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认同

2022-02-27胡献忠

青年发展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抗疫身份防控

胡献忠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任何时代都需要赖以支撑社会运行的主流文化和时代精神,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创造主流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参与者。而每一个群体尤其是新生群体只有当其所展现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充分交融乃至相互依存时,其社会身份才可能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社会场景中,抗疫精神无疑是构成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90 后”“00后”青年恰恰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成人社会和大众舆论的广泛认同。作为创造抗疫精神的重要参与者,新时代青年“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的答卷”[1]。研究抗疫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认同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青年参与创造伟大的抗疫精神,自证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抗疫一线的主力军

从代际变迁来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身份,又因特定时代而异,因特定环境而异。青年总是在理想和现实的撞击下不断成长成熟的,在青年个体的多重身份中,社会身份的自认和他认无疑是其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就现实情况而言,往往会有一些成年人用固化的标准对年轻一代的特征作表面化、标签化的解读。比如,有人认为“90后”是自私的、狭隘的、张扬的一代,甚至是问题百出、非主流的一代。更有人把“00后”贬义地称为“蛋蛋后”,对出生在21世纪的新新人类的合作意识、辨别能力、心理状况、抗挫精神作出低于实际的评价。对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产生认知偏差,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复杂原因,但要改变这种认知误区,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年轻一代的“自证”,即通过自身实际行动集体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表现出社会所期望的群体性特征。2020年初以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一个自证身份和价值的重要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于2020年春节期间的武汉,由于对病毒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危害性与杀伤力还没有做到完全了解,因此最初的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是凶险的。但紧急救援任务下达到相关单位后,广大医护人员担当起了应有的责任,没有人退缩。尤其青年医护人员的坚毅行动,超乎外界既往的评价和想象。在驰援湖北“最美逆行者”中,医疗护士占总人数的68%,他(她)们大多是90 后,还有一部分是00 后。很多容貌秀气的小护士理了短发,甚至剃光了头,在岗位上一守就是几十天。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广东医疗队95后女护士何丽娜奔走于重症病区,立下铮铮誓言:“如果死在武汉,请把骨灰无菌化洒入长江,让我飘回家乡……”在武汉中医医院的放射科,一群“90后”医师坚守40多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上百人的CT检查。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被征用为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康复者的集中观察点,湖北大学青年志愿者在第一时间进驻。在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里,“90 后”占到75%以上,大多是业务骨干;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90后”达1456人;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护理人员,“90后”有1477人,还有500多名“90后”医生和药师。他(她)们坚守一线,救死扶伤,直面危难,义无反顾。这些白衣天使中的青年梯队,在履行医护天职的过程中,闪耀出最可贵的青春律动和人性光辉。一些大众媒体曾感慨道:“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社会身份特征的形成来源于传统与现实。众所周知,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学雷锋到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青年一直保有扶弱济难的良好声誉。在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发出不到12小时,就有超过7000人报名参加;随后,武汉共青团从报名者中筛选招募青年志愿者2.1万多名,按照生活所处区域,以就近就便方式,分别参与医疗救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援助、宣传引导、关爱帮扶、交通运输、环境治理、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在上海,团组织迅速动员2.6 万名青年志愿者,累计上岗志愿者超过5.4 万人次。在广州,超过4万名青年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在河南,共有2.5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各地疫情防控队伍。还有TFBOYS组合团粉先后分两批向湖北随州捐赠23.2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这些“90后”“00后”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疫霾密布的天空带来了人性关爱的丝丝暖光。

青年与国家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疫情突如其来且气势汹汹,广大青年并没有被吓倒,没有丧失战胜疫情的信心。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娱乐活动成为“奢望”,青年人没有抱怨,而是充分理解并积极行动。当国家需要、人民需要时,青年们同父辈兄辈一起,勇敢地冲锋在第一线。广大青年怀抱炽热的家国情怀,以科学理性的行动,将个体成长融入国家行动之中,在生死考验的特殊环境中体悟人生、触摸社会、感知国家,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再造和文明进步。在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不管你乐不乐意、认不认同,新旧的更替、文明的传承、事业的延续总是由青年族群来完成的。每一代青年各有独特的生存成长环境,从而形成独特的青年代际特征。社会上多数人的认知常常有其惯性思维,对一代青年的成长总有一个认识过程。从“跟着感觉走”的“80后”,再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90后”,快速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他们身上折射出别样的文化。熟悉他们张扬个性一面的成年人,突然看到他们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顿觉他们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正如10 多年前汶川抗震救灾改变了社会对“80 后”的看法一样,今天的抗击疫情也将改变社会对“90 后”的评价。尽管“未婚、未育、父母健康,家无负担”是每代青年群体所共有的社会特征之一,但当它作为一种慷慨赴国难的充分理由时,就说明这一代青年已经彻底完成其社会化进程了。

广大青年以整体性聚合成为攻坚克难的突击力量,参与创造伟大的抗疫精神。2020 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抗疫精神背后蕴含着深层的政治逻辑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重大危机面前,对待生命的态度是检验一个政党和社会的道德良知和价值取向的标准。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计成本,不计得失”的原则下,对每个生命都给予平等对待的态度和全力以赴的救治。疫情阻击战再次体现了传统举国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家国情怀正是实现举国同心最根本的精神底色。这场健康与病毒的较量是一场生死大搏斗,彰显出来的既是一种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使命精神,又是一种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勇往直前的民族品格。从对疫情的科学判定,到抗疫的科学决策,再到科学防治,是一种政治智慧和政治担当。中国秉持“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理念,把人类健康共同体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相关国家提供防疫物品,分享防疫经验。

二、抗疫行动成为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被成人世界广泛接纳与认同的重要分水岭

社会身份的核心在于社会成员对国家、民族的整体性认知,在于大局观念、集体主义、社会责任的体现,以及面临的时机、场景和持续程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场景中,青春担当的故事仍在继续。2022年上半年,上海本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的特点,这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的一次考验。自3月起,共青团徐汇区委带领全区团员青年向战而行,以临时团支部、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形式让团旗始终飘扬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战疫中,通过社会化动员、塔群式发布,火速集结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全力投身核酸采样、溯源流调、样本转运、特殊药品代配送、方舱云授课等志愿岗位,大量在地青年化身社区楼组长、保供“团长”、互助队队长,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接续力量、传递信心。6月17日,由上海普陀区机关、教育、公安、卫生、税务等大口单位组织动员的区级常态化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率先成立,共招募青年志愿者576人。普陀区全区10个街镇团工委通过组织动员和社会化招募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10 支街道、镇常态化疫情防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人员,共计305人,并于6月18日上岗服务全区全员核酸筛查工作,覆盖219个居委会,累计服务23.03万人次。同时,“青春普陀”微信平台开设了“青年志愿者充电站”专栏,6月18日,对第一批上岗的青年志愿者进行线上防疫知识培训,切实提升志愿者自我防护和服务能力。6月28 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发出《倡仪书》,呼吁暑期留校、返家大学生团员青年们“行动起来,立足校园和社区,积极主动、规范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助力筑牢校园、社区防疫屏障”。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随着抗疫斗争不断深入和阶段性成果的取得,各地新闻媒体对抗疫过程中的情况介绍、感人故事报道的越来越多。社会公众对“90后”“00后”青年在这场非同寻常的斗争中的表现了解得也越来越多。往日的无端挑剔少了,热情的鼓励称赞多了。以青年为主体的基层防疫一线人员有了两个形象而有趣的名字,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叫“大白”,穿着蓝色防护服的抗疫志愿者叫“小蓝”。2022年5月,在互联网上搜索“大白和小蓝”就有10万条以上链接信息,普遍是支持点赞的声音。在抖音上经常可以刷到“大白跳舞视频”“大白爬窗喊弟弟做核酸”“大白自编防疫手势”等一系列可爱瞬间,这些防疫一线青年的自信举动彻底颠覆了以往社会对“90后”“00后”的误解。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深知肩上之重任,从“召必来来必战”,到“我年轻我报名我先上”,一句句铮铮誓言饱含着青年人的决心和信念,他们在困难险境面前,逆行而上,挺身而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承担着家国责任,防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白皮书在首先肯定“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之后,给出“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定位。这是向全世界宣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社会身份和地位作用的高度认同。在《新时代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一章的《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一节中特别写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32 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重大贡献。援鄂医疗队2.86 万名护士中,‘80 后’‘90 后’占90%。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占总数达60%的青年建设者组建13支青年突击队,靠钢铁般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拼搏在前、奉献在前,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建设奇迹,用事实证明中国青年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3]这一大段论述,足以证明抗疫行动成为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被成人世界广泛接纳与认同的重要分水岭。

三、伟大抗疫精神多层面塑造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推动青年群体加快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代大潮

伟大的行动催生伟大的精神。抗疫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当代篇章中的重要一支,感染着社会民众的内心良知,续写着英雄主义、理性主义的壮阔史诗。广大青年的抗疫行动为创造抗疫精神做出积极贡献,反过来,抗疫精神又能够从多个层面激励更多青年融入人民群众火热的抗疫实践,乃至通过各自工作岗位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代大潮之中。

第一,抗疫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青年对生命价值的感悟。“90后”“00后”青年出生成长于承平年代,是物质上的“丰裕一代”,对生活的安好、生命的活力视为当然。新冠肺炎疫情从大中城市到城镇乡村,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为全社会反思健康意义和生命价值提供了契机。党和国家提出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逆行”的医务人员与死神斗争救治患者,任劳任怨的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走访摸排查。一个个感人事迹彰显着“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使普通青年有机会深度体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之不易,思度生命存在之于社会的价值。而且,普通青年通过所见所闻,感同身受,他们从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这些“健康保护神”的行为中体察到为生命护航的意义而自愿成为其中一员。生命只有一次,无比珍贵。只有拥有了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呈现出它的无限希望与生机,人们尤其青年人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美丽。也只有用平等的眼光看待生命,用敬畏的心灵对待生命,人类才会获得精神上的涅槃。

第二,抗疫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新时代青年的制度自信。在世纪疫情面前,中国凭借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可以形象地称为“全国一盘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是否能够集中国家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风险挑战至关重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一统国家,尽管曾经出现王朝纷争、群雄并立的局面,但“一统江山”是几乎所有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永恒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一盘棋”的理念来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政治实践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大势,进一步使之制度化、组织化、规范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之一。新冠疫情防控就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响应,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作为,各类组织心向一处,充分发挥了抗疫斗争的合力效果。全国人民以最快速度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抗“疫”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是参战者,也是最终的受益者。事实胜于雄辩。新时代青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必将在对抗疫精神的进一步领悟中持续得到加强。

第三,抗疫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年的英雄主义气概。“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率先响应,慨而应战,既有出于职业精神的道义,更有英雄主义的感召。同样,成千上万的防疫志愿者既有人道主义的情怀,更有英雄主义理念的驱使。尽管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想着当英雄,但危难关头能够顶得住、扛得下、打得赢,就不是一般的职业精神和普通的人道主义所能解释得了的。辽宁大连援助武汉雷神山医院的90后护士刘颖超在抗击疫情的空隙写道:“国难当头命何惜,满腔热血抛头去。否极泰来终有日,山河无恙话荆棘。”这一刻,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的英雄气,不仅重新定义了自己,也彻底洗礼了自己。90 后异地双警夫妻冯代迪和孟思雨迎难而上,义无反顾投入抗疫一线,留下“君在秦岭,我居渭水;疫情不散,我们不见”的最美情书。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基因,一直流贯和奔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血脉之中。英雄主义的价值内核具有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是提振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2020年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与往年最大的区别,就是33名抗疫一线英雄入选。时代需要楷模,英雄需要致敬。抗疫精神将唤起更多青年植根于心中的英雄情结,面对艰难险阻毫不畏惧,在披荆斩棘中开辟新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

第四,抗疫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引导新时代青年崇尚科学的理性思维。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科学。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和时间的竞速。面对新型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政府把尊重科学的精神贯穿于防控疫情的全方位全过程。比如,利用北斗系统助力十几天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从“四早”“四集中”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从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支撑各类新型防疫措施。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实施科学举措,展现了中国人民崇尚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务实精神。现代社会必然是理性的、科学的。广大青年在危难之中坚持科学第一,从自身良好习惯做起,不传谣、不信谣。越来越多的青年摆脱自然人的羁绊,以负责任的社会人规范自己的言行,诚实守信,涵养德行。还有不少青年网民发起“网络抗疫战”,他们在线发布救援信息,联系采购渠道,募集医疗物资。作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90后”“00后”青年需要坚持崇尚科学的价值理念,不断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理性力量。

第五,抗疫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青年的国际意识。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疫情防控病毒没有国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之际,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疫情防控斗争中义不容辞地承担大国责任,以“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为全人类健康福祉做出了新的贡献。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全球交融合作的进步史。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形象,越来越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第71届联大主席汤姆森表示,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青年将以“平视天下”的自信,进一步同世界各国青年携手共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穿越危机: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认同建构的基本向度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体往往具有多重的身份,社会身份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环境所赋予的群体性特性。当某一个体承担某种社会角色时,社会大众会期待这一个体能按照现行社会道德价值观和通行规则按一定方式去扮演这种角色,助推其社会身份的实现。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遭遇身份认同的危机,研究一代青年的社会身份认同获取机理,或者说社会大众对青年社会身份的认同机理,起码有三个基本向度:一是并喻文化乃至后喻文化情境对青年社会身份认同的影响,二是重大事件尤其是灾难和危机对青年社会身份认同的影响,三是青年社会身份认同与现代人格的铸造的关系。

从米德的代沟理论来看,在并喻文化的情境中,青年一代所经历的一切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辈、祖辈。长辈们无法向青年人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生活模式,青年一代必须根据自己切身的经历创造全新的生活模式。在后喻文化的情境中,长辈们由于自身的限制,不如晚辈更能较快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长辈们反过来要向晚辈学习,后喻文化的发展将依赖两代人之间持续不断的对话。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讲,新生活的创造并非与过去完全割裂,青年个体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实际上是对社会文化、精神的认同,而社会大众对青年社会身份的认同实质上是对继承发展规律的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4]青年的先赋角色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而青年的自致身份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身份。自致身份的实现是青年社会化的必要环节,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从而坚定去实现社会角色的功能。当代伟大的抗疫精神正以其道德示范价值、理想教育价值、思想统领价值,引领新时代青年怀抱梦想而又脚踏实地,激励他们敢想敢为而又善作善成,赢得更广泛社会层面的认可认同。

恩格斯在给俄国友人的信中曾写道:“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5]这种历史的进步包括青年一代的成长成熟。灾难和危机环境下的成长是一种非常规型的成长,恰恰是在这种非常规场景中,青年一代展示的真本色,他们在仓促的时空中急促应对,多数人的选择是义不容辞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扮演相应的社会角色。面临较长时间的疫情挑战,社会的焦虑与期待可想而知。包括青年医护人员在内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而上,识大体,顾大局,与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新时代青年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越深刻,内部凝聚越紧密。“90后”“00后”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展示出人道、博爱、奉献的宽广胸襟。青年群体参与灾难与危机的应对,能够获取比平时更多的考验和历练机会,从而加速了其社会化进程,也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去扮演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角色,比较融洽地和成年人相处并合作共事。

以各种形式参与新冠疫情防控的过程,是新时代青年集体获取社会身份认同的过程,也是“90后”“00后”现代人格铸造的过程。后面的两个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与其他年龄段的社会群体相比,青年族群所呈现的思维与行为与现代化特质最为接近。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终极载体,其力量取决于公民的忠诚度与实力。因此,现代意识首先是角色认同,认同国家、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具体时空中勇敢地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乃至牺牲个人的部分自由和财产。按照韦伯的理性主义理论,社会成员在做出行动选择之前,首先明确意识到行动的目的,把所追求的具体目标做价值上的排列,并根据价值的大小对他们进行比较,预测并计算后果来权衡行动的必要性,考虑目的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目的选择手段,即以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为选择标准。这种理论的适用性是有局限的,只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才会如此选择。当代中国的抗疫行动是非常态社会状况产生的,恰恰由于超乎一般、不同寻常的行动,对于普通民众、普通青年产生了触及灵魂的震撼。在党和政府的强大动员下,新时代青年对国家、民族的整体形象有了加速认知,忠诚度被具体化,担当意识被激发,青春的能动力被点燃。现代人格具体特征如掌握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开放理性的视野、注重知识更新、开发人的潜能、为社会贡献才智、勇于改革创新竞争等等,这些原本就与“90后”“00后”基本特征相契合的要素,都在这一过程中加速升华,并为主流社会所接纳。

猜你喜欢

抗疫身份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