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套曲之《火
——彩衣姑娘》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2022-02-27彭艺芳邓溯源
彭艺芳 邓溯源
《如来梦》是作曲家刘文金先生根据《袍修罗兰》所创作的二胡套曲,其中包含了八首相互独立且风格各异的乐曲。《火——彩衣姑娘》是套曲中的第三首,作品运用了印度的音乐元素,以“火”为主题,并将其拟化为“彩衣姑娘”这一形象。本文从自身实际演奏经验出发,对作品四个部分的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对演奏技法进行研究与诠释。
《火——彩衣姑娘》是一首♭B大调的乐曲,曲式结构中西结合,不仅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也能按照我国传统作曲结构分为行板、散板、柔板、快板、散板五个部分[1]。
一、行板
在《火——彩衣姑娘》中,级进与模进的运用十分广泛,乐曲一开始的第1—3小节便由一串级进下行的音阶引出了主题,并随着下行逐渐变强。在开头的演奏中起音要自然放松,运弓应当像呼吸一样,从而表现出声音从天上飘来的感觉。随后,第5—7小节由连续16分音符组成并模进下行,这时注意使颤音跟连弓的声音清晰且颗粒感十足,左手三指在两次甩音时由慢渐快地滑下去,声音流畅且扎实。模进的手法在行板的其他部分也有所体现,第25—29小节以一小节为单位模进上行,且力度逐渐加强,将乐曲的气势再一次推向高潮。
大跳滑音是印度音乐的一大显著特征,而这点在乐曲中同样有所体现。第39—40小节运用了八度大跳滑音,并伴随着附点节奏型所带来的动感,使得彩衣姑娘那妙曼柔美的身姿更形象地展现出来。重复手法的运用使得旋律如同蓄势待发一般,为后续旋律与情绪的进一步推进做准备。
第54—57小节的八度大跳不再使用滑音,而是改为使用泛音,随着速度的渐慢,音乐变得空灵缥缈起来,仿佛一幅睡莲静卧于幽谷的场景逐渐呈现在眼前。行板以最后的长泛音收尾,音乐逐渐彻底安静下来。
二、散板
这一部分是散板,同时也是《火——彩衣姑娘》的华彩段。这一乐段没有使用小节线,也没有使用伴奏,用来分隔乐句与情绪的只有休止符[2]。开头由♭B调转至G调,由一段连续的拨弦展开,这段拨弦先渐快后渐慢,从无到有随后又从有到无,拨弦从右手开始,最后以左手拨弦为结束,如同幽谷回响一般拉开了这段散板的序幕。没有小节线跟伴奏意味着演奏者拥有非常自由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十分考验演奏者对于情绪的把握,在每一句的演奏中都要让运弓拥有充分呼吸的感觉。尽管节奏散但是情感不能散,由休止符划分出来的一句句如同彩衣姑娘同醉客伏泥的一问一答,而演奏者的自由演奏并不是彻底地随心所欲,而是为了表达这一意境,是具有目的性的自由。在乐句合理演奏的基础上,句与句之间的气口也需要合理地规划,过短的气口会使情绪滋生急躁,而过长的气口则会让意境产生割裂。同时也需要把握住节奏的逻辑关系,即使是自由的节奏也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演奏,依然需要做出长音与短音的对比,突出附点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型。
散板部分的每一乐句的强度都先通过由弱渐强来展开,速度由慢到快,而末尾处则都由强渐弱归于宁静,速度由快到慢。在《火——彩衣姑娘》的散板中,三连音的运用非常多,同时还使用了五连音、六连音以及七连音。三连音部分在演奏时速度较慢,表现柔美,五连音、六连音和七连音部分速度较快,体现了浓郁的热情,辅以小二度音程、滑音以及上波音的大量运用,也让这一乐段充满了异域风情[3]。
三、柔板
这一乐段的调性依然是G调,第59—60小节作为过渡部分以属音开始,通过三个八度的连续上下来回完成从散板到柔板的过渡,加上全程泛音的运用,把意境转为优雅细腻。作为承上启下的两个小节,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演奏时首先要自然地将情绪切换过来,泛音的演奏须轻柔且清晰,左手按弦轻巧,换把位按弦时音必须一步到位,保证音准且不能出现滑音痕迹。右手起弓要体会从无到有的感觉,不可以有音头,换弓同样要不留痕迹,信手拈来,声音要达到轻而不虚、缓而不拖、亮而不噪、稳而不僵的效果。
柔板的前半部分旋律优美,十分抒情,第61小节开始节拍先转为5/4拍,旋律逐渐上行,到最高处后转为长音,在演奏这一长音时不仅要自然地轻柔地完成二度滑音,还要把握好迟到揉弦的运用,前两拍进行平稳的演奏,在第三拍开始时再开始揉弦,并同时由弱渐强,使旋律舒展开,仿佛彩衣姑娘踱着动人的舞步逐渐靠近。第63小节开始转回4/4拍,并运用了一问一答式的对比,第64小节是第63小节的重复,第66小节则是对第65小节的材料进行了扩充和加花,这种对比进一步推动了旋律。第65—66小节运用了前倚音的手法,模仿鸟儿明亮婉转的声音,如同鸟儿也陶醉在舞蹈之中,随着舞蹈轻巧地歌唱,为了表现这一意境,同时也为了与后面的旋律的发展做出充分的对比,左手在演奏前倚音时的二三指按弦要充满弹性,右手运弓要用到轻轻的顿弓,避免音乐变得沉闷拖沓,应当使声音更加活泼。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所构成的轻巧旋律结束后,转入以三十二分音符为主的第67—68小节,连续三十二分音符以八个音符为一弓进行连弓演奏,这就要求右手运弓时要规划好弓子的分配,注意运弓速度的稳定,换弓痕迹必须尽可能地小,要让这几次连弓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只用一弓就完成了一样。左手的按弦则是这段演奏的难点,即使是连贯的旋律,也必须将全部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奏清楚,而失去了右手的快弓配合后,让音色足够清晰且具有颗粒感的重任则全落在了左手上,左手必须随着音符变化灵活地换指按弦,换把时也需要准确且迅速。
经过前面几小节的过渡,第71小节开始进入柔板的后半部分,这一部分是一段短暂的高潮,旋律刚劲有力,把彩衣姑娘那不同于之前的坚毅一面展现出来,使彩衣姑娘的形象更加立体,也使音乐的内容更加饱满。第71—72小节乐句进行连续的重复,第73—74小节以大三度模进的音程同样进行重复,但力度有所区别。在这一部分的开始处以连续三次外弦回弓起音,音头需要拥有足够的爆发力,将声音完全释放,回弓的过程则要干净利落,不能发出蹭到内弦的杂音,第三次回弓收弓需短促,不可拖泥带水,外弦演奏的部分力度强起强收。模进后用内弦回弓开始,力度转为弱起弱收,但整体的音乐感觉依然是坚毅果敢的,弱的同时声音要扎实坚定。第75—78小节旋律再次转为柔情,连续的附点节奏型使音乐更具舞蹈性,与之前的坚毅再次形成对比,同时为后续快板的下一次高潮做铺垫,如此的旋律变化使音乐更加引人入胜。
四、快板
乐曲于第79小节来到快板,调性回归至♭B大调,全部由三十二分音符组成,节奏紧凑且十分统一。
与之前柔板出现的连续三十二分音符不同的是,快板运用了半音阶上下行,印度音乐元素更多地融入其中,线性的旋律跌宕起伏,如同彩衣姑娘挥洒着忽明忽暗的烈火,伴随着她的舞步在山谷里燃烧。这一部分的难点同样在于左手技巧部分,不仅需要完成连续的上下换把,半音阶的按弦也需要更加精密的处理,比起柔板炫技性更上了一层,演奏上的难度也因此增加了许多,在按弦时首先要将每一个音都按准按实,并且在一个音按完后要迅速换指。右手则要配合好左手做好强弱变化,让声音像行云流水一样释放出来。
五、散板
随着快板最后速度变慢,转到八分音符上,烈火变成了火苗,在幽幽的闪烁之中,彩衣姑娘的舞步放缓,乐曲也来到了最后的散板部分。这一部分是乐曲的尾声,与第二部分的散板一样,尾声同样没有小节线划分,但与一问一答的第二部分不同,尾声对第一部分行板的再现,连续运用了行板的主题材料,每一句都以角音作为乐句的开始与结束,并且不同的形式对行板的主题材料进行加花处理。第一个乐句由慢渐快再渐慢,连续模进下行最后落在长音上,第二乐句则是在低八度的位置上对第一乐句的重复,这两个乐句的力度较弱,一句飘渺,一句低沉,仿佛火苗仍在坚持燃烧但已能窥见其将要熄灭,姑娘的舞姿稍稍扬起却还是慢了下来。但是很快第三乐句又重新强烈起来,连续的回弓强起,音头猛烈地迸发出来,速度逐渐推向最高点,伴随着连续的音型重复把情绪再度推了上来,第四乐句对第三乐句高八度位置的重复进一步把音乐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就像那黑暗幽谷的睡莲终于在彩衣姑娘所舞出的火焰唤醒,再度绽放出了圣洁的光辉。整个乐曲的最后一个乐句先以连续级进上行两次的三连音开始,分为三次回弓完成,随后又以滑音进行连续半音阶上行两次,速度逐渐放缓,力度也降至谷底,紧接着变为连续两次八度大跳上行,演奏的方式又变成了泛音,力度在前两个音推进时渐强,第三个音又由强转弱,作曲技法与演奏手法多次鲜明的对比使意境更为神秘,使情绪完全绷紧,最后四个快速强音的瞬间爆发将情绪彻底释放出来,伴随着最后一个音强有力的收尾,乐曲在一片震撼中戛然而止。在演奏尾声部分时,演奏者需要对尾声所用到的各种演奏技法和情感的对比拥有足够的理解,前两句连续的二度滑音应当同时声音清晰自然,第三四乐句以及结尾的强收则要拥有足够的爆发力和颗粒感,同时保持运弓开阔,声音强但不紧绷,这样才能实现让整个乐曲就此完美地结束。
结语
刘文金先生勇于开创、敢于人先的创作精神是新一代音乐人的楷模, 他对我国二胡音乐的贡献不只在于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还有对于传统民族音乐求新求变的追求和探索[4]。在《火——彩衣姑娘》的创作上,与平时人们对火这一元素的固有印象不同,刘文金先生将火描绘成彩衣姑娘,赋予了火一般的热情却不失温柔、坚强且美丽善良的形象。在演奏方面,《火——彩衣姑娘》是一首难度较高的作品,演奏者要在平时就注重花时间沉下心来进行慢长弓练习、活指练习以及两手配合练习以提高自身的基本功,这样才能打好基础。在练习这首作品时,还可以通过反复聆听并对比各个演奏家的二度创作,体验他们对乐曲诠释的异同点,加深自己的理解,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加强细节上的处理,才能让乐曲的魅力进一步展现出来。
注释:
[1]赵晓璐:《二胡曲〈火——彩衣姑娘〉的结构塑造与色彩体现》,《艺术教育》2014年第9期,第96页。
[2]何皎:《如是醉客千年梦 唯有彩衣引伏泥二胡独奏曲〈火——彩衣姑娘〉的作曲技术解析与舞台演奏审美体验》,《音乐创作》2017年第10期,第99-100页。
[3]杨美嫒、张凝:《〈火——彩衣姑娘〉的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当代音乐》2021年第4期,第127-129页。
[4]张明:《谈刘文金二胡音乐创作特点及对二胡发展的贡献》,《音乐生活》2017年第6期,第74—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