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管理与策划技能等级证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融合策略
2022-02-27胡兆欣蔡广艳
胡兆欣,蔡广艳
(1.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与旅游系,广西 桂林 541199;2.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附属崇文小学,广西 桂林 541199)
一、“1+X”证书制度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1],同年4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的矛盾。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若干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毕业的时候既能获得毕业证书(学历证书),又能获得多类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概率。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二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三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
二、课程证书融合意义与设计要求
课程证书融合是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主体,在培养“X”证的过程中,将职业技能水平证书的培养内容与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与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相一致。在考取“X”证书的过程中,将职业技能水平证书考核内容与学校教育职业课程内容一体化,做整体安排、同步学习和考试,学业成绩与职业技能水平成绩之间可互换学习成果,为国家资质框架建设奠定基础。课程证书一体化强调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寻求与有资质的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但不管是何种证书和哪一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融合设计课程证书时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1”和“X”的定位
“1”作为学历证书,是根本。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学历证书的定位应为“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这就表明学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今后进入社会所必需的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路上不断前进。“X”证书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1”的增补、加强和延伸,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就业的素质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后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X”证书可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三教改革等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二)厘清“1”与“X”之间的关系
虽然“1+X”证书制度作为评估职业院校的重要依据,但要牢记“1”是根本,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考取研学管理与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导游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是最基本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牢记学历教育是根基和本源。我们无法逆转“1”和“X”的重要性,“1”和“X”之间的关系应该定位为合作关系。有研究认为,应该建立核心素养与专业领域(工作任务)交融的新课程体系模式,使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专业领域的一项特别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特别能力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核心素养的巩固和内容的丰富。两者的合作,最终使学术教育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能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历证书可以真正与职业技能水平证书形成联系。我们的目标是在学术教育的基础上赋予学生一种责任感,但同时注意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任务,因此,在整合课程后,我们应该控制专业技术课程的整体学习时间。
(三)确定“1”与“X”的融合模式
“1”和“X”融合是证书与专业一体化,建议不同专业的课程要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融合计划,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融合。融合的方式不是刻意将一门专业课程去补充“X”证书所要求的知识或技能,而是将被考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即在微观层面将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4]。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证书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课程证书整合的有效路径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专业层面的宏观规划;选择教学重点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根据宏观规划的总体设计,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其中,专业层面的宏观规划、选择教学重点切入点和优化教学方案设计这三个方面特别重要。
(一)专业层面的宏观规划
1.确定融合的专业课程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考取的证书为研学管理与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研学管理与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首先要熟悉各个层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研学管理与策划的考评要求一一对应,规划整合路径。根据试点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研学管理与规划各级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归纳出以下可与各级考评的学习内容进行融合的课程,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政策与法规》。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统筹
以研学管理与策划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为例,现行出版的研学管理与策划初级教材包含96 个课时,分为3 个任务,43 个项目,其中涉及操作的项目31 个。技能操作计划包含四个方面,即豁免、加强、补修和转换。豁免意味着如果课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完全覆盖技能水平证书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即可不需要重复学习;加强是指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已涉及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但因研学管理与策划等级证书中规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则需在实际教学当中对比区分,予以强化;补修是指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没有覆盖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则要给予重点突出,加强训练;转化是指课程中已教学过的理论点,但没有经过结合实践的学习,这时创造能培养应用能力的知识点情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例如,对于职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比较操作要求、证书要求和专业课程中教的内容,察觉到有较大比例的实操内容是在《导游实务》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确定80%的内容是豁免,15%的为增强和5%的为转化。值得注意的是,每所学校应对学生实际课程教学内容的区别、不同专业的差异和实际教学的异同分析后,适当调整比例。同时,根据上述设计建议,应该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尽最大努力增加豁免比例,尽量避免补修的情况(补修则意味着增加新的课时,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通过教学统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剖析技能等级证书的规定后进行总体规划和整合。
(二)选择教学的重点切入点
在选定要融合的课程以及做好融合统筹之后,专业教师应考虑专业教学与技能考级之间的切入点。根据研学管理与策划等级技能考评的要求,教师将教学和考评的切入点确定为对安全落实和核心素养的理解。
安全落实是研学管理与策划等级技能证书中的重要考核点之一,违反安全原则是考试不通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归纳每个知识点中的“安全”测试点[5]。比如,在旅行之前,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无法出行,活动将延期;在上学的路上,如果学生迷路了,要求他们先冷静下来,打电话给班主任,告诉情况,然后待在原地,不要再走动了等。此外,另一个较为容易忽视但又影响学生技能考评成绩的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则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研学技能证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强调“学科专业素养”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技术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研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学科走向实践,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和自然,由学生亲自经历来完成他们的“真实性学习”[6]。主题游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一次次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各种核心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整合各种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实现能力的“交流”和“协作”,提高综合学习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具备终身教育发展所需的生活、生存分析能力和竞争力。因此,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影响等级技能证书技能成绩的重点,也是切入教学设计的重点。
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可以把核心技术素养所强调的知识点融入本专业教育教学中,例如:核心素养的核心强调全人教育,在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核心原则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心、实践创新、民族认同观等基本素养。二是培养学生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这种理解运用到研学中。例如:根据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教师应该做到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挖掘出学生在各个学习时期的具体表现要求,从而设计出合适的研究活动。
(三)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如需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采用分析以及教学评价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和对任务进行设计实施的能力,教学方案设计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任务型讨论小组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上述能力。
1.体验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在教学中把具体管理工作情景化,将整个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对知识产生探究的热情,使他们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导游实务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虚拟化为一个景点中常见的场景,如游客因为对就餐环境或菜品不满意而抱怨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的角色。面对顾客投诉,作为员工,如何灵活应对,既能让游客满意,又不损害旅行社的利益。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导游和游客的感受,从而加深对导游管理工作的认识。
2.任务型讨论帮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专业能力体现在实际工作任务的细节上,教师可以运用工作任务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导游工作中解决常见问题的职业能力。教学前,教师要提前调查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问题,从而将这些问题融入案例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更积极、更主动地探究学习。要根据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方案并解决这些问题的热情。如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发布这样一个任务:一个度假村收到了200 人的紧急会议接待通知,作为度假村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如何处理和准备相关工作。通过场景模拟、分小组进行专业分析和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现状,体会解决问题、分析和决策的情况。在模拟场景中,设计任务驱动促使各小组讨论解决模拟问题,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活动更加紧密结合,做到融会贯通。
四、课证融合中的几点建议
(一)专业教师要勇于面对新的挑战
研学技能等级证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融合,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备研学和旅游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但当前许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背景,大多数老师为“理论派”,实操能力较弱,外部咨询能力不能适时更新,难免闭门造车;在教材的选取上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当中理论居多,实操性不够强;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探索性教学方法的选用还不普遍,教师的网络信息教学能力也相对较弱[7]。面对挑战,教师要经常到企业中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技能,熟悉行业发展前沿,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二)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观
教师应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为基础,结合行业协会信息重构教材结构,更新补充,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要求。要积极完善在线学习资源库,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丰富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方法的途径。应尝试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X”证书制度中“X”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同时保留传统教育和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技术,以及与相关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相结合进行专业教学,以便完善学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将“思想政治+技能”和“人文+技能”相结合,采用“翻转课堂”“微课堂”“第二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评价要多样化
学校通过课程融通后,学生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完成考取等级证书要求的学习内容和学时后,如要考取等级证书,学校可以对该门课程进行学分认定,实施以证代考。在课程和等级证书考取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行业或企业,如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评价可以增加亲子猫公司、各级旅游协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学生的考证和评价流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目标也可以多样化和复合化。学生的视野不能局限于获得毕业证和“X”证,当学生有多余的精力时,可以将目标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在“X”证书上,学生可以通过获得多个“X”证书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8]。
五、结语
随着“1+X”证书制度的试点实施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也将成为必然趋势。应重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科学整合课程与证书,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真正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