,“95%的地市、69%的县区和2000 多所高校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19]。从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可以看到,其志愿项目尚未包含抗疫志愿服务这一类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抗疫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不多。这就充分反映出抗疫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不全面。

此外,抗疫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仍需加强。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对青年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抗疫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也越发刻不容缓。当下,一些青年通过“志愿云”等平台注册成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但此种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志愿云”信息系统并未在全国普及,只有十几个省市接入这一平台。抗疫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不足,尤其体现在一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地区;另一方面,“志愿云”信息系统中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服务项目数量少,招募进程缓慢。另外,由于抗疫志愿者登记和注册缺乏统一模板,抗疫志愿者招募信息混杂,导致志愿者在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时出现重复登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的专业、偏好和特长的调查过于笼统,导致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需求方进行供需匹配时容易出现错位,难以做到人尽其用。

(二)抗疫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健全抗疫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激发社会成员奉献精神和互助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形成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但回顾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历程可知,抗疫志愿服务存在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不利于抗疫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也与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对青年志愿服务要加强激励评价机制建设等要求不相符。

一方面,抗疫志愿服务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评价机制是衡量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成效的制度化举措,会直接影响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科学的抗疫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应当包括对志愿服务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对每位抗疫志愿者参与的服务项目与服务效果给予存档处理,确保对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评价能够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和公正。当前,我国并未建立完善成熟的评价抗疫志愿者信息系统。通过一些志愿服务平台可以看到,志愿服务组织评价抗疫志愿者工作的主要标准就是志愿服务时长,评价标准中缺乏志愿服务类别、服务难度与服务效果等方面的内容。长此以往,会影响青年一代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热情。

另一方面,抗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志愿者以不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应当为这些志愿奉献时间、智力、体力和技能的青年人提供一些物质或精神奖励。2020年9月8日,我国发布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公布了1499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其身份大部分是医生、公务员、企业家和记者,有2名志愿服务队队长和1名志愿者,因参与抗疫志愿服务而受表彰的个人占全体受表彰人数的比率不到1%。从全国来看,我国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以北京市志愿服务事业为例,相关数据显示,首都志愿服务队伍已经形成相对较大的规模,但正如北京市市政协某委员所述,现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难题“就是如何激励志愿服务工作,以及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仍然存在认同感不高的问题”[20]。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类似情况,存在抗疫志愿服务保障不够充分、社会参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中国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瓶颈”,需要通过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来进一步完善。

(三)抗疫志愿服务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2013 年12 月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印发《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文件强调我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还存在着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志愿服务领域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正如相关学者所指出的,“国家层面专门立法长期缺位,无法对地方立法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得各地志愿者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影响了志愿者服务领域的整体建设”[21]。这反映出中国志愿服务领域法律法规缺位的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国家层面针对抗疫志愿服务发布了一个通知,即2020年3月17日民政部印发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指引》。虽然文件对做好志愿者个人防护、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原则,以及抗疫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作出了规定,但同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对开展抗疫志愿者岗前培训未作说明。部分青年志愿者缺乏相关医护知识,应当开设公共卫生专项志愿者技能培训班,提高志愿者的防护意识和服务技能。二是缺少为志愿者配发防护用品的规定。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前提是保障自身安全,不使疫情扩散,配发防护用品是必要的。抗疫志愿服务相关政策的不足,亟待后续进一步完善。

从全国层面看,在推进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法治化进程中,我国始终缺乏一部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法规。现有《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指引》和《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未上升到法律法规高度,这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速。

(四)抗疫志愿服务参与氛围不够浓厚

培育志愿服务精神,是调动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感情基础,也是有效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条件。青年作为抗疫志愿者,深入把握志愿服务内涵,认同志愿服务精神和了解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是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保障。执政党、政府和社会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培植抗疫志愿服务的思想土壤。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尚未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文化风尚。一些在方舱参与志愿服务、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供服务的青年在返回工作岗位后,有时甚至还会遭受来自社会的歧视。如武汉方舱90后志愿者在方舱关闭后,没有得到免费的14天酒店隔离和生活物资,因为在方舱工作的经历,被原住宅小区禁止进入。[22]这反映出一些地区,公众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意识不浓,甚至有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不被认可的风气,不利于青年积极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体系的对策

青年一代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面临诸多挑战,破解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完善抗疫志愿服务体系是关键,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一)创新抗疫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发展

创新抗疫志愿服务动员渠道,多元主体协同推动抗疫志愿服务发展。在动员青年一代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虽然发挥了国家动员的优势,但也显现了社会动员的不足。总体来看,动员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要促进动员主体实现从“政府一元主导”到“社会多元协同配合”模式的转变,拓宽青年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渠道。要充分发挥社会多元主体在抗疫志愿服务创新格局中的作用,建立抗疫志愿服务多方协商与资源整合的机制,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危机。

要注重抗疫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搭建抗疫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要努力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推动中国志愿服务网、中华志愿者协会、“云志愿”等志愿服务网络平台普及。建立全国抗疫志愿者基础信息管理和志愿者数据共享平台,逐步整合全国抗疫志愿者和志愿服务信息资源。此外,要在志愿服务平台推出疫情防控志愿者专区,提供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入驻、志愿服务记录等功能。在抗疫志愿服务网络专区,详细记录青年志愿者的特点、特长、服务意向等信息,建立抗疫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总之,要促进抗疫志愿服务网络平台规范化建设,提高抗疫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二)健全抗疫志愿服务评价与激励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评价机制,注重发掘青年一代志愿者当中的先进典型,健全抗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一方面,健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志愿服务组织负责记录志愿者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的上岗时长、工作内容、服务难度以及服务质量等,为科学评价青年志愿者提供考察依据。将抗疫志愿服务记录与志愿者培训、评价与奖励相挂钩。建立抗疫志愿服务成效评估体系,完善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指标的抗疫志愿者评价制度。加强评价结果应用,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在促进抗疫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健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抗疫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根据志愿者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服务时间与服务效果等内容,逐步建立抗疫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比如,《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就提出要建立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对志愿者给予信用激励。二是推出抗疫志愿者激励措施。如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优秀志愿者可以获得医疗、文化旅游、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三是评选抗疫志愿者先进典型。要在青年抗疫志愿服务者中及时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抗疫志愿服务事迹。例如,共青团西安市委举办了青年抗疫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西安航天基地5个集体荣获‘抗疫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5名志愿者荣获‘西安青年抗疫优秀志愿者’称号”[23]。树立抗疫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先进典型,激发社会成员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广泛建立抗疫志愿服务表彰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抗疫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抗疫志愿服务法规保障,推进志愿服务法治化发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具有紧急性、风险性等特征,志愿服务的高效运行需要法律法规保障。然而,青年志愿者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过程中,面临着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的状况。志愿服务立法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激发公众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主动性,能够起到规范抗疫志愿服务行业的作用。

要加快国家层面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形成法治保障,以更好地应对疫情防控风险。一方面,要完善抗疫志愿服务既有法规条文,改进其不足之处。补充相关政策中对抗疫志愿者开展岗前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保障志愿者生命健康权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从志愿服务工作地方立法中汲取经验。比如,武汉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依靠早已施行的《武汉市志愿服务条例》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工作,体现了法律保障机制在抗疫志愿服务过程中发挥的引导作用。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志愿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志愿服务组织的职责、志愿服务项目、保障与激励等内容,为国家立法提供了借鉴。总之,要推进抗疫志愿服务立法进程,鼓励抗疫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

(四)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

青年一代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是践行伟大抗疫精神的体现。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疫情时代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以更好地在青年群体中形成热心公益的浓厚文化氛围。青年一代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发扬了“互助、友爱、团结、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体现了青年志愿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青年抗疫志愿者弘扬了伟大抗疫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两种精神的内核具有相似成分,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体现了奉献精神、珍爱生命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要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加大对抗疫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广泛宣传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在宣传方式上,要通过国家主流媒体的传播,扩大抗疫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同时还要利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平台,推广抗疫志愿服务精神。在全社会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即共产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志愿服务精神为内核。加快形成崇尚志愿服务的社会道德风尚,营造人人愿为、人人能为、时时可为的抗疫志愿服务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全球要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青年一代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目前,不断促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规范化、法治化和可持续发展是这方面工作的主要方向。为此,要进一步畅通志愿者参与抗疫志愿服务渠道,建立合理的抗疫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抗疫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力发扬青年群体的志愿精神。

猜你喜欢

抗击抗疫志愿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我志愿……
团结抗疫
抗击疫情 我们在一起
齐心人定胜天
——为团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而作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