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意”之笔点亮瓯江山水诗路

2022-02-27莲都区发展和改革局

浙江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诗路写意莲都区

文 / 莲都区发展和改革局

莲都区立足文化特色,深挖文化内涵,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保护与传承、擦亮诗路文化品牌,不断提亮诗路文化带建设莲都色彩

丽水莲都区,是千年处州府治所在地。在这里,诗画山水与千年文脉相生相融,成为诗路文化带建设的重要依托。作为瓯江山水诗路的重要节点,莲都区近年来立足文化特色,深挖文化内涵,持之以恒地推进文化保护与传承、擦亮诗路文化品牌,不断提亮诗路文化带建设莲都色彩。

“保护+传承”焕活诗路文化生命力

莲都,历来就是瓯江山水诗路上的一颗明珠,因其形如莲瓣而得名。文化,是这里最亮眼的资源。近年来,莲都区以保护、修复为抓手,以传承、活化为动力,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化基因解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不断焕活诗路文化生命力。

文化遗产保护有实效。加强千年古堰通济堰保护传承,开展通济堰水系地域文化标识资源的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国保通济堰附属建筑修缮工程,制定《“通济堰水韵文化”建设任务(2021-2025年)》,稳步推进《丽水通济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通济堰博物馆项目前期工作等,将古堰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有序推进括苍古道保护修复,完成古道修复、节点建设、绿化补植改造、配套设施建设等一期、二期工程。通过修复提升,括苍古道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经典古道”“浙江最美森林古道”“全省大花园耀眼明珠”;有序做好红色资源挖掘,谋划保护利用项目51个上报省文物局,20个革命遗址对象被列入浙西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计划书,省保浙江铁工厂旧址、区保中共丽水县委旧址于2021年1月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浙江铁工厂旧址入选丽水市浙西南革命文物金名片(革命遗址类)名单。

非遗文化传承有活力。创新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充分挖掘丽水鼓词、处州乱弹、鱼跃酿造、畲族服饰等一批非遗文化,通过创作、活动等多元手段推进非遗文化活化传承。创作国家级非遗项目——丽水鼓词《斗春晚》参加浙江省第十一届曲艺大赛,参加第四届“少年非遗说”浙江传说故事讲述大赛荣获一等奖,新编处州乱弹剧《丽阳梦》《状元桥》。推荐丽水鼓词传承人叶鹏云、太平庙会传承人樊寿康入围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项非遗项目成功申报第七批丽水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鱼跃酿造省级非遗工坊、畲族服饰省级非遗工坊2个工坊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

文化基因解码有抓手。积极开展莲都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完成20条重点文化元素的梳理工作,完成150条文化元素的普查,《莲都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报告》通过省级评审,“通济堰水韵文化”成为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制定瓯江山水诗路(莲都)文史资料收集编写方案。梳理莲都山水人文脉络,对各类馆藏资料、民间资料策划编写莲都山水诗路展陈文本。

“项目+融合”彰显诗路文化新价值

文旅融合,是彰显诗路文化价值的一大重要抓手。近年来,莲都区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培育了一系列文旅融合新载体,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彰显诗路文化价值。

项目引领,打造文旅融合新载体。强化项目招引,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先后举办莲都区文旅资源项目对接大会、“我在莲都有个村”古村落招商引资推介会,“丽水之眼”南明湖商旅文化度假基地、丽水古堰画乡艺术区亲子乐园项目等3个项目参加2022年莲都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紧盯项目建设,提升诗路建设能级。瓯江山水诗路行动开展以来,共完成投资超13亿元。稳步推动古堰文化产业园、古堰画乡艺术中心、灵康杏福康旅项目、郎奇白桥康养旅游项目等一批在建项目。围绕古堰画乡、东西岩、九龙湿地等文旅爆点,谋划了画乡艺谷、丽水动物园、东西岩山地运动综合体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作为莲都区文旅融合的重要标杆,古堰画乡景区自2021年被列为浙江省级旅游景区“微改造”试点以来,围绕形态、生态、业态、文态、行态五个维度,重点改造门户形象、古堰精华等八大区块,实施涉及74个项目的“微改造”工程和16个方面1000余项问题的整改。

文旅融合,培育特色文旅新业态。深耕“旅游+文化”,以品牌效应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连续举办古堰画乡小镇艺术节、“欢乐莲城”乡村(社区)文化艺术节、“莲都100”越野赛、等品牌活动和赛事,打造了一批“有声势”的文旅品牌。引导文创产业发展,成立文创联盟,培育文创社群化发展。古堰画乡招引猫空书店、畲凤馆、有个木匠、画乡问瓷等文创业态入驻,吸引了近500名创客在此创业和生活。深耕“旅游+农业”,聚焦优势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莲丰享庄园、九龙热带水果采摘、伊人农业等休闲观光农业园让莲都区采摘游“走红”,“隐居画乡”“驻85”等一批精品民宿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全区共有农家乐、民宿492家,接待游客数311.45万人次,同比增长9.82%。深耕“旅游+工业”,提升产业能级。在工业基地中加入现代科技元素,完善服务功能配套,植入多元化休闲旅游业态。艾莱依集团不断延长产业链,开设COOL玩物馆,通过人机互动的科技,打造以访客为核心的“新式玩法”,成功创成省级“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鱼跃1919文化产业园创办鱼跃博物馆,再现酱、醋、酒等产品酿造过程,开展研学活动,实现平台二次创业。鱼跃博物馆于2022年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

“红绿融合”,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莲都区是浙西南革命精神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底色,是名副其实的“红绿融合”之地。近年来,莲都区充分盘活全区红色资源、生态资源、文化遗产资源等,重点谋划推进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北乡革命纪念馆、南乡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与当地的农业、旅游、康养等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建设了一批特色研学基地。与此同时,聚焦景区、景区镇、景区村三大创建,全方位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区175个行政村,已创成A级景区村庄97个,覆盖率达到55.4%。莲都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线路成功列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港头—堰头—河边线”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夜经济精品线。

“特色+品牌”提升诗路文化影响力

莲都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水利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油画文化、摄影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交相辉映,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近年来,莲都区以瓯江山水诗路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文创产业,以数字化手段打造诗路新载体,不断提升诗路文化品牌影响力。

数字赋能,培育特色文创产业链。古堰画乡是全国近300家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年接待写生创作人数15万人次以上。近年来,莲都区充分发挥古堰画乡在艺术写生领域的龙头带动作用,上线古堰画乡艺术品网上交易平台,吸引更多高端、优质业态入驻,进一步完善从写生创作到研学游学、教育培训、展览展示、艺术品交易、社会美育的全产业链条,努力建设“古堰画乡生态艺术文创产业示范区”,高水平推动艺术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

整合资源,提升文创平台竞争力。成立古堰画乡艺术赋能研究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签订古堰画乡全国风景油画双年展战略合作协议。与40家绘画及文创类业态投资商深度洽谈合作,国家级美协会员骆献跃、蔡志蔚,省级美协会员陶华峰、马小雁等艺术家工作室装修完成并对外开放。深入挖掘艺术写生资源,制定“画家个体在古堰画乡景区写生补贴”政策,借助举办艺术创意市集活动、艺术沙龙,打造艺术家驻留基地、青年艺术家孵化平台等方式,持续接力、久久为功,不断壮大古堰画乡创作写生基地。截至目前,已有99家绘画类企业、美术家协会、美术类团体及画家工作室入驻古堰画乡。

多措并举,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组织策划“五个百”系列活动,取得热烈反响。在全网的曝光下仅一场“百位达人播莲都”活动,就获得920万+围观、1.5亿次微博阅读量,全网综合关注度达到1.7亿人次。2022年春节期间,在莲都文旅视频号、抖音号上围绕莲都春节习俗、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独特风景等内容,发布系列宣传短视频60余个,播放量达到3000W+。“百位达人播莲都”活动全网综合关注度达到1.7亿次。利用“莲都山超”的品牌影响力,在江苏、上海山超内投放莲都文旅资源广告,进一步打响莲都文化旅游知名度。

猜你喜欢

诗路写意莲都区
奔赴“诗和远方”新征程
日出
文旅融合视角下浙江诗路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诗路历程(外四首)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莲都区柑橘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
浅析莲都区柑橘黑点病发生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