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的特征、困境与价值实现

2022-02-26谭琴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主体

谭琴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渴求愈加凸显,对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1],事业的前进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为立德树人的提出奠定时代基础。然而在立德树人叙事过程中,叙事者本意和接收者内化之间存在一定偏离甚至“误读”的可能。叙事者与接收者之间存在错位现象,一方面由立德树人叙事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意义导致人们对其认知偏向宏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立德树人叙事宣传者、教育者们对立德树人的解读的全面性、系统性、通俗性有待提升。就立德树人叙事的价值彰显而言,必须强化立德树人的理论支撑,立足立德树人的实践土壤,把握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围绕立德树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进行通俗化、层次性、全方位叙事,推进党和国家人才培养。

1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的内涵与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总书记的论述表明,立德树人叙事的核心在“树人”,关键在“立德”。那么,什么是立德树人叙事呢?叙事指的是讲述某种道理、厘清某种事实从而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话语表达方式。关于叙事的定义,有学者指出:叙事是“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3]。立德树人叙事就是通过语言和传播思想的各种媒介进行立德树人内涵、意义、目标等的叙述与阐发,就其特征而言,具有叙事主体的弥散多元化、叙事方式的独特个性化、叙事目的精准化等特点倾向。

1.1 立德树人叙事主体呈现弥散多元化倾向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主体突破了互联网发展前时代的自上而下的权威性、一元性叙事格局,更具多元化和弥散性。任何个体、团体或社会组织都能借助网络、报纸、互联网平台等渠道进行相对自由的叙事表达,使得立德树人叙事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特征,甚至形成立德树人叙事主体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主要分为知识型权威形成的叙事“领袖”、信息掌控精确多元形成的叙事“领袖”,以及依靠网络信息技术使得自身观点的聆听受众更为广泛从而获得大批粉丝推崇的叙事“领袖”。这些叙事主体的身份不固定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呈现出弥散多元化倾向。

1.2 立德树人叙事方式呈现独特个性化倾向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以前,关于立德树人的叙事通常是以道德塑造和品格培育形式出现。毛泽东时期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不断发展的、有社会主义理想和觉悟的劳动者。邓小平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江泽民提出:“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人的德智体美的有机统一,表明了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德育和人才素质的高度重视,使得立德树人叙事成为阐释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由于国家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的高度重视,对人才的素质结构与层次要求比较全面,因而立德树人叙事也呈现出一定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特点。尽管如此,立德树人叙事视角选取与“切入”受到叙事主体的个人偏好、知识素养等的影响,加之不同叙事主体看待问题的角度、个人兴趣偏好、思维习惯等不尽相同,对立德树人的叙述与理解也有所差异,使得立德树人叙事表现出独特性、个性化倾向。

1.3 立德树人叙事目的呈现精准化倾向

从叙事目的来看,立德树人叙事以叙述和阐发立德树人思想观点、价值理念、价值意义、育人目标等为重点内容,注重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社会准则及合格公民的培育。不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培养“又红又专”人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培育“四有新人”或是新时代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都指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而其叙事也往往呈现出精准化倾向。随着信息化的长足发展,海量信息层出不穷,人们对立德树人信息的选择与筛选日渐疲乏,立德树人叙事目的在呈现精准化的同时,不断受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杂音”的碰撞与解构,持续重塑和修正着叙事接收者关于立德树人的理解。

2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的困境审视

在立德树人叙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实困境,影响最终目的和效果的达成。例如在叙事语言和话语表达上“处于不同地位的人在使用同一个词语或同一个概念时,他们要表达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的”[5]。立德树人叙事在叙述立德树人的相关概念和意义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语词差异,加之新时代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叠加,叙事主体和受众张扬个性的场域不断拓宽,使得突显个体独特性与追求社会一致性的张力愈渐增大。

2.1 立德树人叙事效果容易受到叙事主体“前见”的影响

叙事主体是人,而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意志等是在教育过程、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中形成与发展的。叙事主体在进行立德树人叙事时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其意识“前见”对立德树人叙事的渗透与影响。在进行立德树人叙事过程中,叙事主体和受众的“前见”渗透在生活的多个方面,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并以潜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个体思想和行动中无法抗拒的参照标准。立德树人叙事“前见”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影响效果也呈现出两面性。正确的叙事“前见”如,认为立德树人就是将祖国发展与个体成长相结合,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党和爱人民相联结,将智育发展与道德品质提高相衔接,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责任担当的德才兼备的人,可以使得立德树人叙事主体在叙述特定事件、表达特定观点时潜意识向受众灌输这种正确理念,起到“润物无声”“惊涛拍岸”的良好叙事效果。反之,错误的立德树人叙事“前见”则易催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影响社会有序运行。

2.2 立德树人叙事语言容易受到叙事环境的影响而偏向宏大叙事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由于立德树人在党和国家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们在进行立德树人叙事时容易出现宏大叙事倾向。叙事主体们在叙述立德树人时,多从立德树人对党和国家的价值、对个体本身的成长发展、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等宏观维度展开,“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等专有名词对知识水平不高、理解能力较差的人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语言上更加通俗、浅显、接地气。将立德树人叙事语言的政治性和专业性术语转化为生活化、实践性、通俗性话语,促进立德树人叙事语言“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2.3 立德树人叙事内容容易受到叙事方式的影响而脱离实践

立德树人叙事关键要结合社会生活,在人们的实践中取材。立德树人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提供人才保障,其成就是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但在立德树人叙事的内容上,许多叙事主体由于自身叙述能力欠缺或者信息的接受与把握不足而使自己处于叙事“失语”境遇。有的叙事主体和对象跳过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形而上地高谈和空谈立德树人,人为地拉开同群众的距离;有的叙事主体以片面代替全面,以表象取代本质进行立德树人形而上的叙事,造成立德树人概念、价值、意义等悬浮于群众生活之上……这些行为表面上是在积极地进行立德树人工作,实际上叙事内容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增加了国家立德树人方针政策与群众认知紧密契合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

3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的价值实现

新时代培育出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强化立德树人叙事时效,形成对全社会立德树人方向的正确引导。本文拟从理论、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旨趣三个层面对立德树人价值实现理路进行探讨。

3.1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在进行立德树人叙事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武器,必须始终贯穿立德树人过程始终。立德树人叙事只有从个体的叙事转向公共叙事时,才能获得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的认同,并上升为一种价值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就是立德树人叙事的基本价值评价标准,坚持立德树人叙事正确方向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德树人叙事的出发点和行动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立德树人叙事也将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对个体、群体和社会产生不可替代的社会引领价值。

3.2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立德树人叙事究其本体而言,是有关党和国家政治实践、影响社会成员社会活动的思想叙述、理想信仰和意义象征等在人才培养领域和叙事领域的投射。如果脱离实践生活、脱离人民群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忽视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立德树人叙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立德树人叙事应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直观,注重立德树人叙事的实践性、时代性与生活化,将立德树人叙事的话语表达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结起来、将立德树人叙事效果的检验标准与是否改进人们思想观念并用立德树人观念指导实践对照起来。只有立足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实践中汲取立德树人叙事的有益素材与营养,才能更好地占据战略主动,更好地为立德树人服务。

3.3 新时代立德树人叙事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立德树人的提出与发展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和把握,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离开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叙述与推进,立德树人叙事便不能产生影响人、启迪人、感召人的良好效应。当前,我国社会进入大发展、大变革时代,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风险多层叠加,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背景下,一些社会群体的心理不同程度上出现逐利性、个体利益最大化等不良倾向。面对社会出现的功利化、市场化、趋利化倾向,立德树人叙事过程中高雅与鄙俗并存现状,网络空间正能量与负能量持续的碰撞、博弈等,必须加大立德树人对人们的价值引领,将立德树人作为矫正人们的思想偏差、匡正人们不当行为的重要抓手,更好地奏响立德树人叙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发挥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独特价值。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主体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