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26苏珏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章学生

苏珏

(南宁市兴宁区第一初级中学,广西 南宁 530024)

比较阅读是一种较为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深入阅读,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阅读相同题材的作品、相同体裁的作品、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品、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或同一作品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一、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锻炼思维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2]。比较阅读是学生在对阅读材料感知、辨识、理解的基础上,将文字材料及其关联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分析,重新整合,鉴别阅读材料之间所存在的异同点,从而达到阅读目的的复杂思维活动[3]。比较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整合知识的过程,在深入剖析、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框架,让复杂的内容变得清晰、易于把握,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与发展四个方面[4]。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比较阅读的运用,打破了单一的阅读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比较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比较、合理运用知识、深入理解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审美鉴赏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

二、初中语文比较阅读的方法策略

(一)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

题材相同的文章,因作者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写作风格。比较相同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探究作品的背景、立意、情感间的异同,体会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态度,激活思维,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在组织开展《范进中举》和《孔乙己》比较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进和孔乙己的命运,提出问题:同是读书人,哪一个人更能体现封建科举制的荼毒?原因是什么?通过对比,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那些被封建科举制禁锢思想而麻木不仁的读书人的可怜,从而获得启发:范进中举表面上看是一个人的喜剧其实是一群人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孔乙己这位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的读书人,即使在为偷东西辩解时也以读书人自居,而周围的人都拿他的悲剧当笑话。

没有思维的碰撞,就缺乏深入鉴赏的契机。同是写秋,刘禹锡笔下的秋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呈现出秋日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排”,理解其意:推开、冲破;把握诗人遭受打击后依然保持豁达的胸襟,理解这是一种激昂奋进的精神。而范仲淹描绘的秋却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点名了边塞的风光奇异;雁去衡阳毫无留恋,侧面突出塞外的苦寒,渲染肃杀气象,为词奠定了凄凉悲壮的氛围。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的景物描写,触及文人蕴藏在“秋”中的主观情感,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二)相同体裁作品的比较阅读

相同体裁,因作者不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往往大相径庭。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既可以对相同体裁作品的共同点进行比较,掌握文体特点和学习方法,又可以对不同点进行对比,体验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掌握相同文体的阅读规律,把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如《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散文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两首散文诗内容和手法相似,都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歌颂母爱。但两首诗同中有异。《金色花》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荷叶·母亲》则是通过联想,把荷叶比喻为母亲,把荷花比喻成孩子。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两首散文诗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又如《敬业与乐业》,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展开论证,论述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议论层层递进,结构严谨,教育意味鲜明。同是议论文,《论教养》则列举大量“有教养”和“无教养”的实例,从正反对比中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实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不同议论文的行文脉络,掌握不同的论证方法的作用,夯实议论文写作的基础。

(三)同一时代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

同一时代,即使是不同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也会展现鲜明的时代风格。将同一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更容易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

如《黄河颂》是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借赞美黄河的宏伟气势,歌颂中国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抒情诗;艾青《我爱这土地》通过鸟儿的歌唱,诉说了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表达了要为祖国献身的赤子之心。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不难发现两首诗歌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身处相同时代,两位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通过不同意象表达爱国情怀。但从细节上深究,学生就能够发现二者的不同。《黄河颂》“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等句子,号召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保卫祖国,这是一种对国土的捍卫。《我爱这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等句子昭示着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决心,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无惧。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清晰地体会到那个水深火热年代里人们的坚毅与伟大,从而深入理解把握两文的异同。

(四)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

虽然是同一位作者,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和价值取向。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纵向比较阅读,可以更深刻地挖掘作家思想流变及其作品发展流变背后的知识[5]。

如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豁达乐观,并让学生比较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和《定风波》,引导学生从两首词的关键词句入手,找到苏轼在作品中流露出豁达乐观情感的词句,理解苏轼在作品中寄寓的深刻意蕴。但苏轼在这几篇文章中表达的是豁达的不同境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豁达是身无一物的释怀;《定风波》中的豁达是面对人生坎坷的无惧;《浣溪沙》中的豁达是面对生老病死的超脱。

(五)同一作品的比较阅读

1.前后比较

比较阅读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同一篇文章的阅读中。比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开篇从全家的救星、远在海外的富人于勒叔叔说起,通过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是个“穷光蛋”后态度的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小资产阶级的虚伪、无情和爱慕虚荣的心理。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揭露了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人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金钱关系”。通过一系列比较,能多维度剖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又如《范进中举》是一篇长文,长文短教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突破口。文章通过记叙范进中举前后的巨大变化,运用大量的对比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科举制度压迫下的人物丑态。学生只要通过“对比”这一切入点,打开思路,把握情节发展动向,就能从人物态度、处境、待遇等方面认识到封建制度对当时的人们精神上的荼毒。合理的对比可以节省学生阅读的时间,降低阅读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2.人物比较

初中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往往只能粗浅地理解文章大意,无法深入探究文本中的深刻内涵和意蕴。比较阅读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使读者弄清文章的内容或形式的同异点,从而清楚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基本特点,进而训练读者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6]。学生对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体会人物形象的多姿多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高妙之处。

如《愚公移山》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愚公和智叟。比较可以从名字入手。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质疑:愚公真的“愚”吗?“智叟”真的“智”吗?学生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的对比,可以看出愚公虽用了一种看似最愚蠢的办法进行移山,但贵在能持之以恒,坚持信念。智叟嘲笑愚公,但他只会纸上谈兵,实无大志。通过比较阅读,学生不难分析出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从而挖掘出文章背后深刻的内涵: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最终都能获得成功。

菲利普夫妇是《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角,他们用语言、行动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菲利普夫妇对富翁于勒归来的期盼、对穷水手于勒的厌恶和躲避,充分显示出金钱至上的丑陋嘴脸。教学中,教师提出疑问:是否所有人都带着金钱至上的面具?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叙事者——若瑟夫。在人物比较中,分析“我”的纯真与善良形象,把握作者用孩子的视角讽刺资本主义社会利益熏心的金钱观念。

3.顺序比较

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是最能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而且是最能引人入胜的[7]。巧妙的文章结构能够引领读者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态度,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教学中,通过对文章表达顺序的比较阅读,带领学生领略文章巧妙的结构和布局。

如鲁迅的《故乡》刻画了沧桑、世故、麻木不仁的闰土形象。教授这篇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将回忆少年闰土的插叙,与故事主线的顺叙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两种结构形式的对比中,感悟“我”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体会“我”将与闰土相见的期待,以及与中年闰土见面时的失望和辛酸,感受人与人之间隔绝的鸿沟。顺序的比较,打开了文本阅读的另一个世界。

有的作者通过记叙顺序来实现对读者阅读视野的操控。施耐庵在《智取生辰纲》中巧妙地运用记叙顺序构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抓住“智”这一关键点,分析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智慧”所在和矛盾纠葛,以及晁盖团队的机智团结,在故事发展的顺序上把握两个团队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设置悬念,将吴用团队“智”的高光点留在文末,运用补叙的方式交代智取生辰纲妙计的实施,造成叙事的波澜,使行文跌宕起伏。两种记叙顺序的比较,让学生领会小说高超的叙事策略,领略文章结构之精妙。

4.原稿与修改稿的比较

文章只有经过不断地润色、修改,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对比阅读原稿与修改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创作情感,进而形成对作品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识[8]。

鲁迅曾对《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手稿进行多次修改,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藤野先生》原稿和修改稿比较阅读,理解鲁迅在字里行间所寄予的情感。如:

原稿:上野的樱花烂漫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修改稿:上野的樱花烂漫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学生通过对所添加的两个词语“花下”“成群结队”的分析,以理解词义为抓手:“花下”限定了人物的活动范围,为“清国留学生”添加了一种轻浮的意味;“成群结队”的现象绝不是偶然,讽刺了众多“清国留学生”的无所事事、愚昧无知,表现了鲁迅先生对他们的厌恶。学生在语言的对比中,体会鲁迅先生传达出的讽刺意味。

三、比较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预设文本比较的主题和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能代替学生,反客为主。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比较,比较阅读必须以课堂内容为基础。在进行比较阅读之前,教师应吃透本文,判断文章是否适用比较阅读,合理地选择比较阅读的文本,避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第三,比较阅读应有梯度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把看似零散无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文章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学生写话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