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尔迪厄象征性实践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2022-02-27王惠芬莫雯婷唐秋鸿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迪厄象征性行动者

王惠芬,莫雯婷,唐秋鸿

(1.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广州 510632;2.广西大学 商学院,南宁 530004)

0 引言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IS)涉及两个交织在一起的领域——社会和物质,过去对于IS 的研究经历了物质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前者强调IS 的技术属性,而后者关注环境结构对IS 实施效用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国内许多企业实施IS 都以失败告终,越来越多地学者开始关注社会背景对IS 实施的影响,使用社会学理论来解释IS 在不同群体中实施的差异性效果,所涉及的理论包括制度理论、社会认知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然而上述理论仅关注社会建构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忽视了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要素之间的交互对IS 实施的影响。此外,组织实施IS 是一个对IS 赋予象征性意义的过程,而意义构建不单独取决于IS 的物质属性或社会属性,而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从象征符号论的视角来探索IS的社会物质层面。

象征性实践理论由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提出,认为社会结构和个体是相互构建的二元关系体,社会结构影响和限制了个体的行为决策,而个体的行为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IS 实施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个技术物质置于社会组织中,需要考虑IS 施加在组织上的象征性意义,以及不同社会结构下组织及个体的习性对IS 赋予的象征性意义。因而,本文回顾梳理相关文献,探讨象征性实践理论如何被应用到IS 研究中,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资本、习性等概念如何刻画IS 实施背后的实践逻辑。

1 布尔迪厄象征性实践理论

象征性实践理论关注的重点在于行动者(Agent)的行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社会理论认为,社会现象要么是由物质,要么是由个体自主决定的。布尔迪厄在论述社会结构与行动的关系时,始终都坚持要打破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和看法,提出社会结构与个人行为是相互构建的。因此,社会现象并不是社会结构或个体的单独产物,而个体的行为决策被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性)也会使社会结构发生生产和再生产。

1.1 基本概念

布尔迪厄基于关系性和反思性思维构建象征性实践理论,他将象征性实践理论的关键概念总结为以下公式:实践=(习性×资本)+场域,借此来描述三者之间相互构建的关系,其中的实践逻辑可以用图1 来表示。

图1 再生产实践逻辑

一是象征和象征性实践。象征性实践所突出的是人类实际活动的行为特征以及实际行为同语言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实际行为中由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出的象征性符号的应用。信息系统从功能层面看是信息技术处理器,但还注入了人类象征性意义的实践参与,信息系统承载人类活动和行为规范约定的象征性价值,信息系统的使用反映了用户和社会关系传递、交际需求等外生需求的社会认同。

二是习性。布尔迪厄指出,习性(Habitus)一方面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个人意识中内化了的社会行为的影响的总结果。另一方面个人长期实践的经验因素经历一定历史时期的沉淀,并内化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群和个人的意识内部之后,习性便自然地去指挥和调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方向,赋予各种社会行为以特定的意义。故而,习性表现出“前结构”的维度,即它是在历史经验中沉积下来和内在化成心理结构的持久秉性系统。在信息系统中,个体使用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习性塑造了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方向,决定着信息系统采纳的成效。

三是场域。场域(Field)主要指在某一个社会空间中,由特定的行动者相互关系网络所表现的各种社会力量和因素的综合体。场域基本上是一个靠社会关系网络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力量维持的,同时也是靠这种社会性力量的不同性质而相互区别的。

四是资本。场域的存在及运作,只能靠其中的各种资本的反复交换及竞争才能维持,资本的相对存量和结构决定了行动者在特定场域的分布及其在其他行动者的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布尔迪厄将社会空间中的竞争性资本划分为四大类,即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和象征性资本(Symbolic Capital)。经济资本由不同要素(如土地、货币、劳动等)、经济财产、各种收入和经济财产组成,例如组织的研发支出、企业信息化建设支出等;文化资本包括物化或对象化的财产(如有一定价值的文物或古董)、合法化和正当化的制度所确认的各种学衔或文凭以及长期在个体内在化的禀性(Disposition)和才能(作为习性的一部分);社会资本是指通过所占有的持续性社会关系网而把握的社会资源或财富;象征性资本则是用以表示礼仪活动、声誉或威信资本的积累策略等象征性现象的重要概念,例如企业通过采纳如SAP、Oracle 等更权威公司的信息系统,来为企业信息化“打包票”,就是积累象征性资本的过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最终它们都会向象征性资本转化,象征性资本的提升最后又会为个体赢得更多的各个类型资本。

1.2 对IS 研究的启发

布尔迪厄象征性实践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的二元性,即社会现象不是社会结构或个人行为的单独产物,个体行为与社会结构不是相互独立的,社会现象是行动者的习性与社会结构相互构建的结果。过往的IS 研究要么强调物质决定论,即IS 所蕴含的技术功能决定了IS 使用的功能效用;要么只关注社会决定论,即个体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的社会特征决定了IS 的使用结果。在布尔迪厄的象征性实践理论视角下,IS 的实施会同时受到行动者习性和社会结构纠缠的影响。个体使用IS 的行为(习性)会受其所在场域(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特征所影响,而这些特征是通过场域中的各参与者的资本特性、数量、结构决定的。

从研究方法论的层面来讲,象征性实践理对传统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的割裂提出了反对。传统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因此是可预测的,而解释主义则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解释而不是预测,主张更多地考虑主观因素。对于IS 研究而言,IS 实施置于企业组织中,企业组织的工作流程与规则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征影响,也即社会场域的资本结构特征。IS 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员工也处于不同社会场域中,而不同的社会场域中由于资本结构、特征等不同也将会构建不同的员工习性(即IS 使用行为特征)。因此,对IS 开发或实施的研究不应只关注员工的行为或只关注技术特征,而应把这些行为或特征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场域中去理解。表1 总结了象征性实践理论的一些特征、含义以及相应的在IS 研究领域中潜在的研究议题。

表1 象征性实践理论的特征、含义及对IS 研究的潜在议题

布尔迪厄的象征性实践理论倡导,在IS 研究中可以使用实践的观点而不是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对企业使用信息系统进行转型升级研究,以捕捉在转型过程中资本的生成与转化以及习性的形成,从而取代环境与个体二元对立的模型来解释信息化的过程。

2 象征性实践理论在IS 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分析

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分析布尔迪厄象征性实践理论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本文采取了以下四个方法来获取相关的文献:一是研读先前的综述类文献;二是在外文期刊数据库EBSCO 上以关键词“Bourdieu”和“information system”或“information technology”进行检索;三是在中国知网上以关键词“布尔迪厄”和“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进行检索;四是在信息系统领域权威期刊中搜索关键词“Bourdieu”。对于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以下剔除:首先,剔除只是提及了布尔迪厄实践理论而实际上使用的是其他理论的文献;其次,剔除研究对象与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无关的文献。

2.1 研究对象

作为一般性的社会理论,象征性实践理论原则上来讲更适合于研究IS 与组织(或更普遍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IS 被认为存在于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任何类型的IS、IS 开发阶段,以及IS使用或IS 应用领域都能从象征性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对161 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有一些研究对象受到更多作者的关注。其中,有23 篇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Nikolopoulos 等在研究欧盟中小型企业 时,使用布尔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和资本转化理论,用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形成来阐释ICT 知识型员工工作趋势的变化,从而为解释中小型企业的公司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有21 篇对社交媒体进行了研究,有14 篇关注了数字不平等、数字鸿沟或数字原生代,如Kvasny 和Keil利用布尔迪厄理论框架,来阐释美国乔治亚州的两个城市——亚特兰大和拉格朗日,尽管采取不同策略以试图消除数字鸿沟,但由于这些策略都忽略了资本结构的再建,而未能改变目标人群的习性,使得数字鸿沟又再现(Reproduce)了。有9 篇关注了知识管理,有9 篇对边界跨越、IT 外包或虚拟团队进行了研究,比如Levina 和Vaast研究对边界跨越(Boundary Spanning)中的竞争进行研究,认为组织在进行边界跨越时,其选定的代理人与原场域的行动者会发生冲突实践,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联合场域,并基于此认为组织实施IS 时也会出现一个新的联合场域,需要从联合场域中各参与者的位置和资本结构来考虑组织IS 实施。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文献对客户管理、移动技术创新等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布尔迪厄理论更多是用在IS 在组织实施的社会性方面,而不是IS 的技术层面。

其他的一些文献主要关注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或推广。例如,邢广东基于习性的概念对ERP 实施中的用户抵制行为进行了研究;Nandhakumar 等基于实践理论对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小组协作实践进行了研究;王惠芬等在研究信息系统的用户抵制行为过程中,发现用户抵制行为具有象征性意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权责利(资本结构)的改变导致行动者作出相应的抵制反应。

通过总结文献的研究对象,可以发现IS 研究学者在使用布尔迪厄理论对IS 进行研究时,倾向于关注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层面,但又很少关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忽视了IS 的发展阶段和IS 实施的社会背景,这与布尔迪厄的作品所提倡的相违背。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学者通常会选择一个实例化的物质性人工制品,没有关注这些物质背后所流淌的权力、责任与利益,也即IS实施背后推动的资本结构的改变。

2.2 应用类型

就象征性实践理论的应用方式而言,可以将161篇文献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是直接应用布尔迪厄的一般理论概念来解释IS 领域现象(共122 篇);第二类是与其他理论混合应用(共15 篇);第三类是对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进行批判性讨论,或与其他理论进行对比,或基于该理论来建立新的理论或概念(共24 篇)。

对于第一种类型而言,它们通常是明确使用布尔迪厄的基本实践理论和概念,比如习性、资本和场域,来解释IS 实施中的一些现象。一些文章是直接使用了布尔迪厄关于实践的一般性概念和框架,比如Davies通过使用布尔迪厄社会理论来揭示年轻人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如何通过其使用数字技术的行为来体现的。另外的一些文章只使用了布尔迪厄理论框架中的一个概念,如社会资本、象征性资本、习性等。Ahmed 对ICT 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图为社会资本在ICT 干预中的不同有效性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Karoui 等考察了行动者如何制定策略来控制社交网络系统以及在采用该系统过程中出现的象征性资本。这种类型的使用把象征性实践理论割裂开来,只关注其中一个概念而忽略了其他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转化和联系,无法通过解构场域中的资本特征与结构、去解剖IS 实践逻辑。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框架,来构建描述了某个特定场域中的实践逻辑。Levina 和Arriaga 将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框架运用到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平台,认为在UGC 中,用户内容贡献的意图在于获得地位标志(如等级徽章等),将自身与其他用户群体区分开来,而用户线下、线上的资本结构都将对其在UGC 在线场域中的内容贡献实践产生影响,内容贡献者通过在UGC 在线场域中获得认可(即获得象征性资本),来获取更具优势的社交网络位置。

第二种应用类型的文献则是将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与其他理论混合使用来解释某个IS 现象,其中包括梅兹罗(Mezirow)的反思性概念、文化框架理论、可供性(Affordance)、复杂性(Complexity)等。例如,Fayard 和Weeks 使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对可供性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实践可供性”的概念。Nairn 等综合了梅兹罗的反思性概念与布尔迪厄实践框架,来探讨个人和文化价值体系在反思实践中的作用。Middleton 结合赛义德(Said)的“对位阅读”概念与布尔迪厄的反思性理论,探讨了在线教育中学生的日常参与。可以发现,当学者们将布尔迪厄理论与其他理论结合起来使用时,一些学者在象征性实践理论的框架上发展出新的构念,一些学者则基于布尔迪厄实践理论推崇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逻辑,如反思性和关系性,来提出或支持其他理论的使用。

第三种类型包括对布尔迪厄的象征性实践理论进行批判性评价,比如Péterfi 质疑了布尔迪厄的理论框架在21 世纪的匈牙利数字鸿沟研究中是否仍然适用。除此以外,还包括将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与其他相关的理论在IS 领域中应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Bennett 将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和布尔迪厄的理论进行对比来探讨说明必须超越二分法去理解“数字原生代”学生的技术经验。Halford 将女权主义理论(Feminist Theory)、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和布尔迪厄场域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数字社会不平等。最后,还包括基于布尔迪厄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提出新的理论或概念。Ellway 引入“doxa”概念(强调每个行动者都默认按照社会惯例行事)到IS 研究中,通过呼叫中心引入IS 的案例研究,说明了呼叫处理场景和相关工作实践的矛盾持续存在的原因。Nansen 引入平台文化资本的概念来分析用户会虚假信息的反应模式。Whittle 使用虚拟资本的概念来反映青少年网络自我价值和地位的关键因素。与前面两种类型相比,这种类型的论文相对较少,而所引入的新概念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得到广泛或具有权威性的认可。

2.3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2006 年以前学者们主要是对象征性实践理论在IS 领域的应用进行理论概念上的探讨,比如构建某个场域中的理论框架模型并提出一些命题。而在全部161 篇文献当中,进行理论概念探讨的文献的数量达到了60 篇。2005 年开始,随着这些对于理论概念的探讨和假设越来越多,开始有学者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所提出的命题。在所有分析的文献当中,超过30%的文献都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此外,还有较多的文章使用了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所关注现象的实践逻辑进行研究。

2.4 象征性实践理论对IS 研究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象征性实践理论通过不同类型的应用影响了IS 研究。例如“整体实践理论应用”类型,主要是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社会学领域)的理论来解决作者关注的IS 领域中的问题。在这类研究中,作者大多数是观点的接受者,不寻求挑战或扩展原有的概念理论,而是阐述证明这些理论对IS 领域所提供的独特见解。

至于使用布尔迪厄理论中某个特定的概念,如社会资本、象征性资本、习性,来进行研究的作者,则大多数会追溯这个概念的来源和发展,将布尔迪厄所阐述的概念作为起源,还会被其他的一些学者的理论概念所丰富,如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的社会网络理论等。因此,这些单独使用某个理论的文章往往会结合其他一些社会学家的观点。还有一些学者会使用布尔迪厄象征性实践理论框架来对某个IS 场域中的现象进行描述,来构建该场域中的实践逻辑。在这种类型的应用中,象征性实践理论提供了一种思维逻辑,使学者们能够从新的视野和研究角度来描述IS 场域,并且解释该场域中的再生产现象。

此外,有一些学者主要关注的是布尔迪厄对于超越二元决定论的主张,批判过去IS 研究中集中于技术决定论或物质决定论的观点,通过象征性实践理论的主张来提出IS 研究领域研究应该如何超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解释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僵化,从而对研究问题保持开放性和敏感性。

大多数IS 研究者在使用布尔迪厄的象征性实践理论时更多的是理论观念的接受者,而不是充当积极交流构建的角色,在该研究场域中学者没有成为主动构建的一员。布尔迪厄理论大多数情况下是被作为一个起点,场域、资本和习性这些概念被视为一种描述影响技术及其使用的社会力量的要素以及理解相关过程的概念来源。

3 研究评述和未来研究方向

文献分析表明,目前的IS 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尚未充分利用布尔迪厄理论概念的潜力,表1 中提及的象征性实践理论特性也尚有许多未被发现利用。比起吉登斯等社会学家的作品,布尔迪厄的作品在语言上更加晦涩并且存在翻译语言上的障碍,其象征性实践理论在IS 领域研究的应用比结构化理论等其他社会学理论要更少。但是,象征性实践理论在解释IS 场域中的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交互的实践逻辑,以及探讨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价值释放程度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表2 总结了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所发现的研究机会与未来研究方向。

表2 未来象征性IS 研究机会

首先,在许多文献中,作者没有对布尔迪厄的作品进行探讨与阐释,使得读者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就相对晦涩的象征性实践理论,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该理论无法在更广泛的范围中传播与接收。大多数文章都只是引用了“实践”这个概念,或者是割裂地介绍了场域、习性和资本,而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转化逻辑的讨论少之又少。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关注布尔迪厄本身的作品,来探讨、理解象征性实践理论,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IS 领域中。另外,由于对布尔迪厄作品的关注较少,导致许多研究学者忽略了一些象征性实践理论的关键特征,比如表1 中提及的前结构、行动者的反思性,目前尚未发现被应用在研究中。此外,许多研究也忽略了社会与个体相互构建的特征,或者只单独地关注了其中的一方面,违背了将布尔迪厄实践理论应用到IS 研究领域的初衷。按照布尔迪厄所提出的“实践=(习性×资本)+场域”公式,在IS 实施研究中,应考虑IS 实施场域中各行动者的资本结构和特征、行动者内化的习性、组织或个体所处的社会场域特征,来剖析IS 实践,如图2 所示。

图2 信息系统实施实践逻辑公式

其次,一些文章没有关注个体实践背后的背景,或者是仅仅关注了某个特定的组织背景,却忽略了当下的社会、制度层面。布尔迪厄作品的观点表明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其所在社会空间的资本结构特征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这些社会空间不仅是指个体所处的组织背景,还包括更广泛的社会、制度背景,他们的行为会被这些相互重叠的场域所建构和制约。因此,当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研究时,要深入去探讨他所处社会场域的特性对其行为的影响。此外,由于许多研究都只是关注微观的个体行为层面,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多地去把宏观层面的因素考虑进来,将研究范围从传统的关注信息系统、个体与组织的关系的水平,扩大到更广泛的社会和制度范围中去,从而通过关注微观与宏观的二元性来完善信息系统的研究。

虽然在布尔迪厄的论述中几乎完全忽略了人工制品的技术特性,但是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性人工制品,其技术特性可能会对IS 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去探索技术交互与个体行为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人工制品概念化,发展出一致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结构解释。

在对理论的应用上,如果只使用了象征性实践理论的某个概念,就无法构成对整个实践逻辑的理解。因此,在关注于某个特定概念的时候,比如社会资本,应当详细地阐述个体行为的背景、所处的社会空间对其资本斗争行为的构建和制约,同时去挖掘其他类型的资本是如何最终转化为社会资本的,从而将个体获取社会资本过程的黑箱打开,发现其中的实践逻辑,来解释场域中的行动者基于资本争夺的实践逻辑如何影响其IS 使用行为。此外,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更多地去构建某个IS 场域的实践逻辑,结合个体行为实践的微观层面和社会环境的宏观层面,揭示场域内的资本斗争与转化、习性塑造和象征性暴力(Symbolic Violence)以及再生产逻辑。

再次,在研究方法方面,有超过30%的文章采用了案例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而在田野研究方面布尔迪厄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也值得学者们借鉴。他提出,在使用实践理论进行研究时,要首先构建研究对象并且注意对象构建的严谨性,然后采用三步法来研究该领域:先分析行动者在该场域中的位置和权力场域,再描绘在场域中争夺权力合法性行动者或组织关系之间的客观结构,最后分析行动者在特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内化的习性和禀性。此外,布尔迪厄还强调要注意参与者的客观性,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要保持反思性思维。除了案例分析以外,也有不少学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但是几乎没有学者通过科学的程序系统地构建一些构念如文化资本、象征性资本的测量题项并检验其有效性和可信度,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来不断完善布尔迪厄理论在IS 研究领域的应用实践。

最后,对于IS 研究本身而言,亦可以应用布尔迪厄的思维逻辑,注重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性、关系性和生成性思维,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学术场域之一来看待,在研究过程中尝试将社会科学构建研究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对象来研究,分析目前研究所形成的结构,发现新的研究机会,并且构建出信息系统场域研究的实践框架。

猜你喜欢

迪厄象征性行动者
影响焦虑、学科地位与空间竞争
——布尔迪厄对阿尔都塞主义的持久敌视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跟踪导练(二)
布尔迪厄的音乐社会学美学思想
跟踪导练(二)
布尔迪厄在东方
——现今布尔迪厄研究的焦点与反思*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联网+”的积极行动者
实践与实践性理解:布尔迪厄反思社会学的主题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