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2022-02-26李杏余周娇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基地劳动

李杏余,周娇

(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510550; 2.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098)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 年 3 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具体要求。职业教育开展劳动教育大有优势、大有可为,因为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明确规定了实践教育的标准和形式,例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都是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除了探索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外,还注重传递劳动教育蕴含的精神价值,例如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创新精神等。

1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劳动教育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纳入国民教育发展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地位。“五育”融合的提出为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要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然要求培养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观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开展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统一在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之中,进一步强化劳动教育实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3]。

1.2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新时代劳动教育既不是简单回归到体力劳动,也不是用脑力劳动取代体力劳动。《意见》中提到,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诚信劳动的一种德育教育行为。

1.3 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和“行”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真抓实干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意义。同时,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通过劳动教育的开展,可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劳动认知,从而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结合“知”与“行”,用理论指导实践,将认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通过劳动教育,达到“真学、真懂、真干”的教育目的。

2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育人成效有待强化

随着《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文件相继出台,各类学校都在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开展劳动教育。但是,就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尚未形成体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比较,劳动教育的开展起步晚、力度小、影响力低,成了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五育之间的壁垒并没有消除,也难以发挥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重要作用。

2.2 劳动教育的作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被淡化、弱化

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和《意见》出台前,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所被分配的资源相对较少,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在学校层面,基本将教学资源都倾斜到理论知识教育上,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中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应占比重,混淆了劳动和劳动教育这两个概念,使劳动教育脱离了全方位育人的本质要求。在家庭层面,不少家长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有偏颇,有的家长认为只要成绩好,劳不劳动无所谓;有的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劳动;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劳动后,立马给予与劳动付出不相称的报酬……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不会劳动、不想劳动,或是带有功利性地去劳动。在社会层面,有的企业注重员工的动手能力,过分强调劳动作为盈利手段的作用,而忽略了教育,缺乏对员工进行职业劳动教育观培育的社会责任感。

2.3 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尽管《意见》明确提出了各种类型学校都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调研的情况看来,大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去制订教学标准和授课方案,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时和专业教师配备。大多数学校的做法分为两种:将劳动教育的具体开展工作划分给学生处,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实践;将劳动教育纳入专科课程的实训教学,划出1~2个实践课时进行劳动教育。

本课题组着重调研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该校自2020学年开始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主要采取的是由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实践项目主要是对教学区域的清洁。本课题组分别对学院辅导员和学生进行多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为辅的形式在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语外贸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7份,回收率为93.74%。

在“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一栏中,学生的满意程度非常低,仅有15%的学生满意,超过7成的学生不满意;在“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不满意的原因”这一栏中,学生选择最多的3个原因是对廉价劳动力的剥削、跟专业学习无关、强制性要求参加。仅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学生反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但在对“大学里是否有必要开展劳动教育”的回答中,超过95%的学生认为十分必要。由此可见,学生并不反对开展劳动教育,那其满意度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对几位辅导员的访谈中,大致了解到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①不少学生都有了解《意见》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认为学校没有真正落实文件要求,过于形式化;②学生认为学校的劳动教育就是打扫卫生,没有实际意义,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劳动教育精神;③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一学期完成1.5分的劳动实践分,否则影响综合成绩,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当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不少高职院校所共同面临的。

归结起来,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缺失,导致实际开展时大打折扣;②劳动教育课程定位不明确,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③课程内容单一,主要是对校园的卫生清理,重“干活”、轻“教育”;④将劳动教育课程简单理解为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忽略劳动价值的体验;⑤劳动实践教育被贴上形式化、娱乐化、随意化的标签等。

2.4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质量和数量都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有着完善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来确保工学结合的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一直是职业院校教育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随着《意见》和《纲要》的出台,如何开展好劳动教育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道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的问题。说看似简单是因为不少院校直接将现成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变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样的操作显然反映了不少学校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仓促应对。

当前专用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劳动实践基地及相关配套都极为有限,部分院校在学校设置了劳动技术专用教室,也有些院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劳动教育基地,但仍有一大批院校没有完备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人员、经费、设备等投入不足,缺乏完备的体系和应有的保障,基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升。

3 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路径

3.1 发挥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基础导向作用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劳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而是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4]。例如,可以开展校园绿色文化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通过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活动,开展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传播劳动文化、弘扬劳动精神,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格。还可以将劳动素养情况纳入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综合测评,使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融合并进,通过加强劳动教育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价值。

3.2 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意见》也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各高职院校应依据文件精神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一套能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所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在这场接力赛中,学校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要做好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系列方针、政策,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与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质量保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积极挖掘社会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资源、校区合作单位、群团组织、公共场所等拓宽劳动实践的范围。在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后,邀请社区、校区合作单位、群团组织等进入校园开展劳动教育主题分享活动,强化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形成家庭教育常态化、学校教育系统化、社会教育具体化的劳动协同育人格局,携手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3 开设立体、多面、实效的劳动教育课程

《意见》的出台,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指明了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应按照《意见》的要求,开展好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课时标准,配齐专业教师。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在课程中要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挖掘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事例,宣传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强化时代楷模的先锋引领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打破劳动教育课程单一的局限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机结合,通过“大思政”开展立体、多面、实效的劳动实践课程。职业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课程,通过与周边社区、村社合作,划田而耕。以广州钟落潭高职园区为例,十几所高职院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山钟落潭镇,学校周边以农田居多,学校可与周边农田基地合作,专门划出一块田地,分给不同的专业进行劳动研学,并在该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承、持续经营,深入创造、分享劳动成果,感受劳动价值的魅力。

3.4 打造突出“职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动实践教育基地不能仅局限在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更是必不可少。可以参考全国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服务团体标准制定研讨会制订的草案,各职业院校结合专业背景、特色,打造具有针对性、规范化的劳动实践基地,不仅能保障劳动实践基地的数量,还能加强基地的管理和建设,确保数量跟上质量。

在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中,可将学生所在的城乡作为实践体验点,筛选合适的家庭作为劳动实践体验点;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活动,与相关企业、实训基地签订协议,打造突出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定期开展劳模讲座、座谈会、劳动技能大赛等,落实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要求,在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4 总结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要确保劳动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又要避免开展趋于形式化和教条化。学校应高度重视,保障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并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从而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重要作用,突显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效性意义。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基地劳动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