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人生命历程研究
——以许怀喜为例

2022-02-26周光云

江苏陶瓷 2022年6期
关键词:历程艺术设计陶瓷

周光云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 23000)

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是安徽省淮南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州窑是唐代名窑之一,以生产黄釉瓷著称于世,陆羽《茶经》中有“寿州瓷黄,茶色紫”的记载。它创烧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古寿州窑、瓦窑场、国营瓷厂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当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寿州窑原有的文化生态及其再生产方式也随之式微,技艺的传承面临巨大的挑战,亟待各方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本文通过采访许怀喜获取的第一手口述史料,运用生命历程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寿州窑陶瓷手工艺传承人个体在当代社会结构、社会历史及文化制度交互影响下的生命历程,以及个体的生命历程与国家、社会、文化、市场等要素的互动关系,展现了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人的现实境遇和真实状况。

许怀喜,1967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从小学习绘画、爱玩泥巴,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陶瓷艺术,读研时初识寿州窑,工作后逐步成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艺术实践目标。许怀喜个体学习、研究、传承、推广寿州窑文化的具体过程,见证了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在当代的发展与变迁,也建构了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许怀喜个体独特的生命历程,他的个人经历和人生轨迹在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传承人群体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其为研究对象,对于考察非遗传承人个体的生命历程与社会历史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而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寿州窑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1 研究寿州窑文化:从“被动”到“主动”

(1)大学学习

1990年,许怀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始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学习。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许怀喜掌握了陶瓷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践技能,具备了陶瓷艺术设计与制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大四时,他到国营淮南瓷器厂参加毕业实习,在工厂师傅指导下独立完成了陶瓷咖啡具毕业设计作品的制作,使之对陶瓷设计、材料及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许怀喜第一次直接与淮南瓷器的接触,之前只是听说过一些瓷厂琐事,但未认识到淮南瓷厂与寿州窑的历史关联。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2000年许怀喜再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建中教授。在一次课题作业中,许怀喜起初是想把更具影响力的磁州窑作为研究对象,后来导师告诉他,在你的家乡淮南有个寿州窑,这个地方窑口在唐代挺有名也很有特色,你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样的一次“被动”作业却开启了许怀喜的寿州窑研究之路。上学期间,许怀喜有幸结识了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之后的陶瓷艺术创作深受韩老师艺术思想和风格的影响。另外,还受到高峰老师跳刀技艺的影响,这也为他后来创作寿州窑跳刀系列作品奠定了基础。

(2)高校工作

1996年许怀喜回到家乡,进入原淮南教育学院(现淮南师范学院前身之一)担任教师。学校升本之后,他就一直在美术与设计学院工作,除了教学之外,主要从事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的挖掘、研究以及传承,尤其关注寿州窑的黄釉瓷及窑变釉的研制等。2000年以后,许怀喜从考古资料和实地考察入手,开始关注古寿州窑遗址及其器物等,在《装饰》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寿州窑初探”。自2007年以来,他一直专注于寿州窑的研究,从恢复传统工艺到创新现代工艺,从理论探索到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迄今为止,许怀喜主持了校级、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多项,都是围绕寿州窑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利用等展开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除了理论研究之外,许怀喜还致力于将寿州窑文化内涵及其元素创造性地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或产品设计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其陶艺作品(含产品)在全国和省市级重要专业展览中入选、获奖近50次,其中金奖14次。通过这些年持续的努力,许怀喜已成为寿州窑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践行者。

2 传承寿州窑文化:从“讲台”到“市场”

(1)教育教学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非遗理念的普及,寿州窑文化的传承引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许怀喜作为负责人筹建了陶艺工作室,并面向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开设《陶艺实训》选修课程,寿州窑文化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许怀喜依托当地丰富的寿州窑文化资源,采用理论讲授、现场示范、参观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寿州窑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艺术价值,体悟陶瓷艺术的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和文化之美。从2010年开始,许怀喜就在尝试挑选一些有潜质、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当中有部分学生由此走上了专业的陶瓷艺术之路。

2015年学校成立寿州窑陶瓷研究所,成为许怀喜研究、传承、传播寿州窑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和实践基地。这些年许怀喜的思想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传承寿州窑文化而言,已从最初的教学任务内化为他的自觉担当和使命,成为其为之奋斗的事业。他还成立了“木鱼石”工作坊,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制作陶瓷文创产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及女性课堂,组织校内学生参加寿州窑传统技艺学习实践活动等,他总是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学生传承寿州窑技艺及文化。

(2)产品研发

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最终要看传承人能否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使之重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12年许怀喜与家人在校外联合成立淮南市汉风陶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汉风陶瓷艺术研究所,专门从事寿州窑主题的陶瓷设计、生产与销售,希望借助这种生产性保护方式,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适合现代精神和需求的文化产品,恢复并保持寿州窑陶瓷的生命力。在公司中,许怀喜担任汉风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主要负责产品定位和新产品研发工作。许怀喜利用当地制瓷原材料以及现代制釉工艺,在古寿州窑釉色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黄釉系列、黑釉、茶叶末、紫金等釉色。当中的紫金陶又称八公山紫金陶或寿州窑紫金陶,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全新产品,以淮南紫金山脉特有的陶土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成型、现代雕饰技法高温烧制而成,产品质地致密、造型优雅、釉色丰盈、风格明快等,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进入市场后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下一步许怀喜将继续深化紫金陶研究,不断强化产品的个性和特色,还计划做一个紫金陶行业标准,规范其制作烧造过程,突出地理标志和地方特色,同时也便于寿州窑陶瓷的品牌塑造和知识产权保护。

3 推广寿州窑文化:从“本地”到“各地”

(1)扎根本地

从2015年开始,许怀喜通过各种平台和机会对寿州窑文化进行有意识地宣传推广,旨在更大时空环境中增强其影响力和美誉度,为其传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2016年9月许怀喜协调安徽省美协陶瓷艺委会、设计家协会以及淮南市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策划了第三届安徽省陶瓷艺术双年(提名)展暨首届当代寿州窑陶瓷专题展,期间举行了寿州窑陶瓷艺术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其发展与传承、陶瓷教学与实践、陶瓷艺术创意设计与产业发展三个议题进行座谈交流。同年11月,许怀喜携寿州窑陶瓷代表学校、寿州窑陶瓷研究所参加了第一届淮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向大家展现了不一样的寿州窑瓷器,这之后成为了文博会上的常客。为了进一步推动寿州窑文化传承与发展,许怀喜联合多部门在学校主办了“2019寿州窑陶瓷文化学术论坛”,这次学术论坛是继2016年首次寿州窑陶瓷艺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重要学术会议,参会嘉宾、学者大都对寿州窑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体现出研讨会的专业性、学术性、实效性,这次会议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把寿州窑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许怀喜还在筹划一个寿州窑主题的全国性学术高峰论坛,计划邀请全国当代艺术、陶瓷艺术、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等领域专家学者,共话寿州窑文化传承与发展。

(2)走向各地

近年来,许怀喜越来越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会时常参展参会向外展示和宣传寿州窑文化,已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年10月到天津大学参加“唐风宋情”主题艺术展,让前来的参展者领略到了寿州窑产品别样的风情。由汉风陶瓷艺术研究所联合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主办,这是寿州窑陶瓷较早参加的一个省外文化推广活动。2018年11月,许怀喜参加了每四年一届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寿州窑跳刀作品“山水云”获得金奖,展现了寿州窑陶瓷新风彩。2019年6月,许怀喜创作的寿州窑陶瓷作品亮相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是作为安徽省非遗项目代表被安徽省文化厅推荐参展的。此后他常常代表淮南市或安徽省参加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持续扩大了寿州窑的社会影响力,形塑着当代寿州窑的陶瓷形象。2019年12月,许怀喜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主办《手艺中国》传统手工艺推广项目,做了《寿州窑陶瓷文化特征与审美》专题讲座,精美的寿州窑作品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获得现场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许怀喜个人的主动展示宣传,寿州窑陶瓷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4 对传承人生命历程的理论分析

生命历程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时至今日已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一种考察社会结构对个体生命多维影响的重要理论取向与分析视角。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个体的生命历程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是更大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是社会轨迹的一部分。1967年,许怀喜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学习绘画,23岁考入大学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专业,29岁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工作至今。33岁考上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建中教授,期间在导师的建议下,许怀喜开始关注家乡的寿州窑陶瓷。自2007年以后,许怀喜专注于寿州窑的研究、教学、创作、传承及推广等,在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他涉足寿州窑20余年的人生历程中,研究从被动到主动、传承从讲台到市场,推广从本地到各地。埃尔德(Elder)归纳的生命历程研究范式中最核心的四个原理,很好地诠释了许怀喜独特的生命轨迹。

(1)一定时空中的生活

“一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告诉我们,个体的生命历程嵌入了历史的时间和他们在生命岁月中所经历的事件之中,同时也被这些时间和事件塑造着。与其他群体一样,传承人的生命历程也是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许怀喜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淮南市,成长于我国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非遗社会语境。这些不同的社会语境和社会转型,不但会引发寿州窑的演化变迁,也会给传承人个体塑造特定的生活空间。在淮南瓷器厂倒闭后,一批有志于复兴寿州窑的青年从21世纪初开始兴建私人作坊、工作室或研究所,探索寿州窑未来发展之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许怀喜依托学校及其资源加入到寿州窑未来之路的探索之中,试图在恢复寿州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面对寿州窑的现状及问题,许怀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寿州窑的发展,硕果累累,取得了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广泛认可的成绩,成为了寿州窑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生命历程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空中逐渐形成的,不同时空的生活会塑造不同的生命历程,许怀喜每个阶段所经历的重要事件都在形塑着他的人生,影响着他生命历程的轨迹。

(2)相互联系的生活

“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告诉我们,生命存在于相互依赖之中,社会和历史的影响经由这一共享的关系网络表现出来,这一共享的关系网络通常是由亲戚和朋友所构成的。许怀喜之所以会走上研究寿州窑的道路,这跟他在清华美院攻读研究生时老师的引导密切相连,倘若没有老师当时的指点,他的研究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在清华美院上学期间认识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遍及全国各地,许怀喜与他们大都保持着长期而广泛的联系,尤其是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陶艺教育、陶瓷文创以及陶艺推广等方面。1994年大学毕业后,许怀喜并没有马上回到淮南市工作,而是在北京发展了2年,后来考虑到照顾父母等原因,许怀喜主动放弃了北京的发展,选择回乡进入原淮南教育学院担任教师,留在亲人身边。这些事件和这个过程生动诠释了“相互联系的生活”原理,也直接影响到了许怀喜未来的人生道路。工作以后,许怀喜正是在淮南市及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之下才有条件建立陶艺工作室、寿州窑陶瓷研究所,为其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在他的影响下,其弟弟也加入到寿州窑文化传承与保护之中,也成为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推动寿州窑事业的发展。

(3)生活的时间性

“生活的时间性”原理告诉我们,一系列的生活转变或生命事件对某个个体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它们什么时候发生于这个人的生活中。某一生活事件在何时发生甚至比这一事件本身更具意义,1990年许怀喜高考进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其今后从事陶瓷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1996年进入原淮南教育学院工作,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2000-2003年他再次进入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深造,为其打开了寿州窑研究的大门。2010年,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被入列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学者对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为许怀喜结识寿州窑相关研究者,联合申报课题、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契机。生命历程理论特别强调时间性,包括生命时间、社会时间以及历史时间,同一角色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对个体生命历程具有不同的意义。许怀喜这些年所经历的生命事件、角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经历和体验对后一阶段乃至整个生命历程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表现为一定的累积效果。在研究、传承、推广寿州窑文化的过程中,许怀喜所遇到的生命事件都恰好在他人生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成就了他独特的生命历程。

(4)个人能动性

“个人能动性”原理告诉我们,个体能够通过自身的选择和行为,利用所拥有的机会,克服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从而构建它们自身的生命历程。换言之,生命历程理论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原理”。许怀喜读本科时选择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读研究生时继续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他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兴趣以及现实状况主动地构建着自己的人生。成为高校教师之后,他在短暂徘徊之后最终选择以寿州窑的研究、创作及传承为己任。在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多年以后,许怀喜内心怀有强烈的陶瓷艺术情结,对于传承和传播陶瓷文化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仍处于困境中的寿州窑,许怀喜觉得作为淮南人和陶瓷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守正创新,认为不能等、靠政府输血,要学会自己造血,“靠自己的作品说话”,去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还一再强调“两条腿走路”,即寿州窑的创造创新不仅要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为普通民众设计生产陶瓷产品,而且还要努力创作出具有观念性、艺术性、学术性,甚至是实验性的陶瓷艺术作品,以艺术作品的高度去带动、拓展和提升陶瓷产品的品质和气质,即“做艺术品拔高度”。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了个人能动性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巨大影响。他表示不论寿州窑未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会坚持到底,为其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历程艺术设计陶瓷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星.云.海》
《花月夜》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