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教学:“双减”背景下的育人变革新方式*
2022-02-27江伟明
江伟明
随着“双减”的深入推进,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厌学心理滋生、学习动力不足等教学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亟须破解。这些老大难问题的根源,还在于学校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情趣教学”是在持续十余年课题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一种教学主张,通过重构课堂教学方式,试图为破解教学难题、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思路。
一、情趣教学的实践研究缘起
学科教学一直存在着长期未能破解的老大难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现象。
现象一:厌学情绪。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感到学习苦、负担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可以看出当下以知识学习、训练考试为主的学科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的兴趣、热情没了,对学习的喜爱之心、热爱之情更无从谈起。说明现行学科教学,对学生兴趣、情感的重视不够、培养不足。
现象二:高分低能。从小学到高中,诸如语数外等学科教学周期长、花时多,大多数学生虽能考得好成绩,但并没有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了老师不会学,老师没布置不主动学,诸如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比较欠缺,甚至普遍存在怕说怕写问题。说明现行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达标、不全面。
现象三:素养缺失。尽管从小学到高中经过12 年学习,但许多学生还是存在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较差、人文情感缺失、精神颓废无聊、理想志向不立等问题。说明日常学科教学随意性大、方式单一、系统性不强,致使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出现偏差,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等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培育。
上述问题引发我们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持续保持?我们从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求出发,进行了以激发学习动力为宗旨的“情趣教学”实践研究。
二、情趣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情趣教学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情趣既可分开理解为“情”和“趣”,又可整体理解为趣味情致。“情”指向情绪、情感等,“趣”指向兴趣、志趣等。情趣是激发学习潜能的内驱力,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催化素,是协调教学关系的黏合剂,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快乐源。
所谓“情趣教学”,就是以培养兴趣和情感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根本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就是要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和情感等学习发展的动力为主要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掘师生、文本、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等诸情趣因素,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生成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热情,掌握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情趣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趣启智,以情润心,以情趣调和教学诸要素关系,为学生过上幸福完整的学习生活奠定爱学、会学、乐学的坚实基础。与“双减”背景下学校落实减负降压、提质增效的育人方式变革相契合,又与新颁布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相一致。
(二)情趣教学的特征
1.情趣教学顺应儿童的灵动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灵动的,学科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和呵护这种灵动天性,才能真正遵循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然而课堂教学中的情形大多是教师表情严肃、要求严格,学生正襟危坐、紧张认真,学生的天性被束缚,创造的灵性被压制。我们提出的情趣教学,正是基于儿童的灵动天性,以教师的大爱情怀、民主心态,将儿童的活泼、好动、爱玩作为教学的起点,将枯燥单调的教学变成自由、轻松、愉悦的活动,让学生的求知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2.情趣教学注重兴趣驱动的探究发现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这是自我汲取、消化、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探究欲望、兴趣来提供动力保障[1]。儿童好奇心强,爱追根究底,应鼓励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去观察与发现,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与实践。情趣教学就是要摒弃讲解灌输的教学方式,强调时时处处、想方设法来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学科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趣味资源,只要我们教师愿意和善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情趣教学课堂就会生发出无穷的创造火花。
3.情趣教学是充满情感的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应是充满情感的活动过程。课程是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联系作者和读者最主要的纽带也是情感。实施情趣教学,就是让课程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激情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师生间形成民主和谐的心理场。
4.情趣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的本质是发展思维力,如何架起教材与思维之间的桥梁,就需要创设情境。实施情趣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地创生情境,以“思”为内核,以“境”为媒介,由“情趣”作纽带,以境生发情,以情带动思,让学生在形象的感知中形成问题思维链,在积极的体验中发展思维力,使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情意相投、情景交融、情思互动。
三、情趣教学的实施方略
(一)营造向往学习的强大磁场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是八头牛也拉不回;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高涨的热情,就有使不完的劲。对于学习而言也是如此。情趣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朴素思想,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实施情趣教学,首先要营造吸引学生持续向往学习的强大磁场。教师的教从知识讲解变为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情趣教学的核心所在。在情趣教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情,可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来激趣导入,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在课中组织开展猜谜、接龙、联想、角色表演等趣味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可以在课尾提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新问题、新命题、新发现,让学生延趣拓展,感到学习意犹未尽、余味无穷。
(二)传授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现实教学中,教师以教知识为主,全面系统地教学习方法的很少。教学应是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而能够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2],情趣教学正是基于此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注重全面系统的学习方法指导,是情趣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特点及单元要求,梳理分析、归纳总结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基本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运用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初始阶段强调“一课一得”,中期阶段逐步过渡到“一课多得”。这里的“得”,主要是悟得方法、习得方法。后期阶段,强调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情趣教学课堂持续的学习方法传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教会合作助学的协同路径
合作学习是现行班级授课制下推动学生高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接受式学习的弊端,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表现的机会。然而现实教学中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表面热闹、缺乏深度思考和交流的弊端。情趣教学强调学习共研体建设,突出相互启发、激励探究、主动协同、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价值导向,通过真实有效、生动有趣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独自学”为“共同学”。这是情趣教学的合力所在。情趣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强调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如:如何梳理、分析问题,如何发散思维、破解问题,如何讨论交流,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不同意见,如何展开辩论等。情趣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强调教会学生组建学习共研体并参与共研体活动的方法,比如:共研体内如何明确分工,如何归纳总结,如何点评他人表达,如何相互补充完善等。情趣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当回小老师、争做小主人”的心理,营造积极踊跃的合作学习氛围,带动人人互动、个个互助的群体学习,发挥良好的群体效应,每个学生在参与合作中质疑问难、激活思维、集思广益、独抒己见,充分体验学习的愉悦,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动力。
(四)点燃“展示学习”的研讨热情
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欲望,儿童少年表现得更为强烈。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将其放大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展示学习,简称“展学”。作为情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展学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过程和发现通过口述、演示、表演等方式呈现出来,并提出未解疑难问题,由教师引导研讨交流、质疑问难、归纳提炼的教学方式。展学环节可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汇报对新知的理解认知,二是提出困惑未解之处,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四是归纳总结、概括提炼学习心得。展示学习释放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五)创生“巩固练学”的作业妙趣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单调的作业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身心疲劳和厌倦情绪,从而使大脑皮层由兴奋转入抑制,会降低复习的效果。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巩固学习,情趣教学的巩固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变化有趣,强调遵循科学的认知和记忆规律。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可采取填空、选择、问答、改错等各种题型,运用归类、制表、画图、自制思维导图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可围绕所学内容设计课外生活应用和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学会记观察笔记,写调查报告;可设计综合性创意类动手实践作业,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等,引导学生把实践过程和发现、想法写下来;可围绕所学课文设计拓展延伸阅读的作业、收集梳理整理相关资料的作业。通过为学生提供巩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复习作业的妙趣,逐步发展起综合的学习运用能力,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传导“友情评学”的激励动能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一言堂式评价导致学生顾虑重重、思维活跃不起来。为此,情趣教学中的友情评学,变教师单向评价、一元评价为学生众向评价、多元评价,强调评价的激励效应,强调学生的总结反思,一课一得、一课多得,每课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友情评学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从方法上进行总结归纳,发表或记录自己的学习所得;二是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学会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在自评中学会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三是学生互评,通过组内和班内互评,看到同学的长处和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在评学的过程中师生要体现友善和真情,让评学促进个体和同伴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在成功的喜悦中进一步激励起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