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影响探讨

2022-02-27唐荣德谭铝旦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政治信息

唐荣德,谭铝旦

(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6)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成为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 年,党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定不移强化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属性,以培养少年儿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持续加强政治启蒙,从小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要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全媒体时代少先队的思想引领力”[1]。新媒体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为支撑,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渠道,借助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一个整体或系统。随着我国少年儿童接触互联网人数的不断增加[2],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影响也日益突显。因此,有必要探讨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影响,以有效运用新媒体引导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推动我国少年儿童实现正确的政治社会化。

一、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积极影响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是少年儿童学习、接受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3]。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就政治社会化而言,处于一个启蒙时期,是开始接触政治文化,初步形成自己的政治情感与行为的时期。这种政治启蒙,有可能会奠定个人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底色。因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而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需要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和研究。

(一)新媒体丰富了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渠道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包含着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的系统过程,其首要环节就是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个体对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4],是个体接触与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少年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接触政治文化,如革命人物、具有政治内涵的标识物、社会倡导的政治信念等,获得一定的政治认知,实现着政治社会化的启蒙。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朋友交往以及传统媒体,是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主要渠道。从对政治文化的传播方式来看,这些渠道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信息流通是单向度的,使得政治文化传播的辐射范围有限、更新周期较长、信息来源单一,深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少年儿童在这些政治认知渠道中,往往不能及时获取相关的政治信息,造成了信息的获取与事件发生存在较大的时间差距。因此,需要信息传播者和少年儿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

新媒体凭借简单化和便捷性的技术,实现了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实时传播[5],搭建了一个及时、全面、互动的信息共享平台。就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来说,新媒体丰富了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渠道,海量信息通过新媒体终端实现了快速传播和资源共享。少年儿童借助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输出终端,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具体的新媒体应用方式,可以及时、迅速地获得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少年儿童获取政治知识的速度,促使少年儿童能够快速了解政治事件。新媒体具备的强大信息存储和快速检索的功能,也有效地缩短了获取政治信息的时间,并能及时跟进政治事件,为少年儿童随时随地了解信息提供便利。因此,新媒体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传统媒体,构成了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渠道系统。由于新媒体不受时空限制,以及少年儿童能够广泛接触到新媒体,新媒体日益成为少年儿童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文化、形成政治认知的重要渠道。

(二)新媒体促进了少年儿童政治情感的形成

政治情感是从政治认知向政治行为转化的中间环节,这是少年儿童在接触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对以政治人物为代表的各种政治客体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具体表现为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心理反应。新媒体凭借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多种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其传播的内容与方式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从而促进少年儿童政治情感的形成。

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一般是从接触直观的、形象的政治事务和政治行为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进行直接模仿和心理体验。新媒体在传播内容上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形态,实现了媒体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音视一体,将高度抽象化的政治符号进行可视化处理和呈现,符合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容易引起少年儿童的注意,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从而会增加所传播内容的感染力,丰富少年儿童的情感体验。

相对于抽象的政治概念而言,少年儿童对具体形象的政治人物与事物更感兴趣。也可以说,少年儿童就是从熟悉和认同其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政治人物和事物开始其政治社会化过程的。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信息呈现与传播方式,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对政治人物与事物进行广泛宣传和对话交流,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把空间上遥远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眼前,让少年儿童能够直观地体验,从而形成诸如对领袖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等情感。新媒体灵活地、大量地传播信息,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种情感体验与认同,从而进一步推动少年儿童形成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支持、服从和忠诚,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政治情感体系。

(三)新媒体扩大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途径

政治参与是公民对政治过程的介入,是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行为[6]。因此,政治参与是人们政治行为的常见表现。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内在地包含着少年儿童在其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政治参与。这种政治参与表现为少年儿童在其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各种活动。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其信息单向传播的制约,人们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新媒体既是一种信息传播与呈现的方式,也是一个活动空间,是与实体空间相对应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通过技术的支持,体现出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与人人互动,从而提升人们的活动参与度。在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过程中,新媒体改变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结构和模式,有效扩充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途径,为少年儿童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

首先,新媒体可以实现少年儿童的及时参与。在实体空间中参与活动,常常受到时空与活动方式的限制。新媒体提供的交互性活动空间,使得少年儿童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及时地参与到网络投票、网上民意测验、政府意见征求等政治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政治参与的成本,提高了政治参与的效率,有利于少年儿童形成政治参与人格。

其次,新媒体可以实现少年儿童的全员参与。新媒体对于信息发布要求不高,这意味着降低了人们参与意见表达的门槛,有利于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足的少年儿童参与相关活动。少年儿童通过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对相关的政治现象开展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使得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广泛参与相关活动,形成自己的参与素养。在传统媒体时代,少年儿童有专门的政治性活动,比如选举与代表大会活动,但常常只能以儿童代表的形式参与到成人创设的情境中,去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现出人数、时间、形式等都受到限制的现象。新媒体的广泛普及与少年儿童对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全体少年儿童都有机会和条件通过新媒体提供的诸如问答社区和社交媒体等途径,去发表言论、讨论话题,参与政治生活。这就极大地提升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获得感,激发了少年儿童政治参与的热情。

二、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技术的影响常常具有双重性,在对人类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内在地具有消极影响,这是由新媒体的技术特性衍生出来的。

(一)新媒体可能会加剧少年儿童政治认知的复杂性

政治认知包含认识、判断和评价,是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新媒体在为少年儿童政治认知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复杂性。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占有传播的信息资源,媒体通过控制所传播的信息,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因此,人们由于信息源的同一性与所获得信息的一致性,最后会形成具有更多同一性的认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在社会群体中的普遍使用,使社会信息传播行为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每条微博、微信、抖音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内容。个性化的传播行为会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呈现无中心、无权威的发展状态,造成少年儿童的认知日益复杂化。

新媒体一方面呈现了众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其个性化的传播行为,给少年儿童传递着多样的甚至是不完整的文化信息。在众多的信息中,其价值取向可能是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由于少年儿童的知识与经验相对不足,这些众多的、不完全一致的信息,极大地增加了少年儿童选择和分辨的难度,导致少年儿童对有关政治现象的认知出现多样性或混乱性,最终出现选择、评价和认同的困惑,难以形成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

(二)新媒体可能会增加少年儿童同伴群体正确认同的难度

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伴群体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作为一个参照群体,向少年儿童提供态度和行为标准。因此,少年儿童的同伴群体认同状况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社会化的方向与状况。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过程,常常表现为一个同伴群体认同的过程,少年儿童个体在群体背景下接受群体的规范、信仰和价值观,并自觉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建立起集体的一致性。在少先队工作中,坚持全童入队,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少年儿童同伴群体的正确认同。在传统媒体时代,少年儿童主要通过实体空间中的同伴互动来达成同伴群体认同,这种实体空间中的同伴群体具有一定的有限性与较强的可控性。

新媒体创造的虚拟空间使其呈现出社群化的特点。在新媒体中,人们通过使用具有交互功能的应用工具,以社交媒体或问答社区等多种形式,自发形成各种群体。因此,新媒体搭建的虚拟社区,在辐射范围和人群身份上并不设限,从而导致社会关系的多元化和人际交往的复杂化。一方面,具有复杂结构和宣传能力的非正式组织,可以利用新媒体应用与少年儿童取得联系,并借机传播各种思想观念,使少年儿童在思想认识上出现矛盾与冲突,从而阻碍实体环境中的同伴群体认同。另一方面,少年儿童也有可能长期沉浸于新媒体构建的虚拟关系中,以满足同伴群体认同的需要。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社群,既有数量上的多样性,也有性质上的差异性。那些积极向上的虚拟社群,有助于推进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那些具有不良倾向的虚拟社群,就会误导少年儿童的发展,从而导致少年儿童远离正确的同伴群体。同时,这些虚拟社群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增加了管控的难度。新媒体的这种社群化特点,最终增加了少年儿童同伴群体正确认同的难度,从而影响到少年儿童正确的政治社会化启蒙效果。

(三)新媒体可能会弱化少年儿童政治教育的成效

个体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主要有政治教育、政治模仿、政治专业训练、政治实践等。在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过程中,政治教育应该是最主要的方式。在少先队的工作中,强调要大力开展“红领巾爱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故事,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儿童化解读,等等。这些内容与活动都是典型的政治教育。所以,学校要设立开展专门的政治相关课程与活动,以及通过其他各门课程中的教育性教学,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接触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信念、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价值观,实现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因此,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进程。

新媒体呈现出信息的多元化特点,导致其具体内容与价值取向或价值观都呈现出多样性。从内容上说,新媒体所呈现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一定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从而增加了少年儿童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的难度,少年儿童难以运用自己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来解释所接触的各种信息内容。从价值取向上说,新媒体传播的各种内容,既有维护社会所需要价值取向的内容,也有背离社会所需要价值取向的内容,甚至还有敌视社会所需要价值取向的内容。因而,这些内容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新媒体信息的多元化特点增加了教育整合的难度,导致新媒体与学校教育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从而冲击甚至降低少年儿童政治教育的成效,导致少年儿童价值意识模糊,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策略

我国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就是要培养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今天的少年儿童既生活在社会主义环境下,也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中。因此,我国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不可能远离新媒体环境,只能加大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影响,努力降低其消极影响。具体来说,有必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采取措施,以完善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

(一)宏观层面要加强党和国家对新媒体的领导与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少年儿童、亲切关心少年儿童,始终把培养好少年儿童作为一项关系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1]。因此,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和党的未来的重大事情。针对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中的重要影响,也就有必要从党和国家层面加强对新媒体的领导与管理,以期建立起一个能够积极促进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全体人民健康发展的媒体环境。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媒体的领导与管理。1942 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包括新闻工作在内的文化战线“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7]。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8]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9]同时,“要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行一个标准、一体管理。主流媒体要准确及时发布新闻消息,为其他合规的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来源”[9]。这些阐述,为宏观层面加强对媒体的领导与管理提供了指导思想与具体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有必要做好媒体创新、舆论引导、媒体融合和网络治理等方面的领导与管理工作[10]。

(二)中观层面要促使教育系统积极创建教育类的新媒体阵地

在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过程中,教育系统不能完全被动地应对新媒体,而应主动地应对新媒体。这种主动应对,表现为教育系统主动利用新媒体赖以存在的现代新技术手段,创建有利于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新媒体阵地,包括具有正面教育引导意义的论坛、贴吧、博客、播客、网络杂志、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等等。

从创建新媒体阵地的主体来看,全国教育系统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创建教育性新媒体环境的主体。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必备环境,这些环境也是由人去创造出来的。教育系统肩负着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因而也必须主动地创建有利于实现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包括新媒体环境。将全国教育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系统内部的人财物等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媒体阵地,从而满足少年儿童的网络生活需要,寓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于日常的网络生活之中。教育系统创建教育类的新媒体阵地,在内容上应充分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听党的话、跟党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主线,整合与创建具体的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故事,也包括讲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故事;既包括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也包括学习科学技术;既包括传承过去积累的优秀传统资源,也包括当前准确与权威信息的及时传播。总之,全国教育系统要集中力量打造一个有利于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有利于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媒体环境。

(三)微观层面要在教育活动中加强新媒体的运用与监督

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而言,教育的主导作用会更加突出。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活动中要自觉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包括利用与监督。

首先,在教育活动中要主动利用新媒体。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主动关注新媒体的变化及其传播的内容,要分析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把那些符合少年儿童发展需要的内容,适时地引进少年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让少年儿童及时地、主动地接触到这些内容。对于那些偏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教育者应引导少年儿童开展批判性评析,让少年儿童及时认识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在教育活动中主动利用新媒体,就是要主动地把新媒体引进校园、引进少年儿童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让少年儿童在正确导向下去接触新媒体。

其次,教育者要对少年儿童接触新媒体进行监督。网络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新媒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各类教育者都应该有强烈的监督意识,对少年儿童接触新媒体的情况进行监督。学校教育者要结合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有意识地及时了解少年儿童接触新媒体的情况;家庭教育者要及时了解少年儿童接触新媒体的情况,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者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少年儿童的网络生活状况,监督少年儿童的网络生活内容。通过教育者的监督,及时发现少年儿童接触新媒体的新趋势、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少年儿童正确的政治社会化启蒙。

总之,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启蒙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新媒体日益成为影响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重要因素与渠道。因此,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有必要高度关注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积极影响与可能的消极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与策略,在充分发挥新媒体积极影响的同时,消除或降低其可能的消极影响,有效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的政治社会化启蒙,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社会化政治信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订阅信息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