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建盏的烧制工艺
2022-02-26谢慧
谢 慧
(南平市建阳区硕丰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是我国陶瓷艺术品中的一种,最早是伴随着茶文化而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最终成为一项单独的艺术品。建盏不同于我国其它品类的瓷器崇尚鲜艳或淡雅,建盏以黑为盛,釉色多为深色。建盏在烧制工艺上也有别于其它陶瓷手工艺品,几乎不采用人为绘制的方式来增添釉色,而依赖于烧制过程中的自然窑变,这种极度与大自然交流的方式、天人合一的理念也曾深深地扎根于华夏文明当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审美的迁移,建盏文化逐渐走向没落,烧制技艺也一度失传。新时代下,我国加强了对于建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盏的烧制技艺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1 建盏概述
1.1 建盏的概念
建盏起源于我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到唐朝时工艺逐步成熟[1],到了宋时艺术文化与烧制技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建盏的釉色多为深色,例如蓝、黑、紫等,并且带有自然的纹理,这些纹理变化无穷、多姿多彩,却并非人为,而是在窑炉内釉色发生还原或氧化反应而自然形成的。这种自然之美也赋予了建盏更多的神秘和魅力,也使得建盏文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建盏也是茶盏的一种,主要用于饮茶、品茶和斗茶,是我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 发展历史
建盏的深色是由于泥坯和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但除了建盏,我国的陶瓷文化一直都是以追寻淡雅为主。因此一开始工匠绞尽脑汁想要去除建盏中的深色,后改变思路,将深色作为特点发扬光大。宋时人们崇尚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而建盏不但是自然之美,还包含了华夏文明中的尚黑理念,因此受到宋人的追捧,小到寻常百姓,上到王公贵族,皆喜爱使用建盏饮茶。也因此,宋时各地广建窑厂,大量生产建盏,有许多建盏伴随着宋时发达的海运远销海外,促进了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2],并深深地影响了周边的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众审美逐渐发生了偏移,明末清初时,建盏文化一度衰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建盏文化也再度大放异彩,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内吸纳了一批热爱它的人。
1.3 建盏的特点
(1)釉色
建盏的釉色虽深却不沉重,在阳光照射下彩光盈盈、熠熠生辉,像玉石一般清透且有层次感,摸起来温润细腻,颇有一番禅意。建盏的釉色颇有水墨意境,宛若水墨之画游洒于方寸之间,轻盈灵动、栩栩如生,有一种低调、内敛的美感,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进行思想与美的交汇。
(2)纹理
建盏的纹理分为兔毫、油滴、鹧鸪斑和杂色四大类。兔毫状如兔毛,宛若银针锦簇,又如流星雨般划过星空;油滴状若油脂滴落,以饱满且接近圆形为盛,次一等,便是以对称、分布均匀为盛。油滴的形态变幻多姿,是建盏作品的主流纹理;鹧鸪斑与鹧鸪羽毛形似,但对工艺要求严格,因此产量十分稀少;除上述三种以外的纹理均称为杂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极为受捧的“曜变”,在我国古代被划分为油滴一类。
2 建盏的烧制工艺
2.1 烧制流程
建盏选瓷矿是首要步骤,选取的瓷土需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将选好的瓷土堆放在通风场地,使其自然风化,根据一定的比例将不同的黏土混合调配,然后粉碎已调制好的泥料,接着过筛去掉杂质进行陈腐,将过滤干净的泥料存放一定时间,再对其进行脱水处理,为了尽量减少泥料中的多余空气,一般会用手工或机器对其进行练泥,之后再揉捏成大小合适的泥块。拉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将泥料塑型,然后修坯,将生坯晾干,检验合格后放入窑内素烧。
素坯制作好后就可以开始上釉,釉石需要含有丰富的铁元素(一般选用建阳区南林村釉石)才能烧出建盏独特的纹理。首先把粉碎的红色釉矿放入水中形成釉浆,再添加草木灰等其它配料制作成釉水。釉水中含有极高的铁元素,这是烧制建盏的基本条件。接着是上釉,先将釉浆倒入坯体内几秒,再反扣大部分坯体浸入釉浆几秒,坯体底部不施釉。等釉坯晾干后,就可以放进窑炉内高温烧制,由此诞生一件件美轮美奂的建盏。
2.2 烧制特点
(1)温度
建盏的坯土和釉料中均含有较高的铁元素,其釉色和纹理都是这些金属元素在高温下产生还原或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当窑炉内的温度达到900 ℃时[3],釉料开始融化,当高达1 300 ℃时,釉料开始流动,最终纹理也是该流动趋势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窑炉内的温度在 1 300 ℃到 1 360 ℃之间浮动,会影响最终纹理花色的样式,这也是建盏难烧的主要原因,建盏烧制对于温度要求十分的苛刻。
(2)还原气氛
还原气氛与氧化气氛是指窑炉内的氧气含量。氧气含量充足,会出现氧化反应,铁元素形成三氧化二铁呈棕红色,也会导致盏身整体呈现棕红色。因此,还原气氛不单单是对于建盏,而是对于所有陶瓷器的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掌握还原气氛完全依赖工人的工作经验。
(3)空气流通
宋时发明了一种专门用于烧制建盏的窑炉,被称为龙窑,龙窑依山而建,能够依靠山的坡度来帮助窑炉内空气的流动和排放。这种空气的循环一方面能够调节窑炉内部的还原气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进行热量交换,通过对内部温度和空气的调节来提高建盏的良品率。烧窑时选用松木为最佳,使用前将松木劈好抵靠于窑壁上,利用窑壁的热量使松木干燥,以便于后期顺利燃烧。
2.3 现代建盏的烧制工艺
(1)电烧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烧逐步成为当代陶瓷器烧制的主流形式,一方面电烧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同时还能够避免燃料飞溅对于成品的影响。古代的建盏烧制需要在窑炉内“排兵布阵”,才能保证受热均匀[4],而电烧基本能够控制窑炉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温度稳定。另一方面是电烧的性价比更高,可促进建盏大规模的生产,降低了建盏的价格,让建盏文化更好地被大众接受,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建盏。
(2)柴烧
电烧虽然稳定高效,但缺少了与大自然交汇过程中出其不意的美丽。也因此,当代有许多工匠还在坚持古法柴烧,柴烧建盏的斑纹胜于现代电烧的建盏,其平滑细腻、色调饱满、变幻莫测,但柴烧建盏的成本极高,且良品率较低,从而价格更为高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常流通于收藏市场之中。并且随着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当代工匠已经复原许多种古法柴烧的建盏烧制工艺。越精美的建盏越需要精湛的烧制技术,也越难能可贵。
3 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盏的烧制工艺分为了两个分支,一方面是坚持古法柴烧,坚持探寻自然之美,致力于提升建盏的艺术力和生命力,溯源遗失的烧制工艺;另一方面是采用现代电烧,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控制烧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建盏的生产量和良品率,让建盏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